一提到龍,你是不是立刻想到那個頭上長著尖尖角,身子像長蛇,渾身布滿鱗片,利爪似鷹的形象。歷史上,龍的形象富于變化,如果和它曾經(jīng)的模樣相遇,你能否一眼認(rèn)出它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ゲ┪镳^,探尋龍的蹤跡吧!
尋龍玦
玉龍
時代:新石器時代
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個呈C形的墨綠色玉器展示的是什么動物呢?它似乎是由幾種動物的特征整合而成的呢。你看,它有著修長的、向前凸出的嘴,身體蜷曲如蛇,頸背上飄飛的長毛仿佛能讓人感受到從5000年前吹來的風(fēng)……雖然它無角、無肢、無爪,但非常富有動感,看起來很像一條……一條龍。
是的,它就是玉龍,被譽(yù)為“中華第一龍”。它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對龍的初始想象和對溝通天地的渴望。
知識小鏈接
紅山文化是距今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qū)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xué)文化。紅山意為“紅色的山峰”,是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東北郊的考古遺址。
黃玉豬龍形
時代:新石器時期
現(xiàn)藏于:天津博物館
在紅山文化的出土文物中,還有很多玉玦形龍(玉玦:我國最古老的玉制裝飾品,為環(huán)形,有一缺口),例如這塊豬首龍身的玉豬龍。它體形肥碩,頭部有豎起的大耳朵、圓眼睛,嘴巴緊閉前凸。據(jù)考古推測,豬首龍身形的玉器可能是紅山文化先民用來祈雨(在古代,龍與豬都被尊為水神)的一種禮器。
和我們常見的飛龍形象不同,這兩件文物中的龍都呈蜷曲狀,仿佛正在母親肚中孕育的胎兒一般。也許,這種形態(tài)正是象征了古老的生命雛形和一個燦爛文明的開端吧。
綠松石龍形器
時代:二里頭文化
現(xiàn)藏于: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綠松石密碼
這是出土于“最早的中國”——二里頭夏都遺址(今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的龍形器。它由2000多片不同形狀的綠松石粘嵌而成,其舒展的身形、生動的麟紋,似乎是在模仿蛇的姿態(tài)。可是,它的“頭部”又有著由玉柱組成的蒜頭形鼻和圓形白玉做成的眼睛。它究竟是什么呢?
考古學(xué)家認(rèn)為,這是一件龍形器物,是古代貴族進(jìn)行人神溝通儀式時所使用的禮器。還有學(xué)者覺得,它與后世中國龍的形象最為接近,是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tǒng)的根源。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時代:二里頭文化
現(xiàn)藏于: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不用懷疑你的眼睛,這件文物表現(xiàn)的也是一頭龍。它的用途是什么,目前尚無定論?;蛟S,它只是貴族佩戴在胸前,用來表示身份的一種禮器。
青銅鑄龍
龍形觥(gTng)
年代:商代
現(xiàn)藏于:山西博物院
商周時代,中國青銅鑄造技藝已非常成熟,在很多青銅器上都能看到龍的身影。這件宛如小舟的青銅器名為龍形觥(?。汗糯糜谑⒎啪扑娜萜鳎ǔS蝎F頭形蓋)。器物前端的龍首昂起,齜牙咧嘴,瞪目張角;蓋面上有曲伏有致的龍紋,龍身兩側(cè)還有鱷魚、夔(kuI)龍的紋樣。它一副又兇又萌的樣子,似乎正要開口自我介紹:“我是一條小青龍!”
青銅神樹
年代:商代
現(xiàn)藏于:三星堆博物館
這棵青銅神樹剛出土?xí)r只是一兩百個青銅碎片,經(jīng)過專家的努力修復(fù),它才得以“復(fù)活”。神樹的主干共3層,每層伸出3根樹枝,樹枝末端各站了一只振翅欲飛的神鳥。而在神樹下倒懸著的,是一條造型奇特的龍。
神龍面呈方形,頭部長角,前爪放在底座上,繩索一般的身上還掛有刀狀羽翼。瞧,那沿著樹干曲折向上的龍尾雖有殘缺,但依然表現(xiàn)出與神樹合二為一的神秘姿態(tài),共同勾起大家對古蜀時代的好奇。研究推測,這棵神樹可能就是古蜀人想象中的能連接人神的“登天之梯”。
龍在故宮
隨著時代發(fā)展,龍作為吉祥物和尊貴身份的象征,被運(yùn)用到了更多的器物上。若要說把龍元素應(yīng)用得最多的地方,那就不得不提到故宮。
太和殿石雕龍頭
年代:清代
現(xiàn)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皇帝的龍椅、龍袍上的龍紋為人熟知,宮殿建筑的屋檐、藻井上的雕龍也常常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在故宮太和殿的臺基外部,雕刻有1142個向外伸出的漢白玉“排水獸”。這些大口張開、眼珠突出的神獸,正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chU)。下大雨時,太和殿外集聚的雨水便會通過“螭首”排出,形成“千龍吐水”的奇景。
金甌(Tu)永固杯
年代:清代
現(xiàn)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金甌永固杯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鎮(zhèn)館之寶?!敖甬T”一詞既是酒杯的美稱,又指國土,因此“金甌永固”象征著疆土完整、國泰民安。這件皇帝專用的金杯外壁鑲有寶石,滿鏨(zàn)花紋;杯身兩側(cè)是奔騰向上的龍,龍頭上還各有一顆珍珠;三足都是象首的樣式,象耳略小,長牙卷鼻。
據(jù)記載,乾隆皇帝在每年開年祈福時,會用金甌永固杯飲下新春的第一杯酒,并提筆寫下吉祥話語。
玉云龍紋爐
年代:宋代
現(xiàn)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不計其數(shù),玉云龍紋爐便是其中的玉器代表作之一。你看,爐身上雕飾的飛龍正在祥云與海濤之間游戲。龍的造型經(jīng)歷千年變化,至此已漸漸接近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形態(tài)。
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這件文物雖然是玉器,樣子卻很像青銅爐鼎。其實,它是一件仿古玉器。宋代流行鑒賞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制作玉器時也以青銅器為藍(lán)本,并刻意模仿古玉蒼黃的顏色。說不定古人也曾像我們一樣,嘗試探索古物上的龍紋樣式。他們在追求復(fù)古風(fēng)的同時,又結(jié)合當(dāng)時的審美,在設(shè)計和制作上予以創(chuàng)新。
藏身博物館的“龍”還有很多很多,“紅粉”們可以去身邊的博物館里找一找,然后聽它們講述從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