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教育方興未艾的今天,一所只有14個中隊的“小”學?!啥际胁璧曜有W九里堤分校,以其獨具特色的“愛·勞動”課程實踐開辟出了勞動教育的一片新格局。
自成體系建課程
為確保“愛·勞動”課程的順利實施,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由各科老師、中隊輔導員和專家等構成成員的校級課程組,組內配置校內專職勞動教育老師,并由各中隊分別推薦一名“家長勞動教育指導師”,形成了“學校主導、班級落實、家社協(xié)同”的課程推進工作機制。與此同時,學校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每中隊每周一節(jié)勞動課,保障了課程的順利開展。
學校為勞動課專門編制了“勞動教育實踐清單”。該清單根據(jù)不同的學段特點構建了初、中、高3級課程板塊,每個板塊分為“愛能自理”“愛納空間”“愛的味道”“愛會生長”“愛好制作”“愛心服務”6項課程內容。
此外,學校還結合其他課程的學科特點,通過教學融入、活動融入等形式導入勞動教育內容,讓勞動教育貫穿于全學段、全過程;同時,還鼓勵老師開發(fā)校本選修課程,鼓勵家長和引入的社會力量開展與勞動教育有關的編織、烹飪、刺繡等社團活動,研發(fā)社團課程。
這樣一來,一套以“必修+選修”“基礎+特色”為結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學校勞動教育特色課程打造完成。
因地制宜建基地
雖然占地面積很小,但通過充分利用校內的每一寸空間,學校真正實現(xiàn)了“小學校,大教育”的育人格局。
學校建立了勞動教育種植特色基地,在校園后園開辟了“成長麥田”,14個中隊規(guī)劃出14塊“中隊成長田”,各中隊成立“勞動成長小組”,由“家長勞動教育指導師”利用班隊課、放學后等時間,帶領小組成員輪流到“成長麥田”參加勞動課程實踐。學校還把種植區(qū)從地面延伸到墻面,將老師辦公室側面的一堵墻變成“花卉種植墻”,因地制宜,拓寬了勞動種植面積。
學校將每年五月的第一周設為“愛·勞動”五月勞動周,并規(guī)定每隔一周開展一次大掃除——把校園分為14個公區(qū),讓每個中隊的孩子都參與掃垃圾、撿落葉、擦花壇等公區(qū)勞動。另外,學校還在每間教室的窗臺、書柜上開辟出“最美種植窗臺”“最靚書柜種植角”,真正落實了常態(tài)化勞動實踐課程活動。
弘揚勞動主旋律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勞動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緊密結合,充分挖掘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涌現(xiàn)出的典型勞動人物和相關事件,以“講講勞動故事”的課程形式,利用班隊課、國旗下講話、學校公眾號等活動和平臺,依托各級家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講座、培訓,大力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學校將勞動文化巧妙地融進校園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中,通過美化班級環(huán)境、布置板報墻報等,將勞動教育與班級文化建設相融合。另外,學校還結合學雷鋒日、植樹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和二十四節(jié)氣等時間節(jié)點,讓勞動教育與紀念日、傳統(tǒng)節(jié)日教育相融合,創(chuàng)新設計“粽飄香話端午”“中秋月餅DIY”“勞動點‘靚’春天”“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勞動”等勞動主題活動課程,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通過“愛·勞動”課程實踐,成都市茶店子小學九里堤分校涌現(xiàn)出了一批批“勞動小能手”“勞動全能星”和“勞動小標兵”,少先隊員們實現(xiàn)了從“愿意勞動”到“學會勞動”,再到“熱愛勞動”的喜人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