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課標要求,教師需要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但部分教師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無法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從而證明研究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實踐有重要價值。而田徑訓練屬于重要教學內容,如何使其滿足新課標教學要求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鑒于此,分析傳統(tǒng)田徑教學的不足之處,研究如何將趣味田徑導入課堂教學體系,致力于提升田徑教學水平,有利于提升田徑運動教學質量,符合新課標教學需求。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訓練;趣味田徑
一、引言
田徑是小學體育傳統(tǒng)運動項目,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重要促進作用。但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田徑運動的重要性,不能為學生安排足夠的運動時間,導致課程設計具有不合理的問題,同時,缺乏足夠、合適的體育器材,使田徑課程缺乏多元化元素支持,難以呈現(xiàn)高質量的田徑課堂。為解決上述問題,基于新課標教學要求,教師引入趣味田徑模式,利用游戲化的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造趣味性田徑課堂,進一步提升體育田徑課堂的價值。基于趣味田徑課堂,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充分融入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游戲等各種活動逐漸掌握田徑運動技巧,符合小學體育教學要求。
二、傳統(tǒng)田徑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落后
傳統(tǒng)田徑教學內容僅包括單一的田徑運動技巧和姿勢,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直接照搬教材內容,不能進行拓展或重新架構,教學內容具有簡單化特點?;诖私虒W過程,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沒有得到及時體現(xiàn),教師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目標,整個教學活動處于形式化狀態(tài),無法凸顯教學價值,不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
但趣味田徑活動與其不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性格特點,激發(fā)其對田徑活動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他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田徑運動習慣。與傳統(tǒng)田徑教學內容相比,趣味田徑教學內容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和喜愛,可以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同時,教師豐富運動項目和資料,擴大田徑教學范圍,為學生呈現(xiàn)高質量教學內容,使田徑教學內容真正符合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并進一步提升田徑教學質量。學生愿意接觸高質量教學內容,并主動學習趣味性教學內容,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二)教學理念落后
基于傳統(tǒng)田徑教學理念教師屬于課堂教學主體,但他們忽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沒有受到關注,不愿意積極參與田徑運動,也不能按時完成安排的田徑任務,不符合體育教學改革目標。
但趣味田徑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需要凸顯田徑運動的趣味性特點,并利用小組合作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同時,結合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設置多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田徑運動技巧,還可以形成田徑精神,從而升級田徑運動教學的價值,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真正發(fā)揮趣味田徑教學活動的實際作用。除此之外,通過教學引導、全面教學等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學習趣味田徑內容,有利于促進教學發(fā)展。學生借助教學引導確定教學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方向,愿意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完成學習任務,體現(xiàn)教學理念的重要作用,將新課標體育教學活動落實到實處,從而達到促進教學進步的目的。
(三)教學形式落后
傳統(tǒng)田徑教學形式主要以“理論+實踐”為主,教師直接組織學生完成50m快速跑、400m耐久跑、接力跑和障礙跑等田徑運動任務,而部分學生對其不感興趣,不能積極參與田徑運動活動,同時,部分學生的體質較差,無法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田徑運動任務,嚴重影響參與感。
基于趣味田徑教學,以競賽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能力,一方面,轉變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共同成長,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1]。教師設置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種田徑運動形式,使學生借助多樣化趣味性活動學習田徑技巧,有利于優(yōu)化田徑運動效果。學生融入多樣化趣味性田徑活動,擁有自主鍛煉的動力,逐漸形成積極體育鍛煉的意識,充分發(fā)揮趣味性田徑的重要作用。
綜上,傳統(tǒng)田徑運動可以滿足體育教學的基本需求,使學生掌握基本田徑運動技巧,但效果處于一般水平,需要借助趣味田徑運動改善此現(xiàn)狀。
三、小學體育趣味田徑的導入對策
(一)豐富教學內容
1.豐富運動項目
田徑屬于簡單的運動項目,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新鮮事物、好奇心較強,愿意積極參與該活動。若教師始終安排單一的田徑運動項目,學生對田徑的學習熱情容易降低。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其他體育項目凸顯田徑運動的魅力[2]。
如“田徑+運球”、“跳繩+田徑”等項目,對于“跳繩+田徑”運動項目,首先,教師向學生傳授與跑步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正確的跑步姿勢、呼吸方式等。然后,給予學生10分鐘的練習時間。最后,要求學生一邊跳繩,一邊跑步,距離為100m,計算用時。
通過“跳繩+田徑”項目,形成具備新鮮感的田徑運動內容,成功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有利于活躍整體教學氛圍[3]。借助其他運動內容的方式豐富田徑運動內容,形成趣味田徑,符合新課標提出的知識整合原則,滿足教學發(fā)展實際需求。
2.豐富教學資料
受到區(qū)域文化的影響,田徑運動資源經(jīng)過長期沉淀,呈現(xiàn)不同特點,從而形成地區(qū)的特色化田徑運動項目。根據(jù)新課標的“特色化教學”要求,教師將區(qū)域文化融入田徑運動項目,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田徑運動內容,有利于豐富校園田徑運動內容。同時,通過整合推廣本土運動項目,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促進作用。例如,教師開展“50m快速跑”教學活動,一方面,整合關于田徑運動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凸顯地區(qū)特色文化,為學生講解關于地區(qū)“50m快速跑”的發(fā)展歷史和特殊含義。訓練時,教師組織學生按照地區(qū)特色訓練方式進行鍛煉,學生的積極性普遍較高。課堂活動結束后,部分學生與家長、朋友、長輩討論自己了解的田徑運動文化,并向長輩請教更多內容,與同學分享,從而形成教學良性循環(huán)。
通過具體案例發(fā)現(xiàn),得到田徑運動傳統(tǒng)文化的支持,實現(xiàn)趣味化田徑運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解決傳統(tǒng)田徑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單一問題,從而提升整體田徑運動教學水平[4]。
(二)轉變教學理念
1.重視教學引導
開展趣味田徑教學活動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田徑運動的內涵,感受運動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趣味田徑屬于一項寓教于樂的運動,教師需要通過引導性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帶頭作用,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從而順利開展趣味田徑教學活動[5]。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教學活動開展形式的實際想法,以學生選擇的不同田徑運動作為主要內容,組建社團,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社團。同時,積極開展基于社團或體育競賽的趣味活動,通過教學引導,將田徑運動融入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習慣、樹立終身運動的意識,有利于真正體現(xiàn)趣味田徑運動的教學發(fā)展趨勢。例如,教師調查學生對田徑運動社團的想法,設置“50m快速跑、400m耐久跑、接力跑和障礙跑”等主題的社團活動,安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選擇合適的社團活動。通過趣味社團活動,學生基本掌握田徑運動的技巧,并利用社團活動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趣味性田徑運動教學目標[6]。除此之外,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社團交代的任務,如組織小區(qū)田徑運動趣味競賽活動等,將社團活動延伸至校外,有利于擴大趣味田徑活動的影響范圍,提升趣味田徑運動的波及效應。
2.實現(xiàn)全面教學
學校體育田徑課程時間有限,僅依靠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的田徑能力很難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師應該設計豐富的田徑教學體系,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平臺,介紹多樣化田徑運動種類,深入講解綜合體育田徑運動項目,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補充[7]。例如,“50m快速跑”田徑項目,教師設置校本課程,利用線上平臺輔助線下課堂。開展趣味田徑校本課堂教學活動之前,結合新課標理念,利用線上平臺發(fā)布學習目標:
第一,掌握田徑的動作名稱和術語,明確其基本健身價值;
第二,基本掌握田徑運動的動作方法,可以輕松、自然地進行田徑運動,并擁有正確的跑步姿勢,發(fā)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運動能力;
第三,初步掌握簡單的田徑鍛煉方法,積極主動參與田徑運動、比賽、游戲和考核活動,體驗跑步的激情和樂趣,關注自身進步幅度和問題;
第四,通過練習、游戲、比賽活動,表現(xiàn)自信的勇氣,形成相互配合、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
學生根據(jù)教學目標,提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與田徑運動相關的動作名稱和術語,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根據(jù)學生查找的資料,進行補充和完善。開展趣味田徑校本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探究“50m快速跑”田徑運動技巧,學生一邊觀看視頻資料,一邊尋找“50m快速跑”田徑運動技巧。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方法的趣味性過程,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田徑運動技巧,從而優(yōu)化田徑運動效果。
(三)完善教學形式
1.創(chuàng)新游戲形式
實現(xiàn)趣味性田徑教學活動,教師深入分析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鼓勵學生積極投入田徑運動。小學生年齡較小,游戲是他們喜歡的娛樂項目,教師可以據(jù)此設計寓教于樂的田徑游戲,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田徑技能[8]。例如,組織“4×50m接力跑”教學活動,明確游戲競賽形式。正式競賽開始之前,規(guī)定每組4人,每人跑50米,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教師講解接力棒傳遞技巧,結合電子白板展示與接力棒傳遞技巧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內容,講解接力棒傳遞技術要點,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傳接棒姿勢。學生了解傳接棒基本方法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臨場傳接棒、慢跑傳接棒、近距離傳接棒、快速跑傳接棒等多樣化方法。同時,輪流進行傳接棒小組訓練,循序漸進地掌握傳接棒訣竅:第一、二、三棒的學生分別用“下壓、上提”的方法,將接力棒傳遞給第二、三、四棒的學生;當前一棒學生與后一棒學生的距離達到1.5-2米時,雙方可以傳遞接力棒。通過抽簽確定對抗組和出場順序,組織學生正式開始“4×50米接力跑”的比賽。學生興奮不已,沒參與競賽的學生搖旗吶喊,玩游戲的學生使出渾身解數(shù),爭取獲得比賽的勝利。通過此次競賽活動,學生深切地體會群體力量,享受競爭氛圍和魅力,相互配合、齊心協(xié)力、共同爭取勝利的果實,樂于投入競賽活動,真正掌握拼搏精神[9]。教師借助游戲元素實現(xiàn)趣味性田徑運動教學,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利于真正將趣味性教學活動落實到實處,同時,加快學生對田徑運動的理解速度,從而促進教學進步。根據(jù)新課標教學指示,基于學科融合理念,通過田徑游戲運動,促進學生掌握運動精神、提升身體素質水平,形成高效田徑教學形式,同時,將趣味教學元素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形式枯燥等問題。
2.引入信息技術
基于信息時代,部分學生擁有網(wǎng)絡設備,教師借助此優(yōu)勢,打破學生對田徑運動學習的刻板印象,將信息化和趣味田徑教學充分結合,于田徑教學活動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元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通過信息化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wǎng)絡,使網(wǎng)絡發(fā)揮學習促進作用。例如,組織“4×50m接力跑”趣味田徑教學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競賽活動時,應用電子設備為學生錄制視頻內容,將其上傳至學習平臺,邀請學生、家長一同觀看?;蛞龑W生通過玩與田徑運動相關的游戲,了解田徑運動的要點。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趣味性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印象,從而愿意加入趣味田徑活動[10]。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趣味田徑運動模式,組織學生通過玩游戲的方式掌握田徑運動要點,有利于改善田徑運動教學效果,并真正發(fā)揮趣味田徑運動的重要作用,從而順利完成田徑運動教學任務。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田徑運動教學效果,結合家長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新課標教學理念。
四、結語
綜上,為提升小學體育田徑運動教學水平,教師應用趣味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積極融入趣味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掌握田徑運動技巧,從而實現(xiàn)學習目標。同時,教師綜合多個方面的資源,創(chuàng)新田徑運動訓練模式,不僅關注學生的田徑運動訓練效果,還提升學生的健康體質水平,從而促進趣味田徑運動進步,給小學體育教學發(fā)展提供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宋遠鳳,王騰.趣味田徑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田徑,2023(02):24-26.
[2]詹燕芳.生動教學,趣味田徑——小學田徑趣味訓練的有效策略[J].田徑,2022(05):24-25.
[3]陳芳.小學體育課中實施趣味田徑教學的探究[J].新課程,2022(17):180-181.
[4]劉勍.實施趣味教學,讓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煥發(fā)魅力[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1(06):75-76.
[5]趙威.試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訓練的作用[J].智力,2021(03):51-52.
[6]唐慧萍.小學體育課堂趣味田徑教學策略探究[J].學苑教育,2021(02):47-48.
[7]蔡佳輝.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趣味田徑的整合運用分析[J].知識文庫,2021(01):34+36.
[8]許旭平.試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訓練的作用[J].田徑,2020(10):14-15.
[9]許桂英.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開展與探究[J].考試周刊,2019(23):152.
[10]鐘奕偉.實施趣味教學,讓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煥發(fā)魅力[J].體育風尚,2018(12):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