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盲盒”作為新興的閱讀推廣方式之一,易于迎合讀者的獵奇心理,以一種新穎的方式激發(fā)讀者對閱讀的興趣,吸引更多讀者參與閱讀,推動文化傳承。文章以溫州肯恩大學圖書館“舊書換新友”活動為例, 旨在通過案例分析法,分析“圖書盲盒”活動形式對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應。通過對案例的活動過程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得出結論:“圖書盲盒”以其新穎性和趣味性吸引高校學生的關注和參與,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推廣實踐方法。文章還分析了“圖書盲盒”活動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策略,提供從盲盒形式與內容、宣傳途徑和手段、圖書館館員實踐能力等3方面啟示,為未來的實踐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圖書盲盒;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黨中央視全民閱讀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在報告中提及“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同時,我國的“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引導激勵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閱讀中發(fā)展心智,打好底色,開闊事業(yè),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成為閱讀推廣的工作重點。
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為了激發(fā)公眾對閱讀的興趣,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引導人們重新回歸閱讀本心。
近年來,公共館、高校館和商業(yè)書店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促進了全面閱讀。同時,盲盒因其未知性和趣味性, 受到了用戶的追捧和熱愛, 并在 Generation Z(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中風靡[1]。不斷有高校圖書館、概念書店借此機會對兩者進行結合,以“圖書盲盒”的形式促進閱讀推廣,以期獲得新時代學生讀者的青睞。本文對溫州肯恩大學基于盲盒理念開展的“舊書換新友”活動進行分析,為高校館開展閱讀活動推廣的新途徑總結經(jīng)驗并給予建議。
1圖書盲盒的概念及實踐
1.1圖書盲盒的概念與發(fā)展
盲盒(blind box),起源于日本,是指將某類獨特的產(chǎn)品裝入外觀精致的盒子中,作為商品來出售[2]。早期多應用于動漫或者影視作品周邊的營銷,后期細化發(fā)展為分類盲盒,如“潮玩盲盒”、“零食盲盒”、“美妝盲盒”等,并在營銷領域大放異彩。盲盒在外觀上并無任何提示或標注,以內部物品的未知性、收藏性和附加屬性,迎合了青年的獵奇心態(tài),受到了時下年輕人的追捧。
“盲盒經(jīng)濟”給圖書營銷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思路。國內外商業(yè)書店先后推出了圖書盲盒,將圖書與盲盒概念相融合, 由商家選擇圖書或者搭配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隱藏圖書的部分信息或者全部信息,最后售賣給讀者的一種營銷方式應運而生?!皥D書盲盒”的出現(xiàn)不僅增加了閱讀的神秘感,也讓閱讀材料的選擇更具有驚喜感和挑戰(zhàn)性。
“圖書盲盒”作為新潮的圖書推廣方式, 因其便捷的推薦邏輯、良好的社會曝光度和優(yōu)質的活動復現(xiàn)率,受到了諸多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關注,并將其發(fā)展成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在閱讀推廣的實踐中,“圖書盲盒”或“圖書盲選”被定義為將圖書或相關周邊裝入精致的包裝中,把圖書的信息全部隱去或者部分隱去,讀者以未知的方式開啟下一段閱讀旅程,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易于激發(fā)年輕群體對于閱讀的興趣。
1.2“圖書盲盒”國外相關實踐
“圖書盲盒”于2013年在商業(yè)書店的營銷中嶄露頭角,由澳大利亞的伊麗莎白書店發(fā)起,也稱為“盲選圖書”。伊麗莎白書店為許多到店后沒有明確的購書目標的讀者進行推薦,挑選了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用印有圖書相關線索的牛皮紙對圖書進行包裝,顧客只能通過模糊的主題線索了解書本的具體內容,以此來判斷該圖書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獲得了別樣的圖書購買體驗[3]。通過“圖書盲盒”的營銷方式,伊麗莎白書店為沒有明確閱讀目的的讀者提供了新的選擇,也為其自身帶來了經(jīng)濟效益和人氣,促使了業(yè)內各個書店的爭相效仿。同時,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伊麗莎白書店推出的在線盲選購書渠道, 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圖書盲盒”的經(jīng)濟效益,也為閱讀推廣的新方式提供了思路。
國外一些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覺察到“圖書盲盒”帶來的效益,積極將其引入到閱讀推廣的實踐中。萊特州立大學鄧巴圖書館于2014年開展了4期“圖書盲選”活動,鼓勵讀者根據(jù)閱讀線索挑選圖書借閱,并以讀后感的方式回饋閱讀心得,此項活動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并成功吸引到了贊助商。2016年, 比林斯公共圖書館開展了主題為“與一本書戀愛”活動,讀者可以在“盲選書架”上與未知圖書邂逅,開啟閱讀之旅并以回執(zhí)表的方式反饋自身對圖書的意見和想法。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美國佩斯大學圖書館、加州理工大學 Robert E. Kennedy 圖書館、美國比林斯公共圖書館、澳大利亞科伯恩市圖書館、明德學院圖書館等均舉辦過類似的閱讀推廣活動。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公共項目辦公室(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ublic Programs Office)甚至為意向開展相關活動的會員單位的館員提供熱門書籍推薦語[4]。綜上,盡管“圖書盲選”乍現(xiàn)于商業(yè)書店的營銷模式,但是國外的圖書館界已經(jīng)嘗試使用該種閱讀推廣方式,并在高校館、公共館,抑或是中學館均能看到實踐案例。
1.3“ 圖書盲盒”國內相關實踐
國內“圖書盲盒”也始于商業(yè)書店的實踐,如先鋒書店于2014年探索“盲選圖書”活動,讀者可以備注圖書關鍵詞或者完全盲拍的方式購書,讀者獲取圖書后仍可以與書店互動后獲得獎勵,此舉與讀者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 間接促成了全民閱讀的良好風氣"""""" [5]。2017年,單向空間推出“盲選書袋”活動,讀者可以開展一段未知的閱讀旅程,吸引了大量讀者爭相購買。鐘書閣先后開展了“LOVE 盲選書”和“共此時”、“長相思”等為主題的盲選書活動,在書店中預留書架,擺放盲選圖書,以不同的方式征集到讀者的感受、體驗和評論,并反饋在盲盒上,促進了閱讀盲盒的流行[6]。
“圖書盲盒”在商業(yè)書店的營銷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催化下迎來了短暫的高峰,其新奇性引起了讀者的強烈興趣,逐漸從一種營銷模式蛻變成圖書館的一把閱讀推廣利器,各個高校館和公共館先后采用該方法進行推廣。2017年,南京大學聯(lián)合學生社團與協(xié)會,開展了主題為“24小時閱讀站”的半盲選書籍活動, 由讀者推薦好書, 由下一位讀者根據(jù)推薦自由選擇,為“圖書盲選”活動增加了社交屬性[5]。隨后,聊城大學開展了“遇見盲選,創(chuàng)新閱讀”的主題活動, 旨在邀請同學們盲讀書籍后將書評留下,并將其以盲盒的形式在校內漂流。而南京審計大學在2018年開展的“盲選經(jīng)典,悅讀馨香”的活動則以經(jīng)典閱讀書目和各平臺推薦書目為盲盒內容,讀者可自由閱讀并選擇提交讀書報告參與評獎。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引導讀者重讀經(jīng)典,并在“圖書盲盒”的內容選擇上做出了創(chuàng)新。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以盲選之方式為讀者推薦圖書,并在書內附新傳遞讀者的讀后感,達到以書會友、促進讀者間互相交流,分享閱讀樂趣的目的,突出了盲盒的交互性。
綜上, 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或者是公共圖書館已有開展“圖書盲盒”的實踐案例。在開展活動時, 主辦圖書館往往會抓住時間契機,并將其作為節(jié)日的綁定, 內容整體上也是簡單復制“盲選”這一概念,對內容上的目的性較強,往往會結合社交屬性,如以書會友?;驅顒幼⑷胍欢ǖ母偧夹?,促進讀者的參與度提升,忽略了閱讀這一活動的個體自主性和能動性。
2 溫州肯恩大學“圖書盲盒”的實踐
2.1 活動緣起
2023年3月,溫州肯恩大學圖書館在官方微信、網(wǎng)頁上推出了“舊書換新友”的“圖書盲盒”活動,受到了在校師生的歡迎。該活動旨在慶祝溫州肯恩大學圖書館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以書換友”的盲盒閱讀活動。讀者可以攜帶一本閑置的書籍至圖書館, 寫下對“新書”主人的留言,交至圖書館工作人員,則可從盲盒箱中帶走一本圖書,開始一段閱讀的旅程。同時,在圖書盲盒中配有了圖書館的特別書籍、紀念品、兌換券以及部分隱藏周邊。該活動與學社組織相協(xié)作,通過多發(fā)平臺進行宣傳, 以“早鳥”環(huán)節(jié)進行預熱, 中期隨其他品牌活動加強宣傳,后期進行活動總結性回顧?;顒又芷陂L,吸引了較多讀者參與。
2.2 存在的問題
2.2.1 眾口難調,活動復現(xiàn)率低
“圖書盲盒”對于讀者而言,不僅僅是一份閱讀的體驗,更是一份好奇心的滿足?!皥D書盲盒”內容的好壞,決定著讀者是否能夠收獲驚喜感,也能影響閱讀推廣活動是否給圖書館帶來口碑,給讀者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進來。即使活動完成了盲盒書籍的初篩工作,剔除了教輔、教材、雜志等類別的圖書,婉拒了過于陳舊的圖書和盜版書籍,也無法保證入選書籍能夠滿足讀者的心理預期。圖書是一種文化產(chǎn)品,個人對其好壞的評判標準受到其自身的認知水平、主觀感受和能動性的影響[2]?!皥D書盲盒”固然新鮮,但若現(xiàn)實與理想相差過大時,讀者易產(chǎn)生心理落差并形成負面影響,如減弱讀者后續(xù)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降低推廣活動的傳播度等。此外,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定勢,也會促使讀者將“圖書盲盒”的價值性列在評估首位,期望從中獲得一定的成長。若多次希望落空, 讀者則會喪失閱讀的持續(xù)性和 激情。
2.2.2 內容單薄, 易損失趣味性
“圖書盲盒”的最終價值體現(xiàn)在其所附帶的精神價值,而純粹的盲目性僅僅只能作為刺激讀者參與活動的途徑。“舊書換新友”的活動過程中, 溫州肯恩大學圖書館采取了完全盲選的方式進行“圖書盲盒”活動,讀者無法從外觀上獲得關于圖書的任何信息, 導致了實操過程中讀者遭遇閱讀書目重復性的可能,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讀者后續(xù)參與的積極性。另外, 以附加文創(chuàng)周邊在盲盒內的方式激勵讀者參與圖書盲盒活動持續(xù)性差。文創(chuàng)周邊會因其內容單一、內涵單薄和種類偏少等因素,無法吸引讀者持續(xù)貢獻流通率。最后,首發(fā)的活動書籍也并未參考學生的意見, 均由本館自行采購,忽視了活動前期與讀者交互的最佳機會,導致部分內容難以對上讀者的口味,從而喪失一部分忠實客戶。
2.2.3 交互性差,欠缺反饋機制
活動主要結合了多方的宣傳,主要以官微和官網(wǎng)宣傳為主,活動宣傳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學生端口的宣傳途徑以及新興媒體平臺的介入。同時,活動僅僅以留言的方式參與下任書主的互動,缺乏活動的即時交流性。
首先, 舊書換新友的圖書盲盒活動在學校團委的支持下,多渠道、多方位地開展了宣傳,活動宣傳涵蓋預熱階段的早鳥福利、中期階段的新生宣講、后期階段的總結性環(huán)節(jié),并在微信公眾號、圖書館網(wǎng)頁等平臺推廣, 吸納了眾多的活動啟動書籍。美中不足的是,在宣傳平臺上缺乏新型平臺, 如嗶哩嗶哩、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加持,也欠缺帶有交互屬性的互動, 如添加標簽、增加社群、活動轉發(fā)等形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動的曝光度,影響讀者之間長遠的交流[6]。
其次,完善的信息溝通與反饋機制在推動圖書館服務提升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聯(lián)系。而活動中用戶間的溝通僅僅依托于一張便簽,缺乏讀者與讀者間、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讀者間無法通過此次活動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書友,促使本次活動徒有新意,喪失了閱讀推廣需要的深意。讀者與圖書館之間也無法保持長久有效的溝通,導致圖書館無法及時地收集讀者的意見,反饋機制有所欠缺?!皥D書盲盒”的效果呈現(xiàn)階段,僅有少量讀者愿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喜悅,間接體現(xiàn)了活動的推廣度不佳。
最后,反饋機制的欠缺導致活動效果的單一。以往高校在開展圖書盲選活動時,會結合一定的目的性,如在活動中融合書評、讀后感的撰寫,抑或是開展小型比賽以促進活動的內涵和文化本質。而活動突出了活動的新奇性,弱化了其背后的文化價值,導致活動效果內容單薄。
3 盲選圖書的發(fā)展對策和對閱讀推廣的啟示3.1 豐富盲盒形式,優(yōu)化盲盒內容
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需體現(xiàn)以讀者為中心,注重讀者體驗與參與積極性[3]。圖書館在規(guī)劃圖書盲盒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豐富盲盒種類,如全盲盒、半盲盒的形式。基于不同形式的盲盒,滿足不同形式讀者的需求。好奇心理強、涉獵范圍廣的讀者,可以推薦選擇全盲盒的形式, 以促進圖書流通,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針對難以抉擇的讀者,盲盒在進行包裝的過程中,可以增加一些關鍵詞和書評,讓讀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避免選擇不符合興趣的圖書。
同時,為保證用戶黏性, 圖書館員在進行策劃活動時,可增加圖書盲盒的趣味性,在盲盒上增添交互性信息,如設置小謎語,供讀者自由發(fā)現(xiàn)盲盒中的書籍。高校館也可將具有收藏價值的物品納入盲盒中, 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復現(xiàn)率。例如, 圖書館可以開展與作家的合作,將一些珍藏圖書或者聯(lián)名的紀念品等特殊物品加入盲盒之中,增加圖書的內涵,促進盲盒的流通和活動的復現(xiàn)率。此外,增設專屬于圖書館的文創(chuàng)與盲盒結合,將提升閱讀的藝術、娛樂屬性,增強吸引力,間接提升流通率。
最后,館員在設置盲盒時,不必拘泥于單一類型的盲盒提供形式,可以將初始盲盒形式定為全盲型, 而后續(xù)盲盒內容的設置可依托不同的標準,方便讀者選擇,從而達到細分讀者群體的效果。依據(jù)不同水平的讀者來策劃,圖書館員可以按照圖書閱讀的難易度對盲盒分類, 引導不同閱讀水平的讀者進行分級閱讀,也可以促使略有興趣的讀者循序漸進地閱讀,保證活動的黏合度。讀者在同一平臺上出發(fā),可以自由選擇后續(xù)盲盒的難度。根據(jù)時間節(jié)點的差別, 圖書館員可根據(jù)活動開展的時間軸,按需在盲盒中添加針對節(jié)日的盲盒以及其他形式的盲盒,如作家親薦、年度新作等,增添盲盒的特殊性。如此活動設計,不僅兼顧了獵奇用戶的需求, 也涵蓋了忠實用戶的真實訴求。
3.2 拓寬宣傳途徑,完善反饋機制
適當?shù)拿襟w宣傳有利于增加活動的參與度和交互性。圖書館在進行盲盒圖書推廣的工作時,應該利用多樣化的媒體平臺,如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加大活動的宣傳力度和廣度, 推進活動的知名度?;诖耍瑘D書館應合理運用新型平臺對活動過程實現(xiàn)全程性監(jiān)控和完善。在開展活動前, 圖書館可以增加或完善前置環(huán)節(jié),拓寬與學生群體的溝通和協(xié)作渠道,廣泛吸納學生關于圖書盲盒主題、內容的建議,初步篩選和形成首批盲盒,收獲第一波忠實客戶群,建立良好的群眾基礎。活動中期時,圖書館利用平臺的交流性,引導師生在共有平臺上進行分享活動體驗, 以此部分先行者的體驗為基礎,為后來者提供盲盒選擇上的參考意見。圖書館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有選擇性地征集讀者的閱讀感受、體驗和評論,將其形成獨有的圖書評論,并反饋在其外包裝上, 以半盲盒的形式,促進讀者選擇合適的圖書。通過各個平臺發(fā)布收集到的書評,增加活動的文化內涵, 以優(yōu)秀書評吸引讀者翻閱圖書。另外,利用平臺的話題功能, 引導師生在參與活動時,積極轉發(fā)活動相關的內容并附加話題,以此吸引同樣感興趣的師生,進而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受益者、推廣者,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不斷增加活動的曝光度,從而實現(xiàn)閱讀推廣的最終目的。最后,依托成熟的平臺,圖書館流通服務部可直觀地得到讀者對于活動的需求和相關圖書推薦,從而完善圖書館館藏,促使采購環(huán)節(jié)的成功推薦,實現(xiàn)圖書館工作間的聯(lián)動與協(xié)作。
3.3發(fā)揮館員能力,推進活動實踐
閱讀推廣的開展離不開館員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業(yè)務能力的精進。創(chuàng)新型的閱讀推廣活動要求館員除具備扎實的圖書情報知識外,還具有一定的活動策劃、文案撰寫和落地實施的多方面能力。“圖書盲盒”的創(chuàng)新是不同行業(yè)內的相互借鑒和學習的結果, 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圖書館員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時刻關注相關行業(yè)的優(yōu)秀實踐案例,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新時代的圖書館員應注重與讀者的良好正向的互通有無, 了解讀者的真正需求,使閱讀推廣活動具有趣味性、實用性,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在推動圖書的流通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知識價值內核的實現(xiàn)。同時,圖書館員應對活動具有良好的總結和反思能力,針對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最后,圖書館員應該注重活動的效果評估和反饋,通過收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活動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活動方案,提升閱讀推廣的效果。
4結語
閱讀推廣活動已經(jīng)在圖書館中不斷開展,“全民閱讀”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同類型的創(chuàng)新活動層出不窮?!皥D書盲盒”是一種跨界結合,創(chuàng)新地將閱讀推廣與市場營銷相掛鉤,有效地吸引新生代一族的興趣,為圖書館聚集了大批忠實用戶。然而,不同學校的實踐情況均有不同,閱讀推廣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能夠為其他圖書館提供借鑒, 共同協(xié)作營造閱讀氛圍,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參考文獻
[1]吳軍.新消費時代圖書盲盒的營銷方式探究[J].出版廣角,2021(2):74-76.
[2]李培文余.挑戰(zhàn)與破圈:圖書盲盒營銷的轉型升級[J].編輯學刊,2022(6):38-43.
[3]張世佳.國內外圖書館“盲選圖書”閱讀推廣案例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9(3):52-58.
[4]劉洋.“盲盒”經(jīng)濟在圖書營銷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以南京先鋒書店“盲選圖書”為例[J].出版與印刷, 2020(2):19-23.
[5]劉嘉偉.概念書店“盲選圖書”閱讀推廣案例分析[J].福建圖書館學刊,2022(1):40-43.
[6]李莎莎.圖書盲盒文化消費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42-244.
(編輯 李春燕)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 of book blind box: taking the library of Wenzhou-Ke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Linxiao, Zhou Shuxian ?
(Library, Wenzhou-Kean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Book blind box, as one of the emerging ways to promote reading, caters to readers, curiosity and stimulates interest in reading in a novel way. It attracts more readers, fostering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the Blind Date with a Book activity at Wenzhou-Kean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book blind box activity on th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a case 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ctivity proc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ase, we draw a conclusion book blind box, with its novelty and entertainment, attracts th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king it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ading promotion.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activity, as well a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t provides insigh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book blind box, promotional method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of library staff, which offers certain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ractices.
Key words: book blind box; reading promotion; university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