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張 亮 劉 浩 趙 玲 崔 青 于國勝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1000)
膝骨關節(jié)炎是由于膝關節(jié)產(chǎn)生慢性勞損、炎癥及局部損傷,引起關節(jié)面軟骨變性、軟骨下骨板骨損的一種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膝關節(jié)疼痛、活動受限、畸形等,是導致患者慢性殘疾的首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對于晚期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而言,主要治療方式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THA),其可改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減輕患者疼痛,但術后易伴隨患肢腫脹、疼痛情況,嚴重影響后期康復訓練[2-3]。中醫(yī)在肢體腫痛方面積累較多臨床經(jīng)驗,THA 術后腫痛屬“股腫”“脈痹”等范疇,多由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易受寒、濕等外邪侵襲,寒濕黏膩互結呈瘀,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損及筋脈,致使痹阻經(jīng)絡,產(chǎn)生氣滯血瘀,致使筋骨失養(yǎng)發(fā)?。?]。自擬消腫健步湯由四味健步湯和桂枝茯苓丸組成,兩方具有活血化瘀、助陽化氣、強筋骨、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本研究旨在觀察消腫健步湯治療THA 術后腫痛的臨床效果,以期為THA 術后腫痛的治療方法提供更多支持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納入標準:西醫(yī)診斷為膝骨關節(jié)炎[5],為單側膝骨關節(jié)炎,THA 術后伴隨腫脹及疼痛者;中醫(yī)診斷分型為氣滯血瘀證者[6](主癥為關節(jié)疼痛如刺,休息后痛反甚;次癥為面色黧黑;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沉澀);依從性良好者;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者;符合手術適應證,初次行人工THA 者;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2)排除標準:對本藥物過敏者;伴隨有活動性感染灶、凝血功能障礙、胃腸道出血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者;合并肌力異常、膝關節(jié)周圍韌帶損傷者;合并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者;合并膝關節(jié)外傷、膝關節(jié)積液者;精神障礙者。3)脫落標準:自行停藥或換用藥物者;出現(xiàn)意外事件停止治療者,采取有關措施處理,保證患者安全。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80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脫落1例,最終納入39 例)。試驗組男性16 例,女性24 例;年齡52~78 歲,平均(64.12±3.29)歲;病程3~8 年,平均(5.25±1.09)年;手術部位左膝18 例,右膝22 例。對照組男性17 例,女性22 例;年齡51~76 歲,平均(64.31±3.14)歲;病程3~7 年,平均(5.37±1.02)年,手術部位左膝16例,右膝23例。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人工THA治療,在椎管內(nèi)麻醉下進行,所有患者術后采用患肢股神經(jīng)鎮(zhèn)痛泵治療,并于術后3 d撤泵;常規(guī)使用引流管,并于術后48 h內(nèi)拔除。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炎、抗凝、保護胃黏膜、靜脈輸注非甾體消炎藥物、患肢冰敷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消腫健步湯:桂枝10 g,茯苓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牡丹皮10 g,丹參10 g,白芍15 g,石斛15 g,牛膝15 g。藥物由醫(yī)院中藥房制備,每日1 劑,每劑煎取200 mL,分裝2 袋,早、晚飯后30 min服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0 d。
1.4 觀察指標 1)術前及術后3、5、7、10 d,采用同一規(guī)格皮尺測量患肢周徑(髕骨上緣上10 cm、髕骨下緣下10 cm),通過MS-B 紅外手持式體溫監(jiān)測儀(上海儀博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測量切口周緣皮溫。2)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評價患肢疼痛情況,數(shù)值越高,疼痛越嚴重。3)記錄兩組膝關節(jié)活動度,膝關節(jié)活動度使用量角器測量。4)術前及術后3、5、7、10 d抽取5 mL靜脈血,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全自動血凝儀檢測血漿D二聚體(D-D)水平。5)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5.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通過正態(tài)性檢驗,以(±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為成組t檢驗或校正t′檢驗,組內(nèi)前后比較為配對t檢驗。重復觀測資料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統(tǒng)計量為F)+組間比較LSD-t檢驗(統(tǒng)計量為LSD-t)+時間比較差值t檢驗(統(tǒng)計量為t)。統(tǒng)計檢驗水準α=0.05,均為雙側檢驗。重復測量分析及分割檢驗的多次比較按Bonferroni校正法進行調(diào)整。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肢周徑和切口周緣皮溫比較 見表1。兩組術后3、5、7、10 d 的髕骨上緣上及髕骨下緣下10 cm的周徑,隨時間均逐步改善(均P<0.05),且試驗組術后周徑均小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切口周緣皮溫術后各時間點比較差別不大(均P>0.05)。
表1 兩組患肢周徑及切口周緣皮溫比較(±s)
表1 兩組患肢周徑及切口周緣皮溫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同時段比較,△P <0.05。下同。
組別試驗組(n=40)對照組(n=39)時間術前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術后10 d術前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術后10 d髕骨上緣上10 cm周徑(cm)1.50±0.14 4.83±0.65*△3.29±0.51*△2.75±0.41*△1.83±0.33*△1.45±0.12 5.56±0.73*4.63±0.62*3.91±0.54*2.40±0.40*髕骨下緣下10 cm周徑(cm)1.18±0.15 3.76±0.60*△2.56±0.40*△1.91±0.30*△1.49±0.31*△1.13±0.14 4.31±0.73*3.51±0.57*2.33±0.38*1.85±0.35*切口周緣皮溫(℃)36.72±0.41 37.02±0.50 36.97±0.47 36.85±0.53 36.84±0.50 36.84±0.42 36.94±0.53 36.86±0.50 36.73±0.51 36.92±0.55
2.2 兩組VAS評分和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 見表2。兩組VAS 評分、膝關節(jié)活動度在術后3、5、7、10 d 與術前比較均改善(均P<0.05),且試驗組術后3、5、7、10 d的VAS評分、膝關節(jié)活動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
表2 兩組手術前后VAS評分和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VAS評分和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s)
組 別試驗組(n=40)對照組(n=39)時間術前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術后10 d術前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術后10 d VAS評分(分)6.59±1.10 4.02±0.32*△3.20±0.25*△2.52±0.21*△1.87±0.18*△6.62±1.14 5.14±0.61*4.11±0.52*3.63±0.36*2.69±0.33*膝關節(jié)活動度(°)82.57±3.05 95.06±3.31*△102.07±4.04*△106.99±4.21*△112.32±4.52*△82.18±3.13 86.19±3.25*93.22±3.47*101.14±3.55*104.95±3.66*
2.3 兩組術前術后CRP、D-D 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術后3、5、7、10 d 的CRP、D-D 水平與術前比較均改善(均P<0.05),且試驗組從術后3、5、7、10 d 的CRP、D-D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
表3 兩組手術前后CRP、D-D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手術前后CRP、D-D水平比較(±s)
組 別試驗組(n=40)對照組(n=39)時間術前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術后10 d術前術后3 d術后5 d術后7 d術后10 d CRP(mg/L)3.86±1.03 65.18±10.12*△44.97±5.11*△36.95±4.10*△17.92±2.08*△3.92±1.10 79.71±11.17*51.33±6.14*47.03±5.12*20.96±2.20*D-D(ng/mL)241.62±31.95 1 204.88±96.44*△913.71±70.51*△842.43±57.23*△522.11±40.24*△239.51±30.54 1 295.77±110.76*1 005.29±90.45*903.47±60.44*672.59±50.42*
2.4 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膝骨關節(jié)炎屬于慢性炎癥性疾病,患者多伴隨膝關節(jié)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膝骨關節(jié)炎是長期運動損傷、遺傳、生物力學、肥胖、年齡、軟骨與骨代謝、炎癥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7]。THA 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可改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但患者術后常產(chǎn)生患肢切口疼痛及周圍軟組織腫脹現(xiàn)象,進而降低股四頭肌肌肉力量,不利于關節(jié)功能訓練,影響關節(jié)功能恢復。由于THA 涉及截骨,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可產(chǎn)生局部炎癥反應[8]。術后患肢還易伴隨關節(jié)內(nèi)出血現(xiàn)象,其可增加局部壓力,再加上止血帶反應,增加患者術后腫痛現(xiàn)象[9]。
膝骨關節(jié)炎術后腫痛屬“股腫”“脈痹”等范疇,《普濟方折傷門》指出“若因傷折,血動經(jīng)脈,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積不散,則為腫、為脹”,金刀損傷,可損及血脈經(jīng)絡,血溢脈外,血行之道無以宣通,瘀積不散,呈現(xiàn)腫脹、疼痛。行THA 治療患者多為中老年,其隨著年齡增加,氣血衰退、臟腑失調(diào),加上手術損傷,氣血虧損,正氣不足,寒、濕等邪氣易侵襲機體,與正氣相搏,損耗正氣,無以推動血行;寒濕之邪黏膩,易互結呈瘀,瘀滯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形成氣滯血瘀之證,加上手術金刀損傷,損及筋脈,加重經(jīng)絡瘀滯,誘發(fā)腫脹及疼痛[10],臨床治療當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為大法。
本研究所用自擬消腫健步湯中桂枝散寒、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牛膝逐瘀通經(jīng)、強筋壯骨,為君藥;牡丹皮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緩急止痛,為臣藥;茯苓燥濕健脾、利水消腫,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丹參養(yǎng)血活血、祛瘀止痛,石斛強筋壯骨,為佐藥;桃仁活血化瘀,為使藥。諸藥合用,共達活血化瘀、助陽化氣、利水消腫、止痛之功。研究表明,牡丹皮中丹皮酚成分可降低多種促炎細胞因子,抑制炎癥損傷及凝血反應,減輕炎癥損傷產(chǎn)生的腫脹[11]。丹參中含有丹參酮ⅡA、丹酚酸B、隱丹參酮等多種鎮(zhèn)痛活性物質,可通過多受體及信號通路,降低疼痛介質表達水平,抑制機體疼痛[12]。桂枝中揮發(fā)油成分可抑制機體炎癥[13]。THA術后患肢易產(chǎn)生腫脹及疼痛,同時還伴隨切口皮溫升高現(xiàn)象。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肢周徑、切口周緣皮溫、VAS評分較對照組降低,膝關節(jié)活動度較對照組更高,說明消腫健步湯用于THA 術后腫痛患者,可減輕患肢水腫,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度。
THA 術后腫痛的主要因素是手術損傷引起的炎癥,血清CRP 是骨科術后檢測炎癥的常用指標[14];DD 是反映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15],手術創(chuàng)傷會激活凝血系統(tǒng),致使血液產(chǎn)生高凝狀態(tài),THA 術后疼痛刺激會增強凝血功能,加重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長期臥床也可加重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引起肢體腫脹[16]。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CRP、D-D較對照組降低,說明消腫健步湯用于THA 術后腫痛患者,可抑制機體炎癥,降低D-D 水平。THA 術后腫痛可降低患肢活動度及訓練依從性,不利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經(jīng)治療后可緩解疼痛及腫脹情況,利于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提升生活質量。這與林秀貞研究結果類似[17]。
綜上所述,消腫健步湯用于治療THA 術后腫痛患者,可抑制機體炎癥,減輕患肢水腫,緩解患者疼痛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改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