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兩年來,Y2K服裝風格出現(xiàn)回潮現(xiàn)象,并受到以Z世代為代表的部分年輕群體的關注與喜愛。本文從青年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首先對青年亞文化的概念與研究階段進行闡述。其次以青年亞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學派提出的“風格”“抵抗”“收編”這三個關鍵詞為依托,從Y2K風格的起源與發(fā)展、Y2K服裝后亞文化的風格建構與分類、抵抗過程與收編等方面依次對Y2K這種帶有青年亞文化特征的服裝風格進行解讀。最后對Y2K服裝風格的回潮原因展開分析,說明Y2K服裝風格的存在意義。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Y2K;風格;抵抗;收編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數(shù)字人文時代‘服飾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研究”(J2023-YB04);北京服裝學院思政教學改革“藝術類專業(y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內涵、問題及實踐路徑探索”(KCSZZT-2339)研究成果。
亞文化,又稱次文化,是通過風格化的和另類的符號對主導文化進行挑戰(zhàn)從而建立認同的附屬性文化[1]3。而青年亞文化是亞文化研究下的一大分支,通常代表著一種由處于社會邊緣、擁有一致三觀和著裝風格的青年群體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與主流文化相抗衡的特有文化。青年亞文化的研究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20-60年代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越軌亞文化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英國伯明翰學派為代表的青年亞文化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即后伯明翰時期人們對亞文化理論的回應與反思。其中,芝加哥學派于20世紀40年代首次正式使用“亞文化”這一概念,提倡通過“民族志”和“參與考察”兩大方法進行研究[1]4。該學派著重關注社會外部大環(huán)境對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塑造,并運用以上兩大方法對該群體出現(xiàn)的一系列與主流文化相悖的反常行為本身和行為動機進行深入分析。伯明翰學派的青年亞文化研究思路有所不同,主要從“階級”的維度入手,對青年亞文化群體的“儀式抵抗”現(xiàn)象以及意義進行關注,并于20世紀70年代中葉提出“風格”的概念[2]。此后,學者迪克·赫伯迪格繼承了伯明翰學派的亞文化研究方法,在其論著《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中將“風格”一詞進行拓展與延伸,同時結合“抵抗”與“收編”這兩大關鍵詞,從符號化的角度對青年亞文化進行闡釋。隨著社會和信息技術的更迭與發(fā)展,芝加哥學派與伯明翰學派無法對更多樣化、碎片化、具備后現(xiàn)代主義特點的新時期的青年亞文化進行深入闡述,因此,“后亞文化”概念被提出,學者們將研究目光集中于青年亞文化背后的消費行為、媒介的作用、身份認同等問題,強調青年亞文化的多變性與流動性。
一、Y2K風格的起源與發(fā)展
Y2K的全稱為Year 2 Kilo,最初指在2000年前后,由于計算機本身存在的漏洞而爆發(fā)的“千年蟲”問題。由于當時的計算機程序不夠完善,計算某些年份時仍使用兩位十進制來表示,因此在處理2000年1月1日及以后的日期和時間時很容易發(fā)生系統(tǒng)崩潰的現(xiàn)象,進而帶來一系列更加嚴重的后果,造成科技恐慌。
后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千年蟲”問題得以解決,人們開始對未來生活產生美好的幻想和期待,“Y2K”這一概念也得以拓展,并延伸到了時尚、音樂、美術等多個視覺感觀領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這種帶有樂觀主義和技術烏托邦主義的千禧文化隨之成為社會流行,在1995年至2003年期間達到巔峰。2020年,Y2K時尚風格再次回潮,與千禧年不同的是,現(xiàn)階段的Y2K風格更帶有復古懷舊的色彩,但仍保留著原有的高飽和度色調、科技材質、低保真像素等特點。這種復古未來主義的Y2K風格帶有小眾特性,受到以Z世代為代表的部分年輕群體的關注與喜愛,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青年亞文化時尚,沖擊著主流文化,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二、Y2K服裝的后亞文化風格建構與分類
(一)Y2K亞文化風格建構過程
伯明翰學派認為,某一亞文化群體會利用挪用、拼貼、模仿等方式,借助過去的事物以及文化符號來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以此來完成對風格的建構。而Y2K此類亞文化風格正是在原有的千禧年文化上,通過風格的二次加工完成自身的風格建構過程的。
在風格加工方面,文化和娛樂行業(yè)將過去的千禧年元素加以提煉并挪用,但并不是直接挪用,而是結合當下新媒體行業(yè)迅猛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加以改造。如從過去帶有Y2K風格的電影、音樂MV、歌曲采樣、舞蹈編排、服裝等素材中提取高飽和度的糖果色彩、金屬、透明與鐳射的高光澤質感以及3D立體圖像等經典符號,再將這些原有符號的順序打亂重組,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虛擬空間,與目前人們所接收的爆炸式、碎片化信息以及流行文化相結合,完成拼貼過程,以體現(xiàn)Y2K風格的文化核心。同時,出于懷舊情結,人們會有意的模仿和再現(xiàn)過去的Y2K文化,將其提升至美學的高度。如計算機的“千年蟲”問題被抽象為電子化、低像素化的視覺表現(xiàn)風格,千禧年時期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暢想與樂觀期待被抽象為對比度強烈的色彩以及虛擬化的審美等。
(二)Y2K視覺風格分類
不同的造型與符號元素能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官體驗。從視覺效果來看,帶有“Y2K”風格的服裝可大致分為“未來暢想”“黑客帝國”“千禧辣妹”三種類型[3]。
1.未來暢想。該類Y2K風格帶有強烈的科技元素和幻想色彩。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人們沉浸在科技帶來的高度滿足感與幸福感中,想極力擺脫沉悶的過去,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迎接新事物的到來。因此,人們對即將到來的21世紀嶄新世界充滿了各種幻想、憧憬和期待,并將注意力放在了當時生產的新型科技產品上,如臺式計算機、無線電話、數(shù)碼相機等,渴望從這些產品中得到一些靈感與啟發(fā)。以當下的大眾審美傾向來看,這些科技產品的形象呆板、粗糙,帶有濃厚的機械感和笨拙感,但正是由于它們身上這股獨有的千禧年文化氣息,造就了未來科技風的Y2K時尚。該類Y2K服裝風格特點為帶有金屬質感、透明PVC、鐳射材質的面料,繪有電路圖,星球、宇宙的圖案、整體呈藍綠金銀的冷色調,以及作為配件出現(xiàn)的小型數(shù)碼產品,如耳機、翻蓋手機等,呈現(xiàn)出一種冷峻、理性、神秘,帶有機械感的形象。
2.黑客帝國。該類Y2K風格的靈感來源于1999年上映的美國好萊塢科幻電影《黑客帝國》。這種風格凸顯了人們對不斷高速發(fā)展的各項新技術潛在問題的擔憂,以及后續(xù)可能帶來的一系列隱患和危機的不安。未來暢想風展示的是人們腦海中幻想的高度和平、高度發(fā)達的美好世界,而黑客帝國風展示的是這種美好世界背后的陰暗面,即高科技可能給人們帶來的各種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危險。該類Y2K服裝風格直接復刻了電影中的主角形象,如用以黑色作為主色調的暗色皮衣,搭配銳利的小框墨鏡或太陽鏡,突出人物強烈的抵抗性和戰(zhàn)斗性。
3.千禧辣妹。相比于前兩種風格,這種Y2K服裝風格更易被廣大年輕的Z世代女性所接受。根據(jù)女性氣質的不同又可細分為兩類:一種帶有強勢張揚的歐美風氣息,氣質成熟,而另一種則更加青春活潑,體現(xiàn)少女感。第一類強勢張揚的Y2K風格,色彩對比會更加突出,且運用的色調以暗色居多,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力也更強。整體服裝的線條會更加板直硬朗,寬肩收腰。在表現(xiàn)服裝的科技感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女性的冷酷與力量感。常用豐富絢麗且不規(guī)則的流體線條作為裝飾,并搭配金屬鏈條、皮革等元素。服裝多為緊身款式,以凸顯女性的身材。第二類青春活潑的Y2K風格,色彩多使用飽和度高的糖果色,這種糖果色由20世紀80年代流行的霓虹色轉變而來。同時服裝上會有各種不同的元素拼接在一起,如卡通畫、蝴蝶、刺繡、貼紙等。款式方面則流行緊身露臍短上衣、寬松低腰的工裝褲、喇叭褲,以及迷你裙、針織帽、襪套手套、厚底鞋等。配飾也十分零散,色彩鮮艷。此外,這兩種效果也可融為一體,既可以彰顯女性的性感、夸張、大膽、獨立與成熟,又可以表現(xiàn)女性的青春靈動、甜美可愛,反差感十足。
三、Y2K服裝亞文化的抵抗與收編
(一)Y2K服裝亞文化的抵抗
隨著文化產業(yè)的繁榮與大眾傳媒的不斷發(fā)展,誕生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Y2K亞文化本身所具備的抵抗性正在被不斷席卷而來的資本逐漸弱化、消解,在傳播媒介的作用下,為了最大限度保留其自身特點,Y2K亞文化不得不以一種溫順的姿態(tài)進入大眾視野。
Y2K風格與無賴青年、摩登族、朋克等典型青年亞文化具有的強烈抵抗性不同,它更多地是一種軟性抵抗。那么,Y2K服裝風格究竟抵抗的是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即社會和大眾對于青年人的刻板印象。出生于1995-2010年的Z世代人群,他們自誕生之日起就已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和數(shù)字科技的影響。按照現(xiàn)階段的該人群年齡分布狀況,可將其大致分為學生和上班族兩類。在大眾眼中,“學生”一詞常被視作一個龐大的群體,學生可以釋放自我的機會少之又少。而Y2K服裝風格帶有的厚重科技感會讓Z世代人群產生一種時空交疊的錯覺,仿佛又回到了具有昂揚生命力的千禧年。鮮艷大膽的色彩、緊身背心和闊腿褲的搭配、閃亮的眼影、夸張的發(fā)色、豐富的配飾會帶給人一種成熟感與反叛精神,這迎合了學生們想要突破常規(guī)、標新立異、尋找自我的心理。
而對于已經成年的上班族群體來說,Y2K服裝風格則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回憶過去、找回童心的渠道。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需搭配深色、古板的職業(yè)套裝來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但Y2K服裝風格整體來看是松弛的、扎眼的,甚至還有一種過時的意味。露臍裝、闊腿褲、幼稚的兒童飾品、閃閃發(fā)光的熒光色、可愛的卡通圖案、夸張的美甲,這些符號與人們印象中成熟穩(wěn)重的大人形象格格不入。上班族希望用這種奇裝異服來發(fā)泄自己內心的壓力,同時也可以打造出另一個不同的自己,與現(xiàn)實生活中呈現(xiàn)的古板形象相分離。這體現(xiàn)了Y2K服裝風格對于主流審美的挑戰(zhàn)和抵抗性。
(二)Y2K服裝亞文化的收編
迪克·赫伯迪格在其著作《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中提到了亞文化被收編的兩種形式,即商品和意識形態(tài)。商品形式指“亞文化符號(服裝、音樂等)轉化為大量生產的物品(即商品的形式)”[4]117。即社會和資本會挑選某一亞文化中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利益的符號或元素(如服裝、音樂等)進行重新編纂、提取和吸納,隨后轉為大眾所能接受的商品進行大量生產與售賣。而意識形態(tài)則是指指“統(tǒng)治集團(如警方、媒體、司法系統(tǒng))對越軌行為進行‘貼標簽’和重新界定(即意識形態(tài)的形式)”[4]117。也就是通過政府、警察、媒體、司法部門等主流社會的公共力量對亞文化進行否認、排斥、馴服,去掉亞文化包含的潛在威脅與抵抗性,最終達到重新界定這些“亞文化”的目的,并為它們貼上標簽。
Y2K這種亞文化風格毫無疑問也經歷了商品與意識形態(tài)的雙重收編過程。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媒體平臺會有意放大和固化Y2K的視覺感官文化符號,并刻意與時尚穿搭、美妝等領域結合,推出大量具有Y2K元素的商品,進一步刺激消費市場,提升商業(yè)價值。在關于Y2K的推文與宣傳中可以發(fā)現(xiàn),媒體和商家在反復提及“小眾”“復古”“潮流”“個性”“時髦”等詞匯,以增強Y2K的商品屬性。同時利用消費者的文化記憶,暗示消費者帶有Y2K風格的產品是異類的、獨特的。相反弱化其原本的計算機程序問題,只是將它作為引入的背景使用,削減了千禧年時人們面對這一問題的恐慌和危機感。最終在各種媒體的操縱下,Y2K原本的風格和文化內涵被分解、被碎片化地摻入其它元素中,從千禧年計算機問題轉化為一種大眾娛樂消費文化。
四、Y2K服裝風格回潮原因
Y2K服裝風格之所以能在2020年回潮并一直流行至今,與以下幾點有關。
(一)這是時尚流行周期中必然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時尚是一個輪回,Y2K作為一種時尚風格,經過20年的時間沉淀,已與之前有所不同。它并不是只停留在對過去的懷念,同時也將目光放至未來,把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這三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復古科技美學氣質,成功吸引了大眾目光。
(二)Y2K風格帶有的樂觀主義與對未來烏托邦的美好向往讓人們產生了懷舊情感。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快速更迭讓年輕人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迷茫。新冠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處處不便,與此同時,網(wǎng)絡上的爆炸式信息真假難辨。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壓力、失望與不滿堆積在一起,給人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人們渴望借助以往的文化記憶與情感來卸下負擔、逃避現(xiàn)實、重溫過去,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與歸屬感。而曾在千禧年前后流行的Y2K風格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情緒的宣泄口,充滿活力的糖果色彩、可愛活潑的卡通標志、閃亮的視覺效果等設計元素治愈著人們的內心,在緩解焦慮的同時,也帶來了積極向上的能量。因此,Y2K風格方能再次回歸人們的視野,成為一種時尚潮流。
(三)新媒體平臺的發(fā)展和圈層文化的推動也促進了Y2K服裝風格的進一步回潮。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微博、知乎、B站等各大網(wǎng)絡社交平臺,傳播Y2K服裝文化的博主往往會采用相似的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內容同質化現(xiàn)象,也在無形中將這些宣傳Y2K文化的博主與對Y2K服裝風格感興趣的旁觀者聚集起來,逐漸形成一個富有影響力的大圈層。而這些相似元素的反復出現(xiàn)會進一步固化為Y2K亞文化服裝風格的象征性符號,擴大圈層外延,弱化邊界,增強Y2K文化圈層的影響力。同時,在Y2K圈層內部,擁有相同或相似價值取向的圈層成員彼此之間也會深入交流,互相肯定,得到共鳴,從而找到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并構建自我身份,進一步強化風格的統(tǒng)一性。
五、結語
Y2K作為現(xiàn)階段在Z世代人群中流行的一種亞文化服裝風格,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價值,不應被主流文化所埋沒。它所傳遞的樂觀主義思想對于社會大眾有著積極正面的作用,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其作為亞文化的弱點,盡量避免消費主義的過多介入,尋找更多機會為大眾展現(xiàn)其原本的文化內涵,豐富社會的審美體系。
參考文獻:
[1]陶東風,胡疆鋒.亞文化讀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梁春曉.迪克·赫伯迪格的青年亞文化理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3]陳純.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的千禧年-Y2K服裝風格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21.
[4]赫伯迪格.亞文化:風格的意義[M]陸道夫,胡疆鋒,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王雅潔,碩士,北京服裝學院文理學院藝術學理論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服飾文化。
通訊作者:肖海燕,博士,北京服裝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外服飾文化、翻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