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開展跨學科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個常態(tài)。道德與法治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思想觀念、愛國情懷等,而這些內容在其他學科中也有體現(xiàn)。為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在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順利開展提供助力的同時,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此,文章對道德與法治跨學科教學的現(xiàn)狀與開展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期為同仁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我國的一個教育熱點話題就是跨學科,即以某一學科為中心,適當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跨學科教學,可以有效豐富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多重知識的輔助下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礎技能、形成綜合品質,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但是現(xiàn)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教學開展情況并不理想,還存在各種問題,為此,教師要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有效開展策略。
一、開展跨學科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實現(xiàn)新課標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中明確指出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開展跨學科教學,可以將道德與法治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效銜接起來,從結構層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此外,跨學科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內容為參照,遵循新課標要求,從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積極創(chuàng)新,進一步實現(xiàn)新課標教學目標。
(二)有助于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素質與思想觀念為目標。其作為德育的主要課程之一,開展跨學科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中鍛煉自身的知識技能與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思想品質、道德觀念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符合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綜合型人才。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教學的策略
本文從兩個層面探討了道德與法治跨學科教學的開展策略,第一個是教師層面,豐富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能力,為跨學科教學“保駕護航”;第二個是教學層面,挖掘道德與法治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如語文、勞動、美術、心理等,充實教學內容,讓學生快樂學習。
(一)教師層面
韓愈在《師說》中說道:“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熥鳛閷W生學習路上的領路人,必須具備豐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這樣才能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素質。為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首先,教師在空余時間要多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同時,還要多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如語文、美術、音樂等,為道德與法治的跨學科教學提供支撐;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校內外開展的教師培訓活動,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并以此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fā)展。再次,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加強與本校其他學科教師的交流,尋找其他學科和道德與法治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點,從而有效開展跨學科教學。最后,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進修活動,與其他學校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相互借鑒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取長補短。
(二)教學層面
1.與語文學科的融合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和道德與法治學科之間有較多的關聯(lián)點,因此,教師在跨學科教學中,要加強與語文學科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掌握知識,形成良好的情感品德。
例如,在教授“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這一課時知識時,學生通過電視、長輩討論等渠道,對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有一定了解,也明白自己當前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他們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定的愛國情懷。為了加深學生這一情懷,使他們養(yǎng)成愛國情感與民族精神,教師在講解“歷時十四年的抗日戰(zhàn)爭”知識點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抗日英雄,有的學生說了小英雄雨來,并講述了雨來的故事。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說說其他抗日英雄,如狼牙山五壯士等。如此,學生在語文課文的輔助下,對該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完成課堂教學活動以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朗誦愛國詩詞,讓學生有感情朗誦的過程中體驗詩人的愛國情懷,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愛國情懷。同時,學生的朗誦技巧、詩詞文化也會得到逐步提升。
2.與勞動學科的融合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
日常生活勞動能力是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在掌握這項生活技能以后,才能為自己、為家人、為同伴、為社會提供服務。小學階段作為學生人生的初始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加強教育力度,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勞動知識,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勞動技能,形成勞動能力。
例如,在“我們愛整潔”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愛整潔,樹立愛整潔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愛整潔的好習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細化每個步驟,首先,讓學生相互觀察,說說對方哪些地方不整潔。其次,讓學生各自整理自己不整潔的地方,如課桌、書包、衣服等,在整理結束以后再相互觀察,對比說說整理前后的效果,讓學生意識到整潔的重要性,樹立愛整潔意識。最后,再讓學生每天回家整理自己的書桌與臥室,并拍照片發(fā)到班級群中,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整潔的好習慣。
又如,在《這些事情我來做》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個環(huán)節(jié)是“與家務活‘簽約’”,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簽約”內容,讓學生與家長商量,劃分他們每天需要做的家務內容。以小白為例,他與父母經(jīng)過商量,規(guī)定每天的掃地、洗完、擦桌子由自己完成,并且設置“家務打卡表”(表1),家長每天檢查學生的家務完成情況,哪項沒完成,要畫“×”。如果學生一周有三次沒完成的情況,那么要接受懲罰,如承包一天的家務等。如此,學生每天都會參與家務勞動,明白做家務對自己和家人的益處,進而逐步愛上做家務,并形成一定的責任感。
3.與美術學科的融合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與美術學科相結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內容主要是文字與圖畫組成的,學生需要通過圖畫的輔助理解文字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忽視了圖畫,直接帶領學生學習文字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加強對圖畫的解釋,并且讓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感悟道德理念,形成道德品質。
例如,在教授“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領帶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四幅畫,如圖1所示。第一幅畫是電話,上邊顯示010區(qū)號,這是北京的區(qū)號,小女孩在打電話時需要加該區(qū)號,那么她的家鄉(xiāng)是北京。第二幅畫是車牌,前邊是“蘇”字,“蘇”是江蘇省的簡稱,那么小男孩的家鄉(xiāng)應該是江蘇省,因為不知道具體的字母,所以無法確定具體城市;第三幅畫是漓江,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的一處景區(qū),那么小女孩的家鄉(xiāng)是桂林;第四幅畫是香港的市花,那么小男孩的家鄉(xiāng)是香港。
在帶領學生學會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方法以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家鄉(xiāng)的特點,可以是著名景點,也可以是地方特色,還可以是車牌上的含義等,然后繪制一幅畫,讓其他學生根據(jù)畫中內容猜測具體家鄉(xiāng)。之后,再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的家鄉(xiāng)介紹出來。如此,可以讓學生在一筆一畫畫家鄉(xiāng)情境的過程中加深對家鄉(xiāng)的情感。
4.與心理學科的融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還處于發(fā)展初期階段,不夠成熟,經(jīng)常會因為受到外界影響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焦慮心理、自私心理等不健康的心理現(xiàn)象,進而影響學生未來的成長。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加強與心理學科的融合,幫助學生在學習道法知識的同時,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例如,教授《當沖突發(fā)生》這節(jié)課時,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明白在人與人交往中,不可避免會產(chǎn)生沖突,要學會溝通、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有效解決矛盾。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交往態(tài)度與自信心理。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與同伴交往的經(jīng)驗,以及交往中發(fā)生的沖突、解決方法;其次,帶領同學分析交往中產(chǎn)生沖突的原因,讓學生分析原因,在未來交往中能夠有效避免、解決這類沖突。最后,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兩個發(fā)生沖突的小伙伴,然后一同解決沖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同學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學會如何關心其他人,讓他們的內心更加自信、陽光,不再因交不到朋友而感到自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可以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還要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到各個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點,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其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廖紅英.基于生命觀培養(yǎng)的道德與法治跨學科教學探索[J].學苑教育,2023(14):12-13,16.
[2]匡賤葵.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原則與策略研究[J].教師,2022(34):60-62.
[3]張新銀.跨學科整合突破《道德與法治》教學臨界點[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3):75,31.
[4]宋永娟.主題統(tǒng)領,開展跨學科整合——基于英語和道德與法治課[J].安徽教育科研,2018(6):50-51.
[5]吳令平.跨學科資源整合在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高中版),2020(10):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