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音樂文化是指以革命歌曲、紅色經典歌曲為代表且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藝術形式,它作為紅色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生動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取得偉大勝利的過程,展現出中華民族英勇無畏、堅強不屈的精神面貌。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思政課堂有助于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模式。文章分析了紅色音樂融入思政課堂的價值,探索運用紅色音樂文化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的策略,旨在推動紅色音樂全方面、深層次融入思政課堂,提高思政教學實效。
關鍵詞 紅色音樂文化;思政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028
Use red music cultu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ei Xiaoliang,Liang Ping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Wuhan, Hubei 430064)
Abstract As a special form of red culture, it vividly records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ing the people through arduous and great struggles, and shows the heroic and fearless, strong and unyield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music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will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red music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red music cultu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iming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in-depth integration of red music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red music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ffectiveness
1" 研究背景
紅色音樂是一種服務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音樂文化,是具有戰(zhàn)時文化和軍事文化特征的音樂文化[1]。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紅色音樂與黨的政治綱領與奮斗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社會各界也將紅色音樂視為承載思想、價值、情感的載體與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以及自覺維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寫實畫卷[2]。
運用好紅色音樂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對于延續(xù)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落實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3]。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思政課程,不僅是傳承紅色音樂文化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因此,要不斷挖掘紅色音樂的價值,推動紅色音樂與思政課深度融合,以期充分發(fā)揮紅色音樂的育人功能。
2" 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價值分析
2.1" 賦予思政課以“鮮活”素材
紅色音樂能夠在諸多紅色文化中脫穎而出,成為思政教學資源在于其以音樂的形式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奮斗歷程,記載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草地晚餐” “紅色娘子軍”等生動故事;涵育了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崇高的紅色革命精神,為鑄魂育人提供了資源[4]。 它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時代主題,貼近人們心聲,可以成為開展思政教學的生動素材。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由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是對黨的歷史與時事政策系統(tǒng)化的概念性表達。教材的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紅色音樂包含了特定的歷史故事,見證了我國從積貧積弱到如今的富國強兵,其“鮮活”體現在對歷史故事的真實描繪,對英雄人物的立體刻畫。將其融入思政課堂不僅是以敘事的方式提供生動的教學內容,更是憑借紅色音樂獨有的穿透力,喚起社會的正能量,強化黨與人民的血肉之情。當今越來越多的紅色音樂從基層干部、普通人的生活中取材,打造出富有真情實感的藝術作品,為紅色音樂的“鮮活性”添磚加瓦,也為思政課堂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
2.2" 增強思政教學的互動性
互動式教學是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與教師相互討論時收獲知識的一種方式,符合思政課程性質,對拓寬學生思路、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切實意義,它既包括教師“教”的過程也包括學生“學”的過程?;咏虒W離不開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思政課多以“我講你聽”的獨白式形式開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過程缺少互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紅色音樂與思政課結合有利于增強思政教學的互動性。音樂的融入能夠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潛能。將黨史內容與該背景下的紅色音樂結合,以紅色歌曲、紅色音樂劇等方式直觀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體會中理解。以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為例,教師可選取近兩年的《萬疆》《燈火里的中國》《不忘初心》等紅色歌曲,通過分析音樂的時代背景、偉大精神,讓學生感悟黨的初心,感悟祖國的強大,培育其愛國之情,實現以文化人的目的。此外,學生還可以作為思政課堂的主體參與其中,在主客體身份的交替中聆聽黨的聲音,感受紅色音樂傳遞的精神。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中共會議舊址,引入革命歌曲演唱或賞析,將音樂背后的故事講述出來,從而主動思考、感悟思政課的內容。
2.3" 以樂育人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自西周時期以樂育德就成為德育的重要內容,先秦時期孔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孝經·廣要道》),道明了“樂教”對人的修為和移風易俗的重要價值,清末民初梁啟超更是明確指出“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5]。從古至今音樂在道德教育與審美培養(yǎng)都占有重要地位。而紅色音樂作為新時代的“樂教”資源,包含了共產黨員在革命斗爭中淬煉的高尚道德情操、無私奉獻的集體精神,因此能夠培育青年崇德向善的品格。
高亢的曲調,鮮明的節(jié)奏變化直抵人心,動人的旋律傳遞正能量。紅色音樂通過藝術語言,記錄了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故事,宣揚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歌頌了無數革命人士為社會主義建設不懈奮斗、矢志不渝的精神,展現了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音樂旋律具有強烈的感召力,能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聆聽紅色音樂,會自覺聯想到紅色革命故事,建構清晰的英雄人物形象,對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從而形成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風貌與思想行為。
3" 運用紅色音樂文化提升思政課實效的路徑
3.1" 深化師資融合,培育優(yōu)秀教師團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推動紅色音樂融入思政課首先需要思政教師隊伍的全面升級。通過整合現有師資力量,廣納賢才建設紅色音樂教師隊伍并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從而培育優(yōu)秀教師團隊。
建設紅色音樂教師隊伍,一方面需要健全音樂教師的參與機制,推進思政教師、輔導員、音樂教師隊伍協同,聘請校外相關從業(yè)人員共同組建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同時邀請從事紅色音樂的相關人才,對紅色音樂教學的開展提供建設性意見。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紅色素養(yǎng)。推動紅色音樂與思政課結合,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模式,相應的對思政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紅色音樂的內涵,加深對紅色音樂文化的理解,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遵循思政教學與學生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挖掘紅色音樂中的思政元素,結合思政教學大綱,選取同時代具有代表性的紅色音樂。處理好思政教育與音樂教學之間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巧妙地將紅色音樂融入課程的內容體系中,增加交叉學科教學內容間的黏合度[6]。
3.2" 強化新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模式
新時代下,思政課的受教育者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廣大青年,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隨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變化。為提升思政課堂實效性,思政課教學模式要跟隨信息傳播方式與青年思維認知的變化而轉變,不斷加強與新媒體技術的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崛起,推動紅色音樂融入思政課,可借助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其一,依據紅色音樂的時代背景,堅持系統(tǒng)觀念,整合數字資源,實現紅色音樂音頻與補充資料一一對應,著力構建紅色音樂數據庫,建成以系統(tǒng)規(guī)劃為基礎,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全方位、立體化思政學習平臺。以“學習強國”為例,作為宣傳黨的主張,圍繞國家中心任務開展相關議題,引領主流價值觀的線上學習平臺[7],其突出強調內容供給、視聽呈現以及互動傳播,得到許多學生的信任與喜愛,實現了為思政教學提質增效的功能。其二,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紅色音樂文化資源。以紅色音樂為興趣點,引導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熟知思政理論內容。為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小紅書等軟件,拓寬紅色音樂的傳播途徑,加大紅色音樂資源的投放量,在學生中形成暢通的傳播渠道。最后,教師依托線上平臺,開展網絡授課。相比傳統(tǒng)的思政課堂,網絡課堂豐富了授課模式,突破了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延伸了教學場域。教師利用慕課、學習通等線上教育平臺,深入研究網絡教學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VR等技術的加持下,以更加直觀、更為立體的方式呈現紅色音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3" 推動理論與實踐融合,營造思政課教學氛圍
紅色音樂來源于轟轟烈烈的革命戰(zhàn)爭,其作品背后是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生動故事。故事中傳遞的共產黨員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實踐行為與品格,有助于青年學生明確自己的使命并落實到行動中。
理論學習的目的在于能與實踐結合,將認識轉化為日常行為規(guī)范?!暗啦豢勺?,德不能空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重視實踐育人,堅持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8]。紅色音樂融入思政教學,既要結合思政課堂,也要注重結合課外實踐,打造思政教學“第二課堂”。要不斷推動紅色音樂融入社團活動,借助紅色音樂獨特的藝術形式,使學生在藝術實踐中加深對紅色音樂的理解。一方面教師可帶領學生實地考察紅色音樂的發(fā)源地或是紅色音樂家的故居,開展史實資料搜集,依托紅色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作背景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學??梢远ㄆ陂_展紅色音樂傳唱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紅色音樂,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其內化為個人的綜合素質。例如舉辦紅色歌曲合唱活動,每次排練都是對學生的一次文化洗禮,通過歌曲筑牢文化根基,喚起學生記憶,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最后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實踐中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延續(xù)紅色基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紅色音樂中深刻的精神內核、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及科學的價值體系,有利于引導青年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9]。因此,學校要深入挖掘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紅色音樂以由內及外的藝術形式承載黨的光輝歷程、革命家崇高品質的文化特性,激勵學生融入思政課,弘揚真善美,追求卓越人物的精神品格,以紅色音樂筑牢理想信念之根基,補足精神之鈣。
基金項目:武漢音樂學院2022年校級科研項目“運用紅色音樂文化資源提升思政課堂實效性研究”(2022XJKT15);湖北省教育廳202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紅色文化融入藝術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的實踐研究”(22Z055)。
參考文獻
[1] 李詩原.紅色音樂研究的學科理論與問題框架——音樂學術研究的反思與探討(四)[J].音樂研究,2020(2):86-97.
[2] 胡曉東,文雄.高?!凹t色音樂+思政”育人模式初探[J].中國音樂教育,2021(11):38-46.
[3] 習近平在視察南京軍區(qū)機關時強調: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人民日報,2014-12-16(01).
[4] 楊智平.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體系的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6):88-90.
[5] 趙曉琳,曾艷.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教育學術月刊,2022(9):61-67.
[6] 張婧.“紅色音樂+思政”育人模式融入高校專業(yè)課程教學實踐路徑探索[J].大眾文藝,2022(16):186-188.
[7] 蔡景偉,劉錕鵬.用戶體驗視角下的知識平臺使用研究——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為例[J].傳媒論壇,2023,6(22):19-21,42.
[8] 胡軍.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提升研究生思政課培養(yǎng)質量[J].中國研究生,2022(3):71-73.
[9] 李素萍,陳露.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獨特作用[J].教育學術月刊,2022(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