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問題―討論―指導(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級186名護理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n=90)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驗組(n=96)采用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的急救能力、教學質量及教學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急救能力測評量表各項評分、醫(yī)學教育環(huán)境量表各項評分及教學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lt;0.05)。結論: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提高學生急救能力,教學質量及教學滿意度均良好,可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急救護理教學;問題-討論-指導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050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PDG Joint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odel in First Aid Nursing Teaching
ZHANG Min
(School of Nursing, We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inan, Shanxi 71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problem discussion guidance (PDG)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odel in emergency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186 nursing students in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90)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96) used PDG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ode. The first aid ability,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cores of the first aid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 med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cale,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lt;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G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ode in emergency nursing teach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can improve students'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and has good teach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It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Keywords first aid nursing teaching; problem-discussion-guidance pedagogy; case analysis teaching model
急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課程涉及疾病種類繁多,學習任務繁重,其中有效的急救技能可挽救患者生命,故需重點掌握[1]。問題―討論―指導(PDG)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指導、總結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近年來該教學模式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應用廣泛,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但目前,臨床關于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的研究鮮有報道,缺乏有效的參考依據(jù)。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應用于急救護理教學中的具體方案、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為提高臨床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級186名護理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教學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90)和實驗組(n=96)。對照組男20名,女70名,年齡19―23歲,平均(21.25€?.46)歲;實驗組男21名,女75名,年齡19―22歲,平均(21.14€?.38)歲。兩組性別、年齡資料比較(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帶教教師根據(jù)急救護理學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兩方面的教學。課前,提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課中,邀請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記錄重點、難點內容,后由帶教教師歸納總結;課后,對重點知識點、易錯點布置相關作業(yè),囑咐學生自主學習。實驗組采用如下的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
1.2.1" 制訂目標
選取4名資深急救護理學專家作為專項培訓教師,在文獻回顧基礎上,專題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急救護理學的重點、難點知識,并結合教學設計原則與方法,確定授課目標為“如何提高學生急救護理學專業(yè)能力”。
1.2.2" 教學步驟
以急救護理臨床教學案例分析為基礎,PDG教學分為布置教學問題、啟發(fā)自學、小組討論及指導引申四個方面。
①布置教學問題:教師利用微信群將相關教學內容推送給入組學生,學生接收到教學資料后自行學習,同時預先布置與課程相關的問題為課前作業(yè),主要以急救護理學中的應急處理為例,如異常呼吸觀察內容有哪些、多發(fā)傷救治原則是什么等,學生自主學習。
②啟發(fā)自學: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并結合病例實際情況自主學習,并自行總結、記錄重點、難點內容反饋給帶教教師。
③小組討論:教師與學生交流,首先回顧學習內容,并分組討論,每小組派學生代表講解教學內容中的疑惑點,教師給予正確回答,針對重點、難點內容結合病案分析進行補充。
④指導引申:設置多元化教學模擬實例,以心肌梗死誘發(fā)心力衰竭為案例,指導學生進行場景教學,首先由扮演醫(yī)生的角色學生采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體,并口述首要急救措施和支持療法有哪些,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異常改變如何處理等,鼓勵學生參與補充及糾錯,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加深印象。
1.3" 觀察指標
①急救能力評價:參照《臨床實習護理學生急救能力測評量表》[3]評估,量表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等8個維度,共32個條目,每項評分1―5分,評分范圍32―160分,評分越高表示學生急救能力越強。②教學質量評價:采用醫(yī)學教育環(huán)境量表[4]評估,量表包括對學習的知覺、對教師的知覺等五個維度,共50個條目,每項評分1―4分,依次代表“非常不贊同”“不太贊同”“有點贊同”和“非常贊同”,評分越高表示教學質量越好。③教學滿意度評價:根據(jù)研究需要自行設計教學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教學模式認可度、對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是否促進自身知識掌握等五個方面,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評分標準,依次賦值5、3、1分,總評分gt;20分定義為非常滿意,14―20分為滿意,lt;14分為不滿意??倽M意率=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檢驗;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急救能力評分
教學后,實驗組急救能力測評量表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lt;0.05),見表1。
2.2" 教學質量評分
教學后,實驗組醫(yī)學教育環(huán)境量表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lt;0.05),見表2。
2.3" 教學滿意度
實驗組教學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lt;0.05),見表3。
3" 討論
急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旨在傳授學生急救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等,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及應急處理能力,故加強急救護理教學工作尤為重要。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溝通的模式,僅通過帶教教師口頭講解,缺乏趣味性,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無法獲得滿意的教學質量[5]。由此可見,積極探索優(yōu)質、高效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PDG是一種以具體臨床問題為導向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其教學方法靈活,通過情景模擬來活躍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其綜合實踐能力,確保教學效果和質量,為高等院校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新的方向[6]。夏述燕等[7]研究表明,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PDG教學法在培養(yǎng)護理本科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臨床技能水平及教學效果方面更加具有優(yōu)勢。案例分析來源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實際遇到的典型病例,其病情變化、預后轉歸包含了學生必須掌握的各類理論知識,且模擬病例分析中結合了理論和實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團隊協(xié)作以及應急應變能力[8]。近年來,該模式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被廣泛重視,且經實踐證實其應用效果良好[9]。
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學后,實驗組急救能力測評量表及醫(yī)學教育環(huán)境量表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提高學生的急救能力及教學質量。分析認為:在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下,根據(jù)教學內容并結合教學設計原則與方法,設計出符合課程要求和臨床實際的教學目標,使教學有條理、有重點、高效地進行,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密切聯(lián)系,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其對相關教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在學生個人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通過啟發(fā)自學、小組討論等形式可大幅度提高學生的主動權,均有利于構建其自主學習思維及溝通協(xié)作能力;結合臨床搶救實踐,不斷完善操作過程,可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10]。另外,本研究中實驗組教學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說明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不僅能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滿意度。
綜上所述,PDG聯(lián)合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能提高學生急救能力,教學質量及教學滿意度均良好,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紅敏,楊立群,桂園園,等.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1,27(27):3733-3736.
[2] 李曉燕,劉芳,楊全,等.CBS結合PDG在醫(y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12):188-190.
[3] 丁卯,李映,王曉紅,等.案例分析結合PBL教學模式在泌尿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21,22(5):88-90.
[4] 鐘佳,李淑蘭,劉竹英,等.綜合病例站點式培訓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0):79-82.
[5] 王輝,趙培忠,徐瑞.護理學專業(yè)(急救與重癥監(jiān)護方向)學生綜合性實驗考核3種評價方式比較研究[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9,39(5):397-400.
[6] 張林香.高職護理專業(yè)婦產科護理學采用問題—討論—指導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及評價[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3,41(1):44-47.
[7] 夏述燕,王穎,孫葵麗,等.PDG教學法在手術室本科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2021,56(11):1269-1271.
[8] 崔曉霞,趙樂,張寧,等.思維導圖結合臨床案例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五年制本科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2,19(1):80-84.
[9] 白鴿,李妍,陶怡婷,等.案例中心教學法結合客觀結構化考試在內科實習生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3,15(19):106-109.
[10] 饒論文,易藝玲,陳亮,等.BOPPPS聯(lián)合PDG培訓法在社區(qū)全科醫(yī)生院前急救培訓的應用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3,26(S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