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辣椒營養(yǎng)豐富,種植范圍較廣,日光溫室育苗移栽是目前辣椒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四季種植,滿足市場需求。本文從品種選擇、茬口安排、定植、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闡述了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同時,總結了延長日光溫室辣椒采摘時間的生產環(huán)節(jié)關鍵技術,為實現(xiàn)辣椒高產穩(wěn)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品種選擇;茬口安排;定植;病蟲害防控;延長采摘
中圖分類號 S641.3;S3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05-0013-04
辣椒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辣椒紅素,是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辣椒在各地均有種植,生產中多采用露天和日光溫室栽培方式。其中露天栽培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產量和品質較不穩(wěn)定,如遇到一些極端天氣情況,可能會導致辣椒減產甚至絕收。日光溫室栽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環(huán)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和光照等,使環(huán)境達到適合辣椒生長和發(fā)育的最佳狀態(tài)。此外,日光溫室栽培還可以實現(xiàn)辣椒的四季生產,大大提高了產量。通過利用普通溫室大棚、玻璃溫控棚等進行反季節(jié)種植,其產量明顯提高,其中露天辣椒產量一般在30 000 kg/hm2左右,溫室栽培可達75 000 kg/hm2,溫室種植產量明顯高于露天種植[1]。本文以日光溫室辣椒栽培實踐為例,從品種選擇、茬口安排、定植、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闡釋了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同時,總結了延長日光溫室辣椒采摘時間的生產環(huán)節(jié)關鍵技術,為實現(xiàn)辣椒高產穩(wěn)產提供參考。
1 育苗移栽
1.1 品種選擇
辣椒品種選擇適宜種植區(qū)氣候條件及土壤環(huán)境的,株形緊湊、分枝及連續(xù)坐果能力強,果實膨大速度快、有光澤且口感好,具有早熟、抗病、優(yōu)質、豐產、抗逆性強和商品性好等特點的優(yōu)良品種。種植的辣椒品種主要有杭椒、線椒和朝天椒等[2]。
1.2 播種育苗
1.2.1 種子處理" 選好種后要進行曬種,可以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fā)芽率,加速發(fā)芽和出苗,對病蟲害有一定消毒殺滅的作用。曬后進行溫湯浸種,用55 ℃的溫水浸泡25 min,過程中注意維持溫度。最后進行種子消毒,可以在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15 min。
1.2.2 播種育苗" 處理后的種子進行催芽,當有75%的種子芽尖露白時,即可播種。采用穴盤育苗的方法,可以一次成苗。先平整播種床,鋪上4~5 cm厚的營養(yǎng)土,澆足底水后撒播種子,再覆蓋1.0~1.5 cm的疏松營養(yǎng)土。育苗過程中,要保持基質土濕潤,定期進行適量澆水和施肥。同時注意控制好溫度和濕度,為辣椒幼苗提供較佳的生長環(huán)境。
1.3 茬口安排
該地區(qū)日光溫室種植辣椒,可以實現(xiàn)一年兩茬,即早春茬和秋茬,早春茬是在10月25日左右育苗,次年1月上旬定植,3月中下旬陸續(xù)收獲上市;秋茬在7月中旬育苗,9月上旬定植,10月中旬可以采收上市[3]。
1.4 整地作畦
定植前進行整地作畦。先清理地塊,將地塊上的雜草、作物秸稈等清理干凈;然后進行旋耕,土壤整平耙細后,起壟作畦,壟高16 cm左右,每壟定植2行,畦寬連溝1.2~1.4 m。株距控制在35~50 cm。
1.5 施基肥
基肥施腐熟農家肥45 000~75 000 kg/hm2,過磷酸鈣450~675 kg/hm2、硫酸鉀450~600 kg/hm2,或45%復合肥(15-15-15)525~675 kg/hm2。這些肥料在整地前撒施70%,起壟作畦后再施30%,以保證辣椒全生育期對肥料的需要。在整個辣椒種植生長階段中,氮肥的需求最多,占55%以上,鉀肥其次,占30%,磷肥占15%。
1.6 移栽定植
辣椒苗長有6~8片真葉,苗高15 cm左右,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4 ℃以上時,即可進行定植[4];一般選擇晴天移栽定植,對于早熟及中早熟品種,可以適當增大密度。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以幫助植株更好地生根成長,定植密度一般為37 500株/hm2。
2 田間管理
2.1 緩苗期管理
定植后為促進緩苗,應保持較高溫度,白天不放風,7 d后新根長出,新葉開始生長[5],此時,辣椒的旺盛生長要求較多的水肥。定植后土壤較蓬松,充分澆水能夠促進辣椒根系和土壤的結合,定植后7~10 d可施肥1次,施尿素90 kg/hm2、氮磷鉀復合肥120 kg/hm2。
2.2 水分管理
辣椒較喜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但不耐漬澇,因此,要特別注意控制和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澆水應小水滲灌,切忌大水漫灌,如遇雨季應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造成澇害,影響植株正常生長[6]。
2.3 溫度管理
冬春種植辣椒要做好溫室內溫度管理。秋茬在7—9月需要扣頂棚遮陽網降溫,10月中旬加蓋裙膜保溫;溫度應保持白天25~30 ℃,夜間12~18 ℃;需要注意的是,晴天時溫室內的溫度不得高于33 ℃,并且需要及時揭裙膜通風降溫換氣;定植后以防寒保溫為主[7],溫度控制在白天25~28 ℃,夜間18~20 ℃。
2.4 濕度管理
辣椒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65%左右。溫室栽培辣椒忌濕度過高,通風是降低相對濕度的主要措施。在早春,通風與保溫相矛盾,過度側重保溫可能使棚內濕度長期偏高,為病害發(fā)生和蔓延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在早春的晴天中午,氣溫較高時,要適當通風,注意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溫度迅速降低導致植株受冷害[8]。
溫室種植辣椒在澆水之后應適當通風。掌握通風時機可使辣椒植株健壯,落花、落果現(xiàn)象減少。常用通風方法是在辣椒澆水后及時關閉棚門,約1 h后,棚內溫度迅速上升,此時棚內濕度較大,打開放風口換氣,15 min后,再密閉放風口,使溫度升高,如此2~3次后,棚內的相對濕度即可降低。
2.5 開花坐果期管理
辣椒在開花坐果期的管理非常關鍵,這個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求較高,是增產增收的重要時期。辣椒屬于自花授粉作物,營養(yǎng)不良時,短花柱增多,授粉不良,可能會導致落花落蕾的情況發(fā)生。因此,在這個階段需要通過施肥、澆水和光照等措施來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確保大棚辣椒在開花期的穩(wěn)定生長,為后續(xù)的結果是打下良好的基礎[9]。
3 病蟲害防治
辣椒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定期檢查,信息預警策略。在種植過程中,要注重預防,通過合理的種植管理,提高辣椒的抗病蟲能力;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對辣椒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定期對溫室內的辣椒進行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病蟲害,及時進行處理;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病蟲害信息,及時了解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和發(fā)展趨勢,以便做出相應的防治措施[10]。
3.1 猝倒病
3.1.1 土壤處理" 在辣椒定植前,一般用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與375 kg/hm2細土混合均勻后撒在定植穴內,然后再定植辣椒。
3.1.2 藥劑防治" 在辣椒出苗后和移栽前,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間隔6~8 d噴1次,連續(xù)噴施1~2次。
3.2 病毒病
3.2.1 雜草清除" 在種植前將溫室中殘留的上茬作物秸稈和雜物帶出棚外清理銷毀。同時,在整地前撒施石灰粉1 800 kg/hm2消毒,日常田間管理中清除棚室周邊雜草,可以有效減少病原源傳播。
3.2.2 藥劑防治" 防治病毒病關鍵是防治蚜蟲,一般用防治蚜蟲和防病毒的藥劑混合復配噴施防治。田間發(fā)生蚜蟲危害時,可用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或功夫乳油4 000倍液等藥劑交替噴施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病。
3.3 疫病
3.3.1 實行輪作" 合理安排作物茬口,種植辣椒的田塊,應與十字花科、豆科等農作物輪茬連作,可以有效減少田間病菌殘存。
3.3.2 清除病殘體" 觀察溫室中植株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病株、病果或病葉時及時清理,帶出棚外集中處理。整地時撒施生石灰,可以減少土壤中的病菌。
3.3.3 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藥防治,可以有效防治病菌危害。如果植株生長中后期發(fā)病,利用殺病菌藥劑灌根方法防治,一般每隔15 d灌根施藥1次,連施2~3次。
3.4 灰霉病
3.4.1 調節(jié)密度" 大棚種植辣椒,定植株距不能過小,密度不能過大,以保持棚室內通風透光為宜。植株生長中后期,如果枝葉生長過多過密,可適當進行疏枝打葉,增加光照和光合作用,減輕病害發(fā)生。
3.4.2 清潔田園" 上茬作物采收后,應將溫室內的作物秸稈、雜草以及廢棄物帶出棚外,集中處理,可以減少病菌殘存。
3.4.3 藥劑防治" 發(fā)病前期,可以通過噴施1 000倍的50%異菌脲、800倍的60%甲硫·異菌脲或2 000倍的25%咪鮮胺等藥物進行防治,每隔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
3.5 青枯病
3.5.1 農業(yè)防治" 辣椒種植田塊應與其他非茄科農作物每2年輪茬栽培能夠有效減少田間病菌數(shù)量,減輕病菌傳播危害。另外,大田整地采用起壟栽培方式,棚室應做好溫濕度管理,施肥根據作物需要多施磷、鉀和鈣肥,滿足植株生長營養(yǎng)需要,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有效預防青枯病害發(fā)生。
3.5.2 化學防治" 在發(fā)病初期,可以用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72%新植霉素粉劑3 000~4 0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素水溶性粉劑3 000~4 000倍液等藥劑澆根防治。針對田間零星發(fā)病的病株及時拔除,并往病穴里灌入20%福爾馬林溶液進行消毒。
3.6 白飛虱
3.6.1 物理防治" 蟲害發(fā)生期間在棚室內懸掛黃板,懸掛高度稍高于植株,可有效誘殺飛虱成蟲。
3.6.2 藥劑防治" 可以在種植前,全田撒施5%的噻蟲嗪顆粒劑22.5 kg/hm2。植株生長過程中用10%高氯、吡丙醚1 500倍等藥劑噴施防治,尤其是夏季種植的辣椒,建議在白粉虱發(fā)生前噴藥預防,以殺卵劑為主。
4 采收與儲存
4.1 采收
辣椒成熟達到采收標準應及時采收,一般在早晨或傍晚溫度較低時進行采摘,以避免因高溫而導致的果實腐爛和品質下降。為了保持辣椒的品質和口感,應盡量保持果實的完整性,采摘時輕輕擰動果實,避免用力過猛導致果實破損。
4.2 分撿和儲存運輸
采摘后的辣椒應進行初步的分撿處理,將病蟲害、損傷或者不符合規(guī)格的果實剔除;分撿后盡快進行儲存和運輸,以保證其新鮮度和口感;儲存時注意控制溫濕度,運輸過程中須避免擠壓和碰撞[11]。
5 延長采摘措施
5.1 摘除老葉、病葉
在水肥充足條件下,植株生長旺盛、葉片較多,隨著果實成熟和采摘,有一些老葉、病葉留在植株上,不僅會消耗一定的養(yǎng)分,還會導致植株其他部位感染病害,從而引起植株早衰,大大地縮短辣椒采收期。實踐中將老葉、病葉摘除后,植株養(yǎng)分消耗減少,病害減少,可有效延長辣椒的采收期。
5.2 整理側枝
辣椒的分枝能力較強,在果實成熟采摘期,側枝較多,掛果也會增多。但過多的側枝生長會過度消耗養(yǎng)分,且影響植株的通風透光性,這些都可能導致植株早衰。因此建議每株植株保留4~5個主枝,每個主枝上再留2~3個側枝,通過整枝控制側枝的數(shù)量以及生長位置,可以改善植株的通風透光性,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從而使采收期延長。
5.3 科學追肥
辣椒在掛果采摘期,植株本身積累的養(yǎng)分消耗較大,此時開花還在繼續(xù),新的幼果慢慢膨大。如果此時期營養(yǎng)供應不足,會導致枝葉生長變慢,開花及坐果受到影響,長時間就會出現(xiàn)植株早衰,甚至落花落果造成減產??茖W適時追肥,可有效解決植株營養(yǎng)不足的問題,辣椒成熟采收期,可結合澆水適當補充營養(yǎng)元素,每采收2批,將氮磷鉀復合肥200 kg/hm2配水灌施,同時噴施1次0.3%磷酸二氫鉀葉面水溶肥,均勻噴施所有的枝葉。注意追肥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進行,盡量避免高溫天氣施肥。
綜上所述,本文介紹了辣椒栽培及延長采摘技術,實踐中日光溫室辣椒生產,應著重掌握辣椒品種和各生育期特性,以及各生產環(huán)節(jié)關鍵技術。做到適宜的品種選擇、科學的田間管理、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方法,另外還要做好辣椒延長采收相關措施,為實現(xiàn)辣椒高產穩(wěn)產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韓荔,張舜,申愛民. 河南省大棚辣椒栽培技術要點[J]. 南方農業(yè),2022,16(17):126-128.
[2] 郭賽賽,鄭積榮,王同林,等. 不同栽培密度對盛利杭椒產量的影響[J]. 上海蔬菜,2022(6):35-37.
[3] 司魯俊. 設施辣椒無公害栽培及病蟲害防控技術[J]. 現(xiàn)代農業(yè),2019(10):42-43.
[4] 祝顯萍. 辣椒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J]. 種子科技,2023,41(21):93-95.
[5] 胡芳輝. 閩南地區(qū)辣椒栽培管理技術[J]. 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21(12):30-31.
[6] 康久東,李子龍,呂曉東.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 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1(5):169-170.
[7] 孫南. 大棚辣椒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 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2(4):19-20.
[8] 李志楊,李玉華,楊和團,等. 保山市冬早大棚辣椒膜下滴灌“三角” 種植技術[J]. 中國農技推廣,2021,37(9):45-46.
[9] 裴紅霞,高晶霞,顏秀娟,等. 開花期低溫脅迫對辣椒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20,48(17):59-62,127.
[10] 馮麗麗,張群英. 日光溫室辣椒的栽培管理技術探析[J]. 種子科技,2023,41(21):96-98.
[11] 雷文勝. 辣椒栽培及病蟲害綜合防治[J]. 種子科技,2023,41(4):91-93.
(責編:李 媛)
作者簡介 許群芳(1975—),女,安徽肥東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