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會芹 李華偉
摘要:鉗工技術作為機電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能夠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技術和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的發(fā)展十分重要。以往中職鉗工課程教學受環(huán)境、設備等方面的諸多限制,教學效果不佳。網(wǎng)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打破了鉗工教學的眾多壁壘,實現(xiàn)了跨學科、跨領域,對中職鉗工課程教學產(chǎn)生積極影響。教師應緊跟時代發(fā)展,使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以提高中職鉗工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鉗工;教學質(zhì)量;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9-0085-04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進步,中職教師應不斷對鉗工技術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支持。科技進步對鉗工技術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將理論和實操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獲取知識,提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在職培訓為基礎,采用不同的方式豐富自己,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中職鉗工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學生實訓操作時間較少
鉗工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操作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1]。但在實際教學中,理論學習的時間較多,實訓時間較少,有時還會出現(xiàn)無法進行實訓的情況。學生實訓操作時間較少,難以掌握操作方法、操作技巧,這對其未來就業(yè)和發(fā)展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
2.教學方法落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鉗工工藝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但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是理論知識傳授,還是實際操作,教師采用的都是以往的教學方法,以灌輸為主,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適應時代需要[2]。
3.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鉗工理論知識較為復雜,加之教學方法落后,往往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影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實訓過程有很多重復操作,需要一定的體力,學生往往會感到又累又無聊,不僅學習興趣不高,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厭煩情緒。
4.師資隊伍素質(zhì)偏低
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擁有更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然而,部分中職教師素質(zhì)偏低,專業(yè)理論知識不夠扎實,不能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無法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1.教學內(nèi)容更加直觀
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內(nèi)容,使課堂教學活動和實訓教學活動更加直觀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3]。信息技術能夠?qū)⒙曇?、視頻等有機融合,還可以直觀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更容易掌握。
教學的直觀化,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直觀化的視頻演示,分步驟的精細講解,各種分解圖片的展示,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直到能夠掌握。這種直觀化教學有效解決了因場地限制和知識內(nèi)容特點等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實際操作,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內(nèi)容。
2.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受教師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較為費力,尤其是在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定的困難,影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些教學資源,使復雜的知識內(nèi)容直觀化、生動化和形象化,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
3.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查閱教學資料,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還可以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內(nèi)容,有效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學習知識內(nèi)容,不斷充實自己,開闊知識視野。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運用,相當于讓學生擁有了學習資源庫,學生可以隨時查找和翻閱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學習資源,汲取更多知識內(nèi)容,感受知識的力量。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掌握的知識會更加全面系統(tǒng)。豐富的學習資源、新穎的知識內(nèi)容、多樣化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導下,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展現(xiàn)更為全面的自己,利用課外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4.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
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有力條件。尤其是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對所教授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錄制,并制作成微課。這樣,學生除了可以在課上學習以外,還可以在遇到問題或需要與實訓相結合時進行學習,從而夯實知識基礎,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4]。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能使實訓教學形式更加靈活,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對操作過程進行錄制,并制作成微課。這樣,學生在操作中遇到問題時,除了可以請教老師以外,還可以反復觀看微課,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一些受條件限制無法完成的操作,教師也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演示,讓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知識。
5.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聽,學生學習被動,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中職鉗工課程教學運用信息技術,能借助課件、視頻等,幫助學生直觀地進行學習。學生對視頻、圖片特別感興趣,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知識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得到激發(fā),就會產(chǎn)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內(nèi)容。這不但能增加課堂容量,增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5]。
6.能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重難點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對學習沒有太大興趣,往往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很容易在疑難問題面前退縮不前[6]。信息技術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可以將疑難知識通過課件、動畫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內(nèi)容,能夠以問題為導向?qū)ふ医鉀Q方法和途徑,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內(nèi)容。網(wǎng)絡學習資源特別豐富,對同一問題往往有不同的分析和解決方法,學生自主查詢,能夠獲取更多知識內(nèi)容,有效突破知識重難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有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缺少學習自信心[7]。這會導致學生在中職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而影響教學質(zhì)量,影響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內(nèi)容,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教師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原本理論化的知識內(nèi)容轉換成生動形象的更為直觀的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逐漸建立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生一旦熱愛鉗工學習,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就會在學習的道路上攻堅克難、勇往直前,不斷提升學習能力[8]。此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解決部分學校因教學場所及教學資源缺少所帶來的實操問題。部分學校受場地的限制,導致學生沒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大多時間都在學習理論知識。部分學校沒有對鉗工設備進行升級,實訓內(nèi)容與現(xiàn)代工藝脫節(jié),導致學生畢業(yè)后難以適應社會需要,影響學生就業(yè)和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實操過程以視頻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獲取知識內(nèi)容,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及實操技術的精進具有積極作用。
2.運用微課資源
在中職鉗工課程教學中,尤其是在教學開始階段,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獲取理論知識以支撐實操學習以外,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工件及設備,這需要教師在講授以及實際操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記憶[9]。學生容易出現(xiàn)對不同步驟和流程的遺忘,教師可將講授內(nèi)容和實操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值得注意的是,在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反復,因為學生會出現(xiàn)遺忘現(xiàn)象,需要不斷地進行復習,查缺補漏。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工件與示范性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不同工件的制作方法。首先,在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工件制作特點等制作微課,對不同階段進行拆分講解,尤其要分清重難點內(nèi)容,對學生難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更為細致全面的講解,并且反復強調(diào),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難點知識。其次,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微課內(nèi)容的連貫性,讓學生直觀、連貫地通過視頻、圖片等獲取知識內(nèi)容。針對部分重難點知識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用動態(tài)圖片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反復觀看,并進行模擬操作,從而掌握操作技能。
3.模擬程序設計與實訓操作相結合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復雜的操作無法在實操過程中進行,有些設備無法滿足實際操作的需要。為此,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中的模擬程序為學生創(chuàng)設可以進行模擬操作的環(huán)境,讓學生借助計算機進行實際操作。這種教學形式對于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很難推廣開來。因此,學??梢愿鶕?jù)教學實際,委托計算機公司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模擬程序。這樣一來,可以較好地解決技術難題,使模擬程序更加適用于教學。
模擬程序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和模擬操作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學習、觀察、模擬,逐漸掌握復雜的操作技能。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融合理論知識,能促進其對鉗工技術的掌握。這樣,學生在就業(yè)以后,能更好地進行實際操作,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以適應崗位需要。
4.人機互感練習
實際操作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斷地進行練習,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完善操作手法,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實操的重難點,實現(xiàn)實操能力的提升。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要提升實操能力,更多地進行實際操作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受教育資源的影響,有的學校沒有辦法提供實操場地或?qū)W生的場地使用時間有限,加之沒有對實操設備進行更新?lián)Q代,無法滿足實操需要,導致學生實操的機會不多,無法提升實際操作的熟練度,這對于學生實操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要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實際操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操作水平。
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實際操作,利用人機互感練習,讓學生在沉浸式操作中提升實操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不斷熟練和掌握,利用一些實操模擬程序,引導學生進行線上實操練習。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練習的機會,教師可以申請使用學校的微機室,讓班級所有學生能夠同時進行線上實操練習。這樣,既可以不用重新購買網(wǎng)絡設備,又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學生除了日常學習中的線下實操練習外,還可以根據(jù)學習情況進行線上實操練習,從而保證充足的實操練習時間。微機室環(huán)境好,比較安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完全沉浸于實操練習,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實現(xiàn)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
5.網(wǎng)絡學習與校本課程相結合
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jù)課程標準及學校特點、所在地風土人情等因素,自行研發(fā)的課程。中職鉗工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校本課程,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職業(yè)技能,為學生就業(yè)奠定基礎。學生對于校本課程的掌握和實操有一定困難,網(wǎng)絡學習與校本課程相結合,能帶來新的學習方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內(nèi)容,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專家合作,但不是專家編寫教材,由教師用。教師開發(fā)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fā),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nèi)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要是針對國家課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課程的開發(fā),實現(xiàn)課程決策民主化。國家在作課程計劃時應該把一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強調(diào)學校、地方一級的課程運作,主張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區(qū)代表等參與課程決策。校本課程開發(fā)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綜上所述,中職鉗工課程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有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有實操內(nèi)容的練習,這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鉗工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結合理論知識和實操練習,實現(xiàn)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信息技術進行利用,使中職鉗工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為學生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學校要對設備進行更新,讓學生學習新技術、新工藝,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成為優(yōu)秀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程靜.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的中職鉗工實訓課教學診斷與改進分析[J].廣東教育,2023(06):135-136.
[2]江以俊.基于信息化下的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江蘇教育,2023(04):79-82.
[3]袁長江.信息化背景下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23(01):89-92.
[4]李琪.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鉗工工藝教學中的運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22(05):67-69.
[5]王麗青.中職鉗工教學策略初探[J].河南教育,2022(08):31-34.
[6]李莉莉.淺議網(wǎng)絡在中職教育教學中的意義[J].山東教育,2022(03):112-115.
[7]汪濤.談《鉗工工藝與技能》的一體化教學[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4):35-39.
[8]李國民.鉗工課堂趣味性教學方法探析[J].河南教育,2022(11): 102-10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Fitter Courses
Guo Huiqin, Li Huawei
(Jining High Tech Zone Vocational School, Shandong Province, Jining 272000, China)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itter technology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necessary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fitter courses was limi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resulting in po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roken down numerous barriers in the teaching of fitters, achiev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 disciplinary breakthroughs,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fitter courses. Teachers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effective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fitter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fitter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cationalfitter; teachingquality;professionalcompetence;teaching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