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采用個案分析法,探討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后運用中西醫(yī)綜合療法聯(lián)合運動康復訓練的療效,為運動員快速重返賽場、恢復競技水平提供一些依據(jù)和參考。方法:某足球專項擬參加高考體育加試的學生,考前17天右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對其予以中西醫(yī)綜合治療,同時加強運動防護,進行運動康復訓練,觀察療效。結果:經(jīng)過14天的綜合治療和康復訓練,該名學生右踝關節(jié)輕微疼痛,關節(jié)活動度基本正常,競技水平迅速恢復,接近受傷前的狀態(tài),正常參加了高考體育加試,并達到了本科錄取線。結論: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后通過中西醫(yī)綜合療法聯(lián)合運動康復訓練,患者疼痛感覺明顯減輕,功能改善顯著,能夠快速重返賽場。
【關鍵詞】中西醫(yī)綜合療法 ;運動康復;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個案報告
中圖分類號:R87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
前言
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acute? ankle? sprain? AAS)在運動員和普通人群中都極為常見,是臨床中多發(fā)的一種運動損傷,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1],其中又以外側距腓前韌帶損傷最為常見[2]。損傷后踝關節(jié)多出現(xiàn)疼痛、腫脹、跛行等活動障礙,對于韌帶損傷而沒有完全斷裂的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常規(guī)的處理是制動、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支具固定、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2012年Robertson等專家建議將傳統(tǒng)的“RICE”原則改為“POLICE”原則,提出應在早期治療過程中進行適度的康復訓練以及適當?shù)呢撝豙3]。臨床中有些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的患者鑒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和需求,需要快速恢復運動能力,損傷急性期的適量運動如何把控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怎樣盡可能地減輕疼痛、避免損傷部位過度腫脹,合理安排康復訓練,加速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恢復,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
本文回顧總結了某一足球專項擬參加高考體育加試的學生,在考前適應場地時發(fā)生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我們采用中西醫(yī)綜合治療,同時配合早期康復訓練的處理方法,幫助患者于14天后正常完成高考體育加試并取得滿意的成績,供后續(xù)研究者參考。
1 病例資料:
患者樂某某,男,17歲,足球專項學生?;颊?023年3月27日在高考體育加試考前2周左右適應場地時不慎跖屈內翻扭傷右踝關節(jié),傷時聽到響聲,隨即感到右踝關節(jié)前外側部位疼痛劇烈、逐漸腫脹并加重,不敢落地負重行走,隨即到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行MRI檢查提示:右距腓前韌帶局部顯示欠清,走行區(qū)信號增高,關節(jié)腔積液較多,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多發(fā)高亮信號,右距骨及外踝骨髓輕度水腫,建議石膏固定3周。因為該治療方案使患者無法參加高考體育加試,未被采納,29日遂由南昌到南京來我院求治。查體發(fā)現(xiàn):右踝關節(jié)扭傷后腫痛明顯,不能落地行走,右踝關節(jié)皮膚顏色青瘀,無破損,皮溫略高,外側腫脹明顯、內側略腫,前外側、后外側、內踝下方壓痛(+),踝關節(jié)被動跖曲痛(+),被動內翻痛(+)主動跖屈內翻時外側疼痛加重,內側亦有痛感,前抽屜試驗(+)。結合MRI檢查結果(如圖1所示),臨床診斷為:1、右踝關節(jié)距腓前韌帶損傷(Ⅱ級)(如圖2所示)2、右踝關節(jié)內踝撞擊傷(如圖3所示)3、右踝關節(jié)積液,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水腫(如圖4、5所示)4、右距骨及外踝骨挫傷,骨髓輕度水腫(如圖6所示)。
2? 中西醫(yī)綜合療法方案
2.1 局部封閉注射治療:
首診當日(3月29日下午4點左右)配制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比利時先靈葆雅藥廠生產(chǎn))2ml加鹽酸利多卡因4ml注射液共計6ml,分別于右踝外側、內側局部痛點明顯處進針,到達韌帶表面注射一半藥液,然后穿過韌帶在韌帶下注入另一半藥液[4],每處注射藥液3ml。注射后用無菌敷料外敷,自粘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囑患者抬高患肢,制動休息,患肢禁止負重,拄雙拐。
2.2消腫治療:
就診第一天予以消脫止(日本-大阪生晃榮養(yǎng)藥品株式會社生產(chǎn))口服一周,每次4粒,每天3次,以利消腫,同時采用冰水混合物間斷性冰敷,冰敷5-10分鐘,間隔休息10分鐘再冰敷為1次,每日3次,時間總計1小時左右,第3天開始功能康復訓練,結束后及時冰敷1次,晚上予以中藥(新傷藥)外敷,12小時后去除。
2.3超短波理療:
第3天開始超短波(日本伊藤超短波治療儀)理療,電極板采用對置法,劑量從無熱量逐漸變?yōu)槲幔?次/天,20min/次,一周后變?yōu)橹械葎┝浚灿?0次,周日休息。
2.4中醫(yī)傳統(tǒng)手法治療:
第3天于超短波理療后輔以手法治療,患者取合適體位,患處涂抹適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運用揉法、點按、彈撥、搖法、牽伸等手法,向心按摩,力度適中,讓藥物充分滲透吸收,在手法治療結束后再對右踝關節(jié)進行軸向牽拉搖晃,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和靈活性。每日按摩一次,每次20分鐘,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的疼痛為宜,并根據(jù)損傷處的炎癥反應進行調整。
2.5針灸:
第5天開始針灸治療,取右踝關節(jié)局部阿是穴、丘墟、申脈、解溪、照海等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平臥于治療床,腳踝處墊高,75%酒精棉球消毒,用0.30x40mm的毫針,針刺以上各穴,使之得氣并留針,每隔5分鐘快速捻轉行針一次,每次針刺20分鐘。每日理療后針灸治療一次并配合手法按摩,每周6次,周日休息,共計 11次。
2.6肌內效貼:
第14天恢復專項訓練時穿釘鞋,用KT肌貼3條,先將肌貼伸展拉到最大,由內側向外側做“U”型固定,然后用肌貼進行“8”字加鎖跟貼扎,在肌貼之外再用自粘繃帶包扎,以增強關節(jié)穩(wěn)定的效果。貼扎完成后注意觀察足趾遠端血供是否正常,踝關節(jié)的活動度確保不會明顯受限[5][6][7]。踝關節(jié)在肌貼和自粘繃帶貼扎保護下,穿釘鞋在田徑場嘗試完成各項考試項目,結束后未出現(xiàn)腫脹現(xiàn)象,疼痛評分3-4分,無其他明顯不適。囑其考試期間按此方法貼扎,做好運動防護。
2.7口服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物:
第14天(4月12日)建議口服扶他林片劑50mg/次,每天兩次,早晚各一次,飯后服用,連續(xù)服用直至考試結束,共計4天,未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等副作用。
3 運動康復訓練:
第3天開始踝關節(jié)功能康復練習:損傷側踝泵屈伸勾蹦腳、足趾劃圈、直抬腿、踩蹬墻、彈力帶適度抗阻練習等動作,第5天在單拐支撐下足跟落地短距離行走,第6天脫拐雙腳站立下蹲、靠墻靜蹲、坐位及站位提踵、單足站立提踵、單足閉眼站立練習,田徑場慢走,第7天~第13天在等速儀器上進行股四頭肌肌力練習、田徑場慢跑,活動量以運動后沒有出現(xiàn)疼痛腫脹加重為參考標準,第14天(4月12日)患側股四頭肌肌力已經(jīng)達到健側85%,右踝關節(jié)活動度與健側基本相同,穿釘鞋恢復各項考試項目訓練。治療期間無損傷側一直保持正常的力量訓練。
整個康復訓練過程中一直監(jiān)控疼痛、腫脹的變化,所有的康復訓練都是患者在痛感不明顯或者微痛(VAS評分≤3分)情況下完成的,確保第二天患處無明顯不適,疼痛腫脹不會加重。
4 康復評估:
采用VAS疼痛分值和踝關節(jié)Kofoed評分來評估康復效果。
VAS疼痛程度評分[8]: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患者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后VAS評分9分,治療后第14天在完成日常生活活動時VAS評分0-1分,進行專項訓練時VAS評分3分。
踝關節(jié)Kofoed評分標準:包含疼痛(50分)、功能(30分)、活動度(20分),分值越高,表明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9]。
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后治療前、后Kofoed康復評分結果如表1所示:
5結果
第15天返回南昌考前適應場地,第16、17兩天參加體育加試,共5項,結果如表2所示:
加權得分總成績:84.013(一本線92分,二本線82分)如圖7所示,完賽后疼痛感3-4分,外踝后方有牽扯感。
6 討論 :
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根據(jù)ODonoghue分類可分為輕度損傷(Ⅰ級):韌帶輕微拉傷,腫脹不明顯,無關節(jié)松弛或不穩(wěn)現(xiàn)象,踝關節(jié)保持較完整的功能和強度;中度損傷(Ⅱ級):韌帶部分撕裂,關節(jié)輕度松弛不穩(wěn)定,功能、力量下降,本體感覺減弱;嚴重損傷(Ⅲ級):韌帶完全斷裂,關節(jié)嚴重不穩(wěn)定和松弛,喪失全部功能、力量以及本體感覺[10]。Ⅰ-Ⅱ級損傷可以通過保守治療恢復且預后良好[11]。本例患者屬于Ⅱ級損傷,所采取的非手術保守治療策略主要是中西醫(yī)綜合療法聯(lián)合運動康復,消腫止痛,恢復功能。方案中局部封閉注射所用的復方倍他米松為糖皮質激素藥物,能夠收縮血管,減少組織充血,緩解水腫,減輕炎癥反應,同時能抑制成纖維細胞的過度增生,減少瘢痕的形成,消除和避免肌肉的粘連,可以很好地為后續(xù)康復訓練創(chuàng)造條件[12]。在消除腫脹方面主要運用間斷性冰敷、中藥外敷、加壓包扎、超短波理療等方法并配合消脫止口服;超短波療法是臨床用于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常用方法,借助深層的透熱效應,促進局部組織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加速腫脹的吸收,進而抑制炎癥因子釋放[13];消脫止又稱草木犀流浸液片,主要含有香豆素、黃酮、鞣酸等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質的合成,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減輕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huán),消腫作用可靠[14] 。在疼痛控制方面主要運用針刺配合運動療法,可減少致痛物質的釋放,有效降低致痛物質水平和血清炎癥因子,提高患者痛閾值,緩解痙攣,疏通經(jīng)絡,促進代謝,加速損傷部位的修復[15],輔以非甾體抗炎藥(NSAID)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口服,通過抑制環(huán)氧酶活性,阻斷花生四烯酸轉化前列腺素,從而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抗炎和止痛效果[16]。踝關節(jié)在急性扭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關節(jié)錯動、肌腱移位的現(xiàn)象,中醫(yī)謂之“骨錯縫、筋離槽”,運用傳統(tǒng)中醫(yī)推拿手法具有舒筋正骨、理氣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骨正筋柔”的效果;扶他林乳膠劑具有親脂性和親水性,可通過按摩經(jīng)皮吸收,直接作用于患處,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17]。在恢復訓練時運用肌內效貼貼扎防護,能夠限制足踝的過度運動,減少多余的扭轉和震蕩,防止再次扭傷,同時可以增加本體感覺輸入,改善平衡能力和姿勢穩(wěn)定性,增強肌肉的控制,提高踝關節(jié)穩(wěn)定性,在扭傷急性期改善足踝部疼痛、腫脹、本體感覺減弱等癥狀具有積極的臨床療效[18];自粘彈力繃帶在肌貼之外加壓包扎可進一步固定受損的踝關節(jié),加強壓迫防止腫脹加重,促進肌肉收縮,恢復肌泵作用,有效縮短患者的腓骨肌的反應時間,促進損傷韌帶的修復[19]。本例患者在治療中將上述多種療法綜合有效地運用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冰敷作為“RICE”原則中的重要方法,近年來也一直存在著爭議,冰敷的具體操作方式,包括冰敷的頻率及時間目前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20]。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伴隨著局部血管的損傷,造成血液淤積,同時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液大量滲透到組織間隙中,壓迫相鄰組織,增高的壓力以及局部的炎癥反應對損傷局部的神經(jīng)末梢造成刺激而引起疼痛,通常還伴隨著局部肌肉痙攣等癥狀,因此在損傷早期應盡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傷處出血。有些學者認為早期冰敷可以明顯減輕局部皮溫升高、抑制腫脹、減少滲出、減輕疼痛,抑制細胞凋亡,達到保護組織形態(tài)結構的效應,有些認為冰敷可能會延遲自然愈合的過程[21]。早期中藥外治是中醫(yī)傳統(tǒng)骨傷學中的一種常用療法,祖國醫(yī)學認為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屬于“筋傷”范疇,局部筋脈受損,血溢脈外,瘀血阻滯,氣道不通,不通則痛,并發(fā)腫脹[22]。我們臨床應用的新傷藥是成都體育學院已故的著名中醫(yī)骨傷科專家、武術家鄭懷賢創(chuàng)立的傷科外敷經(jīng)驗方,在運動醫(yī)學領域廣泛應用,主要功效是涼血活血,消腫行氣止痛,加速瘀血的吸收,改善組織供氧狀況和營養(yǎng)代謝。當機體受到刺激和損傷后,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明顯的炎癥反應和免疫紊亂,新傷藥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促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和釋放,對各種炎性細胞因子比例失衡與免疫系統(tǒng)紊亂進行調節(jié),具有清除抗原、調節(jié)免疫、保護組織的藥理作用[23]。冰敷對組織結構保護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新傷藥通過對促炎癥因子與抗炎因子比例的調節(jié)使機體內環(huán)境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24]。本例個案前三天是反復間斷冰敷,每日三次總計一小時,在康復訓練開始后是練習結束即刻間斷冰敷一次,同時夜間外敷新傷藥,兩者配合使用,具有止血與化瘀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更有利于機體的早期修復,患者感覺良好。
運動損傷后何時恢復競技水平,重返訓練場和賽場,也是評價運動損傷康復程度的重要依據(jù)。急性損傷期遵照“POLICE”原則,進行適當?shù)倪\動康復,有利于組織修復,并且可以防止出現(xiàn)關節(jié)粘連、增生、機化,對功能的恢復有積極意義[25]。運動康復作為功能治療的重要方法,有些醫(yī)生認為應在癥狀好轉后再開始訓練,從而錯過了最佳時機。急性期當足踝腫脹消退時,患者應盡早下地活動,進行強度適當?shù)孽钻P節(jié)負重和功能訓練,著重關節(jié)活動度和踝周肌力的練習以及損傷后本體感覺的恢復,改善神經(jīng)肌肉控制能力,防止組織攣縮和粘連。有研究表明在扭傷后第一周開始搖擺訓練、力量、平衡訓練可減少疼痛和再損傷[26]。本例個案在第3天開始傷側運動康復,損傷部位以無痛訓練為原則,從靜力性到動力性、從被動到主動、從無負荷到抗阻的練習,強調功能至上,循序漸進,整個康復過程中根據(jù)疼痛、腫脹的變化和患者的自我感覺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和訓練量,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在康復訓練階段使疼痛、腫脹得到較大的改善和控制,保證良好的不間斷訓練,最終快速恢復了正常的運動功能。
7 結論:
足球專項學生樂某某考前右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之后,通過中西醫(yī)綜合療法聯(lián)合運動康復訓練,在患者積極的配合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右踝關節(jié)疼痛明顯減輕、功能得到極大的改善,于14天后成功重返賽場,完成高考體育加試并取得滿意的成績,實踐證明本例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成功的,為踝關節(jié)急性扭傷的患者如何快速重返賽場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許懷來,雷仲民,劉義輝,等,近十年中西醫(yī)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 ? ? ? ? ? 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31):3516-3520.
[2]Hertel J,Anatomy F. Functional Anatomy,Pathomechanics,and Pathophysiology of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J].J Athl Train,2002,37(4):364-375.
[3]祁寶音.POLICE原則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療效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5):24-26.
[4]田得祥.運動創(chuàng)傷與疼痛的局部注射治療法[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3:126-127.
[5]柴松,余波,陳文華.軟組織貼扎技術預防及治療踝關節(jié)扭傷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31(3):284-287.
[6]余波,王人衛(wèi),陳文華,等.肌內效布貼扎輔助理療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患者腫脹疼痛療效觀察[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31(9):772-776.
[7]張娥鏗,張瑾.肌內效貼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療效觀察[J].廣州醫(yī)藥,2015,46(2):41-44.
[8] SungYT,WuJS.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rating, ranking and paired-comparison(VAS-RRP):a new technique for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J].Behaw Res Methods,2018,50(4):1694-1715.
[9]任鶴,胡繼燕,趙峰剛,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踝關節(jié)外側副韌帶損傷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4):343-344.
[10]鄒慶芳,邵宏斌,許杰男,等.急性外側踝扭傷保守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3,20(15):179-183.
[11]HALABCHI F .HASSABI M.Acute ankle sprain in athletes:clinical aspects and algorithmic
approach[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20,11(12):534.
[12]王虎.封閉注射聯(lián)合功能性訓練對賽間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康復效果[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1):16-24.
[13]吳素丹,黃春霞,李丹.超短波聯(lián)合中頻電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療效及對患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22,33(8):980-983.
[14]楊俊龍,尚平.消脫止-M治療外傷性腫脹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7):283-284.
[15]袁家秀,歐陽夢婷,羅穎慧,等.針刺運動療法聯(lián)合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血清炎癥因子和致痛物質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3,123(4):739-743.
[16]STRUIJS PA, KERKHOFFS G M. Ankle sprain:the effects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J].BMJ Clinical Evidence,2015,2015:1115.
[17]孫震.針灸聯(lián)合扶他林乳膠劑療法治療越野滑雪運動員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25例療效分析[J].體育科技,2021,42(1):19-20.
[18]王柏清,田靜,蔣焱杰,等.肌內效貼治療踝關節(jié)扭傷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3,20(3):148-152.
[19]張虎,馮志軍.彈力繃帶結合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20,13(2A):151-153.
[20]趙遠蓮,肖慶幫,蔣智鋼,等.不同冰敷方式對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理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26(20):1-5.
[21]Dr Mikin.Why Ice Delays Recovery[EB/OL].[2015-09-16]? .https://www.drmirkin.com/fitness/why-ice-delays-recovery.html
[22]楊曉.中藥外治法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研究進展綜述[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5):9-10.
[23]張海廷,張煜華,駱玉梅.新傷藥外敷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6,34(8):195-196.
[24]李佩娟.鄭氏一號新傷藥與冰敷對“損傷血瘀證”大鼠IL-1、IL-10、TNF-α影響的實驗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20.
[25]徐金成,矯瑋,高欣,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運動損傷早期處理方法的發(fā)展—從PRICE到POLICE[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3,3(4):360-363.
[26]孔健,楊洋,薛建華,等.早期康復鍛煉對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交通醫(yī)學,2019,33(6):593-595.
作者簡介:王鴻(1970—),男,大學本科,副高級-副主任中醫(yī)師; 研究方向為運動損傷的診治與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