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占總課時比例10%~11%,超越外語成為小、初階段第三大主科。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有運動技能、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反映了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獨特品質和深刻內涵。籃球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其健康的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適用于發(fā)展農村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農村小學籃球;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
一、籃球教學對發(fā)展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優(yōu)勢
籃球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運動的興趣愛好,還能培養(yǎng)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更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籃球知識的信心,從而拓展到對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熱愛。此外,籃球作為六大類運動之一的球類運動,對推動農村小學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場地門檻低
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眾多,但對農村學校而言,因生源、設施等限制,適合教學的體育運動并不多,即使是同為球類運動的乒乓球,考慮到教學方式和學生參與度,也不適用于大部分農村學校。相比足球運動需要的場地,籃球教學條件門檻更低,學校操場、社區(qū)、公園、廣場都可作為訓練場所,并且人數(shù)也很靈活,契合農村學生少的學情。
(二)籃球教學符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度,通常分四個水平細化課程目標,無論是基礎水平中的“學練和體驗移動新技能、非移動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運動技能”,還是最高水平“善于溝通與合作”“情緒調控能力增強,心態(tài)良好”,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可以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要求,并可以通過學生個體差異分別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水平。
(三)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
作為一項團隊運動,籃球運動需要隊員之間的緊密合作及默契配合。在開展籃球教學中,學生經(jīng)歷尊重隊友、信任隊友、支持隊友,這些經(jīng)歷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此外,籃球運動有嚴格的比賽規(guī)則和裁判制度,學生在參與籃球比賽時需要遵守規(guī)則、尊重裁判、公平競爭。這些經(jīng)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和公平競爭精神,為他們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健康行為的形成
籃球教學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通過定期的籃球訓練和比賽,學生能夠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另外,籃球運動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籃球場上,學生需要面對壓力、挑戰(zhàn)和失敗,這些經(jīng)歷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抗壓能力、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二、農村小學籃球教學的困境
隨著《課程標準2022》的公布,體育與健康教學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要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根據(jù)這一變化,農村小學籃球教學也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農村小學籃球教學的正常開展仍有許多困難,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籃球教學重視度不夠
從家長角度,一部分家長認為只有讀書才是正業(yè),籃球只能作為興趣愛好,在抉擇中是一定要為學習讓步的,甚至把籃球訓練視為“歪門邪道”,避之不及;對學校而言,部分教師對音體美等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期末復習階段,“借課”之風更是盛行;從學生角度,基于家長和學校的影響,很容易讓學生形成體育課等于自由活動課的觀念,甚至有學生還會認為打籃球是學習不好的標志?;谏鲜鰶]有認識到籃球教學本質的體現(xiàn),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的輕視,或者是學校的忽視,都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學籃球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師資欠缺,設施不足
農村小學師資欠缺并不僅體現(xiàn)在語數(shù)英等主課教師上,“農村特崗教師”和“下鄉(xiāng)支教”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教師師資薄弱的現(xiàn)狀,但這僅是對語數(shù)英等主科而言,對體育教師,往往是幾個農村學校都很難配一個專業(yè)的體育教師,所以即使在有教學籃球課的農村學校,課程內容也僅限于運球或者行進間運球,很難有更多專業(yè)的籃球技能。此外,農村學?;@球等器材的欠缺也是制約籃球教學開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第一點提到的重視度不夠,無論對家長學生,還是對學校而言,都不愿意在籃球器材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某學校為例,136人的學校,學校庫存籃球數(shù)僅為1,并且損耗嚴重,課后服務的興趣小組不得不讓學生自己帶球訓練,即使如此,也很難保證每人一球。
(三)生源影響
受家庭環(huán)境和條件的制約,農村小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城區(qū)學校的學生,有籃球興趣愛好的,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參加籃球興趣班,更早地奠定了籃球基礎,其家長也會做適當?shù)幕@球知識引導,學生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籃球知識和技術的環(huán)境。對農村學校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允許學生報更多的興趣班,即使個別家庭有條件的,對農村大環(huán)境而言,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培訓機構。如此,即使有部分對籃球有興趣且有天賦的學生,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不僅進步緩慢,更有可能失去學習籃球的興趣。
三、農村小學籃球教學的優(yōu)勢
與城區(qū)學校相比,農村小學師資條件等先天環(huán)境的限制,體育教學的開展會有許多不便,而農村學校場地廣,自然環(huán)境良好,在開展體育教學中會有更多的發(fā)揮。針對籃球教學,農村小學主要有以下優(yōu)勢:
其一,學生數(shù)量少,便于教學活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生數(shù)量少,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更詳細地向學生講述籃球知識和傳授籃球基本技能,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糾正錯誤的姿勢動作,便于籃球教學的高效開展。此外,對班級人數(shù)過少(不足10人)的中高年級,甚至可以合班一起開展教學,增添教學樂趣。
其二,興趣濃厚,干擾因素少。農村小學中,學生接觸興趣班的人數(shù)少,在籃球課學習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擾因素更少,學生可以更加專心地投入籃球訓練活動中。另外,由于學生接觸面少,大部分學生容易對籃球運動激起更深的興趣,繼而內化出新的學習動力。
其三,學生身體素質良好。農村小學的學生通常具有更強的身體素質,環(huán)境也鍛煉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經(jīng)常參加農活與戶外活動,所以身體條件相對較好,耐力、力量等方面都很有優(yōu)勢,非常適合籃球這種需要高強度運動的體育項目。
其四,豐富課余生活,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在許多農村小學,體育設施相對匱乏,學生的課余活動選擇有限,即使在校外的生活,受場地以及客觀條件的制約,體育以及娛樂的選擇不多。而籃球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使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
四、通過籃球教學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例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素養(yǎng),使其具備體育精神。本案例為在某農村小學課后服務籃球興趣小組教學中,對4~6年級共20人的籃球興趣小組,充分貫徹了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yǎng)其健康的行為,最終形成良好的籃球品德。
(一)運動能力方面
在籃球教學之初,教師先向學生講述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繼而傳授籃球的基本規(guī)則,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的基本功練習。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反復訓練運球、傳球及球感三個內容。教師一開始并未在基本功教學后便教投籃,而是用了兩堂課的時間教學“熱身運動”(球感練習),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球感,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籃球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可以判斷出興趣小組中學生的層次水平。在運球和傳球教學中,教師通過高拍球、低拍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球感,再通過胸前傳球、擊地傳球和行進間傳球的靈活組合完善學生對籃球運動技能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及時教學防守腳步以及有球無球動作的結合使用,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二)健康行為方面
農村小學籃球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籃球運動的合作和對抗活動中,學生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此外,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形成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精神品質。例如,在教學“行進間傳球”這一內容時,教師將所有學生分為兩大組,兩大組對應的兩人分為一小組,進行行進間傳球練習,此練習不僅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運球能力,更考驗兩人之間的默契配合,要根據(jù)對方的速度或者傳球線路傳接球,最初的幾次練習總會有因傳接不到位而產(chǎn)生的互相埋怨,教師引導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幫助兩人分析解決,逐步形成一定的默契。
(三)體育品德方面
體育核心素養(yǎng)體育品德要求學生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提升個人的品德,體育品德反作用于促進社會風尚、維護社會規(guī)范。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由于有身體接觸、對抗練習等內容,學生時常會對對手或者隊友有抱怨,教師積極教學學生正確對待比賽的勝負,遵守籃球規(guī)則,尊重對手和隊友,樹立正確競爭意識。例如,在“3V3”的攻防練習中,攻方在進行擋拆后出現(xiàn)錯位,防守方有基礎略薄弱的學生導致隊伍失分,進而被隊友責怪,教師在賽后把學生叫到一起分析原因,引導學生知道錯位被進球很正常,這不僅是對方技戰(zhàn)術的成功,也和本隊成員溝通不默契、補防不及時等有關,不能把責任推到最后一個防守者身上,并且強調在比賽過程中相互鼓勵的重要性,以此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能正確看待比賽勝負。
五、通過籃球教學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一)轉變思想
首先,轉變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引導學生和家長對籃球教學有正確的認識,從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改變循循善誘,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強化籃球課程重要性的意識。其次,轉變教師的思想,作為新課標的實踐者,教師必須深刻理解課標的要求,各司其職,無論是語數(shù)等傳統(tǒng)主科教師,還是體育教師,都必須對體育課程有正確的認識,理解體育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最后,學校方面的相關領導也要認識到籃球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要把體育課放到應有的位置上重視起來。
(二)加強師資投入
師資的薄弱嚴重制約著農村學校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影響了教育均衡的發(fā)展,所以還要從根本上加強專業(yè)體育教師的投入,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回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此外,考慮到短時間很難滿足各個農村小學教師的需求,可以對現(xiàn)有的體育教師進行籃球教學培訓,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針對籃球練習的方式方法進行培訓,這不會過于增加教師的負擔,也有利于學?;@球文化的建設。
(三)加大設施投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在設施設備上加大投入,就籃球訓練而言,至少要保證籃球架、籃球網(wǎng)、籃球數(shù)量等訓練器材能開展一定規(guī)模的籃球訓練,這無論是對學生學習還是教師教學都是一種無形的激勵。
(四)提高籃球教學質量
通過籃球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切實做好教學質量的提高,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根據(jù)學生水平分層次教學,構建科學有效的籃球教學模式,讓學生分別達到核心素養(yǎng)四個水平的要求。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籃球操、籃球賽等形式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籃球教學的延伸。
六、結語
籃球教學在農村小學推廣具有其特殊意義,籃球運動的本質是一項趣味游戲,在農村地區(qū),籃球運動往往具有較高的群眾基礎,可以吸引社區(qū)居民的關注和參與,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圍。因此,在農村小學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籃球興趣的引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籃球技能、提升運動能力,在科學訓練中形成體育品德,達到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延倫. 淺談農村小學的籃球教學現(xiàn)狀和對策[J]. 科技信息,2013(06):367.
[2] 薛斌. 試析如何通過小學籃球教學貫徹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J]. 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5):98+100.
[3] 王華榮.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籃球大單元教學[J]. 江西教育,2022(06):29-30.
(責任編輯:石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