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筆淡彩作為小學階段新興的一門美術項目,正逐漸受到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喜愛。要讓鋼筆淡彩特色課程進入小學中高年級美術課堂,需要教師根據(jù)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探尋特色課程普及的方法,設計系統(tǒng)的教輔資料,探尋有效的教學途徑和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
關鍵詞:鋼筆淡彩;中高年級;實踐;特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3-0126-03
鋼筆淡彩在傳統(tǒng)意義上是指在鋼筆線條的底稿上施以水彩。這種藝術形式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近現(xiàn)代鋼筆淡彩畫的表現(xiàn)技法愈加完善,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被建筑師們廣泛運用到繪制草圖及描繪建筑風光之中。這種技法也是漫畫師們最鐘愛的表現(xiàn)形式,如世界著名的漫畫家宮崎駿鐘愛這種技法,他用此法創(chuàng)作的系列動畫作品,其溫暖的風格在世界動漫界一枝獨秀。到了現(xiàn)代,鋼筆淡彩的范圍被人們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開來,這個“彩”可以是彩鉛、水粉、馬克筆、油畫棒等。只要能在鋼筆線條的底稿上和諧地運用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物體的立體感、空間層次感,充分營造畫面的氛圍,創(chuàng)作者都可以大膽嘗試。
一、鋼筆淡彩進入中小學課堂的意義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多學科融合進程的加快,鋼筆淡彩融入中小學美術課堂成為眾多美術教師的共識并受到推崇。如何在美術特色課堂中有效實施鋼筆淡彩課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2022年版)(美術)》中提出:“以藝術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以尊重藝術教育的規(guī)律與現(xiàn)實狀況,實現(xiàn)各藝術學科相互交融與分學段實施為基本原則,幫助學生在生活情境和藝術欣賞中進行審美感知,通過課堂內外的綜合學習增強藝術想象和表現(xiàn)能力,在藝術表現(xiàn)活動中提升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在大量欣賞、實踐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文化理解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及全面發(fā)展,走進藝術多元文化的領域?!币虼?,美術教師應該以發(fā)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藝術課程標準為綱領,激發(fā)學生學習鋼筆淡彩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
鋼筆淡彩是鋼筆畫的一種,它是用鋼筆勾勒線條、以水彩為施色材料、用淡色彩加強視覺效果,以表現(xiàn)繪畫的藝術氣質。鋼筆淡彩方式因為結合了水彩畫特點而畫面明朗、材料容易準備、繪制形式多樣,為大多數(shù)建筑手繪者所喜愛,也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在各種場景中,如建筑風景、動畫漫畫場景畫、園林景觀設計等。這種繪畫形式也逐漸被引入中小學美術教學,為師生們所喜愛。
二、鋼筆淡彩特色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一)開展鋼筆淡彩特色課程的前期準備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感知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此階段引入一些系統(tǒng)的美術理論較容易消化。鋼筆淡彩這種藝術形式從色彩到作品的質感,都有著特定的個人感受,而中高年級學生思維由具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fā)展,表現(xiàn)能力較低年級學生有所加強,他們開始追求個體感受更深刻的表現(xiàn)方式,因此鋼筆淡彩課程適合在小學中高年級推廣?;谛W中高年級學生的學情,開展鋼筆淡彩課程需要做好前期材料準備。
1.鋼筆淡彩用紙
如果用彩鉛、油畫棒或馬克筆來上色,對紙張的要求不高,普通的A4紙就可以滿足需要。若是用水彩顏料來上色,則需要使用吸水性好的水彩紙。較好的水彩紙細分為三種紋理,相同紋理有不同克數(shù)之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畫面需要,選擇合適的紙張,從而順利地表現(xiàn)出想要的效果。
2.鋼筆淡彩用筆
鋼筆線條可以使用碳素黑墨水配合筆尖較細的鋼筆使用,或者專業(yè)針管筆、紅環(huán)之類,或者使用纖維筆頭的水性針管筆。專業(yè)畫筆的選擇對于作品的最終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上色彩一般建議使用專業(yè)的水彩畫筆。普通畫筆使用的材料為尼龍、狼毫、羊毫等,專業(yè)的畫筆則使用松鼠毛來制造。
3.鋼筆淡彩用色
水彩畫面通常給人以輕巧鮮麗、靈動活潑、溫潤流暢的感覺。針對水彩顏料覆蓋能力比較弱的問題,在上色時教師應讓學生遵循先淺后深、逐層疊加的原則。鋼筆淡彩的顏色需求較淡,所以一般專業(yè)人士、系統(tǒng)學畫者會使用水彩顏料,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則適合使用彩鉛、馬克筆、油畫棒等來代替。好的工具,能讓人們做起事來事半功倍。這個理論對于鋼筆淡彩課程也適用。在學生初入鋼筆淡彩領域時,教師可建議學生使用專業(yè)的紙、筆、顏料,借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用興趣和信心帶動鋼筆淡彩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讓學生初步感知鋼筆淡彩的魅力時,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風格的名家作品及他們最愛的漫畫來進行引導。學生會因為有了興趣而積極主動地投入鋼筆淡彩的學習,進而有勇氣和信心面對枯燥乏味的水彩技法練習。
在課前,教師需要發(fā)動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如上網(wǎng)搜索資料、到圖書館查找書報雜志、到美術館尋畫等,讓學生親自參與收集資料的過程,增加體驗感。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認知和感受水平,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作畫提供參考依據(jù)。例如,在執(zhí)教鋼筆淡彩特色課第一節(jié)課時,筆者除了讓學生欣賞教師帶來的名家作品和宮崎駿動畫,還在課尾布置了任務,讓學生回家后利用身邊的電腦、雜志、海報、漫畫書等,找一幅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鋼筆淡彩類作品,在下節(jié)課上跟大家分享。通過這樣的資料收集準備活動,學生能從鋼筆淡彩作品中感受到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采取多元化學習方式
鋼筆淡彩是美術的一個門類,有其自身特點,教師在設計課程、教材、教學活動時,可以整合、優(yōu)化課本中的部分課程。鋼筆線條造型、色彩造型是鋼筆淡彩畫的根基,這兩個基本因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循序漸進,同時建立多元化學習方式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引導學生在水彩技法實踐中領悟鋼筆淡彩獨特的藝術魅力。
例如,鋼筆淡彩課第3—6節(jié)課的課程內容是讓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練習鋼筆線條的造型,指導學生把簡筆畫、線描畫與鋼筆淡彩的線稿區(qū)分開來。先從簡單的單一事物的元素造型,再到事物的組合,掌握事物前后關系、遠近關系的造型,最后到空間感的塑造,這一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否則會給今后的畫面表現(xiàn)埋下隱患。
在課程的設計上,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喜歡的風格、事物來啟蒙。課前,讓學生主動深入生活,搜索自己喜歡臨摹的作品或者自己喜歡的形象風格,然后在課上交流、探討,發(fā)現(xiàn)其中的技法,最后再實踐。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解決學生繪畫中的實際性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甚至舉一反三地創(chuàng)造作品,而不是做一個只會臨摹的“繪畫工具”[1]。教學過程應當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交流合作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化。
(四)設計系統(tǒng)的教輔資料
目前中小學鋼筆淡彩類教材在市面上是空缺的,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輔助資料。教師應該以鋼筆淡彩畫中的兩大造型(鋼筆線條造型、色彩造型)為基本要素,設計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學習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鋼筆淡彩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把教學輔助資料按“四六成”框架去設計,四成是鋼筆線條造型的內容,六成是教授水彩的技法。
關于鋼筆線條造型的內容,應按照由簡到繁的原則進行設計。例如,先從單一的元素——草叢、花束、食物、門窗等開始學習,再學習相同類型的組合建筑,最后是引導學生區(qū)分組合建筑前后、遠近的空間關系。色彩造型內容則從簡單的水彩技法開始,如平鋪、混色、疊色、暈染、漸變、留白等,再過渡到稍難的知識點——水彩的肌理效果,如撒鹽、灑水、飛白、噴濺、洗色、紙巾擦、刀刮等。
三、鋼筆淡彩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鋼筆淡彩是一門新興的美術課程,在教材和案例都缺乏的情況下,教師只能一邊設計課程,一邊教授技法知識,再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積累教學經(jīng)驗。由于鋼筆淡彩教學尚處于摸索實踐階段,因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
(一)鋼筆線條造型方面
1.學生未能把握構圖對整個畫面的重要性
良好的構圖是使作品充滿表現(xiàn)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關系著作品的成功與否[2]。在畫面的二維空間范圍內,學生需要運用審美的原則來處理各種畫面元素,利用線條、光線、色彩等元素的對比和畫面空間立體感的處理,使作品富有很強的感染力。而小學生對構圖的把握尚不熟練,教師在教學中也缺乏相關的規(guī)范步驟來引導學生掌握構圖的方法,導致學生在構圖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局部畫法的問題。
一幅好的作品應該有一個視線聚焦點,以吸引觀者。有些學生畫出來的畫面缺乏聚焦主體的意識,很雜亂,畫面元素的大小整齊劃一,看不出想表達的情感、表現(xiàn)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以觀者的視線聚焦主體,需要繪畫者合理安排各種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位置,處理好畫面色彩的明暗變化,巧妙利用色彩的對比給觀者的視覺造成強烈的刺激,引導觀者了解繪畫者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和思想情緒。
2.學生未注意到畫面整體與細節(jié)的相輔相成關系
一幅成功的作品需要把握畫面的整體性。如果拋開色彩、構圖、明暗等基礎元素,一味追求畫面細節(jié),就會使得整個畫面凌亂、瑣碎。細節(jié)的描繪能夠使畫面豐富起來、增添情趣,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一幅成功的作品不光要考慮畫面整體,還要懂得點綴細節(jié),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鋼筆線稿時,需要引導學生處理好整體與細節(jié)的關系。
(二)色彩造型方面
1.學生未掌握畫面色調統(tǒng)一的技法
畫面色調,是指畫面總體偏向的一種色系氛圍。如果畫面存在多種色彩的用色,就需要提前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使畫面上的各種色彩有規(guī)劃地組合成和諧統(tǒng)一的色彩效果。這是學生學習色彩造型中較難的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元素的組合練習來解決這個問題。把握好畫面色調,首先需要學生明確自己的畫面想要表達的氛圍和主題。如果想表現(xiàn)絢麗、明媚的感覺,就可以采用強烈的對比色調,因為對比色調會給人一種活潑、跳躍、熱烈的感覺;如果想表現(xiàn)暗沉憂郁、飄零蕭瑟的感覺,就可以采用偏藍灰或偏紫灰類的色調,因為這些色調會給人比較陰郁的感覺。
2.學生不善于使用色彩營造空間感
事物的體積感、空間感是可以用色彩來營造和表現(xiàn)的,這是學生學習色彩造型過程中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也關系著學生能不能通過色彩表達畫面主題和情感,因而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色彩的透視規(guī)律。在鋼筆淡彩教學中,筆者通過多課時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欠缺這方面的能力。為突破這個教學難點,筆者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如,在教授用色彩表現(xiàn)杯子狀物體體積感時,讓學生先用色彩來區(qū)分杯子的明暗兩面,再用微調的同類色的深淺度來刻畫明暗兩個大塊里面的細節(jié)。由于很多學生不能在第一次嘗試中獲得成功,在經(jīng)過多次不成功的嘗試后就很容易氣餒,因此筆者只能通過手把手地教或者用色環(huán)和球體的明暗效果來解決此類問題。由于學生的領悟能力不大相同,練習時出現(xiàn)的問題也不一樣,因而很多時候在課堂練習中只能就某個問題進行重點教學。
在教學“色彩的透視規(guī)律”時,筆者專門設計了一節(jié)課的內容給學生練習,總結起來就是:近純遠灰、近暖遠冷,近處事物會對比強烈而遠處事物則會對比模糊。利用一整節(jié)課進行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色彩的透視規(guī)律,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組合及場景繪畫實踐中能自如地運用色彩,營造想要的感覺。
3.學生不會利用光影關系豐富畫面
光與影的相互存在極為絕妙。在畫面中表現(xiàn)事物的影子不僅能豐富畫面的細節(jié),而且能很好地塑造畫面的空間感。由于各種原因,小學生很難體會光與影的關系,對于如何利用光影關系豐富畫面更是無從著手。為讓學生掌握該內容,筆者利用多節(jié)課專門向學生講解。
例如,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筆者帶領學生到室外進行光影知識的講解:“一般情況下,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里,受到強烈陽光中藍色光線的影響,事物的影子輪廓會非常清晰,影子顏色多為暖灰或偏藍偏紫的色調,同時也會因為受到周圍物體固有色的相互影響。當我們的作品中出現(xiàn)不一樣的顏色時,只需要靈活處理微調即可,不能以藍色或者灰色一概論之?!边@樣講課,有助于學生逐漸掌握光影關系。
實踐證明,在鋼筆淡彩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優(yōu)秀的鋼筆淡彩作品中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內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鋼筆淡彩特色課程作為新興的藝術門類,需要美術教師堅持實踐探索,從而總結出更多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楊波,劉春.將鄉(xiāng)土文化引入美術課程的實施方法[J].大眾文藝,2011(14):279.
[2]張亮.快速表現(xiàn)與建筑空間的交集與探析[J].大眾文藝,2018(22):116-117.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