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現(xiàn)階段英語節(jié)過于關注趣味和實踐性,活動類型較為傳統(tǒng)及過于重視英語節(jié)形式的現(xiàn)狀,提出了以項目式學習這一教學策略開展英語節(jié)活動的主張。在項目式學習理念和框架的指導下,通過關注主題意義的深度挖掘及素養(yǎng)目標的制定,利用驅動式問題導入項目,引導合作式學習,舉辦游園會活動,為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英語節(jié)游園活動提供了實踐思路。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英語節(jié);游園會;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胡歆,浙江省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教學理念的更迭,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開展英語類活動,如開展英語節(jié)。然而,隨著英語節(jié)活動實踐的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英語節(jié)活動過于關注趣味性和實踐性,沒有涉及主題意義的挖掘和素養(yǎng)目標的制定;活動類型通常較為傳統(tǒng),如唱歌、演講比賽;活動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很多活動在設計上忽視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原則,往往仍以優(yōu)秀個體的展示為主;過于重視英語節(jié)活動的形式,而對活動的評估則略顯不足;只關注成果展示階段,而忽視了階段性的評估。
為應對這些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校積極探索采用“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學策略及工具,來優(yōu)化英語節(jié)游園會項目的方案設計與執(zhí)行實施。對項目式學習的界定,闡述較為詳細的是巴克教育研究所: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通過研究并應對一個真實的,有吸引力的和復雜的問題、課題或挑戰(zhàn),從而掌握重點知識和技能。
根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于英語課程三大主題語境的內(nèi)容要求,考慮到高中生面臨的未來生涯規(guī)劃問題,筆者從人與自我這一主題語境下選取了“未來規(guī)劃”這一子語境內(nèi)容。為確保主題選擇符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筆者開展了學生問卷調查并組織學生投票,最終選定“古今中外名校展”作為本次游園會的主題。本次游園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將根據(jù)項目化學習的“黃金準則”要求,制定素養(yǎng)目標,提出驅動性問題,并設計合理的活動框架以推進項目的持續(xù)探究,此外,教師也會開展全程評估,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并及時調整改進。
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英語節(jié)游園會的設計和實施
以“古今中外名校展”為主題的游園會包括三個子項目:“各名校展板物料設計”“各名校展臺互動活動”“各名校中央舞臺展示”。項目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參與三個平行的子項目,提升英語核心素養(yǎng),在項目中學會合作溝通,遷移以往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優(yōu)質大學,為個人的未來規(guī)劃做好鋪墊。
(一)主題意義和素養(yǎng)目標
本項目旨在探究“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未來規(guī)劃”這一子主題語境,在這一主題語境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特別關注:在具體的語境中整合性地運用已有語言知識,有效使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能比較文化異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能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逐步提高使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基于上述的目標定位,筆者架構了多維度、立體互動式的主題內(nèi)容:通過開展“各名校展板物料設計”子項目,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呈現(xiàn)名校信息,完成目標名校展板和相關物料(周邊及印章等)的設計任務。通過開展“各名校展臺互動活動”子項目,引導學生策劃互動活動方案,如語言講解、動作演示或是游戲體驗等多種形式,在游園會當天進行展示。開展“各名校中央舞臺展示”子項目,引導學生基于主題內(nèi)容設計相關表演內(nèi)容,用英語/二外對名校進行多種形式、有創(chuàng)意地呈現(xiàn)。
(二)“古今中外名校展”的實施
本項目的選題根據(jù)時間和地區(qū)劃分為中國古代名校、中國現(xiàn)代名校、西方古代名校和西方現(xiàn)代名校等,各班根據(jù)選題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筆者將具體以某班如何開展該項目為例,闡述項目實施策略和使用工具。
1.驅動式問題導入項目。在確定項目主題后,需要將本質問題提煉出來,以此驅動學生的思考和探索,然而本質問題較為凝練和抽象,需要進一步將其轉化為驅動性問題?;隍寗有詥栴}的提出原則,教師根據(jù)主題,并鏈接學生經(jīng)驗,凝練提取驅動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主題的內(nèi)驅力,并根據(jù)逆向設計的思路,對展板和周邊設計進行研究。
策略一:巧用“問題鏈”梳理思路。在入項階段,教師需創(chuàng)設機會先傾聽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探討形成子問題,并配合使用問題權衡圖,選出有價值的子問題。通過讓學生參與對子問題的梳理這一重要任務,可以促進學生以更加積極和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項目實踐中。
比如本項目的驅動性問題為:“名校展”開幕在即,相較于其他名校,為何選取該校作為該國家的代表名校?教師向全班學生提出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Out of the many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which one do you think we should introduce?”。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用思維可視圖(如樹狀圖)的方式將小組成員的想法(提出的子問題)記錄下來。使用問題權衡圖,根據(jù)問題權衡標準,篩選出具有邏輯關系,與驅動性問題密切相關的子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子問題去查詢、篩選、分析、整合資料和信息,而不是盲目而機械地上網(wǎng)復制材料。
策略二:活用“問題清單”推進項目。運用各類問題清單技術激活學生對于主題的已知知識,比如思維導圖、主動發(fā)問、KWL表單工具,有效引導項目進程。KWL表單全稱為 Know-Want-How,運用這一工具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于主題的理解程度,并對項目實施的內(nèi)容進行調整。
比如某班的學生已匯總了與驅動性問題密切相關的子問題:該大學有什么樣的學生社團活動?學生在Know(關于這個問題我已知的)版塊填寫了在英語課上已經(jīng)觀看學習了的一些該校的社團活動;在Want(關于這個問題我想知道的)部分,學生期待了解更多的具有特色的社團活動,并打算通過訪談學長學姐、觀看視頻材料、查詢官方資料等方式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策略三:善用“設計決策”解決問題。在涉及設計的項目化學習中,如何讓學生了解并應用設計思維并完成制作是一個復雜的,也是會碰到問題的過程。這時候就可以引入“設計決策五邊形”。該五邊形涉及五個維度: 概念、技術、審美、結構和市場。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先從“概念”和“市場”兩個維度進行考慮,再權衡考慮剩下的三個維度。
比如本次游園會涉及本班目標名校的周邊產(chǎn)品,學生小組使用五邊形來梳理思路,從概念的維度,學生提出制作的產(chǎn)品可以是明信片、卡貼、徽章、立牌、紙扇、鑰匙扣、亞克力拼圖等。從市場的維度,學生提出目標客戶為其他班級的學生和教師。從審美的維度,學生提出需要圍繞名校,基于整合的資料來進行周邊設計。
2.合作式學習探索研究。在學生根據(jù)驅動性問題不斷深入項目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科學分配任務;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任務的多樣性,根據(jù)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幫助和引導,在各個時間節(jié)點搭建支架,發(fā)展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yǎng)。
策略一:小組合作,科學分配任務。
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在合作中進行社會性實踐,鼓勵學生人人參與,通過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個人綜合能力。根據(jù)子項目的不同特點,將學生按特長分組,可以發(fā)揮小組最大的優(yōu)勢。
在合作探究階段,學生確定了以“北京大學”作為展示的目標名校,并討論了展板與周邊的設計方案,展臺互動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中央舞臺的表演形式。之后,教師引導全班同學根據(jù)三大子項目的特色,自薦并投票選出了三大子項目的負責人:擅長美術和有文字功底的Gloria成了展板物料設計組組長;擅長策劃統(tǒng)籌,有團隊領導力的Aurora成了中央舞臺表演組組長;而有較強創(chuàng)意思維及組織能力的William成了展臺互動組的組長。三位組長根據(jù)本組的特色和需求,分開招募各組組員,完成各組相應的任務。
策略二:引導幫助,搭建支架支持。
教師在項目的進行過程中,需要設計學習支架,包括設置關鍵的控制點,提供具有支撐、承載、連接等作用的支架,確保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進行學習并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內(nèi)化支架獲得自主學習的技能。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示范、引導討論、提供思路、示范樣例,進度自查等支架幫助學生解決項目中碰到的問題。
比如在入項階段,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往屆的學生根據(jù)當時主題設計的優(yōu)秀展板照片及一些圍繞主題的具有趣味和互動性的活動視頻;通過與美術老師的交流,給學生提供了游園會名校印章的基本設計格式要求;通過與歷史老師的交流,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可以查詢名校歷史的英文報刊書籍及影視資料的建議;通過與升學指導老師的交流,獲取了最前沿大學的資訊及招生官講座資料。此外,通過提供學生小組項目完成進度自查表或是開辟班級項目墻,幫助學生樹立時間觀念,管理學生的項目進度。
3.游園式活動實踐體驗。教師精心布置游園會展覽場地,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參與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游園活動,欣賞各班中央舞臺表演節(jié)目,并積極參與各展臺學生設計的互動活動,完成各名校的集章打卡任務。根據(jù)各班的綜合表現(xiàn),參與最佳展示團隊的投票活動。
策略一:互動交流,趣味參展游園。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游園活動,學生加深了對古今中外名校的理解,也提升了團隊協(xié)作和實踐能力。比如在“北京大學”展臺的集章打卡活動中,參與者需先閱讀北京大學展板上的相關介紹,了解該學校的基本情況,在成功回答三個有關北京大學的問題后,參與者才有資格獲得該展臺的蓋章。
策略二:舞臺表演,綜合素養(yǎng)展現(xiàn)。通過引導學生基于主題內(nèi)容設計相關表演內(nèi)容,用英語/二外對名校進行多種形式、有創(chuàng)意地表演展示,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了確保這一活動的有效性,筆者引入了戲劇教學的模塊化處理,設定了流線型的學習活動過程,包括頭腦風暴、完成思維導圖、表演形式探討、表演排練、點評小結、校內(nèi)公演。通過模式化深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及高階思維。比如“北京大學”展示班級在頭腦風暴后確定了以展現(xiàn)北大著名校友的演講作為主題,通過中英雙語的表演形式來展現(xiàn)北大的人才培養(yǎng)成果,在班級點評小結后,為了增加舞臺的觀賞性,又融入了舞蹈的元素來展現(xiàn)北大的一些獨特校園活動,而后根據(jù)學校統(tǒng)一進行的節(jié)目預審反饋進行調整,最終在校內(nèi)公演時呈現(xiàn)了本班精彩的表演,展現(xiàn)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
策略三:學評一體,集章打卡投票。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各展臺的集章打卡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普遍性。在活動開始前,向學生提供評價量表(見表1),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筆者讓學生記者也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他們以視頻博主的視角獨立撰寫采訪腳本,并以多語言交流的形式對活動參與者進行實地采訪。此外,這些學生小記者還將負責后期制作與編輯采訪視頻工作。這種參與方式不僅能夠豐富活動的形式,增強活動的互動性,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如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數(shù)字技術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總結與反思
以“古今中外名校展”為主題的游園會,在項目式學習理念和框架的指導下,選取了 “未來規(guī)劃”這一主題語境,不僅滿足高中生生涯規(guī)劃要求,也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更體現(xiàn)了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發(fā)展要求,為今后如何在更多主題下開展英語游園會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本項目式活動著重關注了主題意義的深度挖掘及素養(yǎng)目標的制定,秉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原則,關注項目內(nèi)容的多樣化、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及階段性的評估。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我們將致力于提升主題選擇的科學性,深入探究驅動性問題,優(yōu)化項目的實施路徑。我們也將與其他學科老師更深入地進行跨學科合作,增強游園會的交際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蘇西·博斯,約翰·拉爾默.項目式教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4]夏雪梅等.PBL項目化學習工具:66個工具的實踐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
[5]李賢艷.“項目化學習”賦能校園英語節(jié):以“一帶一路文化使者”主題項目為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10):15-18,64.
[6]Barlex D. Assessing Capability in Design and Technology: the Case for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J]. Design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7(2):49-56.
[7]張悅穎,夏雪梅.跨學科的項目化學習:“4+1”課程實踐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