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把教學的重心從單純知識的傳授,轉移到了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當代高職高專生長久以來對過度的電子產(chǎn)品的依賴,缺失弘揚正能量的道德和美德,無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本文通過對大學精讀課程的真實案例,分析探討如何利用大學精讀課的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教育。
關鍵詞: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思政;德育美育教育
作者簡介:鄭曉丹,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近年來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把教學的重心從單純知識的傳授,轉移到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yè)知識,還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與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一、高職高專生現(xiàn)階段道德、美德存在的普遍問題
筆者所職教的高職高專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他們身上普遍存在知識水平薄弱問題的同時,還存在著鄉(xiāng)村學生獨有的嚴重的問題——對電子產(chǎn)品過度依賴。他們在初高中階段精力過多用在復習備考上,無暇關注時事政治,對事物的理解剖析只停留在表面,無法深挖其內涵。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他們缺失弘揚正能量的道德和美德,無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對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基本的歷史知識、生活常識知之甚少,只關注明星、博主的動態(tài),過度追星而輕視文化內涵的積累。當筆者在課堂上跟大家分享歌曲You Raise Me Up,想喚起學生對父母愛的共鳴時,學生們竟然說沒有聽過這首歌,就更不要說明白歌詞所傳達的情感;當筆者想通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告訴學生們誠實的重要性時,學生一臉茫然,不知故事的來龍去脈。
大學生是祖國的脊梁,高職高專生是技術強國的中堅力量。只有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德育美育兼?zhèn)涞募夹g型人才,才能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雖然筆者執(zhí)教的是英語專業(yè),講授的是大學英語精讀課程,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筆者發(fā)現(xiàn),單純將教材中重點課文的詞匯、長難句、語法講解給學生是不夠的,教材上每一個主題都有很高的思政價值。只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教師應結合課程思政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教育。
二、以課傳德,結合課程的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教材,這套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發(fā)人深省的主題,教師可以通過深層次分析,挖掘正能量的思政點,傳遞中華傳統(tǒng)美德。
以教材第一冊第七單元課文“The sampler(品嘗家)”為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貧困的英國紳士,通過每天品嘗甜品店里的布丁來解決溫飽,卻被作者唐突的主動援助傷了自尊,再也沒有來到甜品店試吃的故事。文章通過很多細節(jié)描寫,描述了這位英國紳士的貧苦、試吃時的真誠以及作者提出幫忙時雙方的尷尬。當然,如果直接將這篇文章中的重點詞匯、長難句分析完,也就算完成了本單元的教學任務。但是,筆者認為僅僅讓學生掌握詞匯、句型、語法還遠遠不夠,讓學生深刻體會重點句子所傳達的內涵、情感更是在課堂上要深層挖掘的。當然,在當代學生的理解范圍內是無法明白為什么要帶手絹,筆者就結合上一代人的生活習慣,簡單講述一下在沒有面巾紙的年代,手帕的作用和現(xiàn)代面巾紙一樣,但是由于手帕反復利用,所以能隨手拿出。隨身攜帶說明老人有很好的生活習慣,很愛衛(wèi)生。經(jīng)過對細節(jié)詞匯的分析理解,學生們在文章開始階段,就形成了對主人公之一——老人的基本印象。
在講解到作者主動提出幫助老人買布丁這部分內容時,有一段這樣的文字,“‘Pardon me, sir, will you do me a favor? Let me purchase you one of these puddings. It would give me such pleasure.’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 ‘Excuse me,’ he said, with more dignity than I would have thought possible considering his appearance, ‘I do not believe I have the pleasure of knowing you. Undoubtedly you have mistaken me for someone else.’ And with a quick decision he turned to the shop girl and said in a loud voice, ‘Kindly pack me up this one here. I will take it with me.’ He pointed at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expensive of the puddings.”。這段文字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矛盾沖突最突出的部分,筆者把分析重點落在了老人的反應上,結合句子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筆者提出了如下問題“Can you list some words to describe the actions of the old man? What did the actions show about the old man?”,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迅速找到了jump back、sting、rush into這些動作。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分析出了老人聽到這些話之后的動作反應,他的反應體現(xiàn)出了他感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而分析前句作者主動援助的語言中“will you do me a favor?”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隱含的高高在上的感受。之后學生經(jīng)過教師的提示,對老人回答的話進行分析,“I do not believe I have the pleasure of knowing you. Undoubtedly you have mistaken me for someone else”,體會到了老人想通過自己的話暗示作者和在場的人自己是一個受過教育的、體面的、有尊嚴的人,不需要大家的施舍。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分析出了很多文章中深層次的含義,而這些含義有的是在筆者的預料之內的,如老人的自尊心很強、老人受到過很好的教育,有的甚至高出了筆者的預期,如老人認為作者認錯人的話語,其實是給自己也是給作者一個挽回局面的機會,給雙方一個臺階,但是作者沒有理解,錯失了避免雙方尷尬的最后機會。此言一出,師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認可。學生的理解與分享將本節(jié)課推向高潮,他們對本篇文章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也對作者的精彩設計、語言功底表示贊揚。
最后,在篇章的結束,學生都發(fā)自內心地表達了自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幫助那些不幸的人的時候,我們要以適度、委婉的方式,不要高高在上,不要傷了別人的自尊。最精彩的是,學生還引用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作為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也許這些生活中的小事,一閃即逝,不會在記憶中留下多深的印象,但是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很多以前的記憶被調動起來了,學生不但理解了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更從生活中的故事,加深了自身的感受。
本單元的思政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要適當維護對方的尊嚴。而如果將本節(jié)課的思政目標直接告知學生,可能學生的感受就不會那么深刻。如果教師將分析滲透到篇章中,這些思政目標就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真正理解,收到的效果就會更好,德育教育才會更加有效。
三、以書育美,結合課程的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充分感受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于欣賞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于美和藝術的愛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xiàn)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yǎng)成他們美化環(huán)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我們使用的教材當中可能主題體現(xiàn)美育的內容并不多,但是經(jīng)過認真的琢磨,我們會發(fā)現(xiàn),美育可以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單元、每一節(jié)課中。
例如,第一冊第二單元“Sailing round the world(環(huán)球航行)”,講述的是年近七旬的肺癌患者弗朗西斯·奇切斯特獨自一人環(huán)球航行的探險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他面對困難不屈服、不氣餒、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探求本單元要傳遞的德育思政目標的同時,筆者發(fā)現(xiàn),環(huán)球航行、環(huán)球旅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教師通過播放以世界各地美麗風景為背景的音樂短片Sailing,陶冶學生的情操。最后,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教師展示課后的短詩Dream,讓學生賞析詩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套教材中每個單元都配有和課文主題相關的詩歌,如果教師善加利用,找到相關的視頻和音頻,讓學生欣賞甚至模仿,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熏陶,是一種很有效的美育教育的手段。
再如第一冊第十單元“Going home”(回家)這篇文章,以黃絲帶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囚犯被釋放后歸家途中的經(jīng)歷,描述了丈夫復雜矛盾的心理,也體現(xiàn)了妻子的寬容偉大。在背景知識介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結合與這個故事相關的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之后再為學生播放以這一故事為背景的日本電影《黃手帕》的片段,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感受這個故事所傳達給人們的愛,也讓學生體會到主人公在歸家路上的復雜心情。這樣,在課文講解前,學生就可以對文章大意有更好的了解。
又如第二冊第一單元“The dinner party”(晚宴)是以印度為背景的一篇故事。印度的歷史恢弘燦爛,無論是人文還是歷史都有很多值得了解的內容。在背景知識介紹部分,筆者就引用了大量圖片,向學生介紹了印度的風土人情,如泰姬陵、印度門。同時給學生觀看了體現(xiàn)印度電影產(chǎn)業(yè)特色的短片,讓學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況,補齊他們對世界了解較少的短板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印度獨特的美,達到了美育教育的目的。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極大豐富,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優(yōu)秀的平臺,讓教師擺脫一言堂的教育,讓學生從試聽的角度全方位地感受篇章所要傳達給人們的情感內容。教師可以多利用網(wǎng)絡平臺的資源,結合課文的主題,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政目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師生共情,實現(xiàn)德育美育全方位育人
德育美育教育不是教師一人課前設計、課堂展示、課后反思的過程,正如教育本身就是雙向的過程一樣,德育美育教育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投其所好,思其所愛,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身心投入并參與全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課程中受益,真正得到德育、美育的熏陶,有所收獲。所以無論是德育環(huán)節(jié)的教育,還是美育環(huán)節(jié)的賞析,都需要有學生的參與、學生的互動,甚至學生的展示、學生的分享,達到師生共情,從而實現(xiàn)德育美育全方位的教育。
正是由于學生們自我的思考、討論,才挖掘出了“The sampler”一課的思政目標,助人需助需要之人,也正是在互相討論、經(jīng)歷分享中,學生才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為什么是需要幫助之人,怎么幫助別人又不傷害別人的自尊,如何不好心辦壞事。之后的課堂,學生通過口語實訓,將課文中的感悟轉化為課堂口語演講,以小組的形式形成最優(yōu)化的案例,將小組合作最佳的思想展現(xiàn)出來。當小組演講結束后,教師明顯感覺學生在助人之一簡單的善舉上,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正確的認識。
德育的素養(yǎng)提升,讓學生自我把握德育點較難,需要教師在課后結合對篇章的理解,實現(xiàn)總結性的升華。美育方面的素養(yǎng)提升相對較容易,通過課上演講的形式,展示自己在本單元主題下查找到的美育相關信息,與大家分享,學生實現(xiàn)起來還是很方便的。學生可以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擴大自己分享的選擇范圍,在準備時按照教師規(guī)定的主題范圍上網(wǎng)搜索,不但能分享精華,而且在瀏覽過程中能積累更多相關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之后在課堂上,不同小組之間分享不同的內容更能加深對主題相關內容的了解。
在“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能把一塊錢拉長的魔術師)”一課中,由于課程涉及的背景時間為圣誕節(jié),因此教師結合圣誕節(jié)主題,學生的口語實訓就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圣誕節(jié)不同的內容,如圣誕歌曲賞析、圣誕美食、圣誕美景。這些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對圣誕節(jié)的認知,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標準,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雖然英語教育專業(yè),英語相關學科看似在課程思政方面與國家的導向不是很契合,也較難契合,但是,經(jīng)過教師深層次的挖掘,仔細思考,認真設計,在英語相關學科上達成課程思政目標,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教育并不難。學生在兩年半的專業(yè)學習中,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無論是德育素養(yǎng),還是美育素養(yǎng)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國家教育改革大力發(fā)展高職高專,使高職高專成為國家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背景下,高職高專的教師要利用這個契機多思考、深挖掘,通過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課程思政中滲透更多美育德育元素,培養(yǎng)出更多有思想、有覺悟、善審美的高端職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玲.“綜合英語”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的探討[J].英語教師,2022(9):58-61.
[2]李靖.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教育體系構建[J].文學教育(下),2020(6):132-133.
[3]蔣瑩.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美育教學設計探析[J].理論觀察,2022(4):174-176.
[4]崔月玲.淺談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2):116-117.
[5]牛濤.淺析如何通過綜合英語課程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滲透[J].內江科技,2009(7):166,95.
基金項目:本文系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高專院校綜合英語課程的“3C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JGZY202200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