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模式,并以一節(jié)語法課為例,探討了有效開展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即以目標為統(tǒng)領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組織基于真實語用的教學活動,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活動,以達成“教—學—評”一體化。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主題語境;語篇;語法教學
作者簡介:周文,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注重各教學要素相互關系的分析、設計并實施目標、活動、評價相統(tǒng)一的教學。
目前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語法目標與教學活動分離、語法教學和語法評價分離等問題仍然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語法教學目標仍然以“語言形式為綱”;教學活動形式老舊,不是以語用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手段單一,教學任務缺少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因此學生很難通過教學活動實現(xiàn)語法能力的有效提升,語法學習停滯不前,語法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受到影響。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開展了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語法教學實踐。
二、“教—學—評”一體化的概念與內涵
新課標指出,“教”主要體現(xiàn)為基于核心素養(yǎng)目標和內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學”主要體現(xiàn)為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系列語言實踐活動;“評”主要發(fā)揮監(jiān)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總而言之,“教—學—評”指一個完整教學活動的三個方面,一體化指這三個方面的融合統(tǒng)一。
需要注意的是,“教—學—評”一體化突出教學目標的決定性作用,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教”“學”“評”兩兩之間存在一致關系,這三組一致關系組合成一個整體。同時,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關鍵點在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呼應,教師設計多種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并有難度變化的語言實踐活動,學生不僅知道“學什么”,還需要知道“如何學”,并具備在新情境下對知識進行遷移創(chuàng)新的能力。最后,教師還需要明白“教—學—評”一體化并不是指增加評價活動或將評價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而是要在目標引領下,靈活使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活動,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及時調控教師的教學行為。
三、“教—學—評”一體化英語語法教學要素
針對目前不少教師開展語法教學活動的內容僅僅是語法知識的灌輸和語法規(guī)則的機械操練,不重視教學實效、未發(fā)揮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作用,“教—學—評”一體化英語語法教學設計應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堅持以主題語境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語用為導向開展語法教學。單一或孤立地呈現(xiàn)語法知識無法幫助學習者理解語法知識的意義,更不能讓學習者在真實的語境和主題中正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法。只有將語法知識融入語篇和語用中,學生才能在恰當?shù)恼Z境中運用這些知識建構語篇,達到傳遞意義、表達情感及觀點的目的。
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法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感知、理解、運用語法知識。學生“學”的過程應該是自主發(fā)現(xiàn)目標語法外顯性知識的過程。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習體驗,逐步感知和理解語法知識。同時,教師要抓住契機深化主題理解,課堂上師生間思維產(chǎn)生碰撞,為學生真正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奠定基礎。
教師應創(chuàng)設靈活的,基于真實語用的語法練習活動,幫助學生內化語法知識。傳統(tǒng)的句子翻譯、句型轉換、單項選擇等都不能算是基于語用的語法練習。中英文翻譯過程往往會造成意義的流失;有些句型轉換(例如主被動句轉換)時常是不符合邏輯的;單項選擇無論是作為練習還是檢測方式,都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無法賦予學生合理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采用多種評價手段評價學生的語法學習效果,并體現(xiàn)評價的增值性。教師應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教師不應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問題,不同形式的活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是“Good! Good job! Excellent!”,或者給予學生過于主觀性的評價,如 “You're clever! ”。評價要融入整個學習過程,指向學習目標的達成結果。教師要減少“橫向”評價,而是要肯定學生個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所取得的進步,努力使之轉化成學習的持久動力。
四、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
本文從“教—學—評”一體化的視角,聚焦基于主題語境、依托多種語篇、圍繞語言綜合運用、融合多種評價性活動的語法教學實踐。下面所舉課例的教學內容為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Grammar板塊,目標語法內容為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及其基本句型。
(一)教師研讀單元語篇,分析Grammar板塊練習,確定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中的最為核心的一步,清晰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的前提。該單元的主題是Friends。單元主課文中的目標語法用來描述朋友的身高,教材練習為根據(jù)表格完成句子,表格羅列了幾位同學的身高、體重、考試成績等,學生通過分析表格信息發(fā)現(xiàn)比較關系。單元主課文含有目標語法的句子較少,練習的設置也不是獨立的,缺少語境的,無法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語法知識?;诖耍處熢O置了如下教學目標:
在本課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
在主題語境和視頻語篇中感知并掌握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規(guī)則;
在主題應用實踐中深入了解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表意功能;
在主題遷移創(chuàng)新中反思“比較”本質,賞識他人,接納自己。
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建立新舊知識聯(lián)結
【教學片段1】
教師提問:
1)As junior two students, you must have made some friends.
2)What kinds of classmates would you like to be friends with?
3)Would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students who are very helpful?
學生根據(jù)兩年的初中學習生活經(jīng)歷給出不同回答。
【設計意圖】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和單元主題一致的語境,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找出本節(jié)課的核心形容詞。教師追問,鼓勵學生給出理由,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二)借助多樣語篇,學生感知目標語法,注意語法規(guī)則
【教學片段2】教師首先播放一段視頻,視頻類型為卡通片,視頻中擁有魔法的小男孩揮舞手中的魔法棒幫助身邊的朋友變身,從而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通過呈現(xiàn)朋友們前后的變化,學生感知“比較級”這一抽象概念。同時每一次變化都附有英文字幕,列出形容詞的原級和比較級,并對比較級詞尾變化加粗標識紅色,吸引學生注意變化規(guī)則。
【設計意圖】孤立的語法知識呈現(xiàn)方式無法引起學生對目標語法的整體性感知和注意。語法知識的呈現(xiàn)必須依賴于含有大量目標語法的語篇。視頻能調動學生多重感官,可以把抽象、復雜的形容詞比較級概念情境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該視頻符合初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高,視頻中一系列變身過程包含了形容詞變化的所有類型,有助于學生沉浸式地感知目標語法,圖文結合的形式也有助于學生嘗試歸納形容詞比較級的變化規(guī)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片段3】教師展示自己和朋友幼時的合影,并附上一段帶有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句型的英文描述,讓學生猜測哪一位是教師本人。英文內容如下:
Her eyes are bigger than mine.
She is shorter than I am.
She is slimmer than I am.
She is the most helpful person in my heart.
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英文很快便找到了答案。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歸納這些句型的共同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
【設計意圖】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是圍繞主題語境展開的,并且反映了生活中使用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真實情境。英語教師幼時的照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對話中學生主動運用目標語法,對句型結構的探究也是自然發(fā)生。
(三)開展多層次應用實踐活動,學生內化語法形式和表意功能
【教學片段4】第一步,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將所知的可以用來描繪朋友的形容詞列舉出來,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給予學生正面評價,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所列舉的形容詞屬于兩個維度,即外貌和性格,為后面的教學活動開展鋪路。第二步,教師讓學生將所列舉的形容詞按照不同的變化規(guī)律分類,并記錄在學案相應位置。
【設計意圖】這種操練模式并不是機械的、被動的,而是有思維深度的、有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的。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部分學生的習作,師生共同批改,教師適時對易錯點進行強調,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贊揚。
【教學片段5】教師要求學生在學案上描述自己在班級中結交的一位好朋友,以此為線索讓其他學生猜測是班級中的哪位同學。隨后,教師邀請幾位學生大聲朗讀習作,并邀請其他學生點評。
Activity: Describe you friend in this class and we guess.
Use 3-4 sentences with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學生在不透露朋友姓名的情況下描述朋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目標語法,因此學生的語言輸出不僅真實,還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注意描述朋友時形容詞的選擇,因為教師評價學生習作的過程也是極好的價值引導的過程。生生互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極高,學生可以及時指出同學習作中目標語法使用不當之處,同時也不忘為同學生動形象的描述鼓掌。
(四)創(chuàng)設新情境,學生遷移運用目標語法表達思想
【教學片段6】教師借鑒國外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表揚學生閃光點的“Superlative Award Certificate”活動,指導學生選擇朋友身上的一個閃光點,結合一些細節(jié)描述,運用本節(jié)課的目標語法,設計一份專屬于他/她的獲獎證書。
【設計意圖】基于以上步驟對于“朋友”這一主題語境的探究,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遷移創(chuàng)新型學習活動。學生在設計獲獎證書的過程中需要運用比較級來描繪心中的榜樣,也需要運用最高級給予朋友贊揚。目標語法的自然運用過程和主題語境的高度匹配,使得語法學習過程成為師生、生生交流、分享、感動的過程。學生制作證書時,教師在學生身邊觀察,了解學生對任務的理解以及目標語法的掌握情況,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指導。之后,教師選取幾名學生的習作在班級展示,采用學生點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學生真實、樸實、感人的習作正是語法課育人價值的體現(xiàn)。
五、結語
該教學案例中,教學在“教”的過程中緊扣單元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依托多種類型的語篇,設計多層次教學活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歸納探究的潛能。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作為主體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并能夠在新情境下運用目標語法,準確、得體地表達意義,情感也得到了升華。“評”的活動靈活貫穿教學活動始終,教師采取多種形式,借助多媒體技術,使評價活動發(fā)揮了監(jiān)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謝詩語.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3(1):1-8.
[2]程曉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例式解讀初中英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5]王薔,劉瑩,錢小芳,等.義務教育英語學科“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與實施: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3(6):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