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足球領域中的射門得分是由肢體的腳法來完成的,然而隨著世界足球的發(fā)展,以及足球運動的快速普及、戰(zhàn)術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頭頂球在現(xiàn)代足球中的進攻作用也逐漸得到了凸顯。頭頂球被現(xiàn)代足球稱為“第三只腳”,在2002年世界杯與2004年歐洲杯的比賽中,體育學者對頭頂球射門得分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足球進攻手段不僅僅局限于地面進攻,空中立體作戰(zhàn)也成為了現(xiàn)代足球運動中的熱門方式,更考驗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反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隨著足球進攻手段的不斷豐富,頭球進球比重也在各大賽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為此,本文以現(xiàn)在足球進攻中的頭頂球為核心,通過幾個方面展開探討,以期為頭頂球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頭頂球 "現(xiàn)代足球 "進攻 "作用
頭頂球是現(xiàn)代足球進攻技術的一種,具體指運動員用頭部頂擊球,不僅能夠用于進攻中的傳球,還可以用于射門防守搶斷等等。運動員可以用頭的正額或者側的原地跳起進行頂球,由身體擺動和選準移動兩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頭是人體的最高部位,當球在空中時,頭可以最早接觸到球,所以在比賽中對爭取傳球時間和空中優(yōu)勢極為有利。在足球比賽中,如何贏得比賽是比賽的主要目的,在足球進攻中如何阻止對方進球而獲得優(yōu)勢,最終射門是比賽的焦點。多年來,國內(nèi)外的足球工作者和體育專家針對足球運動項目在不斷探索更為實用的進攻手段,其中頭頂球就是現(xiàn)代足球中的進攻重點。
1、頭頂球的含義與技術分類
1.1、頭頂球的含義
頭頂球技術指的是運動員在比賽或者訓練當中,有目的地應用頭部和額部把球踢向預定目標,是現(xiàn)代足球中的一種重要動作方法。頭頂球對運動員的靈活力、反應力要求較高,需要運動員通過前額和側額把球傳出或者進行射門。頭頂球的技術特點需要運動員動作發(fā)力順暢,保證接觸到球的部位平坦,科學控制出球方向,保障出球平穩(wěn)有力。前額側面頂球技術是運動員較為青睞的一種技術,此技術有著動作便捷,變向難以預估,出球線路順暢,對球門的威脅極大,射門的概率較高。
1.2、頭頂球的動作分類與技巧
上文提到,頭頂球技術分為前額正面與前額側面頭頂球,在前額正面頭頂球中,可以分為多種技術,例如原地頭頂球進攻技術、跑動頭頂球進攻技術、原地起跳球頂球進攻技術、跑動時跳起頭頂球技術、魚躍技術等。前額側面頭頂球技術的分類相比前額正面要少,以跑動、跑動跳起、跳起頭頂球技術為主。
(1)前額正面頭頂球。
前額相比側額更平坦,能夠接觸到球的面積也更大,處于雙眼上方和頭部的正前方,方便運動員在進行頭頂頭動作時觀察周圍情況以及目標,保障擊球更為精準有力。第一,原地頭頂球的動作方法。運動員在原地頭頂球時需要選擇站位,保障身體與來球方向對立,隨后兩腳前開,膝關節(jié)微曲,重心保持在后,雙眼注視足球,判斷來球的方向與速度,做好接球準備。同時,運動員需要胸部向上提,下頜收起,立腰前挺,雙臂保持自然放松,身體傾斜,并把重心始終放在右腳上,當頭部頂?shù)角蛞院?,右腳迅速蹬地,上體擺動,在接觸到球的一瞬間雙腿用力向后蹬,以頸部和腰腹的力量迎接空中的足球。在擊球過程當中,運動員的頸部肌肉需要時刻保持狀態(tài),雙眼注視來球方向和傳球方向;第二,跳起頭頂球和原地跳起頭頂球。在這一動作技巧中,運動員的身體要正對著來球的方向,雙腳分開15-20cm,腳尖微微向內(nèi)收起,身體前傾,膝關節(jié)微曲,雙臂彎曲向后伸,身體重心要始終在腳上,雙眼注視球。在運動員起跳以后,雙臂要向前方振臂,并弓起身,收起下頜,雙腳用力蹬地,在起跳過程中要挺胸,雙臂自然張開,雙眼注視來球,當起跳到最高點進行頂球之前,身體要弓起,當球運到身體附近之前,迅速收腹、甩頭,應用前額定出球,隨后雙腿屈膝;第三,單腳起跳頭頂球。此技術動作需要運動員進行幾步助跑,并在助跑中雙眼注視球的運行路線,預備起跳方向。在起跳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雙腳蹬地,屈膝上擺,雙臂上提,身體向上躍,形成原地頂球的預備姿勢。頂球動作與原地起跳類似,起跳后落地需要雙腳同時落地。
(2)前額側面頭頂球。
前額頭頂球指的是前額左側與右側,雖然前額側面頂球足夠堅硬,但是側額沒有前額平坦,面積較小,在雙眼側方,運動員在頂球過程中的用力方向和來球方向可能無法相遇,導致前額側面頭頂球的力量較小。在擊球過程中,無論是出球方向還是身體動作,都要比前額正面頭頂球難度大。但是前額側面頭頂球的優(yōu)點也是比較明顯的,不僅動作突然,還能結合實際情況改變出球方向,特別是在足球框周圍的前鋒隊員,進行前額側面頭頂球的射門概率更大。第一,原地傳球。運動員在頂球之前需要將腿跨出一步,把身體重心放在后腳上,上體與頭的傾斜度保持在45度角,雙眼斜視看球,雙臂自然張開,在接到球以后要雙腳蹬地,上體與頭部迅速扭轉,甩頭,出球方向需要在側間上方,用額骨頂球;第二,跳起頂球。前額側面頭頂球需要運動員單腳起跳,起跳動作與前額正面頂球的單腳起跳動作基本相同。運動員在起跳過程中要保持屈膝,側面應對球,在起跳到最高點以后,迅速甩頭,扭轉額骨,側面把球頂出,完成動作后屈膝落地。
2、頭頂球在現(xiàn)代足球進攻中的特點
2.1、射門時的速度特點
足球比賽有持久激烈的特點,在足球比賽當中,足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能夠達到20m/s,在運動員進行一些頂沖動作以后,足球的速度會超過20m/s飛向某處,如果運動員在距離球門10m左右的位置進行頭頂球射門,那么從足球接觸到頭部的瞬間飛向球門,可能只需要0.4s左右。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足球守門員來說,在看到球離開進攻運動員之后需要在0.05s以內(nèi)做出反應。通過對頭頂球的簡單力學分析以后能夠發(fā)現(xiàn),頭頂球有著明顯的速度性特點,如果加上運動員對地的作用力和角度等因素,守門員在這一條件下可以進行防守的范圍則更小。通過分析可以得知,足球比賽中應用空中進攻的方式相比地面進攻的可乘間隙要更有優(yōu)勢,但是在雙方進行激烈的足球對抗中,要想提高頭頂球射門的命中率,還必須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反應力,能夠及時判斷球的飛行速度,以及球的高低,學會在激烈的對抗中尋找最為理想的角度和路線,應用對面防守隊員的薄弱范圍和視野盲區(qū)進行射門。此外,運動員在頭頂球過程當中,必須要保證開闊的視野,結合良好的空中應變能力。針對這一方面,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并加強對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2.2、射門時空間開闊的特點
在足球比賽中,足球的防守區(qū)域較大,會給運動員帶來較大的進攻空間,同時也會為頭頂球的足球進攻提供較大空間。運動員能夠應用的空間范圍相比普通進攻來說更大,能夠應用走位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間進行頭部射門,會給對方守門員帶來較大的守門壓力。
2.3、距離較近的特點
在結合過往的足球比賽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頭球射門一般是在禁區(qū)內(nèi)發(fā)生的,因為這樣不僅能夠增強頭頂球射門的攻擊力,還能縮短足球射門距離,給頭頂球創(chuàng)造進攻距離近的優(yōu)勢。近距離的頭頂球射門是直接面對守門員的,所以守門員可能難以迅速做出反應,因為射門距離越近,留給守門員的反應時間就越少,射門的幾率也就越高。
3、頭頂球在現(xiàn)代足球進攻中的作用
3.1、頭頂球是進攻與防守的對抗
目前在現(xiàn)代足球當中,足球戰(zhàn)術也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進攻以全攻全守為主,或者可以認為是一種整體進攻足球。在現(xiàn)代足球的防守布陣上,一般會選擇禁區(qū)內(nèi)的密集防守方法,防守人員要超過進攻人員,攻擊時必須要攻破對方的防線。在傳統(tǒng)的足球進攻當中,地面與地面進攻時的可乘間隙往往較小,可能會給運動員的進攻造成很多限制,但是頭頂球作為一種現(xiàn)代足球技術被應用以后,能夠超越地面進攻的約束,從空中打開新的局面,達到射門的目的。隨著現(xiàn)代足球技術、戰(zhàn)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改變,在偌大的足球場上,足球比賽也體現(xiàn)了更多的立體對戰(zhàn)色彩,空中爭奪戰(zhàn)越來越熱烈,運動員們的進攻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可以認為現(xiàn)代足球比賽是時間與空間的爭奪。在足球比賽過程當中,雙方隊員往往會通過防守來發(fā)現(xiàn)對方漏洞,進而快速進行傳球。特別是長傳過程當中,是足球比賽中加快進攻速度的重要手段,因為長傳比短傳的推進速度更快,在長傳過程中,球的飛行軌跡更高,距離地面也更遠。要想接住這些球,就必須要取得空中優(yōu)勢。而頭頂球技術就是取得空中優(yōu)勢最為有效的一種手段,頭是運動員全身的最高點,是最先接觸到足球的部位,在掌握優(yōu)先權以后就能掌握整場比賽的主動權,所以頭頂球技術在雙方抵抗激烈的禁區(qū)當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在足球比賽中進攻方從中路或者邊路進攻過程當中,往往會選擇吊中戰(zhàn)術,也就是把足球傳到禁區(qū)以內(nèi)。這時,在應用頭頂球技術就能夠讓球在未落地之前得到某一方的控制,進而把球傳到有利于射門的位置上去,或者進行直接射門。由此可見,頭頂球技術更能為隊伍獲得勝利而爭取時間,獲得主動權。之所以頭頂球射門的威脅力較大、破門概率較高,主要在于頭頂頭技術有著速度更快、距離更近、突然性更強的特點,對隊伍贏得足球比賽有著積極作用。
3.2、頭頂球在進攻中的積極作用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得知,在進攻時可以充分應用頭頂球進行傳球和射門,得到全場比賽的主動權和控制權,解除球門前的危機。經(jīng)過多場足球比賽的分析后可以發(fā)現(xiàn),頭頂球有著出其不意、速度快、攻其不備、搶占先機特點,是一種現(xiàn)代足球進攻方式。頭頂球在進攻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原地頂球需要運動員身體一側對球門,并且處于暫時擺脫對方防守的情況下進行射門,要求同隊伍人員所傳的球平穩(wěn)急促,便可以應用原地頭頂球的方法,為隊伍獲得優(yōu)先權;第二,跳起頭頂球不僅能爭得搶點時間,還能應用頂射的方式,掌握起跳時間,爭取跳到最高點進行頂球,保障球的穩(wěn)定性與速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沖頂也是頭頂球中的一種方式,主要需要運動員在跑動、包抄射門時進行應用,有利于搶點射門。魚躍頭頂球的作用在于,運動員在面臨球距離較遠,球位置較低時,進行魚躍頭頂球射門,體現(xiàn)“搶”的激烈性。特別是在雙方搶斷以后,需要在搶前完成魚躍動作,把球傳出,或者頂入球門。結合過往足球世界錦標賽可以發(fā)現(xiàn),11屆足球世界錦標賽的頭頂球破門僅有13個,17屆足球世界錦標賽的頭頂球破門則達到了33個。由此可見,頭頂球技巧是現(xiàn)代足球進攻中的一種熱門技術,同時也是極具觀賞性的一種爭奪技術。
3.3、頭頂球在防守中的作用
在足球比賽過程當中,頭頂球不僅僅在進攻中有著明顯作用,在防守中也能夠凸顯價值,可以認為足球比賽防守中,頭頂球是最有科學、有效的手段。足球比賽頭頂球技術的應用時間一般集中在15-30min;75-90min之間,除了罰球區(qū)內(nèi),頭頂球往往發(fā)生在中場區(qū)域,能夠搶到高空中的第一落點,如果在此過程中隊伍進行進攻,就能獲取60%的進攻機率。同時,在罰球區(qū)域內(nèi),也可以快速應用頭頂球來化解對方的空中傳球,所以頭頂球的應用不僅能夠獲取更多的時間,還能防守隊員,是一種有利于本方優(yōu)勢的防守方法。
4、頭頂球在現(xiàn)代足球進攻中的實踐分析
4.1、頭球的技術動作實踐
(1)判斷和選位。
判斷和選位是高質量完成頭頂球動作的基本前提,直接影響了頭頂球的時間、方向、精準度與力量。判斷選位是頭頂球進行選位行動的根本依據(jù),二者有著直接關聯(lián),所以需要運動員在選位時提前觀察球的運動路線、弧度等,做出精準判斷,在選位的過程當中,雙眼需要注釋球,判斷過程中的我只選擇。選位時不僅要考慮動作是否完成,還需要重視完成結果,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將失去選位的積極作用。在位置的選擇上,一般會選擇球自然飛行過程中的自然弧線,隨后運動員雙眼正視來球相遇的直線。由于來球高度、弧線不同的,所以運動員在選位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調整姿勢,如屈膝、騰空、下蹲等等。
(2)蹬地與擺動。
蹬地在頂球時能夠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分別是通過雙腳起跳、單腳起跳,應用有力量的蹬地產(chǎn)生反作用力,幫助身體向上騰起;通過雙腳或者單腳,有力量地向后蹬地,身體向前擺動,增大頭部力量。頭部擺動是頭部擊球力量的來源,需要運動員快速蹬地,產(chǎn)生反作用力以后向前擺,迅速甩頭迎接空中的球。這種方式不能充分發(fā)揮運動員的全身肌肉作用和屈伸作用,還能使頭部獲得更快的擺動速度,大大增加頭部的力量。在無法進行助跑,或者兩側、遠距離的射門、傳球,一般都會選擇以下方法。第一,借助弓身,拉長腹部,有力收縮頸部,隨后迅速發(fā)力,以甩頭的方式來擊球。這種方法不僅突然、快速,出擊方式和方向難以預測,而且還沒有準備動作,對手很難猜測球的方向,但是力量相對較小,比較適用于短距離傳球和近距離射門。在變向頭頂球時,作為擺渡作用能體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魚躍頭頂球和沖頂頭頂球同樣是雙腳蹬地加強反作用力,并加大對身體的沖量,應用頭部來與球迅速接觸的頂球方法,此種方法的力量較大,傳輸距離較遠,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頂球的時機可能難以把握。
(3)時間和部位。
運動員在頭頂球足球進攻時,頭部的擊球時間會直接影響擊球作用,一般情況下,當運動員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時進行擊球最為適宜。為此,身體重心擺體時的擊球速度較快,頭頂球進攻與踢球進攻技術相似。
4.2、頭頂球專項訓練
(1)無器械訓練。
頭頂球無機械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運動員加強頸部、神經(jīng)的感知能力,能夠進一步提升頸部神經(jīng)和肌肉,強化對頭部的控制力,有利于精準把控擊球部位,協(xié)調全身進行發(fā)力,為頭頂球技術的精準度做鋪墊。在無機械訓練之前,運動員需要熟知頭頂球中的基本理論,并掌握身體功能的訓練特點,把握頸部的動作幅度,避免在運動時出現(xiàn)受傷的情況,具體無器械訓練法包括頸部、頭部、重量訓練等等。
(2)有器械訓練。
有器械訓練的目的在于需要運動員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肌肉的協(xié)調性,如力量訓練、爆發(fā)力訓練和頸部肌肉訓練等。在訓練之前,運動員需要充分了解力量訓練的基本原理,避免訓練過度損傷身體,并掌握爆發(fā)力訓練和力量訓練的基本方法,在此過程中可以應用迷你帶法和啞鈴聳肩法。結合身體運動的基本理念,不應該在訓練中負荷過大。在頭頂球訓練中,同軸受力訓練則是對某一部位的肌肉進行訓練,這種訓練只能增強某一部位的力量,如果頸部活動超出部位和范圍,可能就會導致運動員負傷。
4.3、頭頂球高階段訓練
(1)助跑起跳頂球。
首先,需要兩名運動員分開站位,并保持一定距離,由一名運動員把球拋向負責接球的運動員,在拋球結束后,運動員要立刻向兩側跑動負責頭頂球。運動員則需要在球拋出以后助跑頂球,把球傳到拋球運動員的腳下,頭頂球角度最好能夠確保拋球運動員在一定速度下,形成一個最專業(yè)標準的接球動作,拋球運動員的跑動方向不能固定,拋球過程中的角度和力量也不能固定。在這一訓練剛開始時,拋球中盡量給接球運動員較好的角度,熟練之后再調整角度,進而進行高階段訓練。
(2)頂半高吊球。
此訓練方法是把球吊起在一定高度上,以便適合運動員進行魚躍頂球。在初步訓練過程中,吊起的球可以保持靜止,讓運動員以最簡單的方法進行頂球練習,等到運動員頂球動作達標以后,成功率也能夠滿足要求后便可以加大難度,應用擺動吊球的方法進行訓練。這種訓練對運動員來說需要精準控制頭頂球的時間與角度,所以這一訓練也是相對難度較大的。擺動吊球訓練不僅能夠左右擺動,還可以進行圓周式擺動,當應用圓周式擺動訓練時,會對運動員的難度提升到最大。因為這種訓練不僅需要運動員掌握頭頂球的時機,還要判斷頭頂球的實際位置以及下一刻要到達的位置,判斷左右方向和前后距離,失敗率會比較高。
5、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足球比賽中,可以認為頭頂球是比賽中的“亮點”,相比起傳統(tǒng)腳部進攻方式有更多的可乘間隙,在比賽中出其不意。頭頂球分為前額正面頂球和前額側面頂球,同時還分為魚躍頭頂球、原地頭頂球、單腳跳起頭頂球等等,是隊伍的制勝法寶,也是現(xiàn)代足球運動員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只有頭頂球實踐和訓練的充分結合,才能讓運動員運用自如,贏得比賽。
參考文獻:
[1]王愛華.淺析足球教學中的頭頂球技術[J].科技資訊,2011 (22).
[2]何勇.前額正面頭頂球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7).
[3]范德舉.“足球:原地正面頭頂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15(8).
[4]時少雄.淺析頭頂球在現(xiàn)代足球中進攻的作用[J].儷人:教師,2015(7).
[5]胡凱.青少年足球頭頂球訓練方法[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5).
[6]陳平.試論足球頭頂球的技術動作和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幾點問題[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7).
[7]鐘齊鶴,萬里紅.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校園足球頭球專項訓練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9).
[8]毛志晨,呂文杰.世界杯足球賽頭球進球特征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