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程洪科,* 龔 磊 陳來榮 朱 勇
1.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2.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肝病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原發(fā)性肝細胞癌(HCC)是目前世界上第六大常見癌癥,在癌癥相關(guān)死亡中排名第四,對人類健康構(gòu)成嚴重威脅[1]。研究指出,HCC主要與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肥胖、糖尿病及相關(guān)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guān)[2]。HCC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局部放化療、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在內(nèi)的綜合治療方案,但HCC患者的生存率仍然不高,5年的生存率僅為57%[3]。HCC起病較為隱匿,發(fā)展迅速,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經(jīng)是晚期,而腫瘤惡性程度是影響HCC患者預(yù)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對HCC的臨床診斷對及早治療和改善預(yù)后具有重要意義。相關(guān)研究顯示,結(jié)節(jié)性HCC和肝臟局灶性結(jié)節(jié)性增生(FNH)均為血供豐富的肝臟病變,兩種疾病的形態(tài)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其臨床鑒別診斷困難[4]。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作為目前診斷癌癥的重要儀器,通過多期掃描其可更清晰、更直觀地顯示病灶組織大小及形態(tài),對周圍密集混濁的位置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特異度[5]。目前MSCT已廣泛地應(yīng)用于肺癌、結(jié)直腸癌、卵巢癌、宮頸癌等疾病的早期診斷[6-7]。本研究分析MSCT多期掃描在肝細胞癌及其病理分化程度中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3例HCC患者作為HCC組和64例FNH患者作為FNH組。
納入標準:HCC診斷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8];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臨床資料和影像學資料完整;年齡>18歲。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肝臟疾病患者;繼發(fā)性、轉(zhuǎn)移性肝癌患者;合并其他腫瘤患者;患有急性傳染病和先天性肝臟畸形的患者;既往肝臟手術(shù)史;合并免疫、凝血系統(tǒng)疾?。辉煊皠┻^敏者;嚴重心、肺、腎部疾??;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HCC組年齡25~76歲,平均(55.98±8.57)歲;男49例,女44例。FNH組年齡24~75歲,平均(56.71±8.12)歲;男28例,女36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檢測前禁食8h,采用美國GE公司REVOLUTION ACE 64排螺旋CT,腹部相控線圈,并在采集的過程中自由呼吸。平掃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mA,層厚0.7mm。平掃后經(jīng)肘靜脈注射300mgI/mL碘海醇(拜耳制藥,國家準字H10970416)進行增強多期掃描,注射速率3mL/s,劑量1.5mL/kg,對比劑總量100mL。螺旋增強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30kV,管電流120mA,螺距1.0,層厚5mm。靜脈團注造影劑后分別于30s、60~75s、120s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獲得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圖像。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主治醫(yī)師獨立對患者的MSCT圖像進行分析,若診斷出現(xiàn)分歧,由2名醫(yī)師討論得出最終診斷結(jié)果。
1.3 觀察指標(1)以病理學檢查結(jié)果為金標準,統(tǒng)計分析MSCT掃描對HCC和FNH的診斷價值。(2)統(tǒng)計分析MSCT像學特征對HCC和FNH的診斷。(3)分析MSCT掃描對HCC病理分化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MSCT診斷的準確度、敏感度、特異度以及影像學特征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MSCT掃描對HCC和FNH的診斷價值MSCT多期掃描的準確度和敏感度高于MSCT平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準確率:92.99% vs 83.44%,χ2=6.893,P<0.05;敏感度:91.40% vs 80.65%,χ2=4.471,P<0.05),見表1,表2。
表2 MSCT掃描對HCC和FNH的診斷價值
2.2 MSCT像學特征對HCC和FNH的診斷MSCT影像學顯示,HCC組和FNH組在平掃狀態(tài)、動脈期狀態(tài)、靜脈期及延遲期表現(xiàn)、假包膜、出血壞死方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SCT像學特征對HCC和FNH的診斷
2.3 MSCT掃描對HCC病理分化診斷價值MSCT掃描對HCC病理分化診斷的準確度為83.87%(78/93),見表4。
表4 MSCT掃描對HCC病理分化診斷價值
2.4 典型病例患者,男,70歲,腹部持續(xù)鈍痛月余,入院行MSCT掃描,如圖1A~圖1D。
圖1A-圖1D HCC患者MSCT掃描圖像;圖1A 平掃,肝右葉見類圓形的低密度影,其內(nèi)密度尚均,邊緣尚清,大小約38mm×39mm;圖1B 動脈期,見病灶不均勻強化;圖1C 靜脈期,見病灶強化減弱,呈“快進快出”表現(xiàn);圖1D 延遲期,病灶呈低密度影。
由于HCC早期癥狀無特異性,患者就診時往往已是晚期,預(yù)后較差,因此早期診斷尤為重要。此外,早期HCC可通過手術(shù)切除和肝移植得到治愈,但約85%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失去手術(shù)治療的機會[9-10]。HCC和FNH均表現(xiàn)為肝臟占位性病變,兩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形態(tài)特征有一定重疊,早期不易鑒別診斷[11]。因此,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HCC進行鑒別診斷極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MSCT在HCC及其病理分化診斷價值,為其臨床診斷提供依據(jù)。
以往的研究指出,MSCT具有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大、無創(chuàng)、高效等優(yōu)點,還可以清晰顯示人體肝臟的解剖結(jié)構(gòu)[12]。本研究顯示,MSCT多期掃描的準確度和敏感度高于MSCT平掃,提示MSCT多期掃描可提高對HCC的診斷價值。MSCT通過高壓注入造影劑來獲取各個增強期圖像,有效避免了呼吸、腸氣對圖像的干擾。此外,由于MSCT多期掃描范圍大,可提供各時相上不同強化特點,更有利觀察病灶部位的形態(tài)、大小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guān)系特征[13-14]。
HCC作為惡性腫瘤,其具有豐富的血供,其MSCT掃描圖像以低密度為主,表現(xiàn)為“快進快出”強化,強化不均勻,動脈期掃描呈斑片狀、結(jié)節(jié)狀強化,靜脈期和延遲期強化持續(xù)降低。而FNH的MSCT掃描以稍低密度為主,密度不均勻,呈星狀、條紋狀或裂隙狀,病灶多具有典型的中央疤痕[15]。盧珩等研究也指出了,不同性狀腫瘤的組織學和結(jié)節(jié)微血管形成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可導(dǎo)致其血流動力學模型有一定的差異[16]。假包膜指腫瘤向外生長擠壓周圍正常組織形成的環(huán)狀高增強影,出血壞死也與腫瘤生長迅速,腫瘤中心缺血壞死液化有關(guān),二者均為診斷惡性腫瘤較為重要的征象[17-18]。本研究中,HCC組和FNH組在平掃狀態(tài)、動脈期狀態(tài)、靜脈期及延遲期表現(xiàn)、假包膜、出血壞死方面具有顯著差異,提示臨床可結(jié)合MSCT多期掃描影像學特征進行診斷。
臨床病理分化指腫瘤細胞與其相應(yīng)正常細胞的相似程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細胞的增生活躍程度,也是評估HCC患者預(yù)后的重要指標[19]。本研究顯示,MSCT掃描對HCC病理分化診斷的準確度為83.87%,提示MSCT掃描對HCC病理分化診斷價值較高。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組織成分和血供特點不同,分化程度較低的HCC由于生長速度較快,營養(yǎng)不足,腫瘤細胞排列混亂,其更容易出現(xiàn)假包膜、出血壞死,故強化不均勻[20-21]。而分化較高的HCC以肝動脈供血為主,腫瘤內(nèi)部微血管密度較高,動脈期強化顯著。
綜上所述,MSCT多期掃描可提高對HCC的診斷的準確度和敏感度,且對病理分化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盡管如此,但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低分化的HCC的樣本量偏少,后續(xù)仍需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