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剛
(南通市崇川學校,江蘇 南通 226001)
籃球運動具有較好的健身和娛樂作用,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然而,籃球運動具有的對抗性及激烈性特征易導致運動者在籃球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小學生在參與籃球活動時,雖然對抗性不強,但其還處于身體發(fā)育階段,其骨骼、肌肉都處于較為敏感的狀態(tài),錯誤的運動方式可能導致小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發(fā)生運動損傷。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做好籃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全力保證小學籃球教學的安全開展。
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是小學籃球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它是膝關節(jié)在勞損的狀態(tài)下產生的酸痛、酸脹感等現(xiàn)象。導致這類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籃球運動員在跑位過程中身體長期保持屈膝姿勢,隨著運動時間的不斷增加,導致膝關節(jié)受到的沖擊力越來越大。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容易導致小學生的身體出現(xiàn)健康問題。因此,小學生在參與籃球教學時需要注意保護膝關節(jié),防止出現(xiàn)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情況。
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也是小學籃球教學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這類運動損傷通常是籃球運動員在對抗過程中起跳后未平穩(wěn)落地而出現(xiàn)的急性扭傷。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輕重程度不同,會使運動員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同,重則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對小學生而言,同樣需要特別注意防止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
在籃球運動中,運動員的上肢部分如果防護不當,同樣存在指間關節(jié)、髖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風險。在傳球過程中,不規(guī)范的接球動作可能導致運動員的手指與高速傳來的籃球產生碰撞,從而造成指間關節(jié)淤腫。而腕關節(jié)的損傷機理與此類似,也是由傳球、接球動作不規(guī)范導致的。雖然這類運動損傷比較容易恢復,但小學生也要在這方面做好安全防護。
小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雖然肢體對抗較少且強度較低,學習過程中更注重掌握投籃、上籃、傳球等基礎技術,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發(fā)育的黃金期,如果運動不規(guī)范而出現(xiàn)運動損傷,則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诖耍W體育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身體條件出發(fā),對小學籃球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籃球運動損傷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體育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強度。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個體差異,如果體育教師統(tǒng)一設置教學難度,可能會導致教學難以與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相符。完整的籃球運動包括投籃、上籃等多種技術動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力量才能完成。而剛開始接觸籃球運動的小學生,即使身體素質非常好,也會存在肌肉力量不足、關節(jié)韌帶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小學生在發(fā)力錯誤、動作錯誤的情況下會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一旦發(fā)生運動損傷后,小學生很有可能意識不到嚴重性,導致其錯過最佳的救護時間,進而影響其今后的學習和生長發(fā)育。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開展強度適中的籃球教學活動。
大部分小學生未對準備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一些小學生渴望體育教師跳過準備活動直接開展籃球教學。事實上,任何一項體育活動開始之前都需要進行準備活動。小學生通過完成準備活動,能夠使身體肌肉、韌帶等處于活躍狀態(tài),避免直接運動而出現(xiàn)運動沖擊力過大的問題。因此,準備活動是減少運動損傷風險的重要措施。體育教師需要端正小學生對待準備活動的敷衍態(tài)度,通過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準備活動,避免小學生在接下來的籃球課堂中發(fā)生運動損傷。
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防范意識,因此需要體育教師引導小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保護,同時要避免其在籃球運動過程中造成其他同學受傷的情況發(fā)生,減少課堂運動損傷。此外,體育課的開展通常以戶外活動為主,如果開展室內課,小學生往往會產生抵觸情緒,認為體育課理應在戶外上課,導致課堂效率低,使體育教師無法通過室內課堂將自我保護的相關理論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小學生。而如果體育教師在戶外口頭宣講預防運動損傷的 措施,小學生往往又心不在焉,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活動,這就造成了小學生自我防護知識儲備少的現(xiàn)狀。
雖然籃球運動難度較大,適合在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中開展,但這并不代表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體育課只能開展課間操等簡單的活動。體育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成長,可根據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身體特點,開展跳繩、跳遠等適當強度的體育活動,這些運動都較為簡單基礎,且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耐力、彈跳力和身體協(xié)調性等各方面素質,為小學生后期的籃球學習打下牢固基礎,還能有效地避免小學生在參與籃球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低年級階段開展身體素質訓練不僅可以為高年級階段的大量運動教學打好基礎,也能夠豐富低年級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使低年級小學生對體育鍛煉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準備活動能夠有效避免小學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發(fā)生,小學生應對準備活動引起重視,在今后的每次籃球運動前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準備活動。為此,體育教師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準備活動在小學生心中的地位。例如,教師可以親自帶領小學生進行若干次準備活動,觀察并挑選出幾名準備活動做得認真、標準的小學生,讓他們在今后的籃球課教學中帶領全班同學進行準備活動。同時,對于參與準備活動不認真、敷衍了事的小學生,體育教師也可以讓他們一起帶領全班同學進行準備活動,這既能使他們接受全班同學的監(jiān)督,又能幫助其做好規(guī)范動作。獎懲制度的實施對提高小學生準備活動的質量具有較為顯著的作用,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小學籃球教學的主要內容是進行各項籃球技術動作的教學講解及讓小學生自主進行反復訓練。首先,體育教師在講解技術動作時,除了要為小學生講授動作的訣竅和要領外,還要進行錯誤示范,使小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對規(guī)范動作的印象。其次,體育教師還應著重向小學生介紹某個動作可能會造成的運動損傷及相關原因,使小學生直觀地了解籃球運動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及可能造成的損傷。在增強小學生的防護意識之后,體育教師可以引入自我防護知識的講解,讓小學生帶著“保護自己”的目的聽講,提高小學生的專注力,促進小學生對籃球運動損傷防護知識的掌握。
在做好課前準備活動、知識講解、動作要領傳授等工作后,體育教師應當有序、有效地組織小學生進行訓練。有序是指體育教師要統(tǒng)籌全局,維護好課堂秩序,注意觀察小學生的訓練情況,找到其動作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輔導。有效是指進行分層教學,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及籃球基礎均存在差異,因此讓身體素質及籃球基礎水平一般的小學生勉強跟著“大部隊”進行同樣強度的訓練,或者讓身體素質及籃球基礎水平較高的小學生進行強度較小的訓練,都會導致他們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對此,體育教師可針對小學生的學情及身體素質情況,讓身體素質及籃球基礎水平一般的小學生進行更基礎、更安全的訓練,讓身體素質及籃球基礎水平較高的小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有難度的訓練,使各個層次的小學生都能夠參與與自己實際訓練情況相符的鍛煉。此外,體育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讓水平較高的小學生幫助水平一般的小學生進行鍛煉,在促進班級氛圍更加融洽的同時,也能促進小學生共同進步與成長。
運動與損傷是并存的,任何體育運動都存在運動損傷的風險,籃球運動也不例外。為避免小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提升籃球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前規(guī)劃好各個階段籃球課堂教學內容,不斷改進與優(yōu)化教學模式,使小學生不僅能夠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還能在參與籃球運動時有效避免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