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摘要:兒童博物館是培養(yǎng)幼兒博物意識的重要教育場所,在兒童博物館中開展主題活動,對促進幼兒能力發(fā)展、豐富幼兒知識經(jīng)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幼兒園開展兒童博物館主題活動的具體思路包括:依托常設型兒童博物館,開展情境主題活動;依托互動型兒童博物館,開展生活主題活動;依托創(chuàng)新型兒童博物館,開展探索主題活動;依托資源型兒童博物館,開展實踐主題活動;依托自建型兒童博物館,開展親子主題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兒童博物館;主題活動
在幼兒園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兒童博物館是支持主題活動開展的重要教育設施。幼兒園要積極建設功能多樣的兒童博物館,將其作為園本教育資源,優(yōu)化設計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兒童博物館內(nèi)完成活動項目,接觸到更多有關自然、社會、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幼兒知識和能力發(fā)展。
一、依托常設型兒童博物館,開展情境主題活動
大部分幼兒對博物館的認知局限在博物館是存放古老、貴重東西的地方,館內(nèi)展示物品只能看、不能摸。幼兒園應積極建設常設型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幼兒探索知識的常設場所,使幼兒在兒童博物館內(nèi)完成主題活動,引發(fā)幼兒觀察、感受、體驗和探索兒童博物館的興趣,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體驗,不斷積累生活經(jīng)驗[1]。
如,在“童書博物館”中,幼兒園可將童書博物館劃分為童話屋、制作區(qū)、情境閱讀區(qū)、小劇場、自主閱讀區(qū)、書史館等區(qū)域,根據(jù)幼兒的年齡段特點和興趣愛好在不同區(qū)域內(nèi)組織主題活動。以情境閱讀區(qū)為例,幼師為幼兒創(chuàng)建情境化、游戲化的場景,開展以“經(jīng)典童話故事”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在情境閱讀區(qū)內(nèi),布置木橋、木屋、樹木、樹凳、樹桌等游戲化場景,在墻面掛上農(nóng)場背景圖,營造出逼真的童話世界。幼兒們在這種原生態(tài)的自然情境中閱讀童話故事,能夠獲得更加深刻的閱讀體驗,加深對經(jīng)典童話故事的記憶。再以小劇場為例,幼師將幼兒們喜歡看的童話書放到小劇場內(nèi),組織幼兒閱讀的童話書,之后讓幼兒分組討論童話書中的人物角色,再讓幼兒動手制作童話中的道具,分角色扮演童話中人物,以表演的形式演繹出童話故事,讓幼兒親身體驗童話故事中各種人物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幼兒園要重視常設類兒童博物館建設,組織幼兒在常設類兒童博物館中長期開展主題活動,圍繞某一特定主題安排多樣化的游戲,讓幼兒在主題游戲中積累更多知識經(jīng)驗,促進幼兒能力發(fā)展。常設類兒童博物館應圍繞幼兒園課程教學需求進行建設,重點培養(yǎng)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zhì)、態(tài)度、情感和能力,發(fā)揮出兒童博物館的教育價值。
二、依托互動型兒童博物館,開展生活主題活動
兒童博物館是幼兒主動學習、互動操作的場館,幼兒園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學習需求出發(fā)建設互動類兒童博物館,為幼兒成長搭建起支架,讓幼兒在兒童博物館內(nèi)不斷生成新的經(jīng)驗,學習新的知識。在互動類兒童博物館內(nèi),幼師應優(yōu)化設計貼近幼兒生活的主題活動,拉近兒童博物館與幼兒生活的距離,引導幼兒在博物館內(nèi)開展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共同操作等活動,促進幼兒能力發(fā)展。
如,在“紙博物館”中,幼兒園可以組織開展“紙載千秋”的主題活動,將紙的前世今生引入到兒童博物館內(nèi),讓幼兒走進博物館看到東巴紙、瓦楞紙、皺紋紙、宣紙、海報紙、鉛畫紙等不同類型的紙。幼師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類型紙的材質(zhì)特點,說一說這些紙具有哪些特征。在紙博物館內(nèi),空中懸掛幼兒們的紙塑作品,讓幼兒置身于紙的氛圍中,感受紙帶來的奇妙世界。之后,幼師組織開展頭腦風暴活動,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帶領幼兒共同探索有關紙的知識。思維導圖中的核心問題為:“今天你用紙了嗎?”,圍繞核心問題延伸出分支問題,包括“紙有多少種?”“紙從哪里來?”“紙有什么用處?”“怎樣保護紙?”等問題,由幼師引導幼兒討論問題,增進幼兒對紙的了解。在這些問題中,大部分幼兒對“紙從哪里來?”最為感興趣,幼師可以向幼兒們播放古代造紙工藝和流程的視頻,之后帶領幼兒到“紙博物館”內(nèi)的造紙區(qū)域開展實踐活動,幼兒園提供造漿池、抄紙框等道具,讓幼兒嘗試在造漿池內(nèi)打漿,再用抄紙框抄紙,之后對紙風干、晾曬,幼兒們對造紙活動始終保持著高漲的情緒。除了開展“紙載千秋”的主題活動,幼兒園還可以結合季節(jié)變化開展“紙王國”主題活動。如,在春夏季節(jié),幼師帶領孩子們到幼兒園的花壇內(nèi)收集掉落的花瓣,將其制作成各式各樣的花瓣紙,讓幼兒發(fā)揮出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編排出多種圖案,幼師將孩子們制作的花瓣紙展示到“紙博物館”內(nèi)。
幼兒園要積極建設互動類兒童博物館,組織幼兒在博物館內(nèi)開展多樣化的互動活動,通過讓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和協(xié)同操作,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主題活動的興趣,加深對博物館主題的認知。在主題活動中,幼師要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題材,喚起幼兒對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幫助幼兒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和吸收更多與此相關的知識。
三、依托創(chuàng)新型兒童博物館,開展探索主題活動
在兒童博物館建設中,幼兒園要盡量賦予博物館綜合性、多功能的屬性,使博物館內(nèi)能夠容納更多的人類文化、歷史知識和客觀世界,給幼兒帶來新奇、新穎的探索體驗。幼兒園應創(chuàng)新兒童博物館類型,組織開展探索類主題活動,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一步一步嘗試探索未知領域,參與操作實踐,給幼兒帶來主題活動新鮮感。
如,在“安全自護博物館”中,幼兒園可以在博物館內(nèi)安排一輛仿真度高的消防車,準備幼兒可以穿戴的消防員服裝。幼師組織開展“小小消防員”主題活動,游戲內(nèi)容包括“消防員”換裝大賽、尋找火災隱患、模擬救火情景等,讓幼兒體驗消防員救火時遇到的情景,鍛煉幼兒應急避險技能,提高幼兒防火意識和安全意識;如,大班幼兒對恐龍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恐龍造型類玩具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幼兒園可以結合大班幼兒對恐龍的興趣建設“古生物博物館”,布置恐龍展區(qū),讓幼兒到展區(qū)內(nèi)觀察和學習有關恐龍的知識。同時,幼兒園可還可以組織“挖掘恐龍遺址”的主題活動,為幼兒布設恐龍化石道具,埋入到沙堆里,讓幼兒拿著小鏟子、小桶來發(fā)掘恐龍化石,體驗考古的神秘感。
幼兒園要不斷積累兒童博物館的開設經(jīng)驗,將創(chuàng)新理念融入到博物館建設中來,圍繞幼兒能力培養(yǎng)和興趣愛好組織探索類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博物館內(nèi)探索新奇事物,積累探索中獲得的體驗。幼兒園可以將創(chuàng)新型兒童博物館納入到園本課程建設中,編制園本課程教學方案,對園本課程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反復論證主題活動的可行性。
四、依托資源型兒童博物館,開展實踐主題活動
資源型兒童博物館是融合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人文資源等多類型資源的博物館,幼師要在資源型兒童博物館內(nèi)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探索類主題活動,幫助幼兒拓展知識視野,積累豐富經(jīng)驗。在兒童博物館開設中,幼兒園要充分挖掘園內(nèi)外教育資源,積極與社會團體合作,給予幼兒到園外博物館參觀學習的機會,豐富幼兒知識和經(jīng)驗。
如,在“自然博物館”中,幼師可以整合利用幼兒園內(nèi)豐富的自然資源,將這些自然資源作為博物館,組織開展探索主題活動。幼師帶領幼兒到“百花園”“百果園”“百草園”中觀察植物,采摘花瓣、果實制作糕點、茶品、標本等,讓幼兒感知自然資源的豐富多彩,自主探索自然世界;如,在“社會博物館”中,幼兒園可以與附近的科技館、博物館建立起合作關系,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到這些社會中真實的博物館內(nèi)參觀,借助這些場館資源開展主題活動。以“垃圾分類”主題活動為例,教師組織幼兒在科技館內(nèi)認識各種垃圾,講解垃圾分類標準,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垃圾分類比賽,幫助幼兒加深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并能夠?qū)⒗诸愔R應用到生活中;如,在“人文博物館”中,幼兒園可以整合園內(nèi)外的人文資源,開設不同主題場館。幼師可布置“生活館”,帶領幼兒開展生活技能類主題活動,讓幼兒制作水餃、披薩、蛋糕等食物。幼師還可以布置“運動館”,帶領幼兒熟悉常見的球類運動,包括乒乓球、足球、籃球、網(wǎng)球等。有條件的幼兒園,可聘請專業(yè)教練來到“運動館”,教授幼兒跆拳道、武術、體操等運動技能,豐富幼兒運動知識。
幼兒園要整合社會力量共同建設資源型兒童博物館,將更多的自然、社會和人文資源融入到博物館中,組織幼兒開展探索類、實踐類主題活動。在兒童博物館組織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師要維護好幼兒參與活動的秩序,尤其在園外的博物館活動中,幼師要關注幼兒的人身安全,對幼兒開展安全教育和規(guī)則教育,避免幼兒在陌生場所亂跑、亂鬧、亂叫。
五、依托自建型兒童博物館,開展親子主題活動
在幼兒教育階段,家長是最為重要的施教主體,幼兒園應積極開展親子主題活動,幫助家長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在親子主題活動中,幼師可以依托兒童博物館建設的契機,組織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博物館籌建,讓家長、幼兒與幼師一同規(guī)劃博物館內(nèi)的陳設和展品,設計相關主題活動,促使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活動項目,從而使兒童博物館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
如,在“我的地理博物館”中,幼師可以組織開展“旅行地圖”親子主題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地圖博物館的籌建,滿足幼兒想要去更多地方履行的愿望。幼師要積極與家長聯(lián)動起來,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讓家長將在各地旅行途中的照片、視頻、旅游紀念品等帶到地理博物館進行展示,并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旅行地圖,在去過的地方標注上當?shù)孛麆俟袍E、特色美食、傳統(tǒng)文化藝術等,豐富旅行地圖內(nèi)容。之后,幼師組織“旅行地圖”參觀活動,讓幼兒參觀其他小朋友和家長制作的旅行地圖,觀看旅游地的實景照片、旅游紀念品等物品,聆聽家長講述的旅游趣事,從而豐富幼兒旅行體驗。幼師還可以組織開展辨識地理位置活動,向幼兒提供小地圖,讓幼兒在地圖上找到對應的城市,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此外,幼師還可以延續(xù)地理博物館的實踐活動,將幼兒劃分為項目小組,由各小組在地圖上確定旅游路線,收集有關旅游目的地的資料,幫助幼兒積累更多地理方面的知識。
幼兒園在籌建兒童博物館的過程中要發(fā)揮出幼兒及其家長的積極性,讓幼兒及其家長成為兒童博物館的設計者和發(fā)展者,進一步豐富博物館內(nèi)的資源,為博物館增添鮮活力。幼師要在兒童博物館籌建中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聯(lián)系,傾聽家長提出的意見,在家長能力范圍內(nèi)得到家長對博物館建設的支持,避免兒童博物館建設和親子主題活動對家長帶來負擔。
綜上所述,幼兒園要依托兒童博物館教育資源組織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給予幼兒更多觀察、觸摸和實踐的機會,讓兒童博物館成為幼兒成長的重要教育場所。幼兒園幼師要嘗試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內(nèi)容,開展新穎、趣味、貼近幼兒生活的主題活動,不斷提高主題活動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丁艷紅,石劍波.“現(xiàn)場學習”視域下幼兒園藝術博物館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早期教育:藝術教育,2023(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