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摘 ?要:中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把閱讀能力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功利化教學心態(tài),以積極的方式迎接新課程改革。通過引導中學生積極閱讀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知識,更好地促進中學生心智發(fā)育,從而達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式轉變。本文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突破的關鍵、改進的策略、建構的意義等方面進行深度研究,以期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做出微薄的貢獻。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層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中學階段的學生學業(yè)負擔相對較重、用時較長,多數(shù)學生從早到晚幾乎從未停歇,一直在忙于學校的課程學習、復習、鞏固,基本無暇顧及生活中的其他。就算有難得的假期,功利的家長們也會給學生安排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讓學生在強壓下高強度地學習。這也使得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完全被拋擲腦后。不僅如此,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難度大、跨度寬、容量多,若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就不能使自身的鑒賞與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倉促之下去應對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考試,學生是很難獲得好效果的。久而久之,學生便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
2. 教師層面。部分語文教師始終受傳統(tǒng)講授方法的影響,在語文閱讀教學時,習慣地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之后針對課文設計問答題目,進而讓學生在文本中進行梳理、篩選、概括,最終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雖然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積極參與了閱讀活動,但由于學生從頭到尾都是被動閱讀,被動產(chǎn)生疑問解決問題,看似閱讀并思考了,其實未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精髓和內(nèi)涵。這樣的閱讀效率低下,且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此普n堂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堂氣氛也是熱鬧非凡,然而卻未能把握住閱讀教學的要害,讓課堂閱讀教學浮于表面,更沒有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個性的理解和不同的生命體驗。只重視知識的識記和方法的點撥,并未設計能力方面的提升和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3. 學校層面。在中學里,有部分學校領導是非常重視閱讀教學的,也舍得讓語文教師開展各類閱讀活動,以此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校領導不重視閱讀教學,并認為耗時長、成效低,考不出好成績。有較嚴重的抵觸心理,這也致使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上放不開手腳。慢慢地閱讀教學就逐漸松懈下來,久而久之,教師也就適應了這種教學方式。學校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也極大程度影響學生閱讀。
4. 社會層面。當下的社會浮躁、功利,很多人想“不勞而獲”和“少勞多獲”,社會上腳踏實地的少。這種社會風氣也嚴重地影響著教育教學。功利化、利己化的教育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很多家長以社會心態(tài)來衡量教育,“學了有什么用處”便成為教育的核心,功用主義泛濫。相對費時、耗力而見效慢的閱讀來說,家長更愿意學生學奧數(shù)、英語等學科學習,能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唯“成績”論英雄的影響越來越嚴重,遠遠偏離了教育的本真,讓教學走向了極端。課外閱讀教學也成了功利化教育的犧牲品,讓家長抵制,甚至是摒棄。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突破的關鍵
1. 以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當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依舊呈現(xiàn)機械化、程式化的特點,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和學習動力不足。因此,語文教師要通過開展豐富的語文學習活動來撬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并且結合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情基礎來實施有效的教育教學。以活動為載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一定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潛能,從而讓學生自覺地愛上閱讀。
2. 以活動豐富學生閱讀內(nèi)容。為了增加學生閱讀的寬度、廣度,并且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必須組織豐富的活動,來不斷擴展閱讀的內(nèi)容。把學生學習、成長、生活與閱讀活動相結合,并以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高效的閱讀形式。例如閱讀分享會、閱讀演講比賽、閱讀研究微論文評比等。在這些活動中,不僅可以學生之間交流閱讀情況,讓老師和學生彼此加深閱讀了解,還能讓學生拓展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閱讀。久而久之,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成長,與閱讀相伴,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閱讀習慣。
3. 以活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關鍵在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語文教師要抓住“活動”這一載體,努力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學情的活動形式。通過活動的實施來使學生參與課堂中,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演講我來評”活動。讓學生自己演講和自我評述,之后請班級其他學生進行評價,這很大程度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感覺到課堂的他們的。這樣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深化了學生的知識,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4. 以活動來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為保證語文閱讀活動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中必須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活動機會,以此保證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有所發(fā)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能夠使學生參與度更高,合作交流機會更多,自主思考能力更強,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逐漸獲得知識、增長能力,獲得素養(yǎng)。這種語文的閱讀素養(yǎng)形成必須根植于活動中,便于學生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獲得。
三、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的策略
1. 循序漸進,“整體”與“部分”相結合。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對中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有效指導,必須立足新課程標準,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jù)閱讀材料的文體特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速讀等。只有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方法,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久而久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除了閱讀方法之外,語文教師還要關注閱讀的進程,整個閱讀過程要循序漸進,既關注“整體性”,又要關注“局部”。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從而獲得較為深刻的閱讀體驗。如在教授師陀的《說書人》這篇文章時,必須先對說書人進行簡單的了解,包括他說書的變化、生活境遇等。先從宏觀上了解一個人,一類人,一個時代。再從細節(jié)上感悟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如說書細節(jié)、乞錢細節(jié)、下葬細節(jié)等。在這些局部的細節(jié)中,不僅能品味一個人的悲慘,更能窺見一個時代的灰暗。在這種“整體”與“局部”的關照中,語文老師逐步引導學生走向閱讀的深入。不僅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本內(nèi)容,還能從局部細節(jié)中把握時代的脈搏,從而推動閱讀教學高效發(fā)展。
2. 尊重個性,“個性”與“共性”相交錯。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個性理解與共性認同始終是一組相伴的矛盾體。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把握二者的關系尤為重要,也是高效閱讀的根基所在。語文教師都知道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由于他們的經(jīng)歷閱歷千差萬別,也使得他們在閱讀時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從而獲得的閱讀體驗也千差萬別。但是,語文閱讀課堂既是開放的也是聚湊的。引導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是必要的,但是也要引導學生從時代發(fā)展需要走向統(tǒng)一。因此,二者之間要很好地溝通協(xié)調,讓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高效。例如在教授《最后的常春藤葉》時,小說的主題就是很多元的。有人認為是歌頌黑暗時代下的人性的光輝;有人認為是贊頌小市民之間的純潔友誼,還有人認為是藝術追求上的自我救贖……真是讓語文教師見識到了什么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開放多元之后,語文教師又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統(tǒng)一,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初衷。
3. 導讀引領,“技法”與“思維”相交融。如何閱讀,對中學生來講很重要,因為這是閱讀的入門鑰匙。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在閱讀之初,都會以導讀的形式來引領學生走進書本,慢慢學會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讀。這也就是涉及了閱讀方法問題,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語文教師肯定會把閱讀方法教給學生。但是又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卻又是一個難題。語文教師必須做到讓“技法”與“思維”相交融,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形成。例如筆者教授魯迅《祝?!窌r,必須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一般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文章多處刻畫祥林嫂的細節(jié),有何特殊寓意?(2)四叔為首的封建禮教捍衛(wèi)者,是如何一步步逼死祥林嫂的?(3)文章以祝福景象開始又以祝福景象結束有何深意?(4)閱讀小說之后給讀者最大的觸動到底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夠讀思結合,通過文本分析讓思維得到發(fā)展,使他們在思維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進而養(yǎng)成閱讀的關鍵能力。
4. 借助媒體,“時間”與“空間”相疊加。借助多媒體開展閱讀教學是中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手段。然而,很多語文教學只是膚淺地使用課件、疊加效果。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更重要的是了解時空變換,體驗不同生活,獲得個性體驗。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語文教材中課文的影視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作品,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例如在教授《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就要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利用多媒體介紹南方的冬天和北方的冬天,讓學生能夠穿越時空界限,更加直觀體驗寒風凜冽、萬里雪飄的北方寒冬和風雨凄凄、瑟瑟發(fā)抖的南方冬日。在比較中,學生會更好地理解南北方冬天的不同,也會深刻體會到作品的獨特魅力,進而能與作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通過媒體的介入,讓學生熱愛閱讀,從而提升學生文字的鑒賞能力,有助力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5. 注重課外,“課內(nèi)”與“課外”相連通。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更重視課內(nèi)閱讀。但是新課程、新課改之后,語文的課外閱讀必須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何把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起來,的確是一門學問。語文教學必須做到以課內(nèi)閱讀拓展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促進課內(nèi)閱讀的發(fā)展。首先,語文教師要構建有效的閱讀課堂,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走進閱讀,喜歡閱讀。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我興趣選擇閱讀書籍,進行閱讀書籍的相關拓展,以此積累知識、增長見識。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就可以推薦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給學生閱讀,在閱讀蘇東坡傳時還可以研究他各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以一首詞來了解一個人,以一個人來了解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再以文學創(chuàng)作來窺探一個時代。這樣的勾連,就形成了良性的閱讀循環(huán)。從而達到課堂內(nèi)外彼此勾連,相互促進的作用。
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建構的意義
1.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擁有閱讀能力對提高閱讀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教的是閱讀方法,育的是整個人。語文教師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應該努力地幫助學生在中學時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并且形成閱讀能力,以便他們?nèi)蘸髮W習有一定的基礎,并以此成就學生的美好人生。
2.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葉圣陶說:“閱讀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種行為,凡是行為必須養(yǎng)成了習慣才行?!蹦敲矗喿x能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呢?如閱讀時批注、感悟等習慣,再如留心觀察、細心品味等習慣,再如積極思考、理性分析等習慣。這些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學生受益終身。
3. 培育學生良好的人格。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閱讀本身就是從知識獲取,指向人格的形成。閱讀能讓學生獲得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凈化,并慢慢地向真向善向美進發(fā),從而讓學生形成理性審視思維,健全高尚的人格。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習慣養(yǎng)成的最重要的一個時期。語文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與此同時,還要通過閱讀教學,拓展學生閱讀的寬度,積極鼓勵廣泛閱讀,以此提升閱讀的綜合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尋求閱讀的樂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命自覺。
參考文獻:
[1]鄧志林.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原則與策略[J]. 學園,2021(29):22-24.
[2]李芹香.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徑之面面觀[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1):52-54.
[3]王宏偉. 重視教學策略 提升閱讀素養(yǎng)——略論中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 新課程,2020(52):135.
[4]田依洋. 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3):24-25.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