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文 郝麗娟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和轉變教學理念,打破以往教學的束縛,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激發(fā)和提高其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能力,讓其認識到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深入分析,夯實數學基礎,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高中數學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從實際教學來看,高中數學課堂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彌補,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1 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原則
應試教育側重于智育,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也會受到限制,過分關注考試分數、以分數論長短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教師也會將注意力放在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身上,對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缺乏關注,導致學生出現自暴自棄的心理.針對這一問題,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擺脫以往教學的束縛,推動課程改革的進程,在授課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注重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摒棄題海戰(zhàn)術,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另外,高中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連,數學教師在講述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設置生活化問題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答,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夯實數學基礎,培養(yǎng)數學思維.
2 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2.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明確課程學習的重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其集中注意力聽講,牢牢掌握教師傳授的內容.
比如,在教授人教A 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5章第4 課第3節(jié)“正切函數的性質與圖像”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應先明確課程學習的重難點,即要求學生掌握正切函數的周期性、定義域、值域、奇偶性和單調性,能夠應用正切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解決相關問題.教師應圍繞課程重難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多媒體設備中呈現《兩小兒辯日》這一則文言文,借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物體在直射狀態(tài)下比在斜射狀態(tài)下吸收的熱量多,借此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在研究太陽光和地面角度問題時,常常用到哪個函數的性質與圖像?讓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函數,引出正切函數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授函數圖像的性質時,教師大多是依據圖像給學生進行簡單的講解,學生對于函數圖像也只能通過理解和記憶來達到相關的認知.而在當前情況下,通過設置相關的教學情境將語文的相關內容融入數學中,幫助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感受數學的趣味,在這樣的情況下,輕松地理解函數的圖像和意義.
2.2 運用思維導圖
高中數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較多,且知識點比較復雜,學生難以將知識點串聯起來,碎片化的學習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學習負擔,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因此,在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開展教學,這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一種有效的圖形式工具,它雖然簡單,但是很有效,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工具,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讓學生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展開記憶,構建數學知識框架,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借助多媒體呈現思維導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人教A 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這一章節(jié)包含5 個板塊,該章節(jié)內的知識點之間關聯密切,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將章節(jié)內容割裂開來,按照課時進行講解,不注重對章節(jié)內容的分析,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呈現碎片化的狀態(tài).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教師在講解章節(jié)內容后可以將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以“集合”和“常用邏輯用語”為導圖的核心,“集合”可以分為“概念”“表示方法”“關系”“運算”這幾大板塊,“常用邏輯用語”可以分為“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和“全稱量詞、存在量詞”這兩個板塊,按照這一框架進行細分,引導學生將框架結構補充完整,使其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以及利用信息化平臺所呈現的動態(tài)化幫助學生理解所學數學知識.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思維導圖進行聯系,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2.3 開展生活化教學
高中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連,數學教師在講述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引入生活元素開展生活化教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生活化的氛圍中學習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能夠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習效率.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能夠突破以往教學的束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設計課堂教學,學生會對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全神貫注地學習數學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
比如,在學習人教A 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學生需要了解數學建模的概念,掌握數學建模的基本過程,體會函數模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茶文化為例,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入手,詢問學生“如何才能泡一杯口感最佳的茶水?”從影響茶水的因素以及處理這些因素的方法,刻畫茶水降溫的過程,建立茶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模型.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問題將學生代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導入新課,將茶文化同函數模型關聯起來,帶給學生一定的熟悉感與親切感,使其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生活問題,讓他們認識學習函數模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最終學會通過建立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2.4 開展分層教學
高中生受自身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數學基礎不一,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目標,組織開展分層教學.在課堂中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讓其從中獲得滿足感.
比如,在教授人教A 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第5章第1課第1 節(jié)“數系的擴充和復數的概念”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如“有沒有兩個實數之和為10、之積為40呢?”“回顧所學知識,數集經歷了哪幾次擴充?”“數集為什么要擴充?(解方程中體現數系擴充的必要性)”“虛數是什么?由誰引入?”教師在拋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時間思考,并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讓其參與知識的學習中,借助問題帶領學生一步步學習新概念,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了解數系擴充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嚴謹意識.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他們掌握相關的概念;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教師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之后,聯系生活,進一步詢問學生復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們真正明白什么是復數,然后靈活應用.這樣通過分層教學可以兼顧到班內整體教學對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均有所收獲與進步,推動他們共同發(fā)展和成長.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在高考中占據較大的比重,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調整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其認識到高中數學學科的重要性,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優(yōu)化課堂教學,將學生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在課堂中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加強與學生互動溝通,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學生的薄弱點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講解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各項能力的發(fā)展,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推動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創(chuàng)設有利的條件,同時保障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