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露萍
“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因此,在寫作記敘文時,要注意情節(jié)的曲折性內容的生動性,盡可能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使文章更有立體感,更具可讀性。以下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寫作技巧。
一、懸念法
懸念法就是在展開故事情節(jié)時,設計一些令人猜不透的疑團,并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逐步解開疑團的寫作手法。這種寫作手法能夠撩撥讀者的情緒,更易調動讀者的興致。如某位同學在寫一次下廚的經歷時,在文章開頭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媽媽過生日那天,我興致勃勃地下廚,卻體驗到了被嘲笑的滋味。”讀到這樣的開頭,我們不禁會想:到底發(fā)生什么事了呢?作者又因為什么被嘲笑了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大家自然想要接著往下讀。這就是通過設置疑團引發(fā)讀者好奇心,從而激起讀者閱讀興趣的一種常用手法。接著,這位同學在下文具體交代了這件事情的原委,原來是他為了慶祝媽媽的生日,特地買菜、親自下廚為媽媽做菜,卻因為錯把鹽當糖導致菜太咸,姐姐笑話他“想把我們咸死”……其實,這是一件很常見的生活小事,但作者采用了懸念法,成功地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二、誤會法
誤會法是通過偶然性反映必然性的一種寫作構思方法。用誤會的方式設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節(jié),以突出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這種方法能夠讓文章內容曲折,情感更加濃郁。如某同學在寫自己和媽媽生氣的故事時,在文中設置了這樣一個誤會:“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買了一捧菊花。這是媽媽最喜歡的花,一路上,我想象著媽媽看到花后開心的表情。到了家后,我像雷達探測儀一樣地找尋媽媽。但媽媽加班還沒回來,我只好先把菊花插在花瓶里,期待著媽媽回家后聞到花香。第二天早上,我跑到客廳去找媽媽,正想告訴她是我買的鮮花,卻沒想到媽媽生氣地說了句‘不要把花放在這兒!當時,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和媽媽冷戰(zhàn),心里始終在想‘媽媽為什么不喜歡我買的花!直到有一天,我聽到媽媽和爸爸的對話:‘我就說你從來沒給我買過花。原來是兒子給我買的,我要擺放在我的房間里……我終于展開笑顏?!毙∽髡邚慕o媽媽買花寫起,全程鋪墊媽媽以為是爸爸買花的誤會,直到誤會解除,媽媽的態(tài)度從滿不在乎到倍加珍惜,使“ 我”解開了心結。文章因為誤會變得搖曳多姿,讀者在讀完后,更能理解小作者的心情,感受到小作者的情感變化。
三、巧合法
巧合法是借用生活中很難發(fā)生的偶然事件,推動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的寫作手法,具有增加情節(jié)波折性的作用。我們在寫記敘文時,不妨運用巧合法增添情節(jié)的藝術性。就如評書藝人在說書時總說的“無巧不成書”,強調巧合在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評書中,某個主要人物陷入困境時,總會出現一個能力特殊的人幫助他渡過難關。如在《三俠劍》這部評書中,金頭大老虎賈明在九龍山十海島被人圍困時,眼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高聲喊道:“賈明的小命要交代在這兒了!” 就在這時,他的師叔飛天玉虎蔣伯芳前來助陣,幫助賈明脫離了危險,這樣的情節(jié)處理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巧合,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立體,情節(jié)更加飽滿,并推動了故事向前發(fā)展。
四、抑揚法
抑揚法是描寫故事情節(jié)常用的一種寫作技巧,主要有先抑后揚和先揚后抑兩種形式,它在情節(jié)轉折和突出人物形象特點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如某位同學在寫”我的動物朋友”時,寫道:“我一直很討厭奶奶家的大黃狗,它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亂吠。無論誰去管教,它都會露出一副兇狠的樣子。之后它又會悄悄地躲在角落里,表現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像是心里有什么委屈…… 現在,我們和它之間已足夠熟悉,它不再像從前那樣用兇狠的眼神盯著我。每當我靠近它時,它都把尾巴搖得像撥浪鼓一樣,恨不得撲過來對我親上幾口……”這位同學通過先抑后揚的手法,寫出了他對大黃狗的態(tài)度從不好到好的轉變,前后呼應,形成了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大大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虛實法
虛實法指的是依托直接的正面寫和間接的側面寫,以達到以虛映實、以實帶虛、虛實結合的效果的一種寫作手法。如某位同學在寫“大地美容師”時,就采用了虛實相結合的寫作手法:“清潔工是大地的美容師。當人們還在夢鄉(xiāng)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忙碌的工作,全身心地清潔垃圾。當人們清晨起來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他們已經功成身退,悄然離去。我們能夠走在干凈的街道上,都是這些大地美容師的辛苦付出……”這位同學從側面和正面兩個角度描寫清潔工的工作,通過人們的切身感受側面烘托出清潔工勞動的偉大,將“大地美容師”——清潔工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六、張弛法
張弛法亦是記敘文寫作中常用的手法。一篇張弛有度的記敘文,能夠對讀者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張弛法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較好的應用,如在《范進中舉》中,“范進得知自己中舉”的情節(jié),從“范進中舉的捷報報到范家,鄰居跑去范家報喜,范進看見報貼,自己把兩手一拍……”到“范母和范妻哭哭啼啼,眾鄰里也一籌莫展……”故事氛圍由緊張到平緩,將范進得知中舉前后的反映和范家遭遇的變故展現得纖毫畢現。這一張一弛的變化,使故事情節(jié)更有波瀾,也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充分實現了批判和諷刺的表達效果。
七、離合法
離合法強調“離合相生”,指行文時不必緊盯主旨,要做到忽遠忽近,有分有合。離合法在長篇小說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如《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就是依托離合法的技巧,對每一個情節(jié)進行合理編排,才使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更加順暢。只有“離”得自然,“合”得巧妙,做到有收有放,才能使故事情節(jié)更有表現力。我們在寫篇幅較長或是側重表現主題的記敘文時,不妨運用離合法使整篇文章產生大起大落的波瀾,以避免敘述的內容呆板木訥、枯燥無味。
綜上所述,在寫記敘文時,為了收到較好的寫作效果,應運用懸念法、誤會法、巧合法、揚抑法、虛實法、張弛法、離合法等寫作技巧,讓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更加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