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君,王 維,謝香芹,高小東
(1.新疆第二醫(yī)學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2.吉利學院,成都 641400)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全球范圍內女性患多種疾病的源頭,其中高危型HPV病毒(HPV16、HPV18)是女性患宮頸癌的元兇,接種HPV疫苗是預防感染的重要途徑。宮頸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最常見癌癥,世界范圍內每年新發(fā)病例53萬人,中國每年新發(fā)病例在13萬人左右。宮頸癌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194個國家共同承諾消除的一種癌癥,99.70%的宮頸癌患者都感染了高危型HPV病毒,發(fā)病高峰期在15~45歲。我國HPV感染呈“雙峰”特點,即15~24歲和40~44歲,且宮頸癌發(fā)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重點建議接種對象為13~15歲女孩[1]。相關研究發(fā)現,臺灣、香港和澳門等沿海城市學生HPV相關知識知曉率普遍高于內地,目前我國內地高校學生對HPV的認知水平整體偏低[2]。來自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宣傳教育對提高公眾的HPV認知度及HPV疫苗接受度至關重要,是降低宮頸癌患病率的關鍵。本研究以新疆第二醫(yī)學院為例,研究醫(yī)學院校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及對HPV疫苗的接種態(tài)度,總結分析影響女大學生認知水平及接種意愿的因素,為高校、政府及教育部門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HPV疫苗的普及推廣提供理論參考。
選取新疆第二醫(yī)學院大一年級到大四年級女生作為調查對象,年齡在18~26歲之間;無任何精神疾病;且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此次調查;不愿配合調查的納入排除標準。
采用線上發(fā)放問卷的方式,剔除無效問卷形成數據庫。問卷題目采用組合形式(借鑒文獻題目和自行擬題相結合),并得到專家審核與認可。在正式調查前進行30例預調查,以預調查數據為依據完善問卷內容,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電子問卷前言注有調查的目的、意義、內容等。本次調查為匿名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年齡、民族、家庭住址等)、HPV和HPV疫苗知曉情況的三個維度(HPV感染后果、HPV傳播途徑、HPV疫苗)、HPV接種意愿以及可接受價格,共設有38個題目。
本次調查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49,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因子分析KMO值為0.963且顯著性為0.000,說明本問卷具有較高的效度。
運用SPSS 23.0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分析,女大學生人口學特征等采用頻數、百分比形式描述,女大學生HPV單項知識的知曉率運用卡方檢驗,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三個維度的認知運用均數±標準差描述分析,影響女大學生HPV疫苗接種率的主要因素利用單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 404份,回收有效問卷1 164份,回收率82.91%。其中以醫(yī)學類女大學生為主,共1 004人,占86.25%;籍貫以新疆為主,共963人,占82.73%;年齡主要分布在20~23歲,共788人,占67.70%;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主,共658人,占56.53%;父母學歷集中在大學本科及以下,分別為1 155人和1 159人,占99.23%、99.57%;父母以不從事醫(yī)療相關行業(yè)為主,共1 028人,占88.32%,見表1。
表1 女大學生人口學特征
2.2.1 宮頸癌及HPV疫苗知曉率
調查發(fā)現,女大學生對宮頸癌及HPV疫苗的知曉率為84.40%,醫(yī)學、非醫(yī)學專業(yè)女生對宮頸癌和HPV疫苗的知曉率分別為85.76%(861名)、75.62%(121名)(χ2=10.74,P<0.01);低年級(大一、大二)和高年級(大三、大四)知曉率分別為79.91%(581名)和91.76%(401名)(χ2=29.03,P<0.01)。
2.2.2 HPV相關知識知曉率
女大學生HPV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在4.47%(HPV可以通過血液、精液等體液交換傳播)~68.81%(HPV可以通過性傳播)之間,除了“HPV可以通過生殖器及皮膚接觸傳播”和“HPV可以通過母嬰傳播等方式傳播”等4個題目外,其他15項相關調查內容在醫(yī)學生與非醫(yī)學生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女大學生HPV相關知識知曉率
2.2.3 認知來源
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主要認知來源為網絡,本題為多選,見表3。
表3 女大學生對HPV相關信息認知來源
2.2.4 HPV相關知識維度得分水平
統(tǒng)計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三個維度認知的總體得分與條目均分,得分率=平均得分/總分×100%,得分率以大于等于85%為高得分水平,以小于等于60%為低得分水平,60%~85%為中等水平,本次調查中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三個維度的認知得分均為中等水平,見表4。
2.2.5 HPV相關知識認知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民族、專業(yè)、年級、戶籍以及是否知曉宮頸癌及其疫苗對各維度(HPV感染后果、HPV傳播途徑和HPV疫苗)得分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HPV相關知識總體情況看,漢族學生得分高于其他民族學生,醫(yī)學生得分高于非醫(yī)學生,高年級學生得分高于低年級學生,非新疆籍學生得分高于新疆籍學生,知曉宮頸癌及其疫苗的學生得分高于其他學生,見表5。
表5 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認知的單因素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女大學生中,HPV疫苗的接種率為11.77%(137名)。單因素分析顯示,HPV疫苗接種率在不同戶籍、不同民族、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父母是否從事醫(yī)學相關行業(yè)、是否知曉宮頸癌和HPV疫苗等因素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6。
表6 女大學生HPV疫苗接種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4.1 接種意愿
調查研究發(fā)現,已經接種或即將接種、沒有接種和不清楚是否需要接種的人數分別占11.77%(137名)、67.7%(788名)、20.53%(239名)。在沒有接種和不清楚是否需要接種的女大學生中,認為HPV疫苗預約困難、HPV疫苗價格太高、沒有感染HPV的困擾的分別占53.18%(619名)、47.85%(557名)和34.71%(404名)。
2.4.2 可接受價格
在接受調查的1 164名女大學生中,可接受的國產HPV疫苗價格為300~400元/針次的共846名,占72.68%;可接受的進口HPV疫苗價格為600~700元/針次的共874名,占75.09%,見表7和表8。
表7 對國產HPV疫苗價格的接受情況 (N=1 164)
表8 對進口HPV疫苗價格的接受情況 (N=1 164)
3.1.1 對宮頸癌的知曉率處于中等水平
大學生群體獲取宮頸癌相關知識的途徑以網絡媒體為主,占比達74.66%,而醫(yī)院和學校的講座及社會宣傳等渠道在相關知識的傳播中影響力略低,向家人朋友和醫(yī)生咨詢等獲取方式的影響力也呈現為較低水平,可見,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特別是隨著移動客戶端給知識獲取帶來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群體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而通過家人朋友及主動向醫(yī)生咨詢等了解HPV相關知識的途徑受到網絡媒體的嚴重沖擊。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媒體具有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各種廣告和虛假信息,需要運用一定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去辨識。此外,網絡上HPV相關信息的維度和深度有限,如果以網絡媒體作為了解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可能導致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模糊甚至獲取到錯誤信息,因此女大學生要提升獲取和識別健康知識的能力,提高健康素養(yǎng),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1.2 對HPV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為中等水平
本次調查中,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為68.60%,低于發(fā)達國家的認知水平,知曉率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tài),說明女大學生對HPV的認識不全面,有待于強化認知。分析HPV知識維度得分水平發(fā)現,女大學生對HPV傳播途徑的認知程度最低。單因素分析發(fā)現,民族、專業(yè)、年級、戶籍和是否知曉宮頸癌及其疫苗是影響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知曉率的幾大因素。其中漢族女大學生的知曉率高于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其他民族的女大學生,可歸因于語言不同帶來的信息吸收利用差異引起各民族女大學生對HPV的認知水平出現差異。從專業(yè)上看,醫(yī)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普遍高于非醫(yī)學生,新疆第二醫(yī)學院醫(yī)學專業(yè)高考錄取分數線高于非醫(yī)學專業(yè),高考成績可能是影響大學生認知水平的一個因素,提示學習能力是影響認知水平的因素之一。高年級學生HPV知曉率要高于低年級學生,這是因為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掌握的醫(yī)學知識更加豐富。戶籍不是新疆的學生HPV知曉率高于新疆籍學生,這與內地較新疆地區(qū)經濟更發(fā)達,醫(yī)療領域投入較多,內地在關于預防HPV感染的宣傳力度相對較大等因素相關。對HPV傳播途徑這一維度進行分析發(fā)現,在各影響因素之間,此維度與另外兩維度及HPV總體認知狀況的統(tǒng)計結果相反,非醫(yī)學生得分高于醫(yī)學生。經了解,該學校非醫(yī)學生主要為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學生,因專業(yè)課程設置等原因導致其認知差異。數據分析發(fā)現,參與研究調查的非醫(yī)學生以維吾爾族為主且均是新疆籍。綜上,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總體認知不全面,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學校可強化醫(yī)學和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基礎醫(yī)學課程教育,定期舉行關于預防HPV感染的主題宣傳活動和專題講座,培養(yǎng)女大學生主動學習HPV相關知識的能力;社會應注重開展社區(qū)宣傳,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全方位、多層次提升群眾對HPV的整體認知率,從而提高疫苗接種率;家庭應對適齡孩童進行性教育,以此避免或減少感染HPV的風險。
3.2.1 HPV疫苗接種率較低
研究發(fā)現,女大學生HPV疫苗接種率為11.77%,高于西部地區(qū)研究結果,相對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接種率較低[3]。戶籍、民族、專業(yè)、年級、父母是否從事醫(yī)學相關行業(yè)以及是否知曉宮頸癌和HPV疫苗是女大學生HPV疫苗接種率的影響因素。有研究顯示,大學生HPV疫苗接種率的影響因素還包括疫苗價格,本研究中非新疆籍女大學生HPV疫苗接種率為新疆籍學生的1.23倍,可能與疆外省份經濟發(fā)達,HPV疫苗支付能力相對較高有關[5]。父母從事醫(yī)學相關行業(yè)的女大學生接種率是其他學生的1.61倍,可能由于父母行業(yè)的特殊性,這部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高于其他學生,且父母清楚接種HPV疫苗的重要性,會督促子女接種。有研究顯示,HPV疫苗高知曉水平人群的HPV疫苗接種率更高。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知曉宮頸癌和HPV疫苗的女大學生接種率是其他學生的2.36倍。此外,醫(yī)學生HPV疫苗接種率高于非醫(yī)學生,高年級接種率普遍高于低年級,這與這部分女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較高有關。女大學生處于青年期,是進行一級預防的關鍵階段,建議學校在校內多開展HPV疫苗知識講座,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女大學生普及HPV及HPV疫苗接種的相關知識。
3.2.2 HPV疫苗接種意愿呈中等水平
研究發(fā)現,女大學生的HPV疫苗接種意愿呈中等水平。大多數女大學生支持接種,僅四分之一的女大學生處于猶豫狀態(tài)或認為沒有必要接種。支持接種的群體中僅有較少部分人接種了疫苗。在接種原因中,多數女大學生相信HPV疫苗的預防作用且選擇接種以保障身體健康;大部分女大學生未接種HPV疫苗的原因是疫苗預約困難、價格昂貴和沒有感染HPV困擾等。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較高的年輕群體,較易接受新事物,相關機構可以針對HPV感染、HPV傳播及其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女大學生十分關注與存在疑慮的問題開展科普教育,對HPV疫苗的宣傳推廣起到積極作用,幫助女大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4]。在可接受的價格調查中,無論國產疫苗還是進口疫苗,女大學生都趨向于選擇價格較低的疫苗。學生群體多數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相關部門可提高疫苗接種的補貼,或將HPV疫苗接種費用納入醫(yī)保范圍[4]。對于HPV疫苗預約難問題,建議學校進行統(tǒng)一預約,相關部門也可將HPV疫苗預約接種下放基層,提高公眾接種疫苗的可及性。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80個國家或地區(qū)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但目前HPV疫苗在我國仍屬于自費疫苗,預約困難和價格較高是個人接種的阻礙因素[6]。相關部門應盡快采取措施,降低接種成本,切實提高HPV疫苗的接種率,保護女性健康[7]。
宮頸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癥,隨著人們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身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對預防性醫(yī)療保健的關注度日益提高,預防性醫(yī)療越來越成為公眾更高層次的健康需求。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綜合實力的提升,政府對預防性醫(yī)療的投入穩(wěn)步增加,HPV疫苗供不應求的問題得到一定緩和。女大學生處于青年期,是感染HPV的高危人群,大學階段也是進行一級預防的關鍵階段,通過提高女大學生疫苗接種率來構建防御屏障,預防宮頸癌是實現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對于宮頸癌的預防主要是二級預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離實現HPV疫苗接種全覆蓋還有一定距離,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HPV疫苗能夠早日納入醫(yī)保范圍,才能更有效地保護中國女性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