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莫君
[摘 要]新定義問題是各地中考數(shù)學命題的熱點,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取新知能力、理解新知的能力及運用新知的能力。文章結合四個例題,從四個方面對函數(shù)中的新定義問題作具體與探討,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函數(shù);新定義;初中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4-6058(2023)32-0032-03
函數(shù)是中考的重點與難點。近幾年,新定義問題成為各地中考數(shù)學命題的熱點,它以一種全新的考查形式,考查已學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以及學生對于學習新知應用新知的能力。函數(shù)中的新定義問題有哪些呢?以下筆者結合幾道典型例題作具體探討。
一、兩點之間的“折線距離”
兩點之間的“折線距離”,是用兩點的坐標定義的,是指兩點橫坐標差的絕對值與縱坐標差的絕對值的和。在坐標平面內,已知兩點的坐標,即可求出這兩點的“折線距離”。已知函數(shù)圖象上某點與原點之間的折線距離,即可求得這個點的坐標。
[例1]【概念認識】城市的許多街道是相互垂直或平行的,我們可以按照街道的垂直和平行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Oy],對兩點[A(x1,y1)]和[B(x2,y2)],用以下方式定義兩點間的“折線距離”:[d(A,B)=x1-x2+y1-y2]。
【數(shù)學理解】(1)①已知點[A(-3,1)],則[d(O,A)]= ;②函數(shù)[y=-2x+6]([0≤x≤3])的圖象如圖1所示,[B]是圖象上一點,若[d(O,B)=5],則點[B]的坐標為?;(2)函數(shù)[y=3x(x>0)]的圖象如圖2所示,該函數(shù)圖象上是否存在點[C],使[d(O,C)=2]?若存在,求出其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拓展運用】(3)函數(shù)[y=x2-4x+6]([x≥0])的圖象如圖3所示,D是圖象上一點,求d(O,D)的最小值及對應的點D的坐標。
解析:(1)①∵點[A(-3,1)],點[O(0,0)],∴[d(O,A)=-3-0+1-0=4]。②設點[B]([x],[-2x+6]), ∵[d(O,B)=5],∴[x+-2x+6=5],∵[0≤x≤3],∴[x-2x+6=5],∴[x=1],∴點[B](1,4)。
(2)設點[Cm,3m],∵[d(O,C)=2],∴[m+3m=2],∵[m>0],∴[m+3m=2],∴[m2-2m+3=0],∵[Δ=-8<0],∴此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不存在符合條件的點C。
(3)設點D為[(n,n2-4n+6)],∴[d(O,D)=n+n2-4n+6],∵[n≥0],[n2-4n+6=(n-2)2+2>0],∴[d(O,D)=n+n2-4n+6=n2-3n+6=n?322+154],∴當[n=32]時,d(O,D)最小,最小值為[154],此時點D坐標為[32,94]。
點評:本題以“折線距離”為背景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在求解的過程中,根據(jù)新定義建立方程或函數(shù)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函數(shù)圖象上任意一點,都可以用(自變量、函數(shù)解析式)來表達,這樣可把函數(shù)圖象轉化滿足一定條件的點。
二、函數(shù)圖象的“等值點”
若一個函數(shù)圖象上存在橫、縱坐標相等的點,則稱該點為這個函數(shù)圖象的“等值點”。已知函數(shù)表達式,讓自變量的值等于函數(shù)值,就可以求得“等值點”的坐標。反之,當函數(shù)表達式等于自變量時,方程的解就是“等值點”的橫坐標。
[例2]定義:若一個函數(shù)圖象上存在橫、縱坐標相等的點,則稱該點為這個函數(shù)圖象的“等值點”。(1)試判斷函數(shù)[y=1x?1]([x>1])的圖象上是否存在“等值點”?如果存在,求出“等值點”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2)已知函數(shù)[y=x2-2]的圖象的“等值點”為點A(-1,-1)和點B(2,2)。①已知實數(shù)[m]、[n]滿足[m2-m-2=0],[n2-n-2=0],且[m≠n],求[m2n+mn2]的值;②已知實數(shù)[p]、[q]滿足[p2=p+2],[2q2=q+1],且[p≠2q],求[p2+4q2]的值;③若函數(shù)[y=x2-2]([x≥1])的圖象記為[W1],將其沿直線[x=1]翻折后的圖象記為[W2],由[W1]、[W2]兩部分組成的圖象記為[W],試求圖象[W]上的“等值點”。
解析:(1)函數(shù)[y=1x?1]([x>1])的圖象上若存在“等值點”,則[x=1x?1],∴[x2-x-1=0],∴[x1=1+52],[x2=1?52],∵[x>1],∴[x=1+52],∴函數(shù)[y=1x?1]([x>1])的圖象上存在“等值點”,“等值點”的坐標為[1+52,1+52]。
(2)①∵實數(shù)[m]、[n]滿足[m2-m-2=0],[n2-n-2=0],∴[m2-2=m],[n2-2=n],∴[m]、[n]是方程[x2-2=x]的兩個根,即[m]、[n]是函數(shù)[y=x2-2]的圖象的“等值點”的橫坐標,∴[m=-1],[n=2]或[m=2],[n=-1]。當[m=-1],[n=2]時,[m2n+mn2=-2];當[m=2],[n=-1]時,[m2n+mn2=-2],∴[m2n+mn2=-2]。
②∵實數(shù)[p]、[q]滿足[p2=p+2],[2q2=q+1],∴[p2-2=p],[(2q)2-2=2q],∴[p]、[2q]是方程[x2-2=x]的兩個根,即[p]、[2q]是函數(shù)[y=x2-2]的圖象的“等值點”的橫坐標,∴[p=-1],[2q=2]或[p=2],[2q=-1]。當[p=-1],[2q=2]時,[p2+4q2=5];當[p=2],[2q=-1]時,[p2+4q2=5],∴[p2+4q2=5]。
③函數(shù)[y=x2-2]的頂點為(0,-2),它關于直線[x=1]對稱的點為(2,-2),∴[W2]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y=(x-2)2-2]([x≤1]),∴[x=(x-2)2-2],∴[x1=5?172]或[x2=5+172](舍去),∴[W2]上的“等值點”為[5?172,5?172]?!吆瘮?shù)[y=x2-2]([x≥]1)的圖象的“等值點”為點B(2,2)?!鄨D象[W]上的“等值點”為(2,2)和[5?172,5?172]。
點評:本題重點研究了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的“等值點”,已知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兩個“等值點”的坐標,如何求代數(shù)式的值呢?將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建立聯(lián)系,因為求函數(shù)圖象上“等值點”坐標的過程,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限定了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函數(shù)圖象就只取其中一部分,翻折后的函數(shù)圖象也只取一部分。
三、二次函數(shù)的衍生函數(shù)
已知一個二次函數(shù),將它的常數(shù)項與二次項系數(shù)互換位置,會得到一個新的函數(shù),這個函數(shù),我們稱之為原二次函數(shù)的衍生函數(shù)。已知二次函數(shù)的衍生函數(shù),可以求得原二次函數(shù);通過解方程組還可以求得原二次函數(shù)與衍生函數(shù)圖象的交點坐標。
[例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對于函數(shù)[y1=ax2+bx+c],其中[a]、[b]、[c]為常數(shù),[a≠c],定義:函數(shù)[y2=cx2+bx+a]是[y1=ax2+bx+c]的衍生函數(shù),點M(a,c)是函數(shù)[y1=ax2+bx+c]的衍生點,設函數(shù)[y1=ax2+bx+c]與其衍生函數(shù)的圖象交于A、B兩點(點A在點B的左側)。(1)若函數(shù)[y1=ax2+bx+c]的圖象過點C(-1,3)、D(1,-5),其衍生點M(1,[c]),求函數(shù)[y1=ax2+bx+c]的解析式;(2)若函數(shù)[y1=ax2+bx+c]的衍生函數(shù)為[y2=2x-1],求A、B兩點的坐標;(3)是否存在常數(shù)b,使得無論a為何值,函數(shù)[y1=ax2+bx+c]的衍生點M始終在直線AB上,若存在,請求出b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析:(1)∵函數(shù)[y1=ax2+bx+c]的衍生點M(1,[c]),∴[a=1],∵函數(shù)[y1=ax2+bx+c]的圖象過點C(-1,3),D(1,-5),∴[1?b+c=3,1+b+c=?5,]∴[b=?4,c=?2,]∴[y1=x2-4x-2]。
(2)∵函數(shù)[y1=ax2+bx+c]的衍生函數(shù)為[y2=2x-1],∴[y1=-x2+2x],∴[-x2+2x=2x-1],∴[x=-1]或[x=1],∴A(-1,-3),B(1,1)。
(3)∵點M(a,c),[y1=ax2+bx+c],[y2=cx2+bx+a],∴[ax2+bx+c=cx2+bx+a],∴[x=-1]或[x=1],∴[A(-1,a-b+c)],[B(1,a+b+c)],設直線[AB]的表達式為[y=kx+m],則[?k+m=a?b+c,k+m=a+b+c,]∴[k=b,m=a+c,]∴[y=bx+a+c],將點M(a,c)代入,得[c=ab+a+c],∴[a(b+1)=0],∵a是任意實數(shù),∴[b+1=0],∴[b=-1]。
點評:本題借“衍生函數(shù)”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求兩個函數(shù)圖象的交點坐標,就是解由兩個函數(shù)表達式組成的方程組,一個點在函數(shù)圖象上,就可以把這個點的坐標代入函數(shù)表達式,由“衍生函數(shù)”也可以看出,當二次函數(shù)的二次項系數(shù)為0時,二次函數(shù)將變?yōu)橐淮魏瘮?shù)。
四、軸對稱形成的“迭代函數(shù)”
一個函數(shù)被平行于y軸的直線分成兩部分,再作右側部分關于這條直線的軸對稱圖形,由這條直線形成的軸對稱圖形,我們稱之為原函數(shù)的“迭代函數(shù)”,所以原函數(shù)的“迭代函數(shù)”是一個分段函數(shù),在對稱軸的左、右兩側表現(xiàn)為不同的函數(shù)表達式。
[例4]定義: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x=m]與某函數(shù)圖象交點記為點[P],在該函數(shù)圖象中,點[P]及點[P]右側部分關于直線[x=m]的軸對稱圖形,與原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P]及點[P]右側部分共同構成一個新函數(shù)的圖象,稱這個新函數(shù)為原函數(shù)關于直線[x=m]的“迭代函數(shù)”。例如,圖4是函數(shù)[y=x+1]的圖象,則它關于直線[x=0]的“迭代函數(shù)”的圖象如圖5所示,可以得出它的“迭代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x+1(x≥0),?x+1(x<0)。](1)函數(shù)[y=x+1]關于直線[x=1]的“迭代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 ? ? 。(2)若函數(shù)[y=-x2+4x+3]關于直線[x=m]的“迭代函數(shù)”圖象經過(-1,0),則[m=]? ?。(3)已知正方形[ABCD]的頂點分別為[A(a,a)],[B(a,-a)],[C(-a,-a)],[D(-a,a)],其中[a>0]。①若函數(shù)[y=6x]關于直線[x=-2]的“迭代函數(shù)”的圖象與正方形[ABCD]有3個公共點,則[a=] ?;②若[a=6],函數(shù)[y=6x]關于直線[x=n]的“迭代函數(shù)”的圖象與正方形[ABCD]有4個公共點,則[n]的取值范圍為? ? ? 。
解析:(1)如圖6所示,設點[C]為直線[x=1]與函數(shù)[y=x+1]的交點,設點[A(2,3)]是函數(shù)[y=x+1]圖象上一點,∴[C(1,2)],點[A]關于直線[x=1]的對稱點為[B(0,3)],設[BC]所在直線的解析式為[y=kx+b],∴[b=3,k+b=2,]解得[k=?1,b=3,]∴“迭代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x+1(x≥1),?x+3(x<1)。]
(2)根據(jù)題意可得,(-1,0)關于直線[x=m]的對稱點([2m+1],0)在原拋物線上,∴[-(2m+1)2+4(2m+1)+3=0],解得[m=1±72]。
(3)①如圖7所示,當正方形的邊BC過點(-2,-3)時,[a=3],此時正方形ABCD與此“迭代函數(shù)”有三個交點;如圖8所示,當[a>3]時,正方形ABCD與此“迭代函數(shù)”有四個交點,當a繼續(xù)增大,交點超過4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3。
? ? ? ?
圖7? ? ? ? ? ? ? ? ? ? ? ? ? ? ? ? ? ? ? 圖8
②如圖9所示,當[n=-1]時,此“迭代函數(shù)”與正方形ABCD有5個交點,如圖10所示,當[-1 圖9? ? ? ? ? ? ? ? ? ? ?圖10? ? ? ? ? ? ? ? ? ? 圖11 ? ? ? 圖12? ? ? ? ? ? ? ? ? ? ? ? ? ? ? ?圖13 點評:本題利用新定義“迭代函數(shù)”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關鍵是根據(jù)“迭代函數(shù)”的定義畫出相應的圖形,運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進行分類。當問題復雜不能統(tǒng)一解答時,要分情況分別研究,如本題的第(3)小題。 總之,新定義問題是各地中考數(shù)學命題的熱點,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理解新知的能力及運用新知的能力。表面上看是新定義,實際上考查仍是舊知識,只不過借新定義這個平臺,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 ?參? ?考? ?文? ?獻? ?] [1]? 崔恒劉,朱明慧.圖顯直觀 思維可視[J].中學生數(shù)學,2023(10):8-10. [2]? 周晶.初中數(shù)學中“二次函數(shù)”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6):82.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