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王淑珍,董云鳳
(贛州市立醫(yī)院 江西贛州341000)
糖尿病(DM)是臨床常見的代謝紊亂綜合征之一,對患者肝腎、心臟等多器官功能造成影響,需嚴格控制血糖水平[1]。胰島素泵是一種可持續(xù)為患者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手段,根據(jù)患者血糖、自身胰島素分泌等情況,配合其他藥物治療方案,通過針頭、軟管等將胰島素定時定量皮下注射至患者體內,幫助其提高胰島素水平,達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2]。胰島素泵已逐漸廣泛用于臨床治療DM患者,可有效避免患者多次穿刺注射,因此,需使用適當健康教育干預DM患者,幫助其充分了解掌握胰島素泵使用相關健康知識,降低設備故障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保障治療效果[3]。常規(guī)健康教育中,護理人員大多對DM患者以口頭教育方式進行健康教育,但受到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等影響,導致后續(xù)患者自我管理不足,影響胰島素泵使用和治療效果[4]。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將健康知識以視頻、圖片等可視化方式實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理解和記憶,提高患者胰島素泵健康知識掌握程度[5]。2019年5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我們將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應用于35例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DM患者中,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于我院治療的70例DM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DM者[6];②初次使用胰島素泵者;③自愿參加本研究者;④可獨立完成調查問卷者;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代謝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身體器官、組織疾?。粺o法正常溝通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各35例。常規(guī)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9~71(55.84±7.92)歲;病程3~12(7.91±1.98)年;體質量指數(shù)(BMI)(26.81±1.05);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中專及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8例。觀察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40~72(56.31±8.02)歲;病程3~11(7.66±1.91)年;BMI(26.53±1.01);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中專及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基辛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在患者使用胰島素泵前,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胰島素泵作用、使用方法等健康教育,指導患者使用胰島素泵,胰島素泵佩戴后,護理人員告知患者關于胰島素泵日常管理、注意事項及出現(xiàn)故障的應對措施等內容,并強調使用胰島素泵后仍需控制飲食、嚴格自我管控血糖?;颊吲宕饕葝u素泵后出院前,護理人員積極解答患者各項問題,幫助其適應及充分掌握胰島素泵使用和管理。干預7 d。
1.2.2 觀察組 實施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根據(jù)DM患者入院及治療階段分別給予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從入院當天、準備及帶泵第1天、帶泵治療、出院前4個階段進行健康教育。①DM患者入院當天,護理人員首先向患者介紹主管醫(yī)生、護士、病房安排等,幫助患者充分了解住院相關信息后,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糖尿病患者衛(wèi)生知識管理手冊,配合護理人員在旁為患者詳細講解手冊中知識,并使用記號筆等方式標出重點內容,提醒患者及家屬注意。②DM患者準備及帶泵第1天,護理人員首先使用健康知識手冊、卡片等方式,告知患者關于胰島素泵作用、臨床使用優(yōu)勢、帶泵前準備等相關知識,護理人員講解過程中可頻繁使用“您對此有疑問嗎”“您充分了解了嗎”等問題詢問患者,并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積極耐心解答。待患者充分了解胰島素泵治療原理等相關知識后,使用視頻的方式,并附有字幕,向患者展示胰島素泵使用流程和藥物注射過程等,患者可隨時暫停視頻、重復觀看、慢速播放等,幫助其充分了解視頻內容,護理人員在旁給予適當講解和答疑,并將視頻通過微信等方式發(fā)給患者及家屬,以隨時觀看。DM患者佩戴胰島素泵后,護理人員需通過模擬帶泵等方式指導患者帶泵后局部皮膚護理方法,教導后可讓患者自我實施,護理人員在旁觀看,并及時糾正患者錯誤。③帶泵治療期間,護理人員以實際操作演示等方式向DM患者展示胰島素泵參數(shù)、劑量等設置方式,并指導患者自己操作,并及時給予糾正。DM患者充分掌握胰島素泵使用方法后,護理人員以視頻的方式,告知患者帶泵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胰島素泵故障問題及胰島素泵警報類型識別、故障排除等內容,并發(fā)放手冊,各項胰島素泵故障和其對應解決措施均可在手冊中查詢,且手冊中包含帶泵注意事項,護理人員向DM患者著重強調帶泵注意事項。④出院前,護理人員讓患者獨立進行胰島素泵自我管理、局部皮膚護理等措施,使用提問方式判斷患者是否充分了解胰島素泵使用、管理、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并使用胰島素泵警報音頻,詢問患者是否了解該警報代表胰島素泵故障類型,對患者未完全掌握的內容,護理人員再次使用視頻、手冊搭配講解的方式幫助患者再次記憶。在以上護理基礎上,針對年齡偏大的DM患者,護理人員在進行手冊、視頻等講解時,需要適當提高音量,并放慢講解速度,每個新知識點都需要反復跟患者確認其是否理解掌握,護理人員需手把手指導患者調節(jié)胰島素泵,并進行多次指導,每日需進行詢問和檢查,并指導其監(jiān)護人員管理胰島素泵。干預7 d。
1.3 觀察指標 ①血糖波動情況:使用血糖檢測儀器檢測,比較兩組日內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血糖標準差(SDBG)。②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使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知識問卷[7]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包含胰島素泵使用護理與自我管理等30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jù)完全掌握~未掌握實施3級評分,分別計1、0.5、0分,滿分30分,分數(shù)≤10分為未掌握,11~20分為部分掌握,>20分為完全掌握,分數(shù)越高表示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越高。③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Q)[8]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包含鍛煉3項、飲食4項、血糖管理5項、醫(yī)療3項4個方面,每項根據(jù)不適用~非常適用計0~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④胰島素泵故障事件發(fā)生情況:記錄并比較干預7 d內兩組針頭脫落、導管彎曲或堵塞、電子故障胰島素泵故障事件總發(fā)生率。
2.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波動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波動情況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例(%)]
2.3 兩組干預前后DSMQ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DSMQ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7 d內胰島素泵故障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7 d內胰島素泵故障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胰島素泵可模擬人體胰島素分泌功能,通過電子監(jiān)測患者血糖水平并及時補充胰島素,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由于患者佩戴胰島素泵出院后需要患者自我管理胰島素泵及獨立應對胰島素泵故障等事件,因此,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充分了解掌握胰島素泵相關知識至關重要。
胰島素泵治療期間出現(xiàn)故障,則會影響胰島素注射,影響患者血糖波動,而胰島素泵故障情況直接受到DM患者胰島素泵自我管理能力影響[9]。常規(guī)健康教育雖然對DM患者進行胰島素泵使用等相關知識,但由于口頭教育受患者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影響較大,部分患者難以完全掌握,其自我管理能力不夠,增加胰島素泵故障發(fā)生風險,從而影響其血糖恢復速度[10]。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7 d內,觀察組針頭脫落、導管彎曲或堵塞、電子故障胰島素泵故障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干預7 d后,觀察組MAGE、SDBG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P<0.01),說明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應用于胰島素泵治療的DM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其胰島素泵故障發(fā)生率,降低患者血糖波動幅度。原因在于: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可通過不同階段針對性可視化健康教育方式干預DM患者,提高患者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幫助患者了解、掌握胰島素泵的使用,從而有效降低胰島素泵故障發(fā)生風險,保障其降低血糖效果,因此保持患者血糖穩(wěn)定[11]。
胰島素泵佩戴后患者需充分掌握其參數(shù)設置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胰島素泵故障應對措施等內容,有利于患者居家期間獨立調控胰島素泵,保障其正常運行及避免過度損壞,從而保障胰島素泵治療效果[12]。常規(guī)健康教育可在DM患者佩戴胰島素泵前和佩戴后均進行健康教育,但由于為口頭教育,而且部分患者年齡偏大,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掌握胰島素泵相關知識和使用胰島素泵后自我管理等內容[13-14]。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將健康知識以視頻、手冊等可視化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理解和記憶[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7 d后,觀察組胰島素泵知識掌握程度、DSMQ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胰島素泵治療的DM患者可有效幫助患者掌握胰島素泵相關健康知識,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中,首先根據(jù)DM患者胰島素治療時間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每個階段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和積極性,從而為健康教育順利進行提供保障[16]。在DM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使用DM患者衛(wèi)生知識管理手冊,并使用記號筆等標記出重點內容,幫助DM患者及其家屬確定重點內容。在患者準備帶泵和帶泵第1天時,護理人員首先使用手冊、卡片等方式,輔助講解胰島素泵治療原理和臨床優(yōu)勢及帶泵前準備等知識,并進行反復講解,配合視頻等方式詳細、全方面向患者展示胰島素泵使用方法,并以實際操作演示和觀看指導進一步幫助DM患者掌握胰島素泵使用方法和皮膚護理相關內容。在患者帶泵治療期間,護理人員以實際操作演示及視頻、音頻等方式向DM患者展示胰島素泵管理、參數(shù)設置、故障應對方式等,視頻等方式將相關知識可視化,可有效幫助患者理解記憶,從而有效提高患者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并根據(jù)患者不同階段的自我管理情況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7]。
綜上所述,知識可視化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胰島素泵治療的DM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胰島素泵故障發(fā)生風險,促進患者血糖恢復,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