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牛 戴 崢 練遠書 曹立軍 劉婷婷
1.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yī)院放射診斷科 (廣西 桂林 541002)
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yī)院普外科 (廣西 桂林 541002)
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yī)院消化內科 (廣西 桂林 541002)
近來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環(huán)境及個人不良飲食習慣的改變,結直腸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成為近年來大家關注的焦點。結直腸黏膜隆起性疾病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分為黏膜病變,黏膜下病變及腔外病變,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見的病因,結腸鏡為其“金標準”[1]。多層螺旋CT腸道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是一項將腸道造影及CT檢查相結合并專門用于研究腸道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技術,以往多用來診斷小腸病變,已有多名學者[2-3]就其在小腸疾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詳細闡述了其優(yōu)勢和劣勢,肯定了此項檢查的重要意義,但其對結直腸病變的診斷效果,尤其是早期黏膜隆起性病變的診斷效果尚未得到認證[4]。本文旨在探究兩種不同檢查前準備的MSCTE對結腸隆起性疾病的價值及差異性,以指導臨床選擇更合適的檢查方式。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yī)院收治的結腸病變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35-65歲,平均(45.24±7.09)歲。口服法MSCTE檢查入組28例,灌入法MSCTE檢查入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E檢查、結腸鏡檢查及病理學檢查。
納入標準:疑似結腸病變的患者;無其它嚴重疾病;影像學、結腸鏡、臨床和病理資料完整;無碘造影劑過敏史;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和調查問卷,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為:妊娠、哺乳期婦女;臨床資料或影像資料不全者;影像學檢查和結腸鏡檢查間隔超過15天以上。
1.2 MSCTE檢查方法口服法MSCTE:患者檢查前3d禁做任何鋇劑、碘劑檢查,檢查前1d囑患者低纖維飲食,囑患者飲番瀉葉水至少1500mL行腸道清潔,排空糞便,對便秘患者應適當延長排空時間,直到無排泄物或水樣便。檢查當日禁食,口服2.5%甘露醇溶液2500-3000mL,分5-6次口服,間隔15-20min,全部口服后60min行CT掃描。
灌腸法MSCTE:檢查當日經肛門灌入生理鹽水1000mL后排空腸道糞便,對便秘患者可適當延長時間,直到無排泄物或水樣便。檢查前灌入2.5%甘露醇溶液1000mL后行CT掃描。
掃描參數(shù):采用GE Discovery CT 64排MSCT掃描儀,掃描范圍自膈頂至恥骨聯(lián)合水平。掃描參數(shù):120kV,300mA,螺距0.984,層厚5mm,重建層厚1.25mm。平掃后用高壓注射器經肘前靜脈注入非離子型對比劑碘克沙醇(320mgI/mL),以3.5mL/s流率快速團注,劑量60-100mL,分別觸發(fā)式完成動脈期掃描和延遲36 s行靜脈期掃描。
1.3 結腸鏡檢查檢查前1d囑患者低纖維飲食,當晚服用磷酸鈉鹽溶液及1500mL溫開水,30min內喝完;檢查當日5:00AM再次于30min內服用磷酸鈉鹽溶液及1500mL溫開水,排空腸道糞便,對便秘患者可適當延長排空時間,直到無排泄物或水樣便。6:00AM口服二甲硅油5g及50mL水后禁食禁飲。采用電子結腸鏡(奧林巴斯)進行檢查,檢查部位為直腸至回腸末端。所有結腸鏡檢查均于MSCTE檢查結束后7天內完成。
1.4 圖像及問卷分析由3名主治以上放射科醫(yī)師采用雙盲法閱片,意見不一時,經協(xié)商達成一致。觀察指標:(1)各段腸管充盈情況進行5分制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充盈度越好。(2)各段結腸病變的數(shù)量,長徑。將觀察結果與結腸鏡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腸鏡檢查完成后所有患者完成問卷調查,包括檢查前等待時長和接受程度進行5分制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接受度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并采用χ2、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長徑>2.0cm的結腸隆起性病變口服法診斷(12/12)個,灌入法診斷(10/10)。長徑>1.0cm,≤2.0cm的結腸隆起性病變口服法診斷(18/20)個,灌入法診斷(23/24)。長徑>0.5cm,≤1.0cm的結腸隆起性病變口服法診斷(35/60)個,灌入法診斷(61/70)個。長徑<0.5cm的結腸隆起性病變口服法診斷(2/33)個,灌入法診斷(22/68),詳見表1。腸管充盈評分情況見表2??诜∕SCTE、灌入法MSCTE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可接受度評分平均分別為4.22,3.36,3.25。三種檢查前準備時間平均為3.85h,1.55h,4.20h。
結腸黏膜隆起性病變,是一類疾病的統(tǒng)稱,其中包括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兩類。其中良性病變中最多見的是息肉,惡性病變中最常見的為結腸癌。結直腸癌是男性的第三大常見癌癥,也是全球女性的第二大常見癌癥[5]。近年來結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約60-90%的結直腸癌是從癌前病變腺瘤或息肉發(fā)展而來,但往往進展緩慢,一般需要10年左右,所以可以通過早篩來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提高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以往臨床多采用結腸鏡作為檢查和治療的首選,其診斷效果和治療效果均得到認證,但當患者情況較差,對結腸鏡痛苦的忍受度較低或各種原因造成腸腔狹窄時,無法完成結腸鏡檢查,且其對腔外病變無法做出診斷,無法在術前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分期[6]。另外患者在腸鏡檢查前夜因腸道清潔等檢查前準備工作,睡眠質量差,時間短,往往飽受詬病。本組病例中患者對口服法MSCTE、灌入法MSCTE和結腸鏡檢查的可耐受程度評分平均分別為4.22,3.36,3.25,其中口服法最易被患者接受,而結腸鏡的可耐受度最低?;颊呷N檢查前準備時間平均為3.85h,1.55h,4.20h,灌入法組患者的時間收益遠遠高于另兩組患者。
MSCTE指MSCT掃描與腸道內對比劑的聯(lián)合應用,以往多應用于小腸及炎性腸病的診斷,其中掃描前腸道充盈程度是獲得高質量、具有診斷價值圖像的關鍵[7]。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MSCTE檢查前采用口服法做為檢查前準備時升結腸的腸管充盈效果要優(yōu)于灌入法,而其余結直腸各段灌入法充盈效果更佳,兩種方法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這是因為結直腸位于消化道的遠端,口服法充盈效果往往不能盡如人意,影響診斷效果,而灌入法通過肛門直接給藥,所以對遠端腸管充盈效果較好,但因個體結腸腸管的長度等變異性較大,腸腔可容納的液體量并不一致,因此升結腸段的充盈效果并不能完全保障。
良好的MSCTE圖像及CPR、MIP及MPR等多種后處理方式可多方位、多角度清晰地顯示病變腸壁內外情況,對病變范圍、嚴重程度作出全面、準確的評價[8]。有學者[9]證實內鏡下息肉的長徑以≤1cm的息肉最多見,本組病例中診斷長徑以≤1cm占比約77.8%(231/297),證實了上述觀點。多中心臨床研究[10-11]顯示,息肉或腫瘤長徑≥1.0cm MSCTE診斷靈敏度為77.3%~89.1%,≥0.6cm為65.4%~81.6%。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MSCTE對長徑為大于1.0cm的結直腸黏膜隆起性病變診斷效果良好,兩組患者診斷陽性率均超過90%,且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而長徑為0.5cm到1.0cm之間的病變,采用灌入法組的診斷陽性率(87.1%)要遠高于口服組(53.8%),兩者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上述觀點。而長徑<0.5cm的病灶,兩組診斷效果雖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灌入法組診斷陽性率僅為32.4%,診斷效果較差,這一方面和結腸充盈欠佳,褶皺較多有關[12-13],另一方面腸道粘膜的炎癥,微小鋸齒狀收縮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診斷效果[14-15]。
綜上所述,采用灌入法為檢查前準備時對結腸各段充盈效果較好,檢查前準備時間短,優(yōu)于口服法,對長徑>0.5cm尤其是>1.0cm的結直腸隆起性病變的診斷效果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結腸鏡檢查,同時操作檢查簡單,方便,可作為結直腸隆起性病變的篩查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和研究價值,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