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能夠讓學生體驗音樂的獨特美感,享受音樂的美好意境,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文章從情境創(chuàng)設出發(fā),分析了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實施策略,探討情境創(chuàng)設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應用效果
作者簡介:程誠(1986—),女,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第二中學。
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有效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向學生傳授專業(yè)音樂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通過音樂表達美好情感,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每個高中生的音樂基礎、學習天賦和審美能力均不同,在音樂學習能力方面也具有較大差異,此時,教師就需要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法,從個性化教學的視角出發(fā),展現音樂中的文化和情感,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一、傳統(tǒng)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學生缺乏情感體驗
在以往傳統(tǒng)的高中音樂課堂中,大多數學校和教師將音樂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傳授方面,更注重學生音樂專業(yè)技能的提升,而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導致音樂課堂的功利性較強,學生難以和音樂產生共鳴,學習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在教師和家長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容易忽略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以應付的心理對待音樂課堂,這會嚴重影響音樂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長遠發(fā)展[1]。
(二)師生情感交流不足
在以往傳統(tǒng)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僅限于提問、歌唱互動等方面,缺乏情感交流,如此一來,學生難以深刻體會音樂作品中的美感,只能從音樂類型、音樂節(jié)奏、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了解音樂作品,無法深入體會音樂作品所營造的意境,缺乏審美感受。高中音樂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民歌,如維吾爾族民歌、陜北民歌、江蘇民歌等,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很多學生不能通過簡單的樂曲欣賞感受音樂作品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再加上師生交流有限,學生的學習效果就難以得到提高。
二、在高中音樂課堂中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的優(yōu)勢
(一)有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照顧和關注不同學生的音樂知識基礎和音樂學習特點,開展個性化教學,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音樂課堂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能夠拉近音樂作品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音樂情感和音樂意境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高中生在音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并且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興趣愛好,有些學生喜歡民歌、民族樂器,有些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搖滾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愛好,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用音樂作品中的美感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增強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找到自己學習音樂的目標和動力[2]。
(二)有利于開展情感交流
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增進課堂上的情感交流,提高音樂課堂的活躍性,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高中生通常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審美趣味,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美”作為情感交流的話題,加深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讓學生分析音樂作品和音樂意境的美感,探索音樂為什么美、美在何處。例如,在鑒賞《一杯美酒》這首作品時,該首歌曲是愛情題材的民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歌曲將愛情比作美酒,歌詞寫道:“天山上的雄鷹只會盤旋不飛過山頂,情人圍繞著我不愿離走……”教師可以結合歌曲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觸景生情,被歌曲中的情感所吸引,進而結合歌曲主題和內容開展課堂交流,提高學習效率。
(三)有利于凸顯音樂的人文性
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能夠更好地凸顯音樂作品的人文性,展現音樂作品的文化底蘊,發(fā)揮音樂作品的育人價值。高中音樂教材選用的音樂鑒賞作品、歌唱作品大多具有較強的人文特色,有些作品展現了秀麗河山,贊揚淳樸善良的農民,有些音樂作品展現了精湛的民間藝術。這些音樂作品都具有較強的人文性,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將音樂作品的人文氣息更好地凸顯出來,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讓學生獲得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感知音樂作品獨特的藝術性。
三、情境創(chuàng)設法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一)通過輕音樂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沉浸于美好的音樂情境中,并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主題展開聯想與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美的意境,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音樂課堂中,音源是最為關鍵的教學素材,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需要注重音樂素材的挑選,關注音樂的美感。
比如,在教學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輕音樂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為學生播放描繪草原風光的輕音樂,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草原上的美麗畫面。輕音樂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心無旁騖地沉浸于音樂所呈現的畫面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輕音樂所描繪的畫面繪制出來,這樣學生就成了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的一方,學習效果也會得到有效提高。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將自己塑造成音樂課堂的指揮者,讓學生充當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新者,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建議和觀點,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3]。
(二)運用風景視頻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它獨特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藝術特征,歌詞是音樂的框架,旋律是音樂的情感流露,教師需要抓住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框架,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鼓勵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挖掘美、感受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比如,在教學《黃河大合唱》這部套曲時,教材上有《黃河頌》《黃河船夫曲》《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黃河怨》《保衛(wèi)黃河》等作品,這些作品從多個角度描繪黃河的自然風光,能夠充分展現出黃河洶涌澎湃、氣勢恢宏的美麗景象。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像和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讓學生體會黃河的雄壯之美、奔騰之美,加深學生對美的感悟,讓學生的情緒情感被音樂調動起來。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黃河航拍視頻,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的視頻,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黃河,感受整部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提高學生對相關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圖像和視頻能夠帶給學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實現視覺和聽覺的完美融合,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官刺激,讓音樂課堂充滿生命力。
(三)基于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
美無處不在,美蘊藏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人們去探索和發(fā)現。高中音樂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音樂學科的美育作用,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美、探索美的眼睛,用美的情境提高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對美的感悟[4]。生活素材是音樂教學的有效支撐,音樂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素材,讓生活素材輔助音樂課堂,這樣情境創(chuàng)設就可以更加真實。
高中音樂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與現實生活有關,例如民間樂曲《滾核桃》,就是從現實生活中發(fā)展出來的音樂藝術,樂曲以農民晾曬核桃為原型。在黃土高原晉南一帶,農民們會在秋收時節(jié)采摘核桃,然后將核桃在瓦房頂上平鋪開,讓核桃接受均勻晾曬,當核桃完全干熟,有些核桃就會被風吹落,沿著房頂的坡滾落下來,滾落的聲音中承載著農民豐收的喜悅。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素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在學習《滾核桃》時,教師可以將核桃作為道具,在教室里布置核桃豐收的場景,打印核桃的圖片,張貼在教室墻面上,為音樂教學塑造美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沉浸于音樂的情境中,對音樂內容產生共鳴。
(四)運用影視作品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
影視作品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在高中音樂教材中,很多音樂作品是影視作品的主題曲,這些影視作品大多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展現了一定時期內某個地域的民俗風情、建筑特色、時代特征和文化水平,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和教學意義。
例如,《大宅門》就是電視劇《大宅門》的主題歌,歌曲展現了“男兒當自強”的價值觀念,體現了亂世風云中平民百姓的擔當和堅守,歌頌了人間情誼。在學習這首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的經典片段或是剪輯視頻,讓影視作品和音樂融為一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
教材中的影視音樂鑒賞作品還有很多,教學這部分內容講究的是音畫交融,教師要將聲音和畫面融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和影視作品的情緒和情感。教材中還有電視紀錄片的主題曲,例如《你是這樣的人》,該曲為電視紀錄片《百年恩來》的主題曲,歌曲磅礴大氣,深沉凝重,詞曲合一,表達了對周恩來總理的尊敬之情。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紀錄片的內容,讓學生看到周總理對人民的奉獻,感受總理牽掛人民、勤儉節(jié)約、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偉大情懷。
四、情境創(chuàng)設在高中音樂課堂的應用效果分析
(一)課堂教學形式得到豐富
通過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高中音樂課堂實現了由內而外、脫胎換骨的改變,課堂教學形式得以豐富,教師不再只是音樂的傳遞者,而變成了情境創(chuàng)設者和音樂教學的輔助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背景下,學生更多地和教師開展課堂討論,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在學習與影視作品相關的音樂時,學生會對影視作品產生更多感悟,能夠在課堂上結合影視作品的內容對音樂進行賞析,發(fā)掘音樂的美感。在學習與風景、民俗風情有關的音樂作品時,學生可以結合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聯系學過的詩歌、歷史故事等內容,對音樂作品開展分析。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幫助下,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
(二)音樂作品的價值得到展現
音樂作品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通過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教師能夠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體會作品所傳遞的美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有些作品表現的是勞動之美,有些音樂作品展現的是自然風景之美,還有一些音樂作品展現的是人性之美,體現了人間大愛。在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不同音樂作品的美感充分體現出來,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旋律之美,在視頻圖像中感受自然之美,在生活素材中感受生活之美、勞動之美,不斷增強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音樂作品本身還具有一定的育人價值,教材中選取的絕大部分音樂都傳遞著正面的價值觀念,能夠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鼓勵學生傳承傳統(tǒng)文化。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音樂作品的育人價值能夠發(fā)揮到極致,學生也可以受到音樂作品的熏陶和感染。
結語
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需要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為根本教學目標,教師要不斷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大膽革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美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沉浸于音樂當中,在具體情境中感悟美、體驗美,使音樂直達心靈,產生啟迪作用。在高中音樂實踐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巧妙應用生活素材,結合圖片視頻、影視作品、輕音樂等開展教學,不斷豐富音樂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獨特美感,發(fā)揮音樂教學的價值[5]。
【參考文獻】
[1]劉思宇.淺析高中音樂課堂現狀及解決方案[J].參花(下),2021(06):121-122.
[2]張筱璐.關于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15):85-86.
[3]許衛(wèi)杰.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4]薄海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2):11-12.
[5]呂忠.論合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音樂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下),2015(0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