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 (516600) 潘 宇
人教A版新教材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對高中數(shù)學知識進行了串聯(lián)、整合與重構,形成了新的主題單元,使得“大單元”“大概念”“大主題”教學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近期的研究熱點,大單元教學設計主要是從數(shù)學知識主線、學生認知規(guī)律、教學組織原則等方面,將教材中具有某種關聯(lián)性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重組、整合而形成相對完整的數(shù)學大單元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思想,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有全局觀,具備“大觀念”,無論是對待知識的歸納,還是解題思想的總結,都要以“大觀念”統(tǒng)籌兼顧,幫助學生形成更加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結構和思想方法構架.
在高三的二輪復習備考過程中,由于學生之前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各個單元的知識系統(tǒng)歸納,接下來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二次加工,在提升解題思維方面狠下功夫.所以我們老師需要找到合適的機會,引導學生回到整體,將相關聯(lián)的知識、方法進行歸類、整合、“組塊”,以“大觀念”引領二輪復習,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知識網(wǎng)絡和解題方法體系,爭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添磚加瓦.本文筆者以“恒成立問題的求解策略”為例,展開說明.
對于“恒成立問題”,學生在高一、高二以及高三一輪復習中,經(jīng)常接觸,但學生難以避免的會以“碎片化”的形式就題論題,由于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與方法有限,導致很多老師會分專題展開教學,如依次開展“分離參數(shù)”、“虛設零點”、“必要性探路”等專題帶領學生逐個擊破難點.但到了二輪復習階段,筆者認為我們教師要有全局意識,以“大觀念”統(tǒng)籌講過的各種思想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網(wǎng)狀結構,所以筆者總結了如下的思維導圖:
分離參數(shù)是處理恒成立問題最為直接好想的方法,學生也普遍喜歡使用這種快捷的方法,但是分離后的函數(shù)是否容易處理,能否求出最值,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筆者將全分離后的解題方向總結如下:
例1 若4lnx-ax-a+8≤0恒成立,則a的范圍為.
例2 若xex-lnx-1≥ax恒成立,則a的范圍為.
總結:由于g′(x)的零點存在卻無法解出,所以采取“虛設零點”.化簡式子x02ex0+ lnx0= 0的過程中,構造了常見的同構函數(shù)F(x)=xex.可以發(fā)現(xiàn)“虛設零點”和“同構”往往相伴而行.
例3 若(1-a)x≤eax-lnx恒成立,則a的范圍為.
總結:將不等式變成左右“同構”的形式,再構造函數(shù),利用單調(diào)性得到內(nèi)層式子的大小關系,是一種方便快捷的解法.
在全分離得到a≥g(x)后,g(x)不一定容易求導,導后也未必能夠求出最值,有時甚至要動用超綱的洛必達法則去求端點極限.這時可以考慮“半分離”,具體思路如下.
例4 若ex-lnx-1-kx≥0恒成立,則k的范圍為.
圖1
解法1:(分離出直線)由條件得ex-lnx≥kx+1,設直線y=kx+1與h(x)=ex-lnx相切于點(x0,y0),則
總結:分離出直線這種操作,在做選填題的時候,往往可以四兩撥千斤,但用于解答題是不太恰當,由于格式不嚴謹會被扣分,這一點需要跟學生解釋,不過我們可以用此方法來預判結果.
圖2
總結:將原條件分離成兩個不同的函數(shù)分布在不等號的兩邊,若兩個函數(shù)的極值點相同,圖形又表現(xiàn)出m(x)min≥n(x)max的特征,則可以考慮嘗試“凹凸反轉(zhuǎn)”去解題.
如若“全分離”、 “半分離”過后,函數(shù)無特殊規(guī)律,難以處理,則可以考慮直接對原函數(shù)進行分類討論,經(jīng)常使用“端點效應”或者“必要性探路”預判答案,再逐段進行討論.思路框架如下.
例5 若f(x)=ex-ax2-x-1≥0在x≥0時恒成立,求a的范圍.
總結:以上解題思路叫做“端點效應”,解題線索梳理為f″(x)≥0?f′(x)遞增?f′(x)≥f′(0)=0?f(x)遞增?f(x)≥f(0)=0.
用同樣的思路與方法,可以解決例6,讀者可以自行嘗試,詳細解答略.
“恒成立”問題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專題,題型多樣,解題方法也是豐富多彩,但是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我們老師還要以“大觀念”為引領,幫助學生學會識別、學會轉(zhuǎn)化,更重要的是學會遇到困難的時候進行迂回探索,不斷化新為舊,找到解題突破口.作為高中數(shù)學老師,我們更要有“大觀念”,對“恒成立”這個專題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要了如指掌,在教授學生的時候才能高屋建瓴,才能找到不同的教學策略,面對不同的學生,給與適合他們的精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