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內坑鎮(zhèn)東峰小學 黃雅輝
小學寫作主要包括敘事、寫景、狀物、記人等訓練內容,不同類型的作文要用到不同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使用“大雜燴”式的教學方法,影響了作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只有改變寫作教學觀念,重視分類指導訓練,才能打造出有重點、有邏輯、有深度的寫作課堂,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學生不能根據(jù)教師的引導學習重點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寫作過程中。其中較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嚴重不符。這導致學生在跟隨教師學習時脫離了語文課程的大環(huán)境,不能將所學內容落實到寫作練習中。
教師通常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寫作主題,并將與這一主題相關的作文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久而久之,學生會因對寫作內容不感興趣而對寫作產(chǎn)生抵觸心理,最終影響寫作教學的質量。
因此,教師應定期反思,經(jīng)常展開調研,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傾聽學生真實的心聲。如果學生質疑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正常情況下,教師應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總結,尋找與教材內容和主題相關的寫作內容,在課堂上開展寫作訓練,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
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并未詳細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總體發(fā)展需要,所選教學內容太過復雜深奧,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所寫文章缺少真情實感,內容也比較空泛。這樣的教學不但不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極大程度地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由于教師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較為陌生、寫作類型較為罕見,導致學生在語言組織、詞匯運用過等方面出現(xiàn)嚴重問題。因此,教師應改變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來傳授豐富的知識,讓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通常都會按照傳統(tǒng)的形式進行教學,這一模式比較單一,僅提供一種寫作思路,隨后讓學生自己發(fā)揮,獨立完成寫作。受周遭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的思路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打開,因此而倍感壓力,影響了寫作的效率。
另外,教師單調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在寫作時就會變得懈怠,導致所寫內容可讀性不強。基于此,教師應適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可通過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豐富寫作教學的內容,發(fā)揮教學引導作用,激發(fā)的學生的寫作熱情,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小學生獨自外出游歷的機會并不多,對名勝古跡、奇觀異景的印象并不深刻,寫景作文多是“學校一景”“生活美景”“早秋景色”之類的,作文內容單一,沒有新意。
對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關于風景名勝的視頻、圖片,并輔以背景音樂,在課上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引導他們認真觀察視頻內容。之后,針對視頻內容,師生展開互動交流,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景物的細節(jié),使他們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確定景物描寫重點、描寫順序,從而提升他們寫景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講解“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的方法,深度剖析作者是如何按照時間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在學習基本的寫作詞匯、寫作方法后,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關于泰山的視頻,并將視頻音量放大,讓學生用眼欣賞泰山日出、云海玉盤、晚霞夕照的景色,用耳朵聆聽泰山的風聲和鳥蟲的叫聲。
在視頻作用下,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不同時間段泰山景色的微妙變化。這時,教師再提出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確定寫作細節(jié):“視頻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色?”“你最喜歡哪一處景觀?”“你對泰山景色的印象是什么?”“你想以怎樣的順序描寫景觀呢?”此時,學生能夠認真思考描寫景觀的順序(比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并確定景物描寫重點,提高寫作的質量。
多媒體教學具有視聽結合的優(yōu)勢,將其應用到寫景教學中,能夠將景物細節(jié)放大,便于學生觀察、感受、欣賞和描述,從而提升其寫景水平。指導寫景作文時,教師要注意將多媒體教學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融合,在看寫說練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描寫景物的能力。
讀和寫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加強閱讀教學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其在閱讀神話傳說、童話故事的過程中獲得靈感,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新穎、更獨特的童話故事。
教師不應只將寫作教學重點集中在語文教科書上,應重視對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資源的應用,積極引入與語文閱讀教學、想象作文教學相關的閱讀資源,以讀促寫,提升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使其創(chuàng)作出獨具趣味、生動活潑的想象作文。
在閱讀《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出問題:“在盤古剛醒來的時候,天地是什么樣子的?”“盤古是怎么做到開天辟地的?”以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想文中描述的場景,發(fā)散其思維。之后,教師從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庫引入類似文章,讓學生閱讀并想象《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撞不周山》等故事場景,并提出問題:“這些故事描述了什么景象?”“這里面的人物都有什么特征?”“如果你具備他們的能力,你想做什么?”通過深入品讀文章內容,想象情境,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暢想擁有飛天能力、隱身能力、點石成金能力,并將這些靈感注入作文中,賦予作文新的生命力。
狹隘的閱讀視野會限制人的想象力,導致故步自封。教師將課外閱讀材料引入寫作教學中,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元的閱讀體驗和更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水平。
生動有趣、條理清晰、描寫逼真、情感真摯是衡量狀物作文質量的標準。很多學生在描述物體時主次不分明,經(jīng)常以顛倒的語序描述事物的特征,導致作文質量不高。究其原因,在于表象儲備過于薄弱。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重視觀察教學,讓學生從多層面、多角度持續(xù)觀察某個事物,并將觀察所得詳細記錄在觀察筆記上。通過不斷觀察,學生能掌握描述事物(變化情況)的方法,并將其應用在狀物作文中。
以“寫觀察筆記”的寫作教學為例,教師提出問題:“你最喜歡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你為什么喜歡它?”在問題引導下,學生在腦海中聯(lián)想事物的具體形象,并組織粗略的語言進行描述,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確定觀察對象。之后,教師布置觀察任務:“用半個月的時間觀察你最喜歡的事物,并根據(jù)觀察日記寫一篇狀物作文?!蓖瑫r,教師在課上發(fā)布觀察日記的記錄模板,要求記錄“第一天XX狀態(tài)……第二天XX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我的感受是什么……”為了完成任務,學生認真觀察豌豆、牽?;?、小貓仔、紅綠燈,并做好觀察記錄。經(jīng)過長時間的細致觀察,學生對被觀察對象產(chǎn)生了感情,既在文章前半部分詳細描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又在文章結尾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提升了狀物作文的質量。
教師將觀察教學作為狀物作文的基礎,通過引導學生細致觀察事物表面特征、深入挖掘事物內涵、豐富狀物作文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總結、探究的綜合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狀物作文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文同樣如此。要解決現(xiàn)階段小學生敘事作文情感不足的問題,教師就需要引導他們將寫作與實際生活建立聯(lián)系,通過將二者深度融合,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情感。
教師要認真選擇分類教學素材,積極將社會熱點新聞、民生新聞、日常學習(生活)中發(fā)生的小事引入敘事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事件表象,探究事件內涵,同時抒發(fā)情感。
以“______讓生活更美好”這一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上提出問題:“你覺得你是幸福的么?”“生活中發(fā)生什么事情,會讓你感到快樂?”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將敘事寫作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之后,教師追問:“它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你與它之間發(fā)生過什么事情,令你印象最深刻?”在教師的進一步追問下,學生主動回憶某件事的細節(jié),事情發(fā)生時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并回答:“我認為是說到做到才能讓生活更美好,上個周我與好朋友……”回答問題時,學生說出自己許諾卻未做到讓朋友傷心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幫其理清寫作思路:“如果以‘誠信讓生活更美好’為題,你會怎么寫?”在教師持續(xù)的引導下,學生構建了“開篇點題——文中介紹具體生活案例——文末總結”的寫作框架,寫出一篇有條理、有細節(jié)的抒情文章。
生活是一首寫不完的詩,能給人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教師要積極將生活事件引入到敘事作文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挖掘身邊故事、深度剖析生活事件的寫作習慣,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寫人作文要抓住人物特點,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人物的外貌、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小學生的閱歷少,在描寫人物時多注重容貌、服飾、身材、動作描寫,而忽略了語言、神態(tài)與心理描寫。
教師要注意引入寫人的優(yōu)秀范文,通過分析文中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多種描寫方法,分析作者運用的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學會形神兼?zhèn)涞厝ニ茉烊宋铩?/p>
以“有你,真好”的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在課上引入《愛關心人的媽媽》《嘮叨爸爸》《嚴肅的老師》等優(yōu)秀范文,并帶領學生逐句分析文中“我不禁提心吊膽,這時,有人在后面對我后腦勺吹了……”、“‘干什么?’他停住腳步,不解的問……”等語句,讓學生學習神態(tài)描寫、提示語在前的語言描寫、提示語在中間的語言描寫等。同時,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等文章引入到寫作教學當中,讓學生鑒賞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引導他們仿寫“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他嚼著東西……”等語句。在深度學習之后,教師讓學生仿照優(yōu)秀范文的寫作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布置寫作任務,“誰是你最親近的人?你和他(她)有怎樣難忘的事?”
“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在寫人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閱讀同類型的優(yōu)秀作文,在閱讀期間總結積累更多寫作經(jīng)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情境教學法是通過為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這一情境中能夠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的教學方法。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加入有利于提升學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內容。如果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那么就需在構建情境時加入與本次習作主題相關的內容,以這樣的方法喚起學生曾經(jīng)的真實經(jīng)歷或者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如習作主題是“我的旅游經(jīng)歷”,那么教師便可以設置導游、司機、飯店老板以及游客等角色,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旅游全程的注意事項以及景點的圖片投放在大屏幕上,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通過對這一情境的模擬,學生就對旅游的大致環(huán)節(jié)有了基本的了解,隨后再結合自己之前的旅游經(jīng)歷,就會有話可說,由內容可寫,再根據(jù)教師傳授的習作技巧,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
這樣,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寫作的樂趣,還能夠開拓自己的寫作思維,在快樂的體驗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逐步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