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 向杜磊 趙根 金文銘 李寶 劉欣偉 邵兵
膝關節(jié)是軍事訓練中最為常見的損傷部位之 一,可導致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骨關節(jié)炎(OA)等,如未得到及時、精準的治療,極易出現關節(jié)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關節(jié)不穩(wěn)等。其中,OA 是一種常見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軟骨。OA病人軟骨逐漸耗損甚至破裂,這使得軟骨之下的骨骼互相摩擦,導致疼痛、腫脹,主要特征為關節(jié)軟骨破壞及骨贅形成[1]。目前OA 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活動障礙原因之一[2]。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有癥狀的OA發(fā)生率為19.4%,且女性的發(fā)生率(10.3%)高于男性(5.7%)[3]。生活方式改變、物理治療和慢性藥物是最初的治療選擇,療效僅對輕度軟骨損傷尚可。透明質酸鈉作為臨床注射類藥物,療效尚存爭議[4]。
近年來,脂肪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ADSCs)作為一種新的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治療方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5-6]。然而,ADSCs 需要培養(yǎng),從分離到應用需要幾周的時間,制備過程復雜且成本較高。脂肪來源基質血管組分(SVF)包含ADSCs、巨噬細胞、血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等血管形成細胞及其祖細胞[7],能相對容易地從自體脂肪組織中大量分離出來,且不需要培養(yǎng)或分化[8-9]。基于這一科學背景,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于2021年3 月至2021年12月對膝軟骨損傷病例進行注射治療,擬評估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20~59 歲;②術前影像學Kellgren-Lawrence 和Recht 評級Ⅲ級(含)以下或關節(jié)鏡下證實軟骨損傷(如圖1 所示);③確認無活動性腫瘤、活動性炎癥。
圖1 病人,男,33歲,軍事訓練致膝關節(jié)疼痛 鏡下見股骨髁軟骨損傷
排除標準:①活動性或既往膝關節(jié)感染;②梅毒螺旋體、艾滋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攜帶者。
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1 年12 月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收治的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病例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齡為(39.0±11.6)歲(22~58歲)。軍事訓練傷致軟骨損傷24 例,退變性軟骨損傷6 例。術前Recht 分級Ⅱ級11 例,Ⅲ級19 例。全部病例均為單側膝關節(jié)注射。該研究方案得到了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Y(2021)027號],且所有病例在參與前均知情同意。
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抽脂術。首先,用5 mL 注射器抽取膨脹液[0.9%氯化鈉溶液500 mL+(5 mL∶0.1 g)利多卡因5支+(10 mL∶0.5 g)碳酸氫鈉半支+(1 mL∶1 mg)腎上腺素半支+(1 mL∶5 mg)地塞米松1支],肚臍下緣處選擇區(qū)域進針注射。隨后,醫(yī)生在肚臍下緣切一小口,手持20 mL注射器抽取膨脹液后放射性的均勻推注,共推注6支約120 mL,直至整個手術區(qū)域膨脹達到預期效果。等待5~10 min,待局部皮膚腫脹、發(fā)白,證明麻醉滿意,血管已收縮,開始準備抽脂。最終獲得至少60 mL脂肪組織。提取的脂肪組織經過4~6 個小時制備完成后,獲得溶液(2 mL/支,SVF細胞數≥1.5×107個),當日進行膝關節(jié)注射,并于1周內減少負重活動(如圖2所示)。
圖2 SVF制備過程 a:全身麻醉下腹部吸脂;b:抽脂結束,獲得自體脂肪組織用于制備自體SVF;c:注射器內膨脹液排出后,將脂肪組織倒入無菌容器;d:實驗室SVF制備完成
分別在SVF注射前及注射后的3、6個月進行臨床和影像學評估。主要結果衡量標準是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jié)炎指數(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及日本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功能評估量表(the Japanese knee osteoarthritis measure,JKOM)評分。次要結果衡量標準是MRI 檢查,以及注射后的安全性,記錄所有不良事件和嚴重程度。圖像分析由3名具有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特征豐富經驗的骨科副主任醫(yī)師進行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IBM公司,美國)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人手術時間為(33.8±3.2)min,膨脹液平均推注120 mL。病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為(5.4±2.6)個月。治療后3、6個月,VAS、WOMAC及JKOM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P<0.05,表1)。與治療前比較,術后6個月隨訪MRI檢查,軟骨損傷信號未見明顯緩解(圖3)。膝關節(jié)腫脹1例和脂肪收集部疼痛4例,經過冰敷、消腫止痛等對癥治療后,3~5 d緩解。病人未發(fā)生脂肪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等并發(fā)癥。
圖3 典型病例,男,33歲,軍事訓練致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 a:注射SVF前;b:注射后3個月;c:注射后6個月軟骨信號未見明顯改善
表1 30例病人治療前后膝關節(jié)VAS、WOMAC和JKOM評分比較(±s,分)
表1 30例病人治療前后膝關節(jié)VAS、WOMAC和JKOM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VAS評分4.4±0.6 2.8±0.3*1.9±0.4*WOMAC評分48.7±18.4 42.7±12.1*32.4±14.5*JKOM評分55.2±17.2 44.6±16.2*34.7±15.4*
由于膝軟骨損傷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其并發(fā)癥多,且治療成本高,因此膝軟骨損傷的治療一直是困擾國內外專家的一大難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治愈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方法,現有治療策略主要是為了減輕疼痛和改善關節(jié)功能。基于細胞的治療是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有望提高膝軟骨損傷的恢復[10]。已有一些關于ADSCs 治療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良好臨床效果報道[5-6]。ADSCs 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具有相似的特性,但分離后需要培養(yǎng)。相比之下,SVF細胞無需培養(yǎng),可以在相同的程序中制備并重新注射到體內。Nguyen 等[11]驗證了SVF 關節(jié)腔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他研究表明,SVF 在成骨細胞分化和刺激成骨細胞分泌方面,具有比ADSCs更好的骨誘導能力[12]。
SVF 細胞治療膝軟骨損傷是一種快速、有效、安全的方法,可顯著提高膝軟骨損傷病例的生活質量[13]。其感染的發(fā)生率非常低,而且大多很輕微,最常見的是反應性積液。大型隊列研究[14]中未發(fā)現其與腫瘤或其他并發(fā)癥(死亡、栓塞等)的發(fā)生率有任何關聯。在SVF中發(fā)現的細胞類型包括前脂肪細胞、成纖維細胞、成體間充質干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以及與血管生成相關的周細胞[15]。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遷移到損傷部位,抑制促炎途徑,通過合成釋放代謝細胞因子促進組織修復,并直接分化為一系列特異結締組織細胞[16]。SVF細胞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當中。Hong 等[17]報道SVF 細胞治療可能比透明質酸治療更有效,但其樣本量較小。Mehranfar 等[18]報道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病例接受自體SVF治療后疼痛減輕,膝關節(jié)活動恢復良好。
在我們的研究中,膝關節(jié)內注射SVF 細胞治療膝軟骨損傷的短期臨床效果良好,治療后6 個月WOMAC 和JKOM 評分為(32.4±14.5)分、(34.7±15.4)分,明顯優(yōu)于術前(P<0.05),與Yokota 等[19]研究中病人SVF 治療后6 個月WOMAC 和JKOM 評分[(33.8±20.9)分、(36.5±21.9)分]相比略有優(yōu)勢。且在本研究中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或并發(fā)癥發(fā)生。但術后6 個月隨訪MRI 檢查中,軟骨損傷信號未見明顯緩解,這與Fodor 等[20]的研究一致。筆者認為:①軟骨損傷修復的生物治療方法國內外報道較多,其中一些干細胞治療似乎也取得了一些療效[21],但干細胞治療作為三類技術,在運動醫(yī)學領域應用于臨床尚有很長的路要走,此時,SVF作為相對簡單易行的生物治療方式具有一定優(yōu)勢且療效可靠,由于取材來自自體脂肪組織,不存在異物反應等風險,注射后疼痛、腫脹風險極低;②本研究中軍事訓練傷病例經關節(jié)鏡下證實ICRS2-4 級軟骨損傷,但圍術期X線或單次MRI檢查對于軟骨損傷檢出陽性率較低,極易漏診,建議行多次MRI 檢查或更小間距的MRI檢查,關節(jié)鏡檢查依然是金標準。本研究中全部病例術后6個月于我院復查MRI軟骨信號未見明顯改善,可能是因為我院復查MRI為1.5 t,切片層面間距為3~4 mm,難以捕捉到1 mm甚至更小層面,從而出現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術前,但影像學評估未見明顯變化情況,但全部病例功能評分及臨床癥狀確有明顯改善。
本研究存在一些潛在局限性:①本研究中全部病例功能評分得到改善,但實際工作中無法進行二次鏡檢觀察軟骨修復情況;②本研究未設對照組,在未來的研究中會增加與臍帶干細胞、富血小板血漿等制劑對比;③所納入病例數量較少,僅有30 例,且隨訪時間較短,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會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使本研究更具說服力。
綜上所述,自體SVF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為減輕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引起的疼痛提供了一種新的潛在治療方法,有利于促進患肢功能恢復,值得在具備條件的醫(y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