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穎利,張月,王輝,高鵬,巨鮮婷,洛輝
(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紅色文化教育涉及心理教育、思想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等。積極推進高職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積極影響。一方面,有利于高職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個人理想。另一方面,有利于高職學生傳承拼搏奮斗精神。目前,在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困境主要有:“學生參與興趣不高”“開展形式比較單一”“校園內部氛圍不足”等。引入文化自信內涵,樹立文化自信追求,可以帶給高職院校更多啟發(fā),幫助高職院校進一步解決現(xiàn)實困境,更有效地開展各項紅色文化教育工作。
“文化自信”指的是國家、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認可和自信。從國家發(fā)展層面來分析,文化自信并非一種可以簡單量化的價值,而是一種深刻、 多元的價值。正是因為文化自信的存在,人民才有信念,國家才有力量[1],整個社會才能穩(wěn)步、健康地向前運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正式場合提起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將文化自信列入“四個自信”范疇,再一次突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表明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是難能可貴的“第四個自信”。自此,各行各業(yè)都更加關注文化自信,并積極研究文化自信內涵。尤其在我國教育領域,文化自信可以與各學科教育、思政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各學科建設[2],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可以分為廣義視角和狹義視角。在廣義層面,紅色文化指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發(fā)揮引領作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參與革命、爭取幸福、實現(xiàn)進步,創(chuàng)造人們所需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在狹義層面,紅色文化主要指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包含價值觀、精神品質、生活追求、道德規(guī)范等,側重于精神層面的種種收獲[3]。
紅色文化并不只是課本、 史料上的一些理論文字,可以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來說,紅色文化的具體呈現(xiàn),可以與“愛國主義”“改革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奉獻思想”等行為緊密關聯(lián),可以揭示中國共產黨人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進入新時代,紅色文化雖然在記錄歷史、記錄革命,但紅色文化并不會被淘汰。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進程中,紅色文化成為鼓舞人們前行的重要力量之一。尤其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接觸紅色文化,就是在感知歷史、審視現(xiàn)在,就是在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4]。
接受系統(tǒng)的紅色文化教育,可以啟發(fā)高職學生思想,讓高職學生慢慢成熟起來,主動建立個人理想。具體來說,在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中,高職學生可以回顧歷史,更具體地了解“秋收起義”“井岡山戰(zhàn)役”“延安戰(zhàn)役”“遵義戰(zhàn)役”等,認識到“革命目標”與“革命行為”之間的關系,堅定地樹立個人理想,將學習、生活與個人理想緊密結合起來,更加有目標地生活。除此之外,實施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高職學生還可以認真剖析革命大事跡,深刻感知每一次革命戰(zhàn)役的危險、艱難,理解國家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從而樹立更高一級的個人理想[5],在個人理想中融入家國情懷、集體利益,立志為國家發(fā)展而好好學習,為人民幸福而好好奮斗。
通過潛移默化的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高職學生可以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具體來說,一方面,認真對待學習。在紅色文化教育體系中,高校教師要介紹一些典型的革命偉人,分析他們身上的“艱苦奮斗品質”“堅持不懈精神”。這對學生學習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啟發(fā)。原本不認真、不努力的學生,可以意識到自身問題,牢牢抓住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專心致志地對待個人學業(yè); 另一方面,勇敢攀登知識高峰?;诩t色文化教育工作,高校教師可以一邊分析革命故事,一邊滲透“工匠精神”“探索精神”“革命精神”等[6],指導高職學生勇攀知識高峰,不輕易止步于眼前的成果。對于有難度的學術研究、 技術實驗來說,正需要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
高職學生認真接受高校紅色文化教育之后,可以用心體會拼搏奮斗的意義,并將這種拼搏奮斗的可貴精神自覺、自愿地傳承下去。舉例來說,高校教師可以分析“紅軍長征”的故事,通過“爬雪山”“過草地”等一系列難忘事跡,觸動高職學生思想,讓高職學生意識到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并非輕而易舉。這一切的成果,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的拼搏奮斗。再比如說,高校教師可以細致講解“北大荒精神”,梳理“北大荒”慢慢發(fā)展為“北大倉”的整個過程,展現(xiàn)20 世紀50年代中國知識青年的“拓荒”形象[7],以及他們創(chuàng)造的種種“不可能”,讓高職學生充分感受拼搏奮斗的力量,鼓舞高職學生勇敢走出舒適區(qū),大膽拼搏、大膽奮斗,用實際行動改變現(xiàn)實困境,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面對紅色文化教育內容,部分高職學生沒有興趣,不愿意參與進去。具體來說,有些高職學生只關心專業(yè)課內容,認為只有學好專業(yè)知識,才能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機會[8]。在這種認知觀念里,學生主要考慮的是個人發(fā)展、私人利益,沒有開闊個人視野,關注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對于這部分高職學生來說,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意義并不大。除此之外,有些高職學生片面地認為紅色文化是理論知識,是模式化內容,只要抽出一些時間死記硬背就行,不需要思考理論背后的深層含義,也不需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9]。這些片面化、淺層化的認知觀念,嚴重影響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讓高職學生錯過了一些非常難得的紅色文化教育機會。
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時,部分高職院校走的是模式化路線,沒有精心策劃具體的教育形式。比如說,有些高職院校只進行理論教育,沒有抓住實踐環(huán)節(jié),沒有突出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即使高職學生參與其中,也只是記憶理論知識,個人體會并不深刻,難以感知紅色文化的社會價值。長期下去,高職學生的熱情也會減少[10]。再比如說,有些高職院校只組織校內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對于校園以外的紅色文化教育,還沒有組織開展。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可以與當?shù)馗锩z址、 革命紀念館、紅色路線等結合起來,產生相互解讀的效果。如果高職院校不積極打開校外渠道,可能會繼續(xù)困在模式化里面,難以帶給學生新的體驗[11]。
大力推行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時,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內部氛圍,忽略了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具體來說,一方面,不注重紅色文化宣傳。高職院校內部并不缺有效的宣傳渠道,如“網站新聞”“廣播介紹”“論壇交流”“微信公眾號推文”等,但高職院校沒有將“宣傳工作”與“紅色文化教育”聯(lián)系起來,學生幾乎接收不到紅色文化方面的動態(tài)資訊。紅色文化教育應該融于日常宣傳,持續(xù)向前推進。這一點,高職院校要迅速調整;另一方面,不樹立學生學習榜樣。在每一次紅色文化活動中,總會有一些表現(xiàn)非常突出的學生。有些高職院校認為學生只是學習者,難以起到“引領”“幫扶”作用。其實,關于紅色文化的學習,樹立先進的學習榜樣很有必要,可以讓越來越多高職學生感同身受,認為紅色文化是一種“新潮流”,樂于參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各種學習活動[12-13]。
基于文化自信視域,高職院校可以策劃一些有意義的社團活動,激發(fā)高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14]。具體來說,以“文化自信”為主題,策劃“文化自信對社會主義經濟的影響——社團調研活動”“文化自信與百年黨史發(fā)展關系——社團交流活動”“文化自信與企業(yè)品牌建立——社團營銷活動”“文化自信與抗疫精神——社團演講活動”等,讓青年學生意識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自愿參與紅色文化相關學習。除此之外,為了改變高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片面認知,高職院??梢圆邉潯凹t色文化研究社團活動”,具體呈現(xiàn)形式有“紅色文化內涵講座”“紅色文化故事論壇”“紅色文化與新生活征文”等。通過這些研究型社團活動,高職學生可以提升個人認知水平,關注紅色文化的社會價值,珍惜難得的紅色文化教育機會[15]。
從文化自信視角出發(fā),高職院??梢試@文化自信主題,組織多樣化實踐活動,豐富紅色文化的開展形式。比如說,除了紅色文化理論教育,高職院校還可以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策劃不同形式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如“樹立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演出”“歌頌民族文化——紅色歌曲大賽”“發(fā)揚文化自信——紅色舞蹈即興創(chuàng)編表演”等,讓高職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深刻的體會。再比如說,高職院??梢源蜷_校外渠道,開發(fā)校園以外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比如說,“尋找文化自信——高職學生再走紅色路線”“不忘文化自信——高職學生參觀紅色遺址”“傳承文化自信——高職學生慰問革命老兵”等,這些都是建立文化自信、走近紅色文化的有效途徑,都有利于高職學生從不同維度理解紅色文化[16]。
推行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關注整體氛圍,以良好氛圍感染高職學生。具體來說:一方面,注重紅色文化宣傳。通過校內宣傳渠道,高職院校可以全面普及文化自信內涵,引發(fā)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思考。比如說,在學校論壇上發(fā)起熱門話題,邀請學生自由討論,如建黨百年與文化自信有何關聯(lián)? 文化自信對抗疫、抗洪有什么促進作用?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與紅色文化之間的關系? 怎樣看待紅色文化中的個人理想……營造一種“文化碰撞”的氛圍,讓高職學生從文化自信出發(fā),有興趣了解紅色文化;另一方面,樹立學生學習榜樣。高職院校要認真總結紅色文化活動,選出一批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將他們作為先進榜樣[17]。比如說,開創(chuàng)“對話紅色文化先進榜樣”校園訪談欄目,介紹先進榜樣的個人事跡,掀起一股“紅色文化潮流”,讓高職學生踴躍追趕正能量潮流。
綜上所述,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職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更開放,擁有更多切實可行的路徑。未來,為了更好地開展高職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高職院校要多措并舉、大膽嘗試。具體來說:(1)策劃文化自信社團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2)組織文化自信實踐活動,豐富紅色文化開展形式;(3)宣傳文化自信內涵,營造紅色文化學習氛圍。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要想方設法激發(fā)教職工熱情,讓教職工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學習中,與高職學生一同探究、一同進步,共同傳承優(yōu)秀的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