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斌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various ideologies and cultures are surging.Some erroneous trends and views have become prevalent,and even some trends of thought and views have impacted on and broken the cultural bottom line.This requires us to adhere to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nd sum up and accumulate struggle experience from the great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people led by the CPC.also,we should courageously criticize the various errors and distorted values in the cultural field,resolutely fight against all phenomena that attempt to overstep the bottom line,and guard the bottom line in socialist culture.
面對世界格局深刻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深入發(fā)展,各種思想文化激蕩,一些錯誤思潮和觀點也大行其道。因而,在社會主義文化領域要堅守底線,這是事關旗幟、道路、國家長治久安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始終高度關注文化文藝領域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開始面臨諸多新挑戰(zhàn)。1983年,鄧小平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防止精神污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鄧小平分析了精神污染直接表現(xiàn)是思想文藝戰(zhàn)線上出現(xiàn)了以不健康思想、不健康作品、不健康表演來污染人們靈魂的現(xiàn)象,剖析其本質(zhì)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資產(chǎn)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沒落的思想,散布對于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和對于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不信任情緒”,[1](p.40)反映出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傾向以及黨的領導層面的軟弱渙散。1989年,鄧小平更加強調(diào)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指出:“四個堅持本身沒有錯,如果說有錯誤的話,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還不夠一貫,沒有把它作為基本思想來教育人民,教育學生,教育全體干部和共產(chǎn)黨員。”“四個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反對精神污染,我們不是沒有講,而是缺乏一貫性,沒有行動,甚至講得都很少。不是錯在四個堅持本身,而是錯在堅持得不夠一貫,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1](p.305)
反對精神污染并不止于蕩滌人精神上污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加強黨對思想戰(zhàn)線的領導,克服軟弱渙散狀態(tài),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堅定立場、亮明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鄧小平在表述中雖未直接提“底線”一詞,但他一以貫之強調(diào)的正是我們在思想文化領域所應堅守的底線。
由此,我們可以形成對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文化領域堅守底線的基本認知:一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深刻剖析了精神污染的危害:“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極渙散、離心離德的情緒,腐蝕人們的靈魂和意志,助長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思想泛濫,助長一部分人當中懷疑以至否定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的思潮?!盵1](p.44)而“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這是我們立國和團結全國人民奮斗的根本”。[1](p.44)也就是說,任由各種所謂多元化思想、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文藝作品在我們的思想文藝戰(zhàn)線不斷出現(xiàn)甚至占據(jù)主導地位,那么勢必導致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的懷疑乃至否定,勢必動搖“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沖擊“我們立國和團結全國人民奮斗的根本”。由此,鄧小平一再強調(diào)“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p.379)“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任何時候我都沒有讓過步”。[1](p.313)二是要堅決反對與四項基本原則相對立的觀點主張。鄧小平告誡全黨不能輕視“精神污染”的危害,這種現(xiàn)象若不加制止,會影響很多人走上邪路,“從長遠來看,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們的事業(yè)將由什么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1](p.45)他呼吁全黨對“這種用西方資產(chǎn)階級沒落文化來腐蝕青年的狀況,再也不能容忍了”。[1](p.44)由此,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和思想領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鄧小平強調(diào)要以堅決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一抓到底。[1](pp.45-46)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講話中具體分析了文化領域內(nèi)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一是國際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政策,企圖“在思想文化上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2](p.573)“西方國家一直沒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對我們施加影響和進行滲透”;[2](p.573)二是受長期存在的封建主義文化殘余的影響,“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東西在群眾中還有一定的市場,一些新形態(tài)的迷信、偽科學時有泛起”。[3](p.38)江澤民強調(diào)“對那些毒害群眾、毒化社會空氣的精神垃圾,要堅決取締,決不能手軟”,[2](p.508)提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任務,明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新形勢,胡錦濤強調(diào)外部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更加難以避免,“意識形態(tài)領域并不平靜,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有所滋長,思想理論領域里噪音雜音時有出現(xiàn),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仍然是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4](p.527)他要求全黨做好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面對西方思想文化沖擊,強調(diào)要“依法對文化產(chǎn)品進口進行篩選,及時對境外不良信息進行堵截,絕不允許利用我們的思想文化陣地傳播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傳播反共反社會主義觀點,傳播政治謠言,傳播黃色、暴力、迷信的東西”。[5](p.420)在這一“底線”基礎上,要大力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弘揚我國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對我國社會存在“錯誤、落后、腐朽”文化,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建設和諧文化,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及阿諛奉承、吹吹拍拍”[5](p.268)等腐朽庸俗的思想習氣,“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去牢固占領農(nóng)村思想文化陣地”。[5](pp.225-22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反復強調(diào)文化自信、強調(diào)思想文化領域應當堅持的立場、原則,這在廣義層面上正是強調(diào)在堅守社會主義文化“底線”的基礎上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6](p.228)文化自信源于社會主義的先進特質(zhì),讓我們有底氣堅持文化話語權的建構。與資本主義制度和封建制度相較而言,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鮮明的優(yōu)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實踐確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建設的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zhì)上是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文化,代表人類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如果用西方制定文化標準來審視、評判,那我們就容易喪失自信,甚至屈服于文化霸權。更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強調(diào)的是站在中國人民這一主體立場上的自信,由此,我們“文藝的根本宗旨也是為人民創(chuàng)作”,[6](p.116)“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裁剪中國人的審美”,[6](p.117)“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6](p.223)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7](p.322)我們的文化建設、文藝創(chuàng)作須臾不能放棄人民立場,而應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文化領域真正發(fā)揮作用,強調(diào)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強調(diào)人民立場。
回顧過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時,我國社會正處在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8](p.22)在文化領域,一些沖擊甚至突破底線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與各種錯誤的斗爭是長期而艱巨的。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統(tǒng)一思想、敢于同當下思想文化領域的問題作斗爭。
第一,要堅決同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和侵蝕作斗爭。鄧小平曾針對改革開放初期出現(xiàn)的問題指出:“現(xiàn)在有些同志對于西方各種哲學的、經(jīng)濟學的、社會政治的和文學藝術的思潮,不分析、不鑒別、不批判,而是一窩蜂地盲目推崇。對于西方學術文化的介紹如此混亂,以至連一些在西方國家也認為低級庸俗或有害的書籍、電影、音樂、舞蹈以及錄像、錄音,這幾年也輸入不少?!盵1](p.44)我們必須承認,這一現(xiàn)象盡管有所改觀,但并未徹底解決,依然有一些人追捧西方腐朽甚至反動的學術、文化產(chǎn)品,甚至迷信資產(chǎn)階級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理論,陷入思想多元化迷霧,對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做不恰當解讀,甚至懷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我們必須認識到,在外來文化輸入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長期存在:“有的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主張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在價值觀上主張極端個人主義”“有的歪曲黨和人民的奮斗歷史,詆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煽動對黨和政府的不滿?!盵3](p.231)當前,隨著國際格局深刻變化,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也出現(xiàn)新變化,諸如宣揚“包容性”,在全球范圍內(nèi)渲染“價值中立”“歷史終結論”“中國威脅論”等,或通過新媒體沖擊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等現(xiàn)象反復出現(xiàn)。面對外部文化侵蝕產(chǎn)生的文化亂象,習近平旗幟鮮明地指出:“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盵8](p.25)由此,我們要從政治角度看問題,從理論高度強調(diào)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增強黨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屬于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1](p.44)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與各種錯誤斗爭到底。
第二,要堅決同資本無序生長引發(fā)的文化亂象作斗爭。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資本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生產(chǎn)要素,其積極作用明顯,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和社會主義社會的資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資本都是要追逐利潤的”,[7](p.212)資本本質(zhì)特性決定了其易產(chǎn)生消極作用。鄧小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批判了文藝界中出現(xiàn)的“精神產(chǎn)品商品化的傾向”:“有些混跡于藝術界、出版界、文物界的人簡直成了唯利是圖的商人”,針對“一切向錢看”的歪風,[1](p.43)強調(diào)“更不能不對資本主義的腐蝕性影響進行堅決的抵制和斗爭”。[1](p.44)江澤民指出:“權錢交易、畸形高消費、拜金主義思想滋長起來,賣淫嫖娼、吸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屢禁不止,影響了社會治安、社會秩序、社會風氣”。[2](pp.380-381)習近平強調(diào)指出,“近年來,由于認識不足、監(jiān)管缺位,我國一些領域出現(xiàn)資本無序擴張,肆意操縱,牟取暴利”[7](p.211)的現(xiàn)象。資本無序擴張及由此造成流量至上、過度商業(yè)化、過度娛樂化、畸形審美、“耽改”之風、“飯圈”現(xiàn)象等諸多文化亂象;有的平臺一味追求利益,縱容用戶制作與傳播內(nèi)容低俗、色情和虛假的內(nèi)容,嚴重侵蝕社會道德底線,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的文娛企業(yè),斥巨資打造所謂的“流量明星”,誘導粉絲瘋狂“氪金”“打賞”,為流量不擇手段,甚至“以矛盾造熱度,以熱度換流量,以流量謀利益”。[9]對此,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敢于揭批各種亂象,引領文化領域正氣,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斷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第三,要堅決同落后、腐朽文化作斗爭?!爸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nèi)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盵10](p.314)然而,“傳統(tǒng)文化在其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11](p.313)鄧小平指出:“這幾年生產(chǎn)是上去了,但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流毒還沒有減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絕跡已久的一些壞事也在復活。”[1](pp.143-144)江澤民也強調(diào):“由于長期存在的封建主義文化殘余的影響,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東西在群眾中還有一定的市場,一些新形態(tài)的迷信、偽科學時有泛起?!盵3](p.38)胡錦濤告誡全黨:“我國是封建社會歷史很長的國家,封建主義和其他剝削階級腐朽思想影響將長期存在。”[5](p.268)進入新時代,諸如“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面子觀念”等封建流毒不時顯現(xiàn),習近平指出:“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調(diào)侃崇高、扭曲經(jīng)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nèi)容”,[8](p.9)等等。對此,我們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文化建設,對落后的文化要旗幟鮮明地亮劍,對文化垃圾要及時清理。
第四,要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作斗爭。對于個體而言,精神污染的顯著表現(xiàn)就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流行,精神世界的荒蕪勢必造成人的理想信念產(chǎn)生動搖。習近平指出我們的思想文化領域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什么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8](p.22)從“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個人利益不可侵犯”到“個人至上”,這些論調(diào)從未真正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我們不能讓集體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理想信念、行為準則讓道于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目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不能僅停留于課本、口頭上,而應在文化政策制定、施行及文化管理等方方面面真正繃緊這根弦,在全社會真正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引領青年主動樹立馬克思主義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全社會反對精神污染的自覺意識,把凈化我們的精神世界當作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去做。
防止精神污染,不僅是思想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問題。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復雜多樣的個體需求,文化亂象、錯誤觀點復雜多樣且危害深重。“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是在斗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斗爭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12]敢于斗爭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人民的鮮明品格,“我們黨依靠斗爭創(chuàng)造歷史,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13]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從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的偉大斗爭實踐中總結積累斗爭經(jīng)驗,勇于批判文化領域各種錯誤和扭曲的價值觀念,與一切企圖逾越底線的現(xiàn)象作堅決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