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品
The cultural leadership of the CPC in the new era faces the challenge of cultural nihilism,and combating cultural nihilism requires the maste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realization of“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play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Historically,an important task of party construction for a proletarian ruling party has been to fight for and consolidate cultural leadership.In the process,the theo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has also been formed,which provides us with a reference for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 of cultural nihilism.At present,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CPC’s overall leadership over culture,take the people as the centre,adhere to the unity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seek ideological security with Marxism,better resist the erosion of cultural nihilism,and continually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Party’s cultural leadership.
“文化領導權”關乎一個階級或政黨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話語權問題,中國共產黨極其重視文化領導權工作,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我們黨始終將維護與鞏固文化領導權作為工作方針加以堅持。文化領導權建設事關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事關國家文化安全,事關文化建設以及“文化現代化”的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也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隨著世界文化多元發(fā)展,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頻繁,思想和文化交鋒也更加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矛盾的產生與激化難以避免。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千方百計地維護世界霸權地位,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不僅對發(fā)展中國家實行政治和經濟“侵略”,還通過鼓吹自由民主,進行文化價值觀輸出,企圖實現思想文化上的“軟侵略”,這就導致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文化的單一敘事所主導,這一敘事在當前尤其體現為文化虛無主義。剖析和批判文化虛無主義,有助于正本清源,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而加強和鞏固黨和國家的文化領導權。當下,文化虛無主義主要體現在歷史和現實兩方面。
從歷史維度看,少數群體試圖通過文化虛無主義否定中國歷史,進而消解我們黨和國家的文化領導權。因為受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影響,少數人將文化問題、政治問題、歷史問題聯系在一起,以否定文化來否定政治、否定歷史,形成虛無主義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往往又以不同面目出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欺騙性?!邦A先滅其國,必先滅其史”,這些人妄圖否定中國歷史,就試圖從動搖中華文化立場入手,從而逐步銷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達到兜售西方價值觀的目的。他們的套路雖然不盡相同,但千篇一律地不斷向國人漫灌“迷魂湯”、投放“毒氣彈”。他們在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采取矮化行為的同時,進一步質疑、丑化革命文化,一步步消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最終達到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目的。這種文化虛無主義現象對我們的文化領導權建設帶來挑戰(zhàn),使我們的文化領導權建設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從現實維度看,文化虛無主義還通過網絡泛娛樂主義廣泛傳播。數字媒體時代的新技術,與數字工具和載體結合產生了新媒體。在娛樂文化方面,由于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引導不力,加之網絡督導和監(jiān)管缺位,新媒體易陷入“流量陷阱”,產生網絡泛娛樂主義現象。該思潮往往是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的新媒體形態(tài),為自己披上“時尚”外衣,迎合大眾獵奇心理,采取迂回隱蔽的策略掩蓋其用心,兜售似是而非的有害觀點,具有迷惑性、欺騙性、隱蔽性、滲透性和腐蝕性,悄無聲息地侵害著社會主流價值觀,且對營造健康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嚴峻挑戰(zhàn)。這種文化虛無主義價值觀背后隱藏的是由數字資本借助各媒體平臺產生的推崇流量至上的“數字拜物教”。當前文化虛無主義在傳播方面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動向,無疑加大了防范與治理的廣度、深度和難度。
文化領導權建設事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文化現代化”的實現,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從歷史上看,爭奪和鞏固文化領導權一直是無產階級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者與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者爭奪文化領導權、反對文化虛無主義的歷史。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盡管沒有明確提出文化領導權概念,但事實上馬克思、恩格斯始終站在爭奪文化領導權斗爭最前沿,如他們對“虛假意識”的批判以及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的斗爭,無不蘊含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掌握文化領導權的思想觀點,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意識、意識形態(tài)等的科學論述,為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列寧非常重視無產階級政黨文化領導權,他對文化領導權的論述散見于關于文化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主導地位及加強執(zhí)政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等諸多文獻。列寧主要通過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批判,將資產階級文化從馬克思主義陣營中驅逐出去,以純潔、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確立無產階級文化的領導權。其中與俄國“無產階級文化派”的斗爭,就是國際共運史上批判文化虛無主義非常典型的案例。文化領導權之爭,是列寧同“無產階級文化派”論爭的核心問題。在與“無產階級文化派”獨立傾向做斗爭的過程中,列寧始終立場堅定地表明黨對文化的絕對領導權,因為無產階級文化建設與共產主義建設是緊密相連的。而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領導人則由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放棄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奉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開展“重新評價歷史”運動,沒有維護和鞏固無產階級政黨的文化領導權,反而搞否定斯大林,進而否定和攻擊馬克思、否定蘇聯共產黨、歪曲和丑化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歷史的文化虛無主義,最后導致蘇聯解體、蘇共亡黨。2013年1月,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盵1](p.113)蘇聯解體與蘇共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背離、弱化蘇聯黨史教育等脫不了干系。恩格斯說過:“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盵2](p.520)歷史之所以重要,就因為它是對過去文化的承襲,否定歷史就是否定這個國家的文化。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領導權建設工作放在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毛澤東非常關注和重視文化領導權問題,將奪取、鞏固文化領導權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分析新民主主義文化時,毛澤東就已經提出,所謂新民主主義文化,“現在一定是無產階級領導的”,[3](p.855)從而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提出打下堅實基礎,確定了新民主主義的精神文化內核。延安時期黨的文化領導權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建設現代性的民族文化、時代性的科學文化和廣泛性的大眾文化。毛澤東還高度強調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價值,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建設的“雙百方針”,堅持不懈地從文化領導權角度闡述新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合法性”。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糾正錯誤思想的前提之下將馬克思主義與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實踐觀,為中國人民的思想文化發(fā)展指明了正確方向。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更是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導權,掌握文化改革發(fā)展領導權。”[4](p.548)
我們黨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堅持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原則,用馬克思主義筑起思想保障,更好抵御文化虛無主義侵蝕,不斷鞏固和提升文化領導權。
第一,牢牢掌握黨對文化的領導權。無產階級政黨是實現文化領導權的實施者,無產階級是實現文化領導權的主體力量和承擔者。黨對文化的領導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拔幕屈h和國家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命脈,而‘文化領導權’也不是單純的文化問題,它往往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交叉重合?!盵5]因而,強調文化的黨性原則,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權是首要的基本問題。從某種層面來講,文化領導權建設其實就是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建設。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文化領導權的建設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實現文化領導權的過程中,我們黨必須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以此提升對文化工作的領導能力。在吸取歷史經驗和總結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管意識形態(tài)、黨管文化,時刻洞悉新時代國內外社會思潮,提高黨在大局謀劃與方針政策制定等多方面的能力與定力,始終堅持黨對文化的領導權。
第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兩個結合”。我們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黨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6](p.10)這是深刻總結黨的百年歷史得出的科學結論。同時,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習近平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6](p.10)在新時代背景下,“兩個結合”彰顯出高度的文化自信。我們應辯證對待與吸收人類一切文化遺產,只有批判性地繼承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并將之進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轉化,才能建設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化。否認文化的繼承易喪失根基,沒有創(chuàng)新,文化也會喪失生機活力,我們必須繼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以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目標,使之成為我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力量源泉。一是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的民族性是世界文化多樣性之基礎,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多樣性的組成部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對數千年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凝聚,其所蘊含的民本傳統、哲學思想、政治理念、道德教化以及社會理想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為新時代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在繼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時要注重“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以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塑造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內在品格和精神特質,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二是加強革命文化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列寧曾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教育至關重要,這不僅是蘇維埃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基本途徑。三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支撐黨和人民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強大力量,其所展現出的文化優(yōu)勢,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所創(chuàng)建的革命文化。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特別是將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為鼓舞我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底氣和信心。
第三,弘揚社會主旋律,發(fā)揚社會正能量。人民至上是實現文化領導權的根本宗旨和價值旨向。進入新時代,在滿足人民物質需要的同時,我們還應更多關注人民的精神需求。為此,文化領域必須秉持向上向善、至善至美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提供富有內涵、怡情悅性的文化產品,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娛樂生活需要的滿足,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力量。1942 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是無產階級整個革命事業(yè)的一部分,如同列寧所說,是整個革命機器中的‘齒輪和螺絲釘’。因此,黨的文藝工作,在黨的整個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確定了的,擺好了的;是服從黨在一定革命時期內所規(guī)定的革命任務的。”[7](p.69)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至上”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根本立場,是新時代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建設的價值目標。堅持人民立場,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導向。為此,我們要牢記社會主義文化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8](p.97)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為體現和保證人民主體地位,我國文化的發(fā)展與建設必須堅持人民立場,而且文化需求是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力量是人們克服艱難險阻的支撐力量,把握新時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任務。文化虛無主義之所以出現虛無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現象,主要問題在于否定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奉行的不是人民邏輯、人民至上,而是資本邏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決定了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立足人民性,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
第四,培養(yǎng)人才隊伍投身文化現代化建設。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思想武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方向,用馬克思主義筑牢思想保障,以抵制文化虛無主義侵蝕。黨對文化的領導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堅持用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揭穿文化虛無主義的真面目,是我們的原則。在方法上,我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在本體論上是唯心的,在方法論上是形而上學的,在價值觀上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用形而上學的方法論去分析文化,否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詆毀黨的領導等,引誘國內群眾偏離正確的價值觀軌道。我們必須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理論武器,堅持唯物史觀,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不斷推進唯物史觀與“四史”融入生活和教育,同時重視理論宣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升群眾對文化虛無主義的辨別力和批駁力,用馬克思主義筑起思想保障。為此,我們必須建設專門的人才隊伍,培養(yǎng)一批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理論家,占領文化制高點。列寧強調科學理論不可能從工人的自發(fā)運動中產生,需要將理論從外部灌輸進去,在此基礎上堅持理論灌輸與民眾的切身訴求相結合,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平易近人的形式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這樣才能發(fā)揮廣大群眾作為“戰(zhàn)士”的作用。習近平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盵9](p.32)面對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這一偉大任務,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切實擔負和踐行新的文化使命,使之與我國總體布局和戰(zhàn)略布局相適應。
總之,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黨。[10](p.161)馬克思主義政黨只要真正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把維護與鞏固文化領導權作為重要的工作,就能有效防范與治理文化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