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宋潤澤, 羅慧英, 王麗娟, 張安平, 臧凱宏*
(1.甘肅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中藥藥理與毒理學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00;3.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血管外科,甘肅 蘭州 730000)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前列,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目前,結直腸癌主要通過手術切除治療,輔之以放、化療等其他治療手段,會引起抑制骨髓、細胞耐藥等副作用[2]。天然藥物具有多重作用靶點,能夠影響腫瘤進程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且毒性較低,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是結直腸癌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是臨床常用的中藥,具有潤腸通便、活血化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的功效,其化學成分復雜,可分為揮發(fā)油和多糖、有機酸等水溶性成分兩大類[3],已有研究證實,當歸多糖等水溶性成分能夠抑制多種癌癥[4],但其揮發(fā)性成分對腫瘤的作用尚不明確。本實驗以人結直腸癌HCT-116細胞為對象,研究當歸揮發(fā)油影響人結直腸癌細胞增殖、遷移、凋亡的作用及相關分子機制。
1.1 細胞 人結直腸癌HCT-116細胞,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研究所細胞庫,由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傳代保種。
1.2 試劑與藥物 當歸揮發(fā)油(蘭州和盛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80709)。MTT、胰酶(美國Sigma公司,貨號298-93-1、8049-47-6);青霉素與鏈霉素雙抗混懸液、BCA蛋白濃度檢測試劑盒(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80626、20180902);RPMI 1640培養(yǎng)液、胎牛血清(美國HyClone公司,批號AB212917、NIJ1221);Annexin V-FITC/PI凋亡檢測試劑盒、細胞周期檢測試劑盒(江蘇凱基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81219、20181125);Bcl-2、Bax、cleaved-caspase-3、β-catenin、c-myc、cyclin D1抗體(美國CST公司,貨號4223、5023、9664、8480、18583、55506);HRP標記的羊抗兔IgG抗體(英國Abcam公司,貨號ab6721)。
1.3 儀器 Shellab 2323型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美國Shellab公司);SW-CJ-IFD型超凈工作臺(蘇州凈化設備有限公司);Anke TDL-5型低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ELX 800型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VE-180型電泳儀(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ME104E/02型電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LX11-22PH/FL型倒置相差顯微鏡、BX-51型熒光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
2.1 細胞培養(yǎng)、分組及給藥 HCT-116細胞用含10%胎牛血清及1%青霉素、鏈霉素的RPMI 1640培養(yǎng)液,于37 ℃、5% CO2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實驗分為對照組及6.25、12.5、25、50、100 μg/mL當歸揮發(fā)油組,待細胞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時,用培養(yǎng)液將細胞密度調(diào)整為5×104/mL,每孔90 μL加至96孔培養(yǎng)板中培養(yǎng)24 h,對照組加入培養(yǎng)液10 μL,當歸揮發(fā)油組分別加入10 μL 6.25、12.5、25、50、100 μg/mL當歸揮發(fā)油,每組均設3個復孔,實驗重復3次。
2.2 MTT法檢測細胞增殖抑制率 各組細胞按“2.1”項下方法培養(yǎng)44 h后,每孔均加入10 μL終質(zhì)量濃度為0.5 mg/mL的MTT,培養(yǎng)箱中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各孔加入10% SDS 100 μL,振蕩10 min,于570 nm波長處檢測吸光度(A),計算細胞增殖抑制率。
2.3 細胞克隆形成實驗 取對數(shù)生長期HCT-116細胞,計數(shù)并于60 mm培養(yǎng)皿中接種250個細胞,培養(yǎng)24 h,設對照組、當歸揮發(fā)油組,分別加入500 μL培養(yǎng)液、50 μg/mL當歸揮發(fā)油,培養(yǎng)2~3周,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細胞克隆時,PBS清洗,用冰醋酸和無水甲醇(1∶7)配制的固定液固定15 min,待自然干燥后用1%結晶紫染液染色30 min,流水緩慢沖洗凈殘余染液,室溫干燥,倒置顯微鏡下計數(shù)并計算克隆形成率。
2.4 細胞劃痕實驗 取對數(shù)生長期HCT-116細胞接種于12孔板,按“2.3”項下方法分組,培養(yǎng)至細胞80%融合度時,取10 μL吸頭在孔中輕輕劃直線,將周邊脫落的細胞用PBS清洗,加入含5%胎牛血清及相應藥物的培養(yǎng)液,繼續(xù)培養(yǎng)24 h,在倒置顯微鏡下拍照,實驗重復3次。
2.5 流式細胞儀分析細胞周期 取對數(shù)生長期HCT-116細胞,調(diào)整細胞密度至1×105/mL,在60 mm培養(yǎng)皿中接種6 mL細胞懸液,按“2.3”項下方法分組,培養(yǎng)24 h后加入相應藥物600 μL,繼續(xù)培養(yǎng)48 h,棄培養(yǎng)液,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細胞沉淀,用預冷的300 μL PBS(pH 7.4)將其混勻,緩慢加入預冷的無水乙醇700 μL,4 ℃固定24 h以上。檢測時用預冷的PBS溶液洗滌細胞沉淀,1 000 r/min離心5 min,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加入50 mg/L RNase與50 mg/L碘化丙啶(PI)工作液,混勻后避光染色30 min,流式細胞儀設定激發(fā)波長488 nm,吸收波長600 nm,將細胞過濾后上機檢測,通過Modifit軟件分析各周期中細胞比例。
2.6 流式細胞儀分析細胞凋亡率 按“2.5”項下方法收集細胞沉淀,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操作,用250 μL Binding Buffer將細胞懸浮,加入AnnexinV-FITC及PI各2.5 μL,混勻后避光反應15 min,流式細胞儀設定激發(fā)波長488 nm,發(fā)射波長530 nm,1 h內(nèi)上機檢測,通過FlowJo軟件分析,在FCM雙變量的散點圖上,左下象限反映活細胞比例,右上及右下象限分別反映晚期和早期凋亡細胞比例,細胞凋亡率比例由晚期和早期凋亡細胞比例總和表示。
2.7 Western blot法檢測細胞凋亡及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 取對數(shù)生長期HCT-116細胞,調(diào)整細胞密度至5×104/mL,將9 mL細胞懸液接種在100 mm培養(yǎng)皿內(nèi),按“2.3”項下方法分組,培養(yǎng)24 h后加入相應藥物1 mL,培養(yǎng)48 h后提取細胞蛋白,用BCA法進行蛋白定量,SDS-PAGE凝膠電泳,將蛋白轉(zhuǎn)至PVDF膜,5%脫脂奶室溫封閉1 h,加入Bcl-2(1∶1 000)、Bax(1∶1 000)、cleaved-caspase-3(1∶1 000)、β-catenin(1∶1 000)、c-myc(1∶1 000)、cyclin D1(1∶1 000)、β-actin(1∶2 000)抗體,4 ℃孵育過夜,TBST洗滌后加入二抗(1∶5 000),室溫孵育2 h,TBST洗滌后ECL顯影。采用Image J軟件分析條帶灰度值,以β-actin為內(nèi)參,計算蛋白相對表達量。
3.1 當歸揮發(fā)油對HCT-116細胞增殖的影響 與對照組(0 μg/mL當歸揮發(fā)油)比較,當歸揮發(fā)油質(zhì)量濃度為6.25~100 μg/mL時,細胞抑制率升高(P<0.01),并呈劑量依賴性,IC50值為(52.49±4.32)μg/mL,故選擇50 μg/mL進行后續(xù)實驗,見圖1。
3.2 當歸揮發(fā)油對HCT-116細胞克隆形成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當歸揮發(fā)油組HCT-116細胞克隆數(shù)減少,克隆形成率降低(P<0.01),表明當歸揮發(fā)油可抑制HCT-116細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見圖2。
3.3 當歸揮發(fā)油對HCT-116細胞遷移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當歸揮發(fā)油組HCT-116細胞的遷移能力受到抑制,見圖3。
3.4 當歸揮發(fā)油對HCT-116細胞周期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當歸揮發(fā)油組HCT-116細胞S期及G2期比例減少(P<0.05,P<0.01),G1期比例增加(P<0.01),表明當歸揮發(fā)油可能通過阻滯HCT-116細胞G1期,使細胞增殖受阻,見圖4。
3.5 當歸揮發(fā)油對HCT-116細胞凋亡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當歸揮發(fā)油組HCT-116細胞凋亡率升高(P<0.01),達到(30.13±3.61)%,見圖5。
3.6 當歸揮發(fā)油對HCT-116細胞Bcl-2、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當歸揮發(fā)油組HCT-116細胞Bcl-2蛋白表達降低(P<0.0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達升高(P<0.01),Bcl-2/Bax蛋白表達比值降低(P<0.01),見圖6。
3.7 當歸揮發(fā)油對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當歸揮發(fā)油組HCT-116細胞Wnt/β-catenin信號通路關鍵蛋白β-catenin、c-myc、cyclin D1表達均降低(P<0.01),表明當歸揮發(fā)油抑制結直腸癌HCT-116細胞的作用可能與其下調(diào)細胞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有關,見圖7。
中醫(yī)認為,結直腸癌是由于邪氣侵襲、飲食不節(jié)及情志失調(diào)等因素引起的濕、熱、淤、毒淤積在體內(nèi)而形成的,因此,臨床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益氣健脾、利水滲濕類藥物為主[5]。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水溶性成分如當歸多糖等已被發(fā)現(xiàn)可用于多種腫瘤的治療,本實驗主要研究其揮發(fā)油成分對結直腸癌細胞生長的影響。
惡性腫瘤細胞增殖速度快,且具有轉(zhuǎn)移性和侵襲性,這是其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6]。本實驗結果顯示,6.25~100 μg/mL當歸揮發(fā)油能夠劑量依賴性地抑制HCT-116細胞增殖,IC50值為(52.49±4.32)μg/mL,因此,選擇50 μg/mL當歸揮發(fā)油作用于HCT-116細胞,觀察其對細胞克隆、遷移等基本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當歸揮發(fā)油能夠降低HCT-116細胞的克隆形成率,抑制其遷移能力,提示當歸揮發(fā)油在體外能夠抑制HCT-116細胞生長,對結直腸癌細胞具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細胞增殖速度快主要與細胞周期調(diào)控失衡有關[7-9],一旦細胞周期調(diào)控出現(xiàn)問題,細胞可能就會發(fā)生衰老或者凋亡。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歸揮發(fā)油作用后,HCT-116細胞在G1期的比例增加,S期的細胞比例減少,細胞增殖周期阻滯于G1期,導致細胞DNA合成所需的mRNA和蛋白質(zhì)供給不足,影響腫瘤細胞生長。細胞周期阻滯往往伴隨著細胞凋亡,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歸揮發(fā)油能夠提高HCT-116細胞的凋亡率,降低凋亡相關蛋白Bcl-2/Bax比值,升高cleaved-caspase-3表達,提示當歸揮發(fā)油抑制HCT-116細胞增殖與其將細胞阻滯于G1期,誘導凋亡密切相關。
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是影響細胞增殖、分化、侵襲、遷移及凋亡的關鍵信號通路[10-11],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Wnt信號轉(zhuǎn)導途徑的激活密切相關[12-14]。β-catenin是Wnt信號通路中的關鍵調(diào)節(jié)因子,Wnt信號通路被激活后,可以阻礙β-catenin的降解,使大量游離的β-catenin進入細胞核,與轉(zhuǎn)錄因子結合形成異二聚體,激活下游的c-myc、clyclin D1等多種靶基因,從而促進細胞的增殖、分化、侵襲及轉(zhuǎn)移等生物學特性[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歸揮發(fā)油能夠降低HCT-116細胞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下游關鍵蛋白c-myc、clyclin D1的表達,提示當歸揮發(fā)油可能通過抑制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抑制HCT-116細胞的增殖、克隆和遷移,將細胞阻滯于G1期,誘導細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