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駿,王櫻瑛
留置導尿管是ICU住院患者基本治療措施,可幫助昏迷、絕對臥床及尿潴留患者及時解決排尿困擾,但因其會損傷泌尿系統(tǒng)黏膜,不可避免造成病原菌逆行入侵,導致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風險增加[1]。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約占醫(yī)院獲得性感染的35%,若得不到有效干預,易誘發(fā)全身性重癥感染,嚴重影響預后,增加治療難度[2]。搜索臨床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研究將重點放在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患者病原學特征方面,影響因素相關文獻相對較少,且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導致臨床相關疾病預防、干預受制約。鑒于此,本研究將重點研究可能影響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并針對其制定相關干預措施,以期為臨床相關疾病預防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某院ICU留置導尿管的180例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開展疾病相關手術且術后均行留置導尿;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或全身性嚴重感染;有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用藥史;合并自身免疫性疾??;合并惡病質、精神疾患;導尿前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根據(jù)是否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分為尿路感染組(90例)和無尿路感染組(90例),診斷標準:(1)患者于留置導尿后48 h內新發(fā);(2)符合《成人導管相關尿路感染的診斷、預防和治療——2009年美國感染病學會國際臨床實踐指南》[3]相關標準;(3)尿培養(yǎng)革蘭陰性菌≥105cfu/mL,真菌與革蘭陽性菌≥104cfu/mL。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收集 利用基線資料調查量表,記錄年齡(≥60歲/<60歲)、性別(男/女)、合并糖尿病(是/否)、吸煙史(是/否)、導管留置時間(≥7天/<7天)、夾管訓練(是/否)等基本信息。吸煙史:每日平均吸煙量≥1支,吸煙持續(xù)時間1年以上。
1.2.2 實驗室生化指標 抽取入院次日晨起空腹靜脈血,高速離心(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線半徑15 cm)后取上層血清,待檢項目:(1)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與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試劑盒均由武漢博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2)低蛋白血癥:采用OLYMPUS 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白蛋白(科華試劑及其配套的定標液),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第8版)》[4]中相關內容,血漿白蛋白水平<30 g/L。所有受試者的血液標本檢測均由同一組檢驗科醫(yī)師進行,嚴格按照操作指南進行。
2.1 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2組間年齡、合并糖尿病、尿管留置時間、術后低蛋白血癥、血清TNF-α及TGF-β1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組間其他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單因素分析
2.2 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為因變量(1=尿路感染,0=無尿路感染),將表1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尿管留置時間≥7 d、術后低蛋白血癥、血清TNF-α、TGF-β1高表達均是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自變量賦值表
表3 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留置導尿管為侵入性操作,常導致尿道生理環(huán)境破壞,吞噬細胞功能下降,膀胱對抗細菌生理性沖刷作用減弱,細菌逆行入侵膀胱、輸尿管等器官并大肆繁殖,繼而誘發(fā)感染[4-5]。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合并糖尿病、尿管留置時間、術后低蛋白血癥及血清TNF-α、TGF-β1水平可能與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感染有關,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合并糖尿病、尿管留置時間≥7 d、術后低蛋白血癥及血清TNF-α、TGF-β1高表達均是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感染的危險因素。針對上述危險因素,做如下分析:(1)年齡≥60歲:老年患者全身防御系統(tǒng)能力減弱,機體免疫力較低,諸多條件致病菌可趁機大量繁殖,誘發(fā)機體內源性感染,加之老年患者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尿路感染風險也隨之增加[6-8]。(2)合并糖尿?。阂环矫嫣悄虿』颊邫C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免疫功能受損,自主神經(jīng)損傷嚴重,罹患神經(jīng)源性膀胱風險增加,排尿神經(jīng)調控障礙,容易滋生細菌,誘發(fā)尿路感染;另一方面,持續(xù)高血糖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抑制白細胞黏附、趨化等生理作用與細胞內殺傷作用,同時誘導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風險[9-11]。(3)尿管留置時間≥7 d:長時間留置尿管,尿管表面出現(xiàn)生物膜,增加常規(guī)細菌培養(yǎng)難度,降低抗生素敏感性,為微生物、細菌等聚集、繁殖提供微菌落,增加尿路感染風險[12-13]。張秋萍等[14]也明確了合并糖尿病、導尿管留置時間是導尿患者術后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似。(4)血清TNF-α高表達:血清TNF-α是典型促炎因子,高表達會刺激腎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大量白介素-6釋放,誘發(fā)纖維蛋白原分泌大量凝血因子,形成局部炎癥的微血栓狀態(tài),同時合并泌尿道黏膜損傷,促進炎癥細胞浸潤,誘發(fā)尿路感染[15-16]。(5)血清TGF-β1高表達:血清TGF-β1主要有參與炎癥,調節(jié)細胞分化、增殖、免疫等作用,高表達時,機體免疫活性被抑制,免疫應答對細菌清除能力下降,導致細菌持續(xù)存在,誘發(fā)并加重炎癥反應[17]。(6)術后低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水平與炎癥因子及外周血中T細胞亞群之間關系密切,低蛋白血癥導致機體炎癥應激程度加重,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細菌與真菌感染風險增加,患者尿路感染風險隨之增加[18]。
針對上述危險因素,提出以下干預措施: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水平,調整患者身體狀況;因病情需要長時間留置導尿患者,需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生物膜感染,按需更換導尿管;術后低蛋白血癥患者,應嚴格加強早期營養(yǎng)支持,糾正負氮平衡,維持機體正常營養(yǎng)代謝需求;血清TNF-α及TGF-β1高表達患者應積極給予針對性抗菌藥物,改善相關血清表達。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以降低尿路感染的風險,改善患者預后。但因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采集資料受限,且納入患者樣本量單一,研究結論的可信度還需開展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高齡、合并糖尿病、留置導尿時間長、術后低蛋白血癥、血清TNF-α及TGF-β1高表達均是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臨床應針對合并上述危險因素患者,采取相關干預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