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瑩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161000)
不孕癥是指男女雙方在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之下,正常、規(guī)律的進行性生活,至少1年未孕。目前,不孕癥具體發(fā)病機制暫未闡明[1]。不孕癥患者常精神壓力巨大,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煩躁等負性情緒,極大地影響了治療效果,使得患者更難受孕。人工授精是指采用非性交的方式將精子遞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使女子受孕的一種輔助生殖技術。近年來,人工授精技術在不孕癥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經由非性交方式,將男性精液注入不孕癥患者宮腔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生殖技術[2]。不孕癥患者由于長期不孕,在傳統(tǒng)文化及周圍輿論的影響下,導致其在進行人工授精時具有焦慮、緊張、抑郁等消極情緒,而消極情緒可通過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產生影響,促進促性腺激素、卵泡激素等釋放,導致排卵障礙,影響人工授精效果[3-4]。因而,在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時,應加強有效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及預后[5]。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8月~2021年2月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實施人工授精的不孕癥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對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效果予以探討,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實施人工授精的不孕癥患者92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其中46例為對照組,46例為研究組。對照組: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1.02±3.57)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72±0.24)年;學歷:本科及以上15例,專科12例,高中10例,初中9例。研究組: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0.83±3.66)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83±0.23)年;學歷:本科及以上12例,???3例,高中11例,初中10例。兩組年齡、病程、學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研究,且本研究獲得了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第八版)》中不孕癥的診斷標準[6];②認知正常,無溝通障礙;③無藥物過敏史。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伴有生殖道畸形;③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礙;④不符合人工授精條件;⑤臨床資料不齊全。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入院之后,對病情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患者需求,向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并對患者情緒予以評估,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調節(jié)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
研究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①組建護理小組:由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護士長組建護理小組,護理小組成員在查閱文獻、臨床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制訂人工授精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將患者護理干預分為初診、準備階段、排卵期監(jiān)測、手術階段以及術后隨訪5個階段。②制訂宣教手冊,并對患者進行分階段宣教。見表1。在宣教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借助墻報、視頻等材料進行一對一宣教,在進入下一階段宣教前,護理人員需對其宣教內容掌握情況進行評估,務必保證患者全面掌握宣教內容。
表1 臨床護理路徑表
①自我效能[4]:以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定,總分為40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高。②健康知識掌握度:采用齊齊哈爾第一醫(yī)院自制調查表評定患者干預前后健康知識掌握度,總分為40分,分值越高,健康知識掌握度越高。③心理狀態(tài):以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抑郁程度,總分為100分,臨界值為53分,輕度抑郁為53~63分,中度抑郁為64~74分,重度抑郁為>74分;以焦慮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程度,總分為100分,臨界值為50分,輕度焦慮為50~60分,中度焦慮為61~70分,重度焦慮為>70分。④臨床依從性:采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自擬調查表評定患者臨床依從性,總分100分,完全依從≥90分,部分依從60~89分,不依從<60分,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⑤妊娠成功率、妊娠結局:對兩組患者妊娠成功情況進行觀察與比較,妊娠成功率=妊娠成功例數/總例數×100%;對妊娠成功患者的獲嬰、流產情況進行觀察與比較,獲嬰率=獲嬰例數/妊娠成功例數×100%,流產率=流產例數/妊娠成功例數×100%。⑥護理滿意度:采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自制調查表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十分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兩組干預前自我效能、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自我效能、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與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與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自我效能 健康知識掌握度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46 20.45±3.17 31.36±3.42*10.78±2.31 31.09±4.34*對照組 46 20.87±3.08 25.76±3.05*10.12±2.48 24.18±4.16*t 0.644 8.288 1.321 7.796 P 0.521 <0.001 0.190 <0.001
干預前,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抑郁、焦慮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抑郁 焦慮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46 56.65±4.56 41.75±3.15*55.89±4.74 40.81±3.06*對照組 46 56.24±4.28 44.12±3.42*56.01±4.59 43.34±3.41*t 0.445 3.457 0.123 3.745 P 0.658 0.001 0.902 <0.001組別 例數
研究組臨床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依從性比較 [n(%)]
兩組妊娠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獲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流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妊娠情況比較 [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自我效能以及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改善不孕癥患者自我效能及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不孕癥患者受社會輿論以及家庭方面的影響,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而導致患者在人工授精過程中抱有消極態(tài)度,依從性及配合度較低,不利于其掌握疾病健康知識[7-9]。在本研究中,將不孕癥患者護理干預劃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采用不同護理干預策略,從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成功案例介紹、病情宣教、幫助患者獲取家庭支持等方面進行分階段護理,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在另一方面,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后,需要評估患者掌握程度,方可進行下一階段宣教,這有利于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提高[10-11]。這一研究結果與王艷超[12]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改善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治療依從性。分析其原因在于:在正式實施干預前,盡快取得患者的信任,并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在不斷鼓勵及安慰患者的同時,幫助患者獲取來自家庭的關懷,幫助患者改善負性情緒,調整心態(tài)[13]。同時細致認真的健康宣教也讓患者對于自身病情以及臨床干預過程具有充分的認知,并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工作[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妊娠結局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改善不孕癥患者妊娠結局及護理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在臨床護理路徑下,將患者護理過程分為5個不同階段,在干預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護理流程進行干預,能夠有效避免常規(guī)干預模式下護理人員工作中的主觀隨意性,還可避免護理人員由于太過繁忙而導致護理干預的遺漏[15-16],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干預。在胥慧慧等[17]的研究中,將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應用于人工授精患者,其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妊娠結局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進行人工授精的不孕癥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顯著提患者自我效能,增加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調節(jié)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