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偉
中國貴航集團三○二醫(yī)院口腔科(貴州 安順 561000)
牙體缺損主要是指患者因多種因素造成的牙體硬組織及結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異常與損壞,其主要表現(xiàn)為受損牙體正常生理解剖外形改變,使得牙體咬合、形態(tài)以及與鄰牙接合關系受到破壞,不僅會對患者的牙齒美觀造成影響,還會嚴重影響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根管治療后牙牙缺損患者不但可以將牙齒保留下來,還可以保持牙齒的美觀度,而根管治療后的牙齒多數(shù)僅保留很薄的一層牙體組織,導致牙髓缺乏營養(yǎng)、牙體脆弱易折斷,稍有外力牙體就可能發(fā)生劈裂、松動脫落等,因此需要進行冠修復進一步對牙體進行治療[1-2]。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根管修復輔助方法有全冠修復和高嵌體修復,前者在修復時需要再次消磨牙體組織,與盡可能保留牙體組織的治療原則相違背[3],因此有學者提出高嵌體修復效果更佳,牙齒的美觀度更好[4],本文旨在比較分析高嵌體修復根管與全冠修復根管治療后牙牙體缺損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8例后牙牙體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是單顆后牙牙體缺損,均給予根管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心肝腎功能異常,精神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傳染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按照患者治療先后順序分為A、B組兩組,每組各64例,A組男38例,女26例,年齡35~68歲,平均(56.12±8.94)歲。B組男40例,女24例,年齡36~65歲,平均(56.22±8.8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A組給予高嵌體修復,首先進行咬合面預備,均勻磨掉0.1 cm,再制作短斜面,預備頰舌面時從高嵌體邊緣開始到軸面的最大直徑位置,確保頜向軸壁聚合度為2~3°,形成長度約為0.25 cm的短斜面。B組給予全冠修復,首先預備咬合面牙體,消除薄壁和弱尖,保證牙體無基釉,預備牙體后保留約1 mm的牙釉質組織,保留具有一定抗力的牙體組織。將兩組患者預備牙體的各個面清理干凈,采用聚硅橡膠、塞拉格二次取模,并送至加工廠加工。所有患者試戴牙體并進行酸蝕處理,涂抹牙釉質、本質粘合劑,再使用混合性樹脂粘結劑粘結,進行口腔衛(wèi)生健康教育,平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1個月后采用自行設計的《后牙牙體缺損治療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一對一調查,主要內容包括美觀、舒適度、咀嚼功能、發(fā)音等。
1.3觀察指標①臨床效果 修復體完整,穩(wěn)定性強,邊緣未出現(xiàn)松動、牙齦炎,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為優(yōu);修復體完整,穩(wěn)定性較好,但是邊緣出現(xiàn)裂痕,輕度的牙齦炎,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為良;修復體破損、松動、脫落,邊緣出現(xiàn)明顯的裂痕,重度牙齦炎,咀嚼功能仍舊較差為失敗[5],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②滿意度評價 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A、B組臨床治療優(yōu)良率分別為96.88%,95.3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64,n(%)]
2.2對治療效果滿意度比較A組對治療效果滿意率(96.88%)高于B組(84.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治療效果滿意度比較[n=64,n(%)]
牙體缺損是臨床上口腔科就診率較高的疾病,通常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牙體組織不同程度結構組織破壞、外形異常等,導致牙體的基本功能喪失,破壞其正常生理解剖外形及與咬合、鄰結關系[6]。牙體缺損不但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面容美觀、牙髓、牙周組織,而且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目前,臨床上對于牙體缺損患者首次采取的是填充治療,但是若牙體缺損嚴重,牙體組織薄弱,難以有效支撐填充體,此時使用填充方法治療則牙齒的強度欠佳,美觀較差,若想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需要積極采取修復治療[7-8]。臨床上對于牙體缺損修復采用的材料是人工制作的修復體,可有效修復牙體缺損的部位,恢復牙體缺損部位的功能、外形及美觀,嵌體、全冠、部分冠等是臨床上開展牙體缺損修復治療常用的修復體,同時為了保證牙體的完整性,通常需要首先進行根管治療,再進行修復體制備,試戴、粘結,從而有效保護牙體組織[9]。
全冠修復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消磨牙體組織,造成剩余的牙體組織的強度欠佳,增加食物填塞、齦緣炎發(fā)生的幾率,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生活質量下降[10-11]。高嵌體可以嵌入到牙體窩內,覆蓋牙合面,并且高度超出牙合面,在粘入牙窩洞內時需要與粘接劑配合,預備高嵌體修復體時需要將牙冠最大釉徑下降至牙頸部的程度,盡可能保護較多的牙體組織,并且可以覆蓋整個牙體組織,提高患者應用過程中的抗力,最大可能的保留牙體組織,修復體可覆蓋整個頜面,咀嚼功能顯著提高可以與水平分力對抗,避免牙齒發(fā)生斷裂[12]。臨床實際診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高嵌體修復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修復體覆蓋整個牙冠,減小單顆牙尖所承受的應力,增加對薄弱尖部保護性,降低牙齒折斷的風險;②牙齒的外形、輪廓清晰,有效恢復鄰接關系,降低食物嵌填發(fā)生風險,保護牙周健康;③保持良好的固位形,洞形外各面、洞形各軸壁保持平衡,形成共同的就位道,發(fā)揮良好的固位作用[13];④牙體預備工作簡單,對于大面積缺損的牙冠可根據(jù)缺損的洞形,只需要修復平洞底和洞壁,降低治療的難度,對于磨牙大面積缺損的患者同樣具有較好的修復效果[14]。
本研究顯示:全冠與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的患者優(yōu)良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全冠與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牙體缺損均可獲得滿意的效果,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組對治療的滿意度高于全冠修復組(P<0.05)。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口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CAD-CAM技術、粘接技術、硅橡膠等有所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嵌體修復的成功率,與全冠修復相比,高嵌體修復可以保留患牙,減少對牙體組織的消磨,對患牙與鄰牙的影響不大,受到臨床口腔醫(yī)生的青睞[15-16]。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采取何種修復方法都需要根據(jù)牙體缺損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修復體,提高臨床修復效果。
綜上所述,高嵌體修復根管與全冠修復根管治療后牙牙體缺損均能有效修復缺損的牙體組織,但是高嵌體修復可最大程度的保留牙體組織,不會對牙齦組織造成不利影響,不破壞與鄰牙的關系,且患者對于治療效果更滿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