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雪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藥科,河南 南陽 473003)
帕金森?。≒D)為神經(jīng)性病變疾病,中老年人為好發(fā)群體,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肌強直、震顫、姿勢平衡障礙、動作遲緩、便秘、嗅覺減退等運動、非運動癥狀。目前西醫(yī)臨床主要以補充腦組織缺少的多巴胺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其中,多巴絲肼為常用治療藥物,經(jīng)吸收后可穿透血腦屏障,發(fā)揮與多巴胺相似的生物學效應[1]。近年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使得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成為研究熱點。中醫(yī)中,PD屬“顫證”范疇,為本虛標實之癥,以風、痰、火、瘀為標,以肝腎陰虛為本,治療應以滋補肝腎、滋陰息風為主。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68例PD患者,以探討柔肝通絡湯輔助多巴絲肼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選取我院68例PD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女14例,男20例,年齡56~79歲,平均(67.82±5.13)歲,病程1~7年,平均(4.29±1.07)年,Hoehn&Yahr分期:5例1期、6例1.5期、10例2期、8例2.5期、5例3期;觀察組女16例,男18例,年齡56~79歲,平均(69.04±4.72)歲,病程1~7年,平均(4.58±1.11)年,Hoehn&Yahr分期:3例1期、7例1.5期、12例2期、8例2.5期、4例3期。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均符合PD診斷標準[2],并經(jīng)臨床確診;均經(jīng)中醫(yī)辨證屬肝腎陰虛證;就診時均伴有肢體震顫、健忘、活動笨拙、肢體少動等癥狀;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能配合研究,治療依從性良好。
1.2.2 排除標準:家族性PD;藥物性PD;血管性PD;研究用藥禁忌證;造血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疾?。幌到y(tǒng)疾??;近期接受相關治療;內分泌功能障礙;Shy-Drager綜合征。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接受多巴絲肼治療,口服,初始劑量為62.5~125.0mg,可根據(jù)病情逐漸增加劑量至療效滿意,同時在無明顯不良反應狀態(tài)下維持劑量,總劑量≤400mg/d,2~3次/d。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柔肝通絡湯輔助治療。柔肝通絡湯基本方:葛根30g,丹參30g,枸杞30g,豨薟草15g,桑椹15g,大伸筋15g,白芍15g,山楂15g,地龍10g,天麻(蒸兌)10g,蟬蛻10g,以上藥物加600mL水,煎至400mL,早晚溫服,1劑/d,2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療效:判定標準如下,進步率100%為治愈;進步率50%~99%為顯效;進步率10%~49%為有效;進步率<10%為無效[3]。將治愈、顯效、有效納入總有效并計算總有效率;②統(tǒng)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Ⅱ、Ⅲ評分:于治療前后評估,UPDRSⅡ總分52分,UPDRSⅢ總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4];③腸道菌群: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0.1g新鮮糞便,加0.9mL厭氧菌稀釋,混勻,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計算培養(yǎng)基上生長菌落數(shù),采用對數(shù)換算后為數(shù)量。觀察腸道菌群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腸球菌、腸桿菌、酵母菌;④不良反應:惡心欲嘔、煩躁、便秘、口干、納呆、劑末現(xiàn)象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79.41%)較對照組(55.88%)高(χ2=4.300,P=0.038),詳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2.2 UPDRSⅡ評分、UPDRSⅢ評分治療后,兩組UPDRSⅡ評分、UPDRSⅢ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UPDRSⅡ評分、UPDRSⅢ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UPDRSⅡ評分、UPDRSⅢ評分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n UPDRSⅡ評分 UPDRSⅢ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439.11±4.0229.67±3.15a 37.16±3.0930.11±2.13a對照組 3438.05±3.7132.59±3.48a 36.24±2.8533.68±2.50a t 1.1303.6271.2766.338 P 0.2630.0010.206 <0.001
2.3 腸道菌群:治療后,兩組腸道菌群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較對照組高,腸桿菌、腸球菌、酵母菌較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腸道菌群對比(±s)
表3 兩組腸道菌群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 組別 n 乳酸桿菌 雙歧桿菌 腸球菌治療前 觀察組 344.68±0.516.25±0.476.92±0.35對照組 344.75±0.626.30±0.506.89±0.33腸桿菌8.04±0.777.85±0.72酵母菌4.03±0.873.91±0.800.5080.4250.3641.0510.592 P 0.6130.6720.7170.2970.556治療后 觀察組 348.19±1.23a 8.57±0.96a 3.20±0.34a 5.42±0.39a 2.06±0.37a對照組 345.04±0.66a 7.11±0.61a 5.76±0.68a 6.88±0.51a 3.14±0.42a t 13.1587.48519.63413.26011.251 t P <0.001 <0.001 <0.001<0.001<0.001
2.4 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xiàn)2例惡心欲嘔、1例便秘、2例納呆,對照組出現(xiàn)4例惡心欲嘔、3例便秘、4例納呆、1例煩躁、1例口干、1例劑末現(xiàn)象。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71%較對照組41.18%低(χ2=5.916,P=0.015)。
PD為臨床常見疾病,隨著病情進展,神經(jīng)性變不斷加劇,患者認知、運動、非運動等功能逐漸減退,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加重家庭、社會負擔。多巴絲肼主要成分為芐絲肼、左旋多巴,其中,芐絲肼可減少外周左旋多巴分泌量,左旋多巴通過利用外周循環(huán),能直接補充腦內多巴胺水平,為腦組織提供充足的多巴胺,用于治療PD,效果確切,但長期使用該藥物易導致不良反應、開關效應[5]。
中醫(yī)中,《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PD的病機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黃帝內經(jīng)·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黃帝內經(jīng)·靈樞·邪客》曰:“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jié),機關不得屈伸,故病攣也”,故其認為肝腎陰虛,瘀血阻絡為PD的發(fā)病機制,治則應以滋陰熄風、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且治療后,兩組UPDRSⅡ評分、UPDRSⅢ評分均有所降低,同時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柔肝通絡湯輔助多巴絲肼治療PD,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研究柔肝通絡湯組方中,桑椹、枸杞為君藥,可滋補肝腎;白芍、天麻為臣藥,能養(yǎng)肝息風;丹參、葛根、地龍為佐,有活血化瘀通絡之功,輔以豨薟草,可祛風通路;蟬蛻可息風止痙通絡;大伸筋能舒筋活絡,且三藥共為使;加之山楂的和胃助運、防活血通絡藥物傷胃的效果,全方可共奏滋補肝腎、滋陰息風等作用[6]。其輔助多巴絲肼進行治療,可協(xié)同增效,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多項研究認為,PD的產(chǎn)生與腸道菌群水平密切相關[7-8]。PD患者腸道中伴有菌群特異性改變,可作為潛在致病因素,參與α-突觸核蛋白的異常沉積,從而致病。本研究對其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腸道菌群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較對照組高,腸桿菌、腸球菌、酵母菌較對照組低,表明柔肝通絡湯輔助多巴絲肼治療PD,能調節(jié)患者腸道菌群水平。另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說明,柔肝通絡湯輔助多巴絲肼治療PD,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柔肝通絡湯輔助多巴絲肼治療PD,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能調節(jié)腸道菌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