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澄宇
(南昌大學(xué)第四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 江西南昌 330003)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多發(fā)疾病,會引起耳痛、耳鳴等,對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SOM 病情易反復(fù)發(fā)作,若不及時治療,會引發(fā)鼓室粘連、聽骨鏈壞死等病變情況,影響聽力,甚至造成耳聾[2]。臨床治療SOM 多采用糖皮質(zhì)激素,地塞米松是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激動劑,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但藥效持續(xù)時間較短,單一用藥整體治療效果欠佳[3]。鹽酸氨溴索具有良好的促黏液溶解作用,有利于呼吸道內(nèi)部黏稠分泌物排出,在呼吸系統(tǒng)相關(guān)疾病治療中廣泛應(yīng)用,但在SOM 治療中的應(yīng)用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4]。本研究分析地塞米松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SOM 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醫(yī)院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78 例SOM 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9例;年齡 21~53 歲,平均年齡(37.51±6.25)歲;病程1~8 個月,平均病程(4.31±1.25)個月;氣導(dǎo)聽閾值24~43 dB,平均氣導(dǎo)聽閾值(34.11±4.15)dB。觀察組男21 例,女18 例;年齡22~52 歲,平均年齡(38.53±6.27)歲;病程 1~8 個月,平均病程(4.36±1.17)個月;氣導(dǎo)聽閾值24~43 dB,平均氣導(dǎo)聽閾值(34.05±4.18)dB。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批號:K201914)。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SOM 診斷標準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診斷與處理指南》[5];均為單側(cè)發(fā)病;精神正常,基本認知、溝通無障礙;對本研究所用藥物耐受;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心功能不全;入組前4 周有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抗生素治療;伴有肝、腎功能障礙;既往存在聽力損傷史;患有感染性疾??;臨床資料不完整,研究無法持續(xù)進行。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取坐立位,醫(yī)師正對患側(cè)耳朵,采用碘伏對外耳道進行消毒,并采用10 ml注射器(帶有鼓膜穿刺針頭)穿刺,選取鼓膜前下象處距鼓膜邊緣約2 mm 左右作為穿刺點,抽取可能存在的積液,若難以吸出,則使用9 號長針頭再次抽取。對照組于患者中耳腔內(nèi)注入1 ml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2020042),1 次/d。觀察組于鼓膜穿刺抽液后,將0.5 ml 地塞米松和0.5 ml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03255)與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1 ml)混合,之后注入鼓室內(nèi),1 次/d。以7 d 為一個治療周期,首先治療一個周期,若未痊愈則開始下一個周期,最多4 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血管通透性、炎癥反應(yīng)、免疫功能及不良反應(yīng)。(1)臨床療效:患者自覺癥狀消失,聽力水平與健耳水平無異,鼓室導(dǎo)抗圖顯著改善視為痊愈;患者臨床相關(guān)癥狀明顯改善,聽力水平提高>20 dB,但尚未接近健耳水平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部分改善,15 dB≤聽力水平提高≤20 dB 視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均無改善,聽力水平提高<15 dB 視為無效。均于治療4 個周期后評估,痊愈、顯效、有效之和為總有效。(2)血管通透性:抽取患者治療前后5 ml 靜脈血(清晨空腹),離心分離血清,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纖維連接蛋白(Fn)、透明質(zhì)酸(H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3)炎癥反應(yīng):抽取患者治療前后5 ml靜脈血(清晨空腹),分離出血清,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白介素 -2(IL-2)、白介素 -6(IL-6)水平。(4)免疫功能:治療前后抽取患者5 ml 靜脈血(清晨空腹),至于抗凝管中送檢,分離出血液中免疫細胞,采用流式細胞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mào)有限公司,型號:XL-MCL)檢測 CD8+、CD4+,并計算 CD4+/CD8+。(5)不良反應(yīng)。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管通透性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管通透性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Fn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HA、PAF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Fn 水平高于對照組,HA、PAF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血管通透性比較()
表2 兩組血管通透性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PAF(n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n(mg/L)治療前 治療后HA(μg/L)治療前 治療后39 39 t P 121.37±16.84 120.69±15.75 0.184 0.854 174.83±20.65#195.30±22.46#4.190 0.000 71.97±4.86 72.39±5.18 0.369 0.713 60.39±4.64#54.62±3.26#6.354 0.000 126.17±20.39 125.98±19.65 0.042 0.967 104.53±16.40#92.49±15.72#3.310 0.001
2.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免疫功能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CD8+均低于治療前,CD4+、CD4+/CD8+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CD4+、CD4+/CD8+較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8+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CD8+(%)治療前 治療后CD4+(%)治療前 治療后39 39 t P 34.57±3.09 33.97±2.93 0.880 0.382 26.52±2.48#25.63±2.37#1.620 0.109 34.69±2.26 34.24±2.66 0.805 0.423 41.62±3.85#44.89±4.52#3.439 0.001 1.22±0.06 1.19±0.09 1.732 0.087 1.48±0.11#1.94±0.15#15.444 0.000
2.4 兩組炎癥反應(yīng)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反應(yīng)對 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L-2、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反應(yīng)比較(pg/ml,)
表4 兩組炎癥反應(yīng)比較(p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IL-6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IL-2治療前 治療后39 39 t P 56.20±7.83 56.43±8.35 0.126 0.901 19.25±3.28 13.66±2.12 8.939 0.000 121.39±20.17 120.48±20.93 0.196 0.846 61.50±10.54 43.97±8.86 7.951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SOM 屬非化膿性炎性病變,臨床尚未明確其發(fā)病機制,認為與機體免疫密切相關(guān)?;颊哐使墓堋⒅卸坏缺砻婊钚晕镔|(zhì)分泌大量減少,導(dǎo)致咽鼓管壓力急劇增加,中耳腔內(nèi)出現(xiàn)積液,最終發(fā)展為SOM,嚴重影響患者聽力[6]。
地塞米松為臨床治療SOM 的常用藥物,抗免疫、抗炎效果較好,機體易于吸收,能夠使得免疫球蛋白與其受體結(jié)合力降低,進而減少T 淋巴細胞轉(zhuǎn)化。但單一用藥地塞米松難以穩(wěn)定控制病情,停藥后易復(fù)發(fā),而大劑量用藥存在較多不良反應(yīng),臨床應(yīng)用受限[7]。本研究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F(xiàn)n水平、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HA、PAF、IL-2、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對比兩組不良反應(yīng)無顯著差異,表明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治療SOM患者療效確切。其原因為鹽酸氨溴索主要成分是氨溴索,屬黏液溶解劑,給藥后能夠改善咽鼓管生理功能,刺激咽鼓、中耳表面活性物質(zhì)分泌,利于改善中耳通氣效果[8]。同時,鹽酸氨溴索能夠溶解中耳分泌物,使其黏性降低,最終排出鼓室內(nèi)積液,改善聽力。SOM 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其清除功能會相應(yīng)降低,不利于中耳分泌物排出,影響聽力改善效果[9~10]。Fn 在組織液、血漿中廣泛分布,若其水平降低,會使得清除外界刺激物質(zhì)能力降低,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HA 為酸性黏多糖,在血管壁通透性、免疫應(yīng)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AF 增加血管壁通透性,促使中耳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減弱[11~12]。IL-2、IL-6 為重要細胞因子,參與機體免疫應(yīng)答、炎癥反應(yīng),故該類指標在SOM 診斷評估中敏感性較高,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變化[13]。鹽酸氨溴索能夠加快纖毛擺動,提高其對分泌物清潔能力,并可降低炎癥介質(zhì)釋放,有效抑制機體炎癥反應(yīng),進而減輕血管內(nèi)皮損傷,達到改善血管內(nèi)皮通透性的目的[14]。CD4+、CD8+共同完成T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CD4+對細胞、體液免疫具有輔助作用,而CD8+對細胞則具有殺傷作用,CD4+、CD8+的相對穩(wěn)定在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中意義重大。而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均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聯(lián)合應(yīng)用能夠協(xié)同增效,更好的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情的轉(zhuǎn)歸[15]。從安全性角度分析,兩組不良反應(y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提示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在SOM 患者中采用地塞米松與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治療效果更佳,能夠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炎癥反應(yīng),改善免疫功能,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