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靖云
(福建省泉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 泉州 362000)
B 族鏈球菌(GBS)為孕婦生殖道感染最常見的微生物,感染后不僅導致胎膜早破、宮腔炎癥、發(fā)熱等,還能通過垂直傳播感染新生兒,導致新生兒肺炎、呼吸窘迫、甚至窒息等[1]。美國疾控中心(CDC)發(fā)布的指南中,建議在妊娠35~37 周孕婦的陰道、直腸中留取標本,進行GBS 的篩查,并對感染GBS 的孕婦進行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對新生兒GBS 感染及感染后不良結局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2~3],并有數(shù)據(jù)顯示GBS 感染可導致5%的新生兒死亡[4],由此說明孕婦感染GBS 絕不容忽視?;谏鲜鲇^點,本研究選取生殖道GBS 感染的待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待產階段進行抗菌藥物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yī)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3月收治GBS 感染的待產孕婦155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75 例、研究組80 例,其中對照組在分娩階段不使用抗菌藥物,研究組使用抗菌藥物。對照組年齡21~36 歲,平均年齡(28.98±3.81)歲;孕齡 37~40周,平均孕齡(38.58±0.76)周;初產婦 45 例,經產婦30 例。研究組年齡20~37 歲,平均年齡(27.87±3.21)歲;孕齡 38~40 周,平均孕齡(38.76±0.82)周;初產婦42 例,經產婦38 例。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2 年倫審第28 號)。納入標準:(1)明確為 GBS 感染的孕婦,妊娠 37~40 周;(2)年齡 18~40 歲;(3)規(guī)律的產前檢查;(4)經床旁彩超證實為單活胎,且排除四肢、臟器、五官等畸形;(5)未使用其他抗菌藥物;(6)孕婦各臨床資料完整,并且孕婦及家屬愿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2)合并嚴重呼吸道、泌尿系、血流感染,急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者;(3)合并嚴重肝腎功能、心功能衰竭,以及惡性腫瘤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患者;(4)分娩前2 周內有性生活史;(5)存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6)對本研究中使用藥物過敏者;(7)合并嚴重認知功能等精神疾病,無法進行有效配合著。
1.2 治療方法 所有孕婦充分休息,保證充分的營養(yǎng)(優(yōu)質蛋白、蔬菜、水果等),動態(tài)胎心監(jiān)測、B 超檢查等。對照組孕婦分娩階段未使用抗菌藥物。研究組孕婦使用抗菌藥物直至分娩,首選注射用青霉素鈉(國藥準字H20033934)480 萬單位+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4 次/d,直至分娩。孕婦若對青霉素過敏則選用注射用頭孢唑林鈉(國藥準字H37021951)1 g+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3 次 /d,直至分娩。
1.3 觀察指標 (1)評估新生兒出生后第1、5 分鐘阿氏評分(Apger 評分),及新生兒體質量;(2)觀察圍產期產婦出現(xiàn)剖宮產、胎膜早破、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羊水污染等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例數(shù),計算總發(fā)生率;(3)觀察新生兒出現(xiàn)肺炎、化膿性腦膜炎、呼吸窘迫、窒息不良結局發(fā)生例數(shù),計算總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Apger 評分、出生體質量比較 兩組新生兒出生第1、5 分鐘Apgar 評分及出生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Apger 評分、出生體質量比較()
表1 兩組新生兒Apger 評分、出生體質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出生體質量(kg)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出生后第1 分鐘Apger 評分(分)出生后第5 分鐘Apger 評分(分)75 80 9.13±0.86 9.26±0.88*9.19±0.98 9.27±0.96*3.13±0.32 3.10±0.28*
2.2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待產孕婦剖宮產、胎膜早破、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羊水污染不良妊娠結局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例(%)]
2.3 兩組新生兒不良結局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肺炎、化膿性腦膜炎、呼吸窘迫、窒息不良結局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不良結局比較[例(%)]
GBS 作為直腸、陰道中的定植菌,其中有10%~40%的孕婦GBS 檢測陽性,另外有數(shù)據(jù)顯示70%~80%的GBS 感染孕婦通過垂直傳播給新生兒,從而導致新生兒不良結局[5~6]。國內文獻稱新生兒感染GBS 多由于宮內感染,或者分娩過程中新生兒通過陰道時所致,并且引起的不良結局通常表現(xiàn)在出生后 24 h 至 1 周[7]。GBS 感染不僅導致產婦的妊娠、分娩意外,還對新生兒帶來嚴重不良影響[8~9]。胎膜做為保護胎兒的重要屏障之一,一旦胎膜出現(xiàn)破裂,GBS 則沿著被破壞的屏障到達羊膜腔,導致早產。另外胎膜破壞的時間越長,則羊膜腔內感染幾率越大,進一步出現(xiàn)胎兒缺氧、心率增快,亦增加早產的風險[10]。
有數(shù)據(jù)提示國內孕婦GBS 帶菌率較前有所升高,對于妊娠35~37 周的孕婦有必要常規(guī)篩查GBS感染情況[11~12]。國內一項針對 26 例 GBS 陽性的孕產婦的研究,分娩后顯示17 例新生兒產生不良結局,而其中的10 例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治療GBS,盡可能的防治發(fā)熱、胎膜早破等并發(fā)癥發(fā)生[13]。因此在篩查出孕婦GBS 感染陽性者,有必要及時使用抗菌藥物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新生兒出生第1、5 分鐘Apgar 評分及出生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GBS 感染的孕婦,考慮其垂直傳播新生兒時,可能以分娩過程中新生兒經過陰道感染為主,并且進一步證實新生兒不良結局出現(xiàn)在出生后24 h 至1 周,從而其出生后第1、5 分鐘Apgar評分、出生體質量并未受嚴重影響。
有研究認為妊娠期感染GBS,導致剖宮產率、胎膜早破率顯著升高,而臨床加強檢測、防治,可改善母嬰健康[14]。本研究研究組待產孕婦不良妊娠結局、新生兒結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則說明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GBS 感染的孕婦后,可顯著降低不良結局發(fā)生,療效顯著。國內有研究將生殖道感染GBS 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青霉素、頭孢唑林鈉抗感染治療,亦得到顯著的療效,并且不發(fā)生其他因藥物帶來的不良影響[15~16]。任瑜超[17]對 280 例GBS 感染的孕婦進行分析,于圍術期采用青霉素或者克林霉素治療妊娠期感染的GBS,亦發(fā)現(xiàn)可顯著降低胎膜早破、宮內感染、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的發(fā)生率。而國外有學者針對孕產婦的研究,在預產期前1 d 予以抗菌藥物放入陰道內,能有效減少57.21%的孕產婦發(fā)生GBS 感染,并明顯降低圍產期不良結局[18]。
綜上所述,GBS 感染對母嬰結局存在一定的影響,而在分娩階段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可降低不良妊娠、新生兒結局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