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向永興
【案情】
蘇某在武漢某醫(yī)藥公司從事招標專員工作,工作地點在北京市。2018年雙方建立勞動關系時,公司委托北京某公司為包括蘇某在內的在京員工向北京市社保部門繳納了社會保險。
2020年5月,蘇某在工作時從臺階上摔下受傷,經醫(yī)院診斷為右脛腓骨骨折。2020年8月,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蘇某所受傷害為工傷。后經鑒定,蘇某工傷致殘等級為九級。
蘇某向社保代繳單位(北京某公司)所在地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申領工傷保險待遇,該中心拒絕向蘇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2021年8月,公司向蘇某發(fā)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蘇某醫(yī)療期已結束,在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為由,通知蘇某于2021年8月30日解除雙方勞動關系。
因社保代繳單位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于是,蘇某向公司所在地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蘇某的用人單位武漢某醫(yī)藥公司是否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呢?
【評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yè)執(zhí)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shù)厣鐣kU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fā)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钡谖迨藯l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依據(jù)上述規(guī)定,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向其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并應當向其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社會保險登記實行屬地管理,開戶和繳費單位應當是“用人單位”,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委托第三方代繳職工社會保險不合法。
一般而言,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前提應當是與參保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而在社會保險代繳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所在地與社會保險繳納地、社會保險繳納主體與實際工作單位均存在不一致。代繳是直接以社保代繳公司的名義為職工繳納社保,此種情形不是代理而是代替。
由于社保涉及人身性質,代繳公司雖代替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用,卻不能代替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申請工傷待遇,而在賬戶名義上,又顯示用人單位并未為其職工繳納工傷保險。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fā)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所以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職工應享受的所有工傷保險待遇。
本案中,武漢某醫(yī)藥公司委托北京某公司為其職工蘇某代繳工傷保險,而社保代繳單位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未向蘇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蘇某所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損失應由用人單位公司承擔。因此,公司應支付蘇某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
正常的社保繳納是企業(yè)依法為其員工繳納,企業(yè)繳一部分,個人繳一部分;而社保“掛靠代繳”,則是通過虛構一層勞務雇傭關系,向社保經辦機構申報并繳納社?!,F(xiàn)實生活中,一些沒有工作單位的人為了享受社保待遇、取得買房買車資格、避免社保斷繳等原因,通過找代繳公司掛靠社保,或者在親戚朋友的公司掛靠社保,但其實雙方并未建立真實的勞動關系,這種做法涉嫌違法。
自2022年3月18日起,《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jiān)督辦法》正式施行。根據(jù)辦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的規(guī)定處理,其中就包括:通過虛構個人信息、勞動關系,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盜用他人可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虛構社會保險參保條件、違規(guī)補繳,騙取社會保險待遇。
現(xiàn)在業(yè)內對于個人掛靠代繳違法,已經基本沒爭議。目前,多地人社部門已經公開發(fā)布消息,明確掛靠參保、虛構參保條件參保均涉嫌違法違規(guī)。
在實踐中,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在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情況下違規(guī)補繳,以騙取保障,造成社會保險基金的流失,對依法合規(guī)繳費的參保人不公平。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2021年公布的一起案例顯示,北京一公司采取虛構勞動關系方式,為36名不具備參保條件的孕產婦以公司職工名義繳納生育保險,累計騙取生育津貼98萬余元,最終8人獲刑。
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違法違規(guī)參保補繳屬于社保欺詐行為,稅務部門和社保部門不予辦理,已違規(guī)參?;蜓a繳的時段也將刪除,并將有關情況記入其信用檔案;情節(jié)嚴重的,處涉案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欺詐騙保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已領取的社保待遇,并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