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漁溪中心小學 黃蔚黎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現(xiàn)在,學生作文模式化是不爭的事實,教師應高度重視。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教師設計作文任務需要秉持少而精的原則,要在學法傳授方面積極探索,讓學生在寫作訓練中盡快進入情境,真正做到言之有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情。學生作文之所以出現(xiàn)模式化、格式化的現(xiàn)象,原因很多,其中缺少經(jīng)歷是最主要的,沒有真實經(jīng)歷自然找不到思考起點。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語境,要求學生結(jié)合閱讀、觀察、交流、想象、演繹等手段展開思考。
閱讀是個性化的學習行為,面對同樣的閱讀文本,學生可能收獲不同的體驗和知識。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閱讀需求進行語境設計,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文本中,尋找習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展開仿寫、續(xù)寫、擴寫訓練,給學生更多啟示。學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用經(jīng)典文本做閱讀引導,學生的感知和體驗會更深刻,對寫作的助力效果會更好?!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寫關系的真諦,教師創(chuàng)造閱讀語境,對寫作的助力作用超出想象。
教材就是一個例子,引導學生在教材中尋找寫作靈感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學生有很強的模仿意識,教材中的例文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做好對接和引導工作,讓學生自然進入到閱讀情境中,這樣才能找到寫作靈感,也能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作文“變形記”,要求寫童話,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童話作品。如《一滴水的旅程》《小樹自述》等。學生閱讀故事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對故事情節(jié)設計、結(jié)構安排、語言運用等方面進行探究。學生討論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歷,自主設計題目,設計作文結(jié)構,互相探討,完善文章寫作思路。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小組活動中,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建議,幫助學生推進寫作流程,順利完成寫作任務。有學生設計的題目是“一只具有超能力的蝴蝶”,打算寫這只蝴蝶做好事的經(jīng)歷:如解救受困的兔子、幫助農(nóng)民摘果實、為工人拉電線等。教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評價,指導學生做好規(guī)劃,設計作文結(jié)構,特別是開頭、結(jié)尾要相呼應,還要注意點題。
教師要設計閱讀語境,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對童話故事最感興趣,不僅愿意閱讀,對創(chuàng)編也有熱情。從學生作文可以看出,教師要在童話構思、結(jié)構安排等方面積極引導,給學生更多方法支持,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促進作用。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濃厚興趣,愛上寫作,也就不會再覺得壓力大,這與“雙減”政策的要求是相符的。
學生平時沒有主動觀察的習慣,也沒有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教師要針對學生寫作素材情況制定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搜集信息的機會。學生在積累和整理素材時,大多關注自己的經(jīng)歷,這雖然是正確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觀察,學生就可以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如果做好觀察日記,并對觀察內(nèi)容進行分類,學生就能夠擁有種類豐富、內(nèi)容真實的寫作資源庫。
設計生活觀察語境,能夠?qū)W生形成感官沖擊,讓學生在生活觀察學習中搜集更多寫作素材,進行深入思考,深化寫作的內(nèi)涵,讓作文深刻。如教學“ 讓生活更美好”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相關內(nèi)容,引出寫作話題:微笑、誠信、夢想、運動、旅行、種花等。學生對這些關鍵詞沒有太多認識,很容易陷入迷茫之中,教師可布置具體的觀察任務:一個“微笑”,可以讓我們想到許多和諧的場景,也能夠引發(fā)動人的故事——如服務行業(yè)工作人員的微笑服務,給大家?guī)砀鄿嘏唤處煹奈⑿?,給學生以希望和鼓勵……這些都是值得寫的故事。又如運動,是我們都需要培養(yǎng)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可以保證身體健康,運動過程中也會發(fā)生一些故事,值得思考。深入到生活中,進行針對性的觀察,抓住關鍵詞進行關聯(lián)性思考,結(jié)合觀察所得,可以獲得啟示。學生都有生活觀察的經(jīng)歷,在教師指導下,會自覺進行互動和交流,很快就會有新發(fā)現(xiàn),從而找到寫作思路。
學生雖然不缺少觀察生活的機會,但平時的觀察大多是無意識的,教師利用關鍵詞設計觀察任務,指導學生探索現(xiàn)象背后蘊含的道理,能給學生寫作素材積累帶來啟示。學生結(jié)合觀察結(jié)果進行深度思考和討論,更容易找到寫作切入點,也能為作文注入更多正能量。其實,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只是缺少整合的意識,不知道處理方法,不能將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優(yōu)化處理。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給學生以啟示,學生的寫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大幅度提升,自然能達成“雙減”的目標。
學生喜歡互動和交流,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問題,都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哪怕進入寫作狀態(tài)了,還有很多學生交頭接耳。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寫作專題討論活動,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教師能找到合適的討論話題,就能夠快速調(diào)動學生交流的熱情,讓學生找到寫作的方向。寫作設計需要解決立意、選材、結(jié)構、表達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在組織交流活動時,要根據(jù)學生的關注點選擇話題,還要親自參與互動交流活動,給學生講方法提建議,以提高交流效率。
習作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組織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多重對話中找到思考的方向,順利啟動寫作思維。學生有了寫作素材,如何剪裁,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關涉到言之有序的問題,因此,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非常有必要。如教學“學寫倡議書”,學生對倡議書并不熟悉,教師先給出倡議書樣本,要求學生閱讀,并進行討論:倡議書的格式有哪些特點?倡議書要設計具體的內(nèi)容,而且要采用分條設計的形式,這樣有什么好處?倡議書開頭要交代倡議原因,這樣設計有什么用意?倡議是一種建議,不是強制命令,要體現(xiàn)自愿的原則,唯有先交代倡議原因,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學生對相關問題展開交流,很快就能理清寫作思路。教師繼續(xù)設計討論問題,給出倡議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如科學用眼、節(jié)約用電、保護環(huán)境、植樹造林等。學生對很多生活現(xiàn)象和事物都有探索的興趣,這些生活現(xiàn)象和事物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教師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就會積極響應,在廣泛交流中達成寫作共識。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設計一些討論話題,圍繞倡議書格式、倡議內(nèi)容、倡議原因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成功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熱情。學生在集體閱讀、互動交流中,確定了倡議方向,對寫作方法有了清晰認知,為寫作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初次接觸倡議書這種文體,很容易產(chǎn)生困惑和心理障礙,教師先利用樣文做示范,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逐漸建立寫作信心,特別是教師的主動參與,讓學生有了更多底氣。倡議書有固定格式,教師要讓學生從主題選擇、倡議要求等方面展開思考,為寫作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主動交流,寫作難度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寫作感覺良好,與“雙減”政策是高度契合的。
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空泛,語言干癟,與表達基礎不好有關,也與想象思維沒有啟動有關,如果教師能設計一些想象類的問題,引導學生自然進入到想象語境中,自然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寫作中,從而使寫出的作文更有看點,真正做到言之有趣。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的關注點做調(diào)研,適時設計想象類任務,鼓勵學生做寫作規(guī)劃,寫靈動的作文。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能夠促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多新思路,突出文章的個性,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學生進入寫作構思階段時,最需要的是素材的支持,但在面對文題時,很多學生往往找不到切入點,如果教師能及時引導,給學生指出思考角度,或者組織活動,讓學生展開交流和探索,都可以給學生更多啟示。如教學“筆尖流出的故事”,在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則故事:有個非常聰明的小姑娘,特別喜歡寫作,每天都要寫很多東西。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她不僅在很多報刊發(fā)表了作品,還撰寫了一部小說……為讓學生快速找到寫作素材,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人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小組成員進行評選,選出最典型的,可以將這些故事作為素材,加以潤色,寫進自己的作文。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講述,并適時給出建議,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對故事進行創(chuàng)新,以提升故事的趣味性。
學生非常需要寫作素材,教師組織故事會,讓學生分享故事,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搜集素材的壓力,給學生更大的素材選擇空間。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對此教師要有清晰的認知,要創(chuàng)造想象的機會,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寫作素材也就會隨之而來。想象并非憑空產(chǎn)生的,一定要有生活經(jīng)歷和客觀實際的支持,要符合生活實際,這樣的想象結(jié)果才是可以入文的寫作素材。學生有了主動想象的意愿,參與寫作的熱情會更高,就不會再覺得寫作是壓力,自然能達成“雙減”的目的。
學生對演繹活動比較感興趣,如果教師能將寫作任務與演繹活動結(jié)合起來,給學生鮮活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寫作過程,學生就能真正做到言之有情。課本劇創(chuàng)編演繹、故事會、演講、公益宣傳、社會調(diào)查、課外活動等,都帶有鮮明的互動性特征,結(jié)合這些活動設計寫作任務,學生會有鮮活豐富的素材,能有話可說。寫作指導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教師要做好學情調(diào)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分析,以便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寫作順利推進。
組織學生現(xiàn)場表演,是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學生在展示表演中能獲得更加鮮活的學習體驗,為寫作提供豐富素材,也能從心理上減輕寫作壓力,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如教學“我的拿手好戲”,教師可先組織學生閱讀,做對照思考,看看教材中涉及的這些“武藝”有沒有自己最拿手的。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雖然不是很豐富,但也具備一些技能。教師可設計演繹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不妨展示一下,可以真實操作演示,也可以介紹自己的特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有唱歌的、有畫畫的、有玩魔術的、有彈樂器的,有說自己會炒菜的、有說會玩滑板的……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結(jié)合演繹情況,自主選擇素材寫作。
教師設計演繹情境,提供展示機會,讓學生發(fā)揮特長,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為寫作創(chuàng)新帶來了更多契機。寫作是創(chuàng)意性行為,需要創(chuàng)新,也需要技巧的支持,借助演繹活動,能打開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主動進入寫作狀態(tài),在不斷探索和思考中深化對寫作的認知,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寫作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計劃,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
學生的寫作存在很多問題,包括無話可說、有話說不出、說話沒條理、言之無物等。采用語境設計法,幫助學生廣泛搜集寫作素材,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產(chǎn)生更多寫作靈感。學生感覺作文有難度,壓力就會很大,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如何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