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潔
【關鍵詞】復方木尼孜其顆粒;異維A酸膠囊;痤瘡;皮損程度;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58.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2)02-0029-04
痤瘡(acne)是一種常見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疾病,高發(fā)于青少年人群,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雄激素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導管開口處角化過度、痤瘡丙酸桿菌繁殖以及炎癥反應有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1,2]。中、重度痤瘡易留有瘢痕或色素沉著,具有一定的損容性,影響患者自信心,嚴重的則造成抑郁心理[3]。目前,痤瘡的治療目的是盡早控制病情、避免疤痕形成、減少復發(fā)、保持社會心理健康[4]。臨床既往多使用和外用抗生素和維甲酸類藥物進行治療,但抗生素治療易產(chǎn)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且維甲酸類藥物的致畸性和維甲酸皮炎會加重皮膚屏障的損壞,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局限性[5,6]。復方木尼孜其顆粒由多種維吾爾藥材組成,具有排除體內(nèi)濁液,提高免疫機能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內(nèi)分泌紊亂引起的皮膚炎癥和痤瘡,對于治療尋常痤瘡、重度痤瘡以及淡化痘印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7]?;诖?,本研究觀察復方木尼孜其顆粒聯(lián)合異維A酸膠囊治療痤瘡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儀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診的160例痤瘡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痤瘡;局部外用藥物無效者;系統(tǒng)口服四環(huán)素類藥物無效者;皮損均主要分布于面部;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備孕人群、妊娠期或母乳期女性;近3個月內(nèi)使用過本次研究藥物或服用有相互作用藥物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或禁忌者;有抑郁病史或有家族史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男44例,女36例;年齡16~40歲,平均年齡(24.56±4.50)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病程(3.90±0.43)年;按Pillsbury分類法診斷損傷程度:Ⅱ級20例,Ⅲ級36例,Ⅳ級24例。觀察組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17~42歲,平均年齡(24.78±4.32)歲;病程5個月~9年,平均病程(3.89±0.48)年;按Pillsbury分類法診斷損傷程度:Ⅱ級22例,Ⅲ級34例,Ⅳ級2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損傷程度分類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資料均衡可比。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 使用異維A酸膠囊(上海信誼延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210,規(guī)格:10mm)治療:溫水口服,其中Ⅱ級痤瘡者10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4周;Ⅲ級痤瘡者10mg/次,2次/d,4周后減量至10mg/次,1次/d,保持該劑量用藥4周;Ⅳ級痤瘡者起始劑量為10mg/次,3次/d,3~6周后癥狀明顯緩解后減量至2次/d,維持到第8周。
1.2.2觀察組 使用異維A酸膠囊+復方木尼孜其顆粒(新疆維吾爾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65020166,規(guī)格:12g)治療:異維A酸膠囊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復方木尼孜其顆粒的具體用量及用法為6g/次,3次/d,連續(xù)用藥8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皮損程度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1臨床療效 療程結束后,患者的痤瘡消失,紅斑色、色素沉著消失,皮損改善程度超過90%則表示治愈;患者痤瘡基本消失,紅斑色、色素沉著基本消失,皮損改善程度大于等于50%,但小于90%則表示顯效;患者患處的囊腫、結節(jié)變小或者存在小波動,皮損改善程度大于30%,但小于50%則表示有效;患處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者病情加重則表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2皮損程度評分 從皮損類型、數(shù)量、顏色及疼痛4部分進行評分,其中皮損類型:皮膚恢復正常則為0分,少量丘疹且粉刺為主則為2分,膿皰、粉刺及丘疹并存為4分;皮損數(shù)量:病灶數(shù)量<5個為0分,<30個為2分,31~50個為4分,51~100個為6分;皮疹顏色:皮損正常為0分,黑色或者白色粉刺為2分,紅色丘疹或黑色粉刺為4分;皮損疼痛:疼痛完全消失為0分,存在輕微疼痛為2分,疼痛程度較為明顯為4分。
1.3.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包括暫時痤瘡加重、口唇皮膚黏膜干燥、光敏、面部四肢脫屑干癢、身體乏力和胃腸道反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行χ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與觀察組比較,χ2=13.292,P=0.000
注:*與觀察組比較,χ2=7.656,P=0.006
2.2兩組皮損程度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皮損程度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痤瘡是青春期最為常見的慢性炎癥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大部分患者于青春期后能減輕或痊愈,少數(shù)遷延至30歲以上,其發(fā)病原因主要與機體內(nèi)的皮脂分泌過多及雄激素增加、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微生物感染、免疫學因素、遺傳、睡眠、飲食等因素有關[8-11]。雖然該病會在青春期過后得到緩解或者自愈,但是由于發(fā)病部位多在面部,若未及時予以治療干預,病情會進行性加重,甚至遺留各種瘢痕,影響美觀,易使患者出現(xiàn)自卑心理,影響學習社交及身心健康,所以臨床上需及時予以治療可有效緩解病情[12]。目前,臨床多采用異維A酸膠囊治療中重度痤瘡,其治療效果尚可,但是在用藥過程中較容易出現(xiàn)皮膚干燥、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影響病情康復[13]。復方木尼孜其顆粒主要由茴香根皮、洋甘菊、香青蘭子、甘草、芹菜根、菊苣子、黑種草子、菊苣根、駱駝蓬子、茴芹果、香茅、羅勒子、蜀葵子等多種維吾爾藥材組成,可以調節(jié)體液及氣質,從根本上調節(jié)人體的免疫功能[14-1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復方木尼孜其顆粒聯(lián)合異維A酸膠囊治療痤瘡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紅斑色、色素沉著癥狀以及皮損改善程度,分析原因主要為異維A酸膠囊的藥理結構與全反式維A酸膠囊較為相似,其能有效抑制毛囊皮質腺導管異常的角化,尤其是對上皮組織的生長與分化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8];而復方木尼孜其顆粒的主要成分為芹菜根、香青蘭子、香茅、洋甘菊、菊苣根等,這些中草藥組合成的復方顆粒對患者機體內(nèi)的激素和代謝水平合成具有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兩種藥物結合能加快患者致病的體液排出,提高療效[19]。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皮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認為異維A酸膠囊是一種維甲酸類藥物,在治療痤瘡的過程中能縮小皮脂腺組織,控制痤瘡皮脂腺活性,從而減少皮脂分泌,減輕患者的皮膚角質栓塞[20,21];再加上復方木尼孜其顆粒內(nèi)含多種中藥材,其中茵香根皮有消腫止痛作用;羅勒子具有消散熱氣、止血作用;香茅能開通脈絡阻滯,消除體液功效;蜀葵子能有效消腫透疹等,多種中藥材對消除患者皮損狀況均有較好作用[22]。另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復方木尼孜其顆粒聯(lián)合異維A酸膠囊治療痤瘡的安全性較高。若單用異維A酸膠囊治療,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口唇皮膚黏膜干燥、患處瘙癢、腸胃異常等不良反應;中醫(yī)認為痤瘡是因患者體內(nèi)濕熱蘊蒸肌膚、肺與胃熱,血瘀阻滯而引起發(fā)病,而復方木尼孜其顆粒中的主要成分為甘草、菊苣子、駱駝篷子等中藥材,其中甘草清熱解毒;菊苣子抗菌消炎、消食健胃;駱駝篷子利尿通徑,排除機體濁液[23]。因此,復方木尼孜其顆粒與異維A酸膠囊聯(lián)合治療則有利于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復方木尼孜其顆粒聯(lián)合異維A酸膠囊治療痤瘡的臨床效果良好,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損程度,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促進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