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博
[摘 要]我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建構經歷了話語依附———話語反思———話語自覺———話語自我論證———建構國際話語權的發(fā)展脈絡。當前,在“西話主導,西強我弱”的國際話語格局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建構面臨西方輿論宣傳機器的選擇性報道與信息屏蔽、西方政黨制度理論的簡單平移或嫁接等困境,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完善并細化增強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配套制度,搭建傳播平臺和媒介,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
[關鍵詞]新型政黨制度 話語權建構 制度績效 理論建設
[中圖分類號] D 6 6 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6 7 1-2 8 0 3( 2 0 2 2) 0 3-0 0 3 6-0 6
一、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構建的時空場域與歷史沿革
新型政黨制度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及國家治理中的獨特優(yōu)勢和治理效能,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及世界政黨政治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在理論層面的闡釋和價值層面的挖掘上,新型政黨制度在話語權體系的構建中卻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fā)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盵 1] ( P 3 4 6)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從其傳播渠道和受眾范圍來看,主要分為國際國內兩大場域,對內的形塑與對外的突破,共同構成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構建的時空場域。要說服別人,首先要使自己信服。國內民眾對新型政黨制度的高度認同與接受,是新型政黨制度對外傳播拓展乃至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引導力、感召力、公信力的源泉與基石。事實上,當我們回溯國內民眾對中國政黨政治制度認知的發(fā)展歷程時,可以清晰地發(fā)現一條由話語依附—話語反思—話語自覺—話語自我論證再到建構國際話語權的發(fā)展脈絡,以及與這條脈絡相伴隨的中國共產黨對我國政黨制度內涵的不斷總結和概念表述的與時俱進。
由于西方政黨政治的先發(fā)優(yōu)勢和對輿論話語領域的強勢把控,早期的中國學者與民眾往往傾向于運用西式話語及邏輯來簡單框定和評判我國的政黨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尚處于話語依附階段;阿富汗和伊拉克戰(zhàn)爭的相繼爆發(fā),西方國家對國際規(guī)則的漠視和對他國內政的粗暴武裝干預,使國內民眾對西方所大肆宣揚的民主的普適性、優(yōu)越性價值產生質疑,并進而促發(fā)了對構筑于西式民主價值觀之上的政黨制度的深度反思,以西為上的價值評判風向逐步得到扭轉,自我話語意識開始逐步覺醒。伴隨著我國政黨制度理論體系的逐漸完善和制度效能優(yōu)勢的逐步彰顯,我國政黨制度的價值得到了更多哲學社會科學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運用中國話語講述中國多黨合作故事,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學術學科話語體系論述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價值、主要特色、制度優(yōu)勢和實踐意義,以期獲得世界范圍內人們對該政黨制度的普遍認同、接受和支持。由此,話語的自我論證逐漸向話語權的建構過渡。這種話語意識的逐漸覺醒同樣表現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中,從“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到“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到“符合我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再到“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話語表達的轉換既是制度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論證新型政黨制度合法性立論基點的拓展。從過去僅單獨強調其符合中國國情,到后來的強調政黨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中國特色,合法性的拓展為話語權建構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撐。
二、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構建的制約因素及現實困境
(一)西方輿論宣傳機器的選擇性報道與信息屏蔽
任何一種類型的輿論宣傳形式,無論官方媒體的新聞播報、媒體通稿,還是網絡世界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文章,都一定會有一種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其素材選取和價值評判的依據。宣傳平臺在政治上層建筑中的層級越高,其嚴肅性、代表性和權威性往往也就越強,其對小型或碎片化傳播媒介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也就越明顯。上層媒體宣傳平臺在宣傳中通常承擔著維護政治合法性與發(fā)展道路合理性的話語職能,并通過與其他宣傳平臺的合作,逐漸深化民眾對其職能的認識,引導他們運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大眾化語言豐富話語權建設渠道。然而,在當前西方政治氛圍日趨極化,對制度的價值評判標準非黑即白的整體大環(huán)境下,他國的發(fā)展成就被西方視為顛覆本國政權和否定本國發(fā)展道路的消極論證的可能性較之以往大大增強。在這種境況下,發(fā)展成就與績效如果不是經過西方的發(fā)展模式而取得的,便很難贏得西方的欽佩和贊許,而只會被歸為外部威脅或挑戰(zhàn)。對于被歸為挑戰(zhàn)的發(fā)展成就,西方自然不會運用管理學或政黨政治學理論來闡釋和宣傳,他們往往將中國政黨制度劃歸到西方現行制度的對立面,通過別有用心的報道或選擇性地截取某一片段,突出并夸大其與西方制度模式的差異,進而在對這種差異性的污蔑和曲解中,達到維護自身政權合法性的目的?!拔鞣酱髧焉鐣@驼h制度捆綁,推銷普世價值,推進各國‘民主化進程,對不符合西方政黨模式的政黨體制進行理論攻擊與思想傾軋,其本質目的是維護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盵 2]對于因類別特征不明顯或特征近似卻不同質而難以歸類的制度,西方的輿論宣傳機構則往往會采取限制傳播渠道、信息屏蔽等壓制性手段來削弱其在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拔鞣降耐ㄓ嵣鐗艛嗔四壳皞鞑ビ谑澜绱蟛糠值貐^(qū)8 0%~9 0%的新聞,幾乎淹沒其他聲音。但以漢語為傳播符號的信息量仍只占到總量的5%左右,影響力和話語權明顯偏弱?!盵 3] ( P 2 6 5)西方輿論宣傳機器的屏蔽和專制,消抹甚至顛倒了不同政黨制度間在實踐中的績效差異與比較優(yōu)勢,并進而在此基礎上塑造與現實形成鮮明反差的認知觀念。當這種比較被西方輿論機器選擇性屏蔽和惡意扭曲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國際空間就會受到擠占,被誤解或成見也就隨之滋生。
(二)西方政黨制度理論的簡單平移或嫁接
西方政黨政治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使其在政黨話語體系領域取得了發(fā)展中國家不易超越的先發(fā)優(yōu)勢。這種先發(fā)優(yōu)勢既表現為歷史理論淵源的悠久和理論素材的豐富,又表現為政黨類型學意義上話語體系的成熟定型。在西方政黨政治的研究視域中,政黨制度只分為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霸權黨制、主導黨制、極端多黨制等若干類型。新型政黨制度這一論斷的提出及其實踐,超越了以往所有政黨制度的分類標準,透視出西方政黨制度理論的貧乏。以“新”“舊”界分政黨制度,本身即是在類型學意義上對西方政黨政治話語權的突破,是對世界政黨政治實踐內涵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然而,在當前西方中心主義、西方普遍主義盛行的當下,國內和國際上的部分學者更傾向于運用西方政治的元話語來解釋和闡發(fā)中國政黨政治的發(fā)展歷程?!耙恢币詠?,西方國家總是用西方的政黨制度作為唯一的尺度和標準去衡量評價我國政黨制度,在西方所謂‘普適性‘優(yōu)越性的政黨話語體系中,抹黑攻擊中國?!盵 4]中西政黨制度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所要解決的歷史任務皆不相同,兩者具有不同的歷史淵源、理論基礎、實踐路徑和文化根基?!案鲊鴩椴煌總€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長期發(fā)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1] ( P 2 8 6-2 8 7)運用在中國早已論證失敗的西方政黨理論闡發(fā)中國政黨政治的實踐,只會鬧出削足適履的笑話。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作為一個層次邏輯嚴密、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的概念綜合體,要求我們在對其進行理解時必須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西方某些思維僵化、視域狹隘的研究者,縱使刻意削減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某些關鍵性內容,選擇性地忽略其獨特內涵,卻發(fā)現仍舊無法將其與西方政黨制度的某些解釋范疇完全貼合。理論局限與解釋壓力間的沖突,促使他們編造了“一黨制的亞類型”與“合作型多黨制”這兩種語言學或概念學上的嫁接和變種,試圖對新型政黨制度進行解釋。多黨制本是多黨競爭、輪流交替或聯(lián)合執(zhí)政的制度形態(tài),卻被冠以“合作型”的名號;一黨制本是一黨長期執(zhí)政的黨政關系描述,卻被扣上“亞類型”的帽子。事實上,這本身就是西方政黨制度排擠和邊緣化中國政黨制度話語的手段,制度話語的平移和嫁接意味著中國政黨制度的話語面貌不能以典型的形象出現在西方學者的研究視域中,而只能作為典型案例的補充,在研究的次序和重要性上均滯后于西方關于一黨制或多黨制的典型性研究。如果說西方將中國政黨制度作為其論證自身道路合法性的反面論據已經是對中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邊緣化,那么這種由舊有體系下所衍生出的二級分支則是對中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再度邊緣化。這種不顧政黨制度事實與內涵的簡單話語平移與嫁接,其結果只能使中國政黨制度在誤導性的宣傳和研討中被錯誤理解和逐漸邊緣化。
三、增強我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路徑探析
在新媒體時代,現代政黨政治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F代政治中的思想公共產品,即使績效突出、成果卓著,卻也往往面臨著“酒香害怕巷子深”的窘境。雖然新興媒介傳播形式在增強政黨制度話語權、海外傳播影響力和制度認同中的作用不可小覷,但如果不與本國的政黨建設相結合,便難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力。新型政黨制度寓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具有濃郁的本土化標識和鮮明的民族化特征。中西方政治發(fā)展的不同歷史源流、不同社情國情、不同文化傳統(tǒng)決定了中西政黨制度話語權的構建必然要采取差異化的策略。不同于西方憑借政黨制度的話語霸權刻意歪曲制度的績效優(yōu)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建構走的是一條以事實績效為驅動,以理論建設為支撐的發(fā)展道路。制度績效是理論建設的依托,理論建設的成果需要由相應的事實治理成就來佐證和展現;理論建設為制度績效的發(fā)揮提供智力支撐,制度績效豐富理論建設成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建設。由事實的發(fā)展成就帶動民眾對制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由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和理論內涵的闡釋增強民眾對我國政黨制度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認識。新型政黨制度在建設中以事實的績效成就為論證依據,以制度的特征優(yōu)勢為理論建設及宣傳側重點,堅持化被動的話語借鑒為主動的話語創(chuàng)新,破除了對西方政黨制度的話語崇拜與路徑依賴。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績效與理論建設相結合的構建邏輯決定了其話語權的提升與拓展絕不是單向度的,而是理論與事實相互協(xié)調促進的雙向度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對內提升政黨政治話語權建設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發(fā)揮新型政黨制度對政局穩(wěn)定的基石作用和對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支撐作用,以提升制度效能促進理論認同;對外擴充搭建交流平臺、創(chuàng)新傳播媒介、促進民間交流。同時,以高水平的研究者和大師為引領,促進學術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培育高質量的學者型研究隊伍。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和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不動搖
在多樣化政治思潮充斥話語權領域,擠占主流話語權建設空間的環(huán)境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和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不動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我國政黨制度效能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的制度保障。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政黨制度的底氣和依托,是彰顯我國制度建設成就和理論建設水平的標桿?!皹嫿ㄖ袊滦驼h制度話語權要堅守馬克思主義本源,立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概括生命力強、符合時代特征的新表達、新話語?!盵 5]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新型政黨制度內蘊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以及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參政的協(xié)商民主精神,彰顯其優(yōu)勢與特色。
(二)完善并細化增強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的配套制度
新時代,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規(guī)范化、組織化、程序性建設水平和制度的系統(tǒng)化水平明顯提升。然而,要進一步在國內形塑并鞏固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對外拓展新型政黨制度的話語權空間,就不能僅僅止步于制度在宏觀層面的政策性宣介和原則性規(guī)定,而要在相關配套政策的落實和細化上下功夫。“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仍部分停留在原則性規(guī)定層面,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強化。因此,對相關配套制度進行細化規(guī)定有其必要性?!盵 6]完善并細化制度是發(fā)揮制度效能的重要方法,也是為促進理論認同服務的?!暗珡哪壳暗膶嵺`層面看,我國新型政黨制度運行的制度化、程序化、規(guī)范化還不夠,重實體輕程序、重形式輕實效等方面問題依然存在?!盵 7]堅持問題導向,新型政黨制度在政策上的落實細化可歸結為兩個層面。
一是提升制度對政黨間民主監(jiān)督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拓寬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雙向監(jiān)督的路徑與渠道。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建設,健全相互監(jiān)督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自覺接受監(jiān)督、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實施專項監(jiān)督等機制,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完善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行職能方法,展現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優(yōu)勢”[ 8]。要在制度的問責和追責領域明確責任主體,貫徹落實到各環(huán)節(jié),使監(jiān)督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不僅僅是多黨合作中的監(jiān)督主體,也需要加強自身履職能力建設與自我監(jiān)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民主黨派要在監(jiān)督與自我監(jiān)督中提升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二是提升政黨協(xié)商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水平,促進黨際關系和諧,提升制度績效與理論認同。程序科學是保障政黨協(xié)商實效的前提,沒有程序保障的政黨協(xié)商必然流于虛設。要區(qū)分政治指令的傳達、政治任務的委派與政治議題討論,議題要體現溝通的平等性和參與的有效性,在議題建構的過程中,民主黨派應主動作為,在建設性議題的創(chuàng)設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
(三)搭建傳播平臺和媒介,講好中國新型政黨故事
參考文獻:
[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7.
[ 2]楊松祿,羅雷.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理論的話語權構建[ 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 0 1 8, ( 0 5).
[ 3]陳正良.軟實力發(fā)展戰(zhàn)略視閾下的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7.
[ 4]崔曉彤,楊方圓.構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研究[ J].黨政干部學刊, 2 0 2 1, ( 0 1).
[ 5]張峰林,唐瓊.提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國際話語權[ 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 0 1 9, ( 0 6).
[ 6]劉菊香.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fā)展趨勢研究[ 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 0 1 9, ( 0 6).
[ 7]楊衛(wèi)敏.協(xié)商民主與新型政黨制度話語權[ 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 0 1 8, ( 0 6).
[ 8]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N].人民日報, 2 0 1 9-1 1-0 6( 0 0 1).
[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2 0 1 6.
責任編輯:周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