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信息化設備的運用是以網絡為主,為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特別是工作與學習方面?,F在很多教師發(fā)現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優(yōu)勢,并開始借助“互聯網+教育”模式實施低年級識字教學,更好地促進語文學科人文性、工具性,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助小學生提升識字能力。
一、“互聯網+教育”平臺開發(fā)與運用
中國漢字歷經千年,承載著我國最悠久的中華文明,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質,通過文字都能傳遞出不一樣的內容。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要充分考慮漢字的特點,不只在視覺上,了解與記憶漢字的特點,還要深度挖掘漢字中隱藏的深層文化。據此,借助互聯網為小學生構建適合學習的識字教學平臺,主要包括:
(一)識字單元中創(chuàng)建“漢字軒”
小學識字教學中,最傳統(tǒng)的方法是教師范讀,然后學生朗讀,最后書寫與背誦。導致后期的書寫還有很多錯字?!盎ヂ摼W+教育”基礎上創(chuàng)建教學平臺可為學生展示與漢字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如甲骨文漢字、漢字組成視頻等,讓學生從字源與拆字的角度分析漢字各部分的含義。在此,若學生掌握了漢字的原義,再書寫就很少出現錯誤。從漢字的形成角度分析,在“六書”理論中,分析漢字意義與構造,很多精華內容值得識字教學借鑒。在此借助“互聯網+教育”平臺,可實現古為今用,助學生快速學習漢字的同時,還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此,課堂中可依據漢字的形、音、義三個角度,使用象形的方法掌握與學習漢字的含義。學生在學習平臺中通過視頻、圖片、文本的觀看,更清晰掌握象形文字的意義。
(二)漢字角色教學中創(chuàng)建“游戲城”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多采用游戲教學法,在課堂中不但體驗學習的興趣,還能輕松識別、記憶漢字。通過教學平臺中的“游戲城”功能,點擊進入界面,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猜謎語”“摘水果”“開飛機”“拼圖”等游戲。以“猜謎語”為例,在借助終端主菜單進入“游戲城”模塊后,找尋適合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點開進入,讓學生自主完成游戲活動,通過此可展示充足的識字資料,充分利用可用資源。發(fā)揮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激勵性,設置階梯性游戲。如“王白石”組成“碧”字;“一口吃掉牛尾巴”謎語的謎底為“告”字等等,通過做游戲的形式,讓學習變得有趣,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過程中提升識字能力。
二、借助教學平臺來突破識字教學重點
(一)借助教育平臺助學生辨析比較識字
低年級學生識字方面學習難度較大的有同音字的區(qū)分,基于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弱,在遇到同音不同義的漢字容易混淆,且不能區(qū)分出語境,所以會隨意使用。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練習,能夠區(qū)分同音字。在此若單從字面含義講解漢字,學生可能不夠理解,若增加教學平臺,學生可以直觀辨析字體,區(qū)分效果明顯。如在進行“地”“她”“池”字教學的時候,先通過教學平臺為學生展示“也”字,接著在平臺中為學生展示水池的動畫,提問“池”字比“也”字多了什么?學生直觀觀察,很快得到答案,“增加了三點水”。再為學生展示三點水與“也”字組合成“池”字過程,讓其加深記憶。使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再分別學習“她”與“地”,讓學生在觀察漢字組成的過程中深化記憶,區(qū)分不同漢字。在謎語的展示下,讓學生猜測新字,并一同討論三個字的相同點.不同點,在班級中分享識字經驗。以此幫助學生快速記憶生字,還能通過對漢字規(guī)律的了解,在后期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可以觸類旁通。
(二)在平臺輔助下引導學生領悟漢字字義
小學低年級識字的教學,多是以表意文字的形式呈現的。教師將漢字的字形與其意義結合講解,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的畫面情境。在此,借助教學平臺,可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進一步增強識字教學效率。
1.理解會意字字義
會意字的教學則是在漢字上做刪除與添加,讓其變?yōu)榱硪粋€熟悉的漢字然后開展講解。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不用向學生傳授會意字的含義,只要其掌握漢字規(guī)律即可。下面是教師開展會意字教學的片段。在教學平臺中,為學生播放小鳥在樹枝上站立,嘴巴不停在動的動畫視頻,然后詢問“你看到了什么?”在其討論后,再展示“鳥”字,并根據學生說出的“小鳥在唱歌”詢問他是怎么看出來的,學生回答“因為小鳥的嘴巴一直在張合”,通過課件展示“口”字,并將“口”與“鳥”結合,組成“鳴”字,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字怎么讀,讓學生示范朗讀,并猜測這個字是什么意思?促使學生容易想到“鳴”的含義。在此教學中,運用教學平臺,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同時還借助動畫的模式,分析“鳴”字的部首與偏旁,然后再組合,助學生掌握漢字規(guī)律。
2.理解形聲字字義
低年級學生接觸最多的漢字是形聲字,因此教師要通過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形聲字規(guī)律,進而快速了解形聲字的字義;基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儲備不多,所以學生學習漢字比較困難。所以使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在教學平臺幫助下帶領學生進行形聲字字義的學習,助其快速掌握漢字結構了解形聲字的字義。教師在教學平臺中下載視頻并展示,將“青”字做成一個人,在湖邊走路,發(fā)現水面波光粼粼,十分好看,所以徘徊不前。視頻最后出示“清”字,提出問題“最后小青找到了一個好朋友,你知道是誰嗎?”“是三點水,”教師問:“青字和三點水組成了什么漢字?”此時學生異口同聲說:“清?!苯處焼枺骸澳隳芨鶕曨l內容,猜測‘清字是什么意思嗎?”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后回答說:“‘清字表示水非常清澈與干凈。”表揚學生說得好、說得妙的同時,最后提問“大家一起找一找,‘青字還能哪些偏旁做好朋友?”邀請學生按照動畫視頻中的內容編故事,如,日字旁與青字組成“晴”、言字旁和青字組成“請”,由學生自主探究,找出漢字的異同點,得到快速記憶漢字的方法。
三、融合“新”“舊”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一)在生字的范讀、范寫中運用“互聯網+教育”
在“互聯網+教育”的普及下,很多小學教師在課堂中過度追求現代化,完全舍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在網絡中收集下載音頻代替教師的范讀,又在教育平臺下載漢字書寫視頻代替教師的范寫。殊不知,教師在范讀、范寫中的一個動作或者表情,就可能讓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建立識字的興趣。識字教學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拼音作為基礎知識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所以教師不能忽視范讀。但是,通過互聯網下載的音頻也有其教育優(yōu)勢,教師可在識字教學中先為學生播放多媒體朗讀,然后再教師范讀。幫助學生先掌握拼音的正確讀法,再精準學習讀音。教師在范讀中還要學生關注教師的嘴型,這是聽音頻不能達到的。所以要將信息技術中的音頻朗讀呈現,與教師傳統(tǒng)的范讀進行結合。
教師的范寫,也少借助信息技術,而是通過紙筆的示范完成。因為低年級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弱,教師若在黑板中范寫,學生還是不會清晰分析出漢字的結構,在進行漢字書寫的時候還是不知如何下筆。在此教師可為學生演示在本上寫字,然后用投影儀放大,讓學生一筆一畫都看得真切。以此,不但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還能確定在田字格中,每一個生字的位置結構。在教師直觀展示書寫方法下,教師還可進行個別范寫,利用“手把手”教學模式幫助低年級小學生寫字,如,個別小學生執(zhí)筆姿勢不正確、落筆輕重掌握不好、漢字筆畫不對等,都可通過手把手的形式幫助其提升漢字書寫水平。
(二)創(chuàng)建想象情境,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以此提升智育。當學生剛入學的時候教師就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隨著“互聯網+教育”在識字教學中的融入,可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但是有的學生在此就忽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如,過度借助網絡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根據圖片學習漢字,但是學生卻沒有通過漢字聯想到圖畫,此表示學生想象力差,思維能力鍛煉性不強。為了改善網絡直觀性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不到位的情況,教師要重視想象情境的創(chuàng)建,實現傳統(tǒng)識字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融合。以生字“燕”的教學為例,教師以“謎語”的形式創(chuàng)建情境,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燕”字的謎語,然后讓學生猜測這個字是什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集思廣益,然后發(fā)言。有的學生回答“鳥”;有的學生回答“燕”。當說出“燕”字答案之后,很多學生獲得認同,并紛紛說出正確答案。教師在表揚學生們回答得準確的基礎上,讓學生們伸出手,與自己一同書寫這個漢字。然后用在網絡平臺中下載“燕子”的圖片,與學生們一同分析謎語中的各個部分是“燕”子中的哪一個部分,并將其與燕子圖片結合,讓學生象形結合,通過圖形能夠自然聯想到“燕”字。本節(jié)課教學已經將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互聯網結合,并借助猜謎語的形式,引導學生想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新漢字的記憶。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在熟練使用“互聯網+教育”模式時候,可以增強小學生識字興趣與能力。通過教師增強信息技術水平,在低年級識字課堂中能夠與互聯網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盎ヂ摼W+教育”平臺的建立,為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提供有力支撐,在此教師要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提升識字積極性,增強識字效率,提高現代信息素養(yǎng)與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