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凌燕
統(tǒng)編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方式進行編排。單元各部分圍繞主題,緊扣語文要素,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一個系統(tǒng)??梢?,統(tǒng)編教材單元主題性、整體性尤為突出,這喻示著使用統(tǒng)編教材必須從單元整體的視角來解讀教材,組織教學。習作單元作為統(tǒng)編教材中的特殊單元,雖然版塊設計與閱讀單元不一樣,但也具備相同的特性。如何將習作單元的各個部分進行有效統(tǒng)整,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習作的寫作秘妙,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本文以統(tǒng)編版四年下冊習作單元為例,談談單元整體視域下的教學設計。
一、單元解讀,聚焦語文要素
(一)關注單元導語,明晰語文要素
單元頁是整個單元的開篇,呈現(xiàn)了單元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有提領全局的作用。例如通過研讀單元導語,可知四年級下冊習作單元是以“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為主題。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的方法;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由此可見,本次習作單元的選編和習作的內容都指向寫景,訓練點是在閱讀中了解按一定順序寫景的方法并運用到習作中。
(二)關注內部聯(lián)系,細化單元目標
認真研讀語文要素中的關鍵詞,能更好地把握本單元中語文要素的訓練點,細化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做到有的放矢。通過解析單元導語,教師找出“按一定順序”這一關鍵詞。何為“按一定順序”?教師需研讀習作單元的各部分,給出恰當的定義。本單元安排了“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其中《海上日出》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按景物變化順序寫景的方法。《記金華的雙龍洞》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按游覽先后順序寫景的方法。“交流平臺”以精讀課文為例總結梳理了寫景的兩種方法——“按游覽順序寫”“按景物變化的順序寫”。“初試身手”是引導學生嘗試運用精讀課文中的兩種寫景方法進行口頭和書面的練習,為完成單元習作而“小試牛刀”。“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為學生提供了按順序寫景的其他范例,用更多的例文規(guī)范行文的框架?!傲曌鳌钡囊笠矎娬{了“按照游覽的順序寫寫這個地方”。通過對本單元各部分特點的全盤思考,語文要素中的“按一定的順序”可細化為“按景物變化順序”和“按游覽先后順序”。統(tǒng)編教材中的助學系統(tǒng)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幫助,也讓師生心中有了目標,有了方法。在本單元中,助學系統(tǒng)除了指向“按一定順序”,在《記金華的雙龍洞》課后第二題“讀由外洞進內洞的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指向的是“交流平臺”中的第二點“可以把特別吸引你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習作例文《頤和園》中第四處旁批:“湖面靜得像一面鏡子,游船在湖面慢慢滑過,多美的畫面!”《七月的天山》中第二處旁批:“野花像錦緞、像霞光、像彩虹,真美??!”都提示了印象深的景物可以重點描寫,寫重點景物可以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描寫。“習作”版塊中針對“景物的特點是否寫清楚”也提出了要求。通過助學系統(tǒng),教師可以得出“體會怎么把景物特點寫清楚,習作時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寫出特點”是本單元的目標之一。通過解析單元內部各個版塊的特點及之間的聯(lián)系,本單元的目標逐漸明晰、細化。
(三)關注縱向聯(lián)系,尋找學習定位
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呈現(xiàn)序列化,教師在研讀教材時要縱向聯(lián)系,找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和能力點所處的位置。梳理小學階段的統(tǒng)編教材,會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了許多有關寫景的文章,如一年級的《秋天》;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年級上冊第二、六單元;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四年級的《觀潮》等。這些文章的學習使學生拓寬了選材的視野,感悟到多種寫景的方法,積累了描寫景物的語言。同時,學生也經歷了三次有關寫景的習作,積累了“圍繞一個意思寫”“寫清景物特別之處”“結合所描寫的地方,表達自己的感受”等表達的方法(見表1)。這些都為本單元學習搭好了基奠。找準定位,才能準確地制定目標,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從而提升教學實效。
二、任務統(tǒng)整,落實單元目標
(一)任務前置,發(fā)現(xiàn)問題
本單元設計創(chuàng)設了評選“十佳導游解說稿”的主題活動。單元伊始,教師發(fā)布單元活動任務,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驗收集3個素材,再選一個最想寫的素材在班級交流。教師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選材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引導。例如,有的學生選擇“游樂場”準備寫如何玩游樂項目,這與本次習作的主題有所差異。又如,由于經濟的原因,學生外出旅游的機會有限,使選材受到局限。由于游玩活動范圍縮小,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相同的景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其他素材給出建議。當然,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選擇,對幾名學生選擇同一景點的情況,教師后續(xù)要思考如何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來寫。基于學生已有一定的寫景的經驗,在確定素材后,教師讓學生先試著寫寫文章。這次的寫作,教師不進行指導,文章能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問題。接著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單元頁的學習,并對本單元進行初步瀏覽。師生一起聚焦單元要素,再回顧自己的文章,發(fā)現(xiàn)問題,如游覽順序條理不夠清晰、過渡語句的運用不理想、游覽景物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景物特點不夠突出等。這些問題的呈現(xiàn)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要寫好文章的熱情,也是開啟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研磨文章的“按鈕”。
(二)多文聯(lián)動,構建框架
本單元的單元目標之一是習得按一定順序寫景的方法,并運用于習作中。而“按一定順序寫景”是學生在初試寫文中欠缺的能力點,它直指文章的脈絡。教學《海上日出》時,教師引導學生聚焦第2、3自然段,在讀文中發(fā)現(xiàn)作者是按太陽變化的順序寫景的。再通過多次研讀文本,讀懂這里的變化指的是太陽位置、顏色、光亮這三方面的變化。為了深入地體會“景物變化的順序”,教師關聯(lián)了已經學過的課文《火燒云》和《觀潮》,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fā)現(xiàn)這三篇文章景物變化的側重點不同?!痘馃啤穫戎鼗馃祁伾托螒B(tài)的變化?!队^潮》側重海潮的形態(tài)、聲音、氣勢的變化。通過對比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了“景物變化”的內涵是豐富的,并體悟了“按照景物變化順序寫景的方法”。最后,教師以“日落”為題讓學生思考:“你會按什么順序寫?突出哪幾方面的變化?”然后讓學生用簡單的圖示表達景物的變化,嘗試運用習得的方法。本單元后面幾篇文章的行文思路都指向“按游覽先后順序”。教師先以《記金華的雙龍洞》為抓手,通過完成課后的路線圖來厘清作者游覽的順序。關聯(lián)《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自主畫路線圖,體會作者如何按游覽的順序進行描寫。再重點關注學習《頤和園》及《七月天山》過渡句,體會過渡詞句的表達。接著教師以“初試身手”第一題為實踐場,指導學生按照參觀順序畫路線圖,并運用恰當的過渡句進行銜接。最后,讓學生拿出最初形成的文稿,根據文稿勾畫路線圖,并思考路線圖是否依據自己游覽的順序,如果不恰當要進行修改,使游覽順序清晰,然后加入恰當的過渡句,讓景物的轉換更加自然。通過“習得方法—嘗試運用—自主實踐”的過程,學生習得并運用了“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的方法,打好了文章的框架。
(三)聚焦細節(jié),突出特點
寫好一篇文章不單要關注整體布局,還要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在確定好文章的框架后,就要落實本單元的另一個單元目標:“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寫出景物的特點?!苯處熞劢箚卧n文的特殊文段,組成“學習資料群”,讓學生體味語言,發(fā)現(xiàn)作者把景物特點寫具體的奧秘。如聚焦《海上日出》的2~5段,發(fā)現(xiàn)作者用擬人的方法寫出太陽慢慢升起的狀態(tài)。抓住太陽顏色從淺入深、光亮由弱到強的變化寫出了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聚焦《記金華的雙龍洞》中第5段,體會作者將直觀描寫與真實感受相結合突出“孔隙狹小”的特點。《頤和園》引導學生關注第4段昆明湖的描寫,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昆明湖面的靜美?!镀咴绿焐健肪劢沟?段,結合旁批,引導學生學會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描寫,突出景物的特點。學生在這組資料的學習中感悟了把景物特點寫具體的多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拿出自己的習作嘗試運用直觀描寫與真實感受相結合的方法,加入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修改。學生就是在這“學習——提煉——反思——修改”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導游解說稿。
三、進階評價,提升習作能力
評價是對學生習作成果的一種檢測,是習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本單元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在修改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每次的習作能力點出示習作評價表,讓學生自主修改習作時有抓手,讓學生互評時有依據。例如,在描寫“日落”實踐活動中采用表2進行評價。嘗試完成“初試身手”第一題和依據游覽順序修改自己文章時采用表3進行評價。根據“突出景物特點”這個能力點修改習作時可采用表4進行評價。在這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修正,同伴評價后再次修改逐步達到“按一定順序寫景,突出景物特點”的要求,也慢慢形成自我習作、自我修改、同伴交流的好習慣。本單元創(chuàng)設了評選“十佳導游解說稿”的活動,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逐步修正完成自己的解說稿。單元的最后一項活動就是學生成果展示,并評選“十佳導游解說稿”,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依據表3、表4進行評選,相互交流這些解說稿,如“你最想去哪兒游玩?哪處的景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也可再次反思自己的文章與十佳導游解說稿之間的差距,促進學生再次修改,不斷完善。
基于主題,教師聚焦語文要素的習作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從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本單元應習得什么,如何習得能力,是否真正學會的角度出發(fā),將閱讀文章與習作實踐相結合設計活動,讓學生邊學習、邊反思、邊實踐,在層層推進中,促進學生習作的思維及語言表達的運用。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主題學習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ZX21—114)研究成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