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花,張金鳳,翟學偉,徐文香
1.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腎內科,山東濱州 256600;2.濱州市濱城區(qū)三河湖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濱州 256600;3.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山東濱州 256600
糖尿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該疾病的發(fā)生率目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糖尿病腎病則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1]。當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病因及發(fā)生機制仍存在爭議,部分學者認為該疾病發(fā)生與高血糖致代謝異常、腎臟動力學異常等有關。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多采用透析治療,該治療方式可延長患者壽命,提高其生活質量[2]。臨床研究表示,對透析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開展有效合理護理措施可提高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醫(yī)護一體化護理屬于符合現代護理理念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主要強調尊重患者的個人人格和生命價值,從而制訂出高效性、整體性及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方案。目前,該護理方法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其護理效果顯著[3]。該研究對2020年6月—2021年6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0例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獲得該院醫(yī)學倫理學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曉研究內容且簽訂同意書。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0例,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女27例,男33例;年齡36~75歲,平均(56.28±6.37)歲;病程2~9年,平均(5.43±1.16)年。研究組60例,女28例,男32例;年齡37~76歲,平均(56.15±6.37)歲;病程2~9年,平均(5.51±1.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標準者;溝通交流無障礙者;臨床依從性較高者;臨床一般資料齊全者。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心、肝等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自身免疫疾病者;認知障礙者;精神障礙者;臨床資料丟失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進行入院宣教、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及飲食護理等基礎護理。研究組開展醫(yī)護一體化護理,具體護理如下:建立醫(yī)護一體化小組:①由3名護士和1名主治醫(yī)生組成醫(yī)護一體化小組,護理期間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由主治醫(yī)生給予護理及用藥指導,護士每日匯報患者檢查結果,并讓主治醫(yī)生調整護理內容和方法;②檢測觀察者尿液:監(jiān)測患者蛋白尿、尿糖等情況,對其尿液的蛋白含量進行測量,密切觀察呼吸頻率與深度,以及是否存在爛蘋果味、庫斯曼氏呼吸及惡心嘔吐情況,若存在此情況需立刻告知醫(yī)生并給予相應處理;③檢測患者血脂血糖:觀察患者血糖、血壓、水腫等檢查結果,密切觀察其神志、血壓、呼吸、心率變化,若出現異常立刻告知主治醫(yī)生;④生活管理和護理環(huán)境:限制水攝入量,以控制于前1 d尿量增加到500 mL為宜;根據患者病情狀況制訂飲食方案,合理補充高生物效價蛋白,對蛋白的攝入量進行控制;⑤合理調整患者休息和運動,以其運動耐受度為宜;醫(yī)師根據患者狀況調整運動以及飲食。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情況,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餐后2 h血糖(2 hPG);對比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包括血漿內皮素(ET)、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24 hUpro);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利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評價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等,每項為100分,分值高生活質量高;利用該院自制護理問卷表評估兩組滿意度,評估護理技能、護理質量及護理態(tài)度和環(huán)境護理等,滿分100分,高于85分為非常滿意,60~85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4-5]。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后FPG(4.10±0.63)mmol/L、2 hPG(5.73±0.36)mmol/L及HbA1c(5.29±0.56)%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情況比較(±s)
組別對照組(n=60)研究組(n=60)t值P值FPG(mmol/L)護理前 護理后2 hPG(mmol/L)護理前 護理后8.58±2.06 8.42±1.71 0.463 0.337 4.82±0.58 4.10±0.63 6.513 0.004 11.40±2.43 11.51±2.38 0.251 0.409 7.09±0.55 5.73±0.36 16.026<0.001 HbA1c(%)護理前 護理后7.55±1.20 7.63±1.27 0.355 0.373 6.37±0.77 5.29±0.56 8.787 0.001
研究組護理后患者的ET(53.01±7.46)ng/L、BUN(9.08±2.33)mmol/L、Scr(113.18±9.72)μmol/L及24 hUpro(1.09±0.32)g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s)
組別對照組(n=60)t值P值研究組(n=60)t值P值t護理后組間值P護理后組間值時間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ET(ng/L)BUN(mmol/L)67.58±9.73 61.04±8.41 3.939 0.015 67.71±9.82 53.01±7.46 9.233 0.001 5.533 0.006 13.75±3.17 11.13±2.84 4.768 0.009 13.60±3.26 9.08±2.33 8.738 0.001 4.323 0.011 Scr(μmol/L) 24 h Upro(g)142.17±13.25 128.06±11.06 6.333 0.004 142.23±13.35 113.18±9.72 13.626 0.001 7.828 0.003 2.18±0.47 1.61±0.53 6.233 0.004 2.28±0.49 1.09±0.32 15.750<0.001 6.506 0.004
研究組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物質生活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對照組(n=60)研究組(n=60)t值P值76.75±3.08 92.26±2.13 32.082<0.001 75.29±3.04 84.41±8.52 7.809 0.002 78.36±4.43 87.55±4.17 11.701 0.001 75.78±2.07 83.34±8.45 6.731 0.003
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近些年,由于我國社會老齡化日益加重,加之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發(fā)生巨大改變,使糖尿病發(fā)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6]。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是以蛋白尿、四肢水腫等為臨床特征,其早期癥狀不明顯,但會隨著時間推移,病情不斷加重,會嚴重降低腎功能,導致腎功能障礙,倘若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對其生命安全帶來危害[7]。目前,臨床治
療糖尿病腎病方法較多,其中血液透析是治療該疾病常用方法之一,其治療方式能將體內的血液毒素有效清除,增強胰島素的活性,延緩腎衰竭,提升降糖效果[8-9]。但血液透析治療雖具有短期腎功能保護的效果,無心臟負荷,但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身體條件不理想,多合并基礎性疾病,同時受文化程度、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了解糖尿病腎病知識不多,致使其臨床配合度和依從性降低[10-11]。大量相關研究指出,糖尿病腎病患者在進行治療過程中若得到了有效護理,不僅能提高治療療效,還能改善其生活質量[12-13]。為此,該文對該院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120例予以分析。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FPG、2 hPG及HbA1c比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護理后患者的ET、BUN、Scr及24 hUpro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護理人員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開展醫(yī)護一體化護理,不僅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還能改善其腎功能。究其原因:該研究測量患者血糖指標(FPG、HbA1c和2 hPG)與腎功能指標(ET、BUN、Scr和24 hUpro),通過檢測其指標,可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狀況。醫(yī)護一體化護理能夠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及時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促使其早日恢復。同時,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多為糖尿病中晚期,存在隨時致命的可能,因此,臨床在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護理時需重視其生活管理、環(huán)境、血糖血脂、尿液等情況,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護理內容[14-15]。此外,研究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的各項均比對照組高,結果與張麗華等[16]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評分依次分別為(92.37±2.21)分、(84.59±9.63)分、(87.60±4.23)分、(83.48±8.54)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相符。表明臨床將醫(yī)護一體化護理實施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其滿意度。究其原因:臨床以往多將常規(guī)護理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雖然存在有一定護理效果,但由于其護理模式未具有個體性及針對性,多數護士通常僅根據醫(yī)囑開展護理措施,無法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其臨床配合度和依從性難以提高,嚴重降低治療療效和護理質量[17-18]。醫(yī)護一體化護理顛覆以往的護理理念,其主要強調了醫(yī)、護、患三方的協(xié)作,實現了共贏。該護理模式能夠使以往平行工作關系產生交叉,促使臨床醫(yī)生和護士配合度提高,合作更加緊密,從而獲得三方最優(yōu)化最利益的效果,此外,該模式不僅能改變既往傳統(tǒng)護理的分割狀態(tài)弊端,展現出系統(tǒng)化的整體護理模式外,同時還能更好延續(xù)醫(yī)院的醫(yī)療護理照護,這對于促進患者身心康復均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臨床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醫(yī)護一體化護理,能改善患者血糖及腎功能指標,還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