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傳嘉
摘要:隨著高校學生運動能力的下降和肥胖率的增加,如何開展以培養(yǎng)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成為了重要的討論議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建立起大學生體育教學模式是當下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實際需求。如何科學有效的優(yōu)化原有的體育教育理念成為了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如何打破傳統(tǒng)體育教育的固有思想和如何深化改進原有的體育教育模式、發(fā)展開發(fā)新型的體育教育模式是當前體育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文章以說明高校體育教育模式對教學制度和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為主,提出建立新型教學模式和運動表現(xiàn)評價體系,為優(yōu)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提供積極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模式優(yōu)化;思路探索
針對現(xiàn)存有的問題我們要與實際相結合,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對現(xiàn)存的體育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和歸納總結,要對傳統(tǒng)老舊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補充,要學習先進的體育教學模式,更要依照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來進行對體育教育整體的教育優(yōu)化和改革,使其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高校體育教育的新要求。
一、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有的問題
在大學教育高等教育階段,高校教育普遍對體育教育有所忽視,從而導致體育教學無法得到與時代相適應的發(fā)展。原因在于高校體育教育觀念老舊,學生運動積極性不高,導致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有著明顯下降趨勢,其表現(xiàn)在于大學生身體素質各項測試指標上,如身體免疫力、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學習和參與學校舉辦的運動活動等指標出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
高校學生肥胖率逐年攀升,據(jù)國家衛(wèi)健委公布的報告中不難發(fā)現(xiàn),肥胖這一問題在我國居民生活中日益嚴重,各年齡組的城鄉(xiāng)群眾因超重肥胖問題而導致的健康問題持續(xù)攀升,過半的成年人群存在著超重或肥胖等健康問題。而大學生肥胖率為5.5%成增長趨勢。該文件說明高校學生在高校期間參與體育活動減少,對體育運動缺乏認識,也無從參與積極有效的體育運動活動,從而導致高校學生肥胖率的增加,運動機能下降,運動意愿逐年下降的嚴重趨勢。
如何科學的提升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是應該由高校體育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的問題,應該深入了解高校學生日常體育活動意愿、熱愛體育項目、從而更好的了解和改善體育教育系統(tǒng)。如何正確有效的改善當前落后老舊的體育教育系統(tǒng),如何提出和實踐新的體育教育方法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如何正確的引領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如何針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模式優(yōu)化
根據(jù)新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全面的審視了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并根據(jù)體育教學課程而提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發(fā)展、心理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等學習領域。根據(jù)這些學習領域從而對現(xiàn)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優(yōu)化。
(一)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運動教育方針,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育能力的評定。按照評定的成績和身體健康程度來劃分運動能力,對于運動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要幫助指導和教育他們進行科學的運動方式,讓他們掌握運動方法和相應的安全知識,讓運動能力優(yōu)秀的同學去幫助運動能力較差的同學,從而進行互幫小組,在日常活動中能幫助到運動能力較弱的同學,讓以他們?yōu)榘駱訌亩ぐl(fā)學生們的運動精神,樹立榜樣精神以此來激發(fā)同學的運動積極性。針對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時就要進行加強體育鍛煉,以恢復運動能力為主增強運動能力為輔。根據(jù)運動能力水平來進行小組劃分,運動能力強,運動能力中,運動能力弱這三個檔次。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運動水平的評定來進行局部有效的鍛煉。高校體育老師也可以根據(jù)運動群體的能力程度來進行有效的運動指導,從而減少因群體運動差異的不同,導致每個學生都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的情況發(fā)生。只有針對不同的運動群體采用不同的運動方針才可以有效的優(yōu)化體育教育模式。
(二)如何正確科學的地普及體育教育知識尤為重要。如此科學的方法改善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因此必須受到學校與體育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必須仔細分析學生體質機能減退,以及體育鍛煉意愿減弱的成因。探索研究與發(fā)展比較貼合實踐的教學模式、德育制度與教學方法是當前的重點任務,怎樣合理的引導大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在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是需要主體參與的,是一個主體體驗的過程。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可是在運動過程中往往忽視體育教育的科學知識,只是機械化的重復動作,無法讓學生正確科學的了解到體育運動知識。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因為體育運動受傷后無法得到正確有效的恢復從而使得自身運動能力受損。體育教育科學知識的普及要從運動和運動史中了解,了解人類及其運動的原因(發(fā)育發(fā)展、身體健康、運動意義等),了解運動的思維方式和發(fā)展史,有關運動的知識,了解如何使用規(guī)則和工具。在此基礎上同時發(fā)展和普及運動生活中所需要的身體健康知識,如對受傷和障礙(骨折、扭傷、錯位、傷口)的了解。如:預防傷害或殘疾,如何應對傷病和功能障礙等科目的徐誒西演練。從基礎科學慢慢像學生們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更加科學客觀的了解體育運動。在幫助高校學生充分了解了運動知識和原理后,有助于更好的幫助學生個體關注自身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情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推動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三)學生的身心健康等問題也是關于體育教育的。體育教師除了戶外帶領學生參與運動還要傳授理論知識,而體育教師在課堂投入的情感會直觀的影響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興趣。體育教師應該合理的提出練習方法,如圖片視頻演示,實況模擬等生動有趣的實踐課堂來幫助學生們理解學習科學的體育教育。有趣的課堂可以使學生的心理產生極大的舒適感、快樂感、充實感、節(jié)奏感,從而讓機體中的細胞迸發(fā)出活力和生機,激發(fā)學生對自己生活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形成開朗、豁達、富有激情活力的人,只有身心共同發(fā)展才能夠順應社會的發(fā)展,成為多元化的人才。才可以更好的觀察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工作能力。輕松有效的完成學業(yè)和達成人生理想。
三、總結
體育不在是單一的增強人體體制,而是在于讓人們感受到運動的魅力和健康的身心。身為中國社會未來的儲備力量的大學生群體,更應該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深入學習和了解體育發(fā)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努力加強身心建設,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著積極作用的人。而優(yōu)化體育教學模式、發(fā)展和建設更為科學的體育教育課堂是需要每個參與者共同努力的,積極有效的為每一位參與者提供幫助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在教學目標上要英才施教,盡可能的詳細客觀的表達科學體育的內容,增多實操項目充分調動高校學生的積極性,多多給予鼓勵、指導和幫助、讓高校學子獲得心靈的愉快和身體的健康,樹立不讀進取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天齊.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優(yōu)化模式分析[J].華東紙業(yè),2022,52(02):29-31.
[2]吳海艷.探析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優(yōu)化模式[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8):99-101.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06-1025-8096.
[3]武弢.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64-65.DOI:10.16681/j.cnki.wcqe.201723035.